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们对23例曾行三联术的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进行了临床观察,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23例(23眼),男9例(9眼),女14例(14眼)。年龄56~79岁,平均65.6岁。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5眼(21.5%),慢性闭角型青光眼5眼(21.5%),急性闭角型青光眼9眼(39.1%),继发性青光眼4眼(17.3%)。晶体核硬度:Ⅰ~Ⅳ级,术前视力光感至  相似文献   

2.
1979年陈松洁[1]报告用巩膜咬切术治疗各型青光眼,成功率为892%。我们自1983年开始用改良巩膜咬切术治疗各型青光眼82眼,成功率为920%。现将随访观察6~10年的46例50眼其结果报告如下。临床资料:46例50眼中男20例,女26例。年龄19~68岁,20岁以下者1例,20~30岁6例,31~40岁10例,41~50岁12例,51~60岁10例,61岁以上7例。急性闭角型青光眼19眼,慢性闭角型青光眼12眼,慢性单纯性青光眼14眼,房角后退型青光眼1眼,先天性青光眼2眼,继发性青光眼2眼。手术方法:术前常规消毒铺无菌巾,2%奴夫卡因肾上腺素液局麻。缝线开睑,上直肌缝线固定,以角膜缘…  相似文献   

3.
青光眼内外双通道引流与白内障联合手术44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1993年以来我们对白内障与青光眼并存的患者施行青光眼内外双通道引流与白内障显微囊外摘出联合手术 ,视功能佳者植入人工晶状体 ,临床上取得较好的效果。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组 4 4例患者均为单眼 ,男 19例(43.18% ) ,女 2 5例 (5 6 .82 % )。年龄 17~ 85岁 ,平均 (6 1.72± 12 .91)岁。青光眼分类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 15例(34.0 9% ) ,慢性闭角型青光眼 1例 (2 .2 7% ) ,慢性单纯性青光眼 2例 (4.5 5 % ) ,继发性青光眼 2 6例 (5 9.0 9% )。白内障分类 :老年性白内障 2 5例 (5 6 .82 % ) ,外伤性白内障 12例(2 7.2 7% ) ,并发…  相似文献   

4.
角膜缘切口小梁切除术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我们参照国外文献[1],改在角膜缘前缘作切口完成小梁切除术。经初步临床观察,效果满意。报告如下。一般资料:1998年1月至12月,我们对43例59眼青光眼施行角膜缘切口小梁切除术。男13例19眼,女30例40眼,年龄19~75岁。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3例6眼,急性闭角型青光眼32例41例,慢性闭角型青光眼8例12眼。术前平均眼压4245±1755mmHg(1mmHg=0.133kPa)。术前视力:无光感2眼,光感8眼,手动5眼,数指9眼,大于01者35眼,术后随访2~14月。手术方法:常规球后麻醉,在手术显微镜下进行手术。用5-0丝线于10或2点位角膜缘作牵引线向下牵引眼球,选择1…  相似文献   

5.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的初步临床观察   总被引:154,自引:2,他引:152  
目的初步观察透明角膜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后房型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人术治疗合并白内障的闭角型青光眼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1997年5月至2000年1月,收住本院青光眼病区资料完整的42例(47只跟)闭角型青光眼,其中26只眼为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12只眼为原发性慢性闭角型青光眼,5只眼为继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4只眼为继发性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晶状体混浊.患者入院后均行透明角膜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后房型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随访时间6个月至3年,平均(18.40±9.51)个月.结果术后随访眼压为(11.99±4.48)mmHg(1mmHg=0.133kPa),比术前用药后眼压(25.47±18.43)mmHg明显降低,差异有显著性(t=4.918,P<0.001).中央前房深度由术前的(1.69±0.46)mm,增加到术后的(2.28±0.36)mm,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t=7.738,P<  相似文献   

6.
青光眼显微改良术82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作者自1993年开始,吸取各种青光眼滤过手术之优点,探索应用青光眼显微改良术治疗各类青光眼82例叨眼,现将结果报告如下。一般资料:住院82例90眼,男30例(37.0%),女52例(63.0%)。年龄18-82岁,平均59.±17.9岁。农民77例(93.9%),城市居民5例(6.1%)。病程1天~6年,其中1~30天58例(64.4%),60-180天9例(10.0%),1-6年6例(6.7%)。诊断分类:急性闭角型青光眼50例55眼(61.1%),慢性闭角型青光眼5例6眼(6.7%),慢性单纯性青光眼2例4眼(4.4%),继发性青光眼25例25眼(27.8%),其中新生血管…  相似文献   

7.
青光眼发作后持续性高眼压,处理方法甚多,均有其优缺点。为此,我们自1992年元月以来,采用Cairns’s,小梁切除改良术治疗本病8例8只眼,取得了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材料和方法患者8例8只眼,男2例2只眼,女6例6只眼。年龄45—69岁,平均58岁。眼别:右眼6只,左眼2只。青光眼类型:原发性慢性闭角型青光眼6只眼,继发性闭角型青光眼1只眼,混和性青光眼1只眼。术前眼压4.04—7.87kpa(1kpa=7.5mmHg),平均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白内障小切口囊外摘除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原发性急性、慢性闭角型青光眼的疗效。

方法: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23例24眼,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11例12眼,进行白内障小切口囊外摘除联合小梁切除术,均一期植入人工晶状体。

结果:术后随访1mo,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组术前平均眼压30.68±7.60mmHg,术后17.83±5.95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慢性闭角型青光眼组术前平均眼压29.27±5.55mmHg,术后18.12±1.88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术后两组间平均眼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眼压控制良好者(6~21mmHg)者26眼(72%),局部使用抗青光眼药物后眼压控制良好者8眼(22%),总体有效控制率94%,眼压不能控制者(22~30mmHg)2眼(6%); 术后视力提高者32眼(89%),没有发生严重并发症。

结论:白内障小切口囊外摘除联合小梁切除术对于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ACG)合并白内障的治疗可以有效控制眼压、提高视力,并发症少; 其在控制眼压方面对于原发性急/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无差异。  相似文献   


9.
1987年G·Sorcia 等对小梁切除术做了改良以更有效降低眼内压,我们根据Sorcia的手术方法从1988年至1990年对32只C 值低于0.13的各种青光眼做了板层巩膜下双咬切术。对其效果做了初步观察。材料和方法:我们选了各种类型青光眼28例32眼,其中男16例18眼,女12例14眼。年龄最小17岁,最大79岁,平均52±14岁。术前C/D0.2~0.5者12眼,0.6~0.9者16眼。眼底看不见者2眼,未记录2眼。C 值<0.13者27眼,C>0.13者5眼。开角型青光眼中慢性单纯型3跟,青年型2;闭角型青光眼中急性7眼,慢性16眼;继发性青光眼中P—S 综合征1眼,新生血管性2眼,外伤性1眼。手术方法:①取角膜缘为基底的结膜瓣,  相似文献   

10.
透明质酸钠在小梁切除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在临床实践中,应用术中小梁切除口注入玻璃酸钠预防小梁切除术后虹膜根切缘前粘连,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病例采取随机分组的方式,分为两组,即玻璃酸钠组、对照组。玻璃酸钠组34例34眼,男15例,女19例,年龄35~77岁,平均年龄556岁;急性闭角型青光眼19例,慢性闭角型青光眼10例,开角型青光眼5例,初诊时平均眼压395mmHg(1mmHg=0.133kPa)。对照组30例30眼,男12例,女18例,年龄39~70岁,平均年龄562岁;急性闭角型青光眼17例,慢性闭角型青光眼10例,开角型青光眼3例,初诊时平均眼压425mmHg。术前对应病情分…  相似文献   

11.
我院自1983年1月以来经角膜缘结膜切口所做小梁切除术24例36只眼,现将疗效及初步评价予以报导。资料与方法(一)一般资料:24例中男性12例,女性12例,年龄11~77岁。原发性青光眼17例25只眼(其中急性闭角型青光眼8例12只眼,慢性闭角型青光眼2例4只眼(其中一例2只眼联合房角切开术),继发性青光眼  相似文献   

12.
传统的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 ,术后因滤过道粘连、瘢痕形成而发生阻塞致房水排出障碍、术后浅前房、滤过过强或不足均可导致手术失败。为了提高青光眼滤过性手术的成功率 ,减少术后并发症 ,我们对 3 2例不同类型的原发性青光眼采用潜池活瓣式小梁切除术治疗 ,取得比较满意的效果 ,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3 2例青光眼均系我科 1999年 6月以来的住院病例。其中男 10例 ,女 2 2例。年龄 40~ 68岁 ,平均 5 4岁。急性闭角型青光眼 16例 2 2眼 (5 0 % ) ,慢性单纯性青光眼 10例 10眼(3 1 2 5 % ) ,继发性青光眼 6例 6眼 (18 75 % )。手术方法 :(1…  相似文献   

13.
青光眼滤过术后脉络膜脱离伴浅前房是青光眼术后常见的并发症 ,多以手术治疗为主 ,我科采用保守治疗获得了良好的效果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资料 青光眼滤过术后发生脉络膜脱离者 36例 41眼 ,男2 0例 ,女 16例 ,年龄 4~ 6 2岁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 5例 5眼 ,慢性闭角型青光眼 14例 18眼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 7例 7眼 ,先天性青光眼 10例 11眼。术前眼压为 2 8 97~ 5 4 6 6mmHg(1mmHg =0 133kPa) ,平均为 (30 39± 3 46 )mmHg。方法 所有患眼均施行显微手术 ,除 1例为虹膜嵌顿术外 ,余均为巩膜瓣下小梁切除术。术后…  相似文献   

14.
非穿透小梁切除术与传统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我院 2 0 0 0年 2月~ 2 0 0 1年 12月行非传统小梁切除术(观察组 ) 18例 2 6眼 ,传统小梁切除术 (对照组 ) 19例 2 6眼。就两者的手术方式、手术效果、降压机制及并发症进行对比分析 ,现报告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 观察组 18例 2 6眼 ,男 10例 ,女 8例 ,年龄7~ 74岁 ,平均 4 0 .6 5岁± 18.16岁 ;对照组 19例 2 6眼 ,男12例 ,女 7例 ,年龄 7~ 76岁 ,平均 4 3.18± 2 0 .14岁。观察组2 6眼中闭角型青光眼 10眼 ,开角型 7眼 ,青少年型 2眼 ,外伤性 3眼 ,新生血管性 2眼 ,绝对期青光眼 2眼 ;对照组 2 6眼中闭角型青光眼 9眼 ,开…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区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的特点和救治方法。

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03-02/20疫情期间我院治疗的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5例9眼的病历资料,慢性进展期8眼施行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房角分离术,临床前期1眼施行激光虹膜周切术。分析手术前后眼压、视力及并发症等情况,总结患者特点及诊治体会。

结果: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5例中3例为双眼发病,发病时间12~40(25.2±11.82)d; 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房角分离术后眼压(12.63±1.68mmHg)较术前(48.38±3.22mmHg)明显下降(t=12.192,P<0.01); 住院天数2~6(平均3.8±1.48)d。5例患者均未发现感染及手术相关并发症。

结论:在COVID-19疫情期间,疫区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慢性进展期患者发作时间长、病情重,双眼发作比例高; 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房角分离术可以安全、有效地降低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的眼压; 疫情期间规范的防控措施可有效保障医患安全,但加大手术难度。  相似文献   


16.
青光眼合并白内障同时进行滤过手术及白内障囊外摘除术(二联术)或植入后房型人工晶状体(三联术)已被大多数临术医师所接受。作者对1993年10月~1997年6月临床观察的25例29眼二联或三联术情况报告如下:资料和方法1.资料:本组共25例,29眼,男16例,女9例。年龄:7岁~65岁。白内障类型:老年世9眼,并发性10眼,外伤性7眼,先天性1眼,Fuch综合征1眼。青光眼类型:急性闭角型9眼,慢性闭角型2眼,继发性13眼,慢性单纯性5眼。术前平均眼压38.01mmHg(5.07kPa)。术前视力:光感~数脂/50cm者16眼,0.02-0.1者7眼,0.15-0.3…  相似文献   

17.
一、材料与方法1.病例情况 :取 1999年 5月至 2 0 0 0年 2月做过青光眼滤过手术并出现明显瘢痕化或同时伴有眼压升高的病例 2 2例 (2 2眼 ) ,男 5例 ,女 17例 ,平均年龄 6 0 .1岁 (46~ 74岁 ) ,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 11眼 ,原发性慢性闭角型青光眼 7眼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 3眼 ,色素膜炎继发青光眼 1眼。对全部病例检查结膜切口愈合情况、滤过泡形态、角膜、前房、虹膜、晶状体 ,并测眼压、视野检查。术前眼压平常为 39.96±2 .0 6 m m Hg,术后随访 3~ 9个月 ,平均 5个月。2 .手术方法 :全部病例选用小梁切除联合应用丝裂霉素C,手术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透明角膜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1-12/2004-07我院眼科住院22例25眼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并不同程度的晶状体混浊,其中11眼为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14眼为继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入院后均行透明角膜切口超声乳化联合折叠式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随访时间7~36(平均16.50±9.80)mo。结果:术后随访眼压为(10.55±5.08)mmHg(1mmHg=0.133kPa),比术前用药后的眼压(28.35±15.70)mmHg明显降低,差异有显著性(t=4.732,P<0.001)。中央前房深度由术前的(1.08±0.75)mm增加到术后的(2.37±0.48)mm,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t=6.632,P<0.001)。术后所有25眼最佳矫正视力均有提高。结论:透明角膜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并白内障的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原发性青光眼患者角膜内皮形态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角膜内皮细胞在各种原发性青光眼患者中的形态改变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住院青光眼患者34例52眼及同期住院患者中的正常眼32眼作为对照,采用非接触型角膜内皮显微镜测量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和细胞面积等各项指标,用Goldman压平式眼压计测量眼压并用超声角膜测厚仪测量角膜中央厚度;分析比较不同类型青光眼患者角膜内皮细胞各项测量指标及角膜中央厚度的差异。结果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有急性发作史者角膜内皮细胞密度为(2060±314)个·mm-2,显著低于正常人的(2876±341)个·mm-2,并且细胞面积增大(P<0.05);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平均角膜内皮细胞密度为(2806±253)个·mm-2,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组角膜内皮细胞密度为(2704±430)个·mm-2,二者均与正常人的内皮细胞平均密度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后角膜中央厚度平均为569.7μm,明显大于正常人的536.0μm;而慢性闭角型青光眼组角膜中央厚度平均为541.0μm,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组为540.7μm,二者均与正常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后角膜内皮细胞密度显著低于正常人,细胞平均面积增大,角膜中央厚度明显增加;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和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角膜内皮及角膜中央厚度均与正常对照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研究表明干扰素在防止滤过泡纤维化中有重要意义。因此 ,我院将干扰素 α- 2 b应用于小梁切除术以达到改善滤过功能目的 ,现将临床观察结果报告如下 :对象和方法   1.对象 :本组青光眼患者 2 0例 2 5眼 ,男 13例 ,女 7例 ,年龄 35~ 82岁。其中急性闭角型青光眼 11例13眼 ,慢性闭角型青光眼 6例 7眼 ,开角型青光眼 3例 5眼 ,以上病例在降眼压药物治疗后测得眼压平均为 3.396± 0 .94 7k Pa,房水流畅系数水平为 0 .10 6±0 .0 35。2 .手术方法 :做以穹窿部为基底的结膜瓣及巩膜瓣 (3× 5mm巩膜瓣 ) ,用预先配置好的浸有干扰素α-2 b…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