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分析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CT 表现,探讨多层螺旋CT 对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5例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和CT表现。结果:5例肿瘤均呈类圆形囊实性肿块,3例肿瘤内及边缘见斑点状、条状钙化;增强后肿瘤囊性部分各期均不强化,实质部分渐进性强化,可见肿瘤边缘呈线条状强化,所有病灶在各期强化均低于正常胰腺实质。结论: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多层螺旋CT表现具一定的特征性,CT对其临床诊断及治疗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 总结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SPTP)的多层螺旋CT(MSCT)表现,提高对该疾病的认识。 方法 回顾性分析9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SPTP患者的临床资料与多层螺旋CT表现。 结果 肿块均呈圆形或卵圆形,位于胰头4例,胰体3例,胰颈、胰尾各1例。9例肿块均囊实相间,1例包膜弧线样钙化,2例实质内点状钙化,3例可见新鲜出血;双期增强扫描所有病灶实性部分动脉期明显强化,静脉期渐进性强化,但强化程度低于周围正常胰腺组织,囊性部分无强化,其中2例动脉期肿瘤内见不规则细小血管影,其中胰管扩张者2例。9例肿物病理切面均见出血、坏死及囊变,镜下见特征性假乳头状结构。 结论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CT表现有一定的特点,能反映病理特征,是术前诊断该疾病的主要方法;多排螺旋CT的重建技术能帮助空间定位。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在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2月—2017年3月间我院经病理检查确诊的14例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对其多层螺旋CT特征性表现进行总结。结果:14例肿瘤病灶均为单发,位于胰头颈部3例、体部5例、尾部4例、钩突部2例,均为囊实性肿块,以囊性为主者9例,实性为主者5例,3例瘤体内可见散在的斑点状钙化。肿块边界清晰,包膜、实性部分或分隔静脉期呈渐进性强化,局部可为云絮状不均质强化,病理诊断均为良性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结论: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多层螺旋CT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包括形态、包膜、密度、增强扫描强化方式等,结合患者性别、临床资料多可于术前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4.
多层螺旋CT三期扫描对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三期扫描对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分析5例经病理证实的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CT平扫及三期增强扫描表现,分析肿瘤的位置、大小、边缘、密度及增强特征。结果:5例中4例为年轻女性,1例为男性,2例位于胰头,3例位于胰体尾部,肿瘤体积较大,边界清楚,均表现为囊实性肿块,以实性成分较多,1例伴有钙化,三期增强扫描时,肿瘤实性成分及包膜呈渐进性、填充式强化,囊性部分无强化,5例均不伴有胆、胰管扩张。结论:多层螺旋CT三期扫描对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术前诊断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应用256层螺旋CT观察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影像特点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后病理确诊的16例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CT影像资料,总结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CT影像特点。结果16例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均为单发,男2例,女14例,平均年龄28.3岁;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其中位于胰头者9例,胰体者2例,胰尾者5例;肿块多较大,边缘光整,平均最大径为7.8 cm,CT平扫呈囊实性肿块,5例病灶内出现钙化灶,钙化呈斑片状、条状。增强扫描动脉期肿块轻度强化,静脉期肿块实性部分持续强化,呈渐进性强化,病灶中心囊变区无强化。结论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有其特定的好发人群及特征性的CT表现,多层螺旋CT对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具有诊断价值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回顾性分析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CT表现特征,探讨多层螺旋CT对该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搜集本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9例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及CT表现,并分析其特征。结果:肿块5例位于胰头部,4例位于胰尾,直径约3.1~6.2 cm。肿瘤全部由实性及囊性成分构成,以实性为主者5例,其内伴少量低密度区,其中1例可见点片状钙化;以囊性成分为主者2例,在囊性成分边缘可见实性结节;其余2例为囊实混合成分,比例不一,其中1例可见胰管扩张征象。动态增强扫描实性部分静脉期比动脉期明显强化,且各期肿块增强后CT值均低于胰腺实质,囊性部分无强化。结论: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CT表现特征明显,对临床诊断及治疗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26例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患者的CT特征及CT在该病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我院2010年1月-2015年10月经免疫组织化学及病理证实的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患者26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Siemens Sensation 64层螺旋CT机进行检查,总结患者多层螺旋CT影像学资料特征。结果 26例患者中,9例病变部位在胰头、17例在胰体尾部。肿瘤密度不均匀,由囊性与实性成分混合组成,囊性成分平扫呈液体低密度影,实性成分平扫则呈低或等密度。增强扫描囊性成分无强化,实性成分动脉期轻度强化,静脉期与延迟期中度不均匀强化,且呈渐进性向心性强化,肿瘤包膜多为完整。结论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患者CT特征包括密度不均匀,增强扫描囊性成分无强化,实性成分动脉期轻度强化、静脉期与延迟期中度不均匀强化,且呈渐进性向心性强化,多有完整包膜,较为明确,利于患者的确诊,具有较大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SPTP)的CT表现,旨在提高诊断与鉴别诊断水平.方法: 分析9例经病理证实为SPTP的CT平扫和多期增强表现及特征.结果: 9例SPTP中胰头部5例(55.6%),胰颈2例(22.2%),胰体1例(11.1%),胰尾1例(11.1%).CT表现多为边界清楚、圆形或卵圆形低密度实性或囊实性肿块影;2例可见钙化,1例位于包膜下条状钙化,1例位于肿块中心点状钙化;9例均有纤维包膜;增强扫描肿瘤实性部分延迟强化,呈持续性轻度强化的特征,大多可见特征性表现“浮云”征,囊性部分无明显强化,包膜有明显强化.9例均无淋巴结肿大或转移.结论: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CT 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多期增强扫描有助于诊断与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分析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SPTP)的CT表现,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及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SPTP影像资料及临床表现,将CT表现与病理结果对照。结果:8例肿瘤位于胰头3例,胰尾部5例,符合该肿瘤好发胰腺体尾部规律。CT平扫均表现为巨大的囊实性肿块,实性部分主要位于肿块边缘,部分呈乳头状、壁结节样突起。肿块均有完整包膜,边界较清。不伴有胰管和胆总管扩张。增强扫描后,实性部分均有强化,囊性部分无强化,出血坏死区无强化。结论: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CT检查对其诊断有重要价值,同时能够为手术提供有价值信息。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SPTP)的螺旋CT表现,探讨CT对该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2例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临床和CT影像资料。术前常规平扫及增强扫描,对照分析CT影像表现和组织病理表现。结果SPTP好发于年轻女性,本组病例中位年龄36岁,无典型临床表现。病变最大径3~10.5 cm,肿瘤呈圆形、椭圆形,多有完整包膜,与胰腺分界清晰,多位于胰头部或胰尾部。肿瘤内可有实性和囊性结构,CT增强扫描静脉期实性部分呈明显强化,多不伴有胆总管和胰管的扩张。结论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CT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CT检查具有重要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