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3 毫秒
1.
目的探讨成人癫相关的幕上低级别胶质瘤术后癫复发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112例癫相关的幕上低级别胶质瘤成年病人的临床资料,统计分析术后癫复发的可能因素,包括性别、年龄、癫发作类型、癫病程(首次癫距手术治疗的时间)、肿瘤的部位、切除程度、病理级别、病理类型、增殖指数(Ki-67)、放化疗与否等。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癫病程、肿瘤切除程度、增殖指数(Ki-67)、放疗对于术后癫复发有统计学意义(P 0.05);性别、癫发作类型、肿瘤的部位、病理级别、病理类型、化疗对术后癫复发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0.189,P 0.05,95%CI:0.059~0.602)、癫病程(OR=0.509,P 0.05,95%CI:0.316~0.820)、肿瘤切除程度(OR=0.292,P 0.05,95%CI:0.103~0.829)、增殖指数(Ki-67)(OR=0.160,P 0.05,95%CI:0.046~0.554)是术后癫复发的危险因素。结论对于影像学提示为幕上低级别胶质瘤的癫成年病人应尽快行手术治疗,术中在不影响神经功能的前提下应尽量全切肿瘤,减少肿瘤负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术后癫复发的概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幕上胶质瘤致癫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75例幕上胶质瘤病人的临床资料,其中伴发癫51例(29.1%);并对肿瘤部位、影像学特点、侵犯皮质及病理类型等致癫相关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额叶胶质瘤癫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部位胶质瘤(P0.01),少枝胶质细胞瘤及低级别星形细胞瘤易于发生癫(P0.017),肿瘤侵犯皮质病人癫发生率明显高于未侵犯皮质者(P=0.01)。结论幕上胶质瘤伴发癫与肿瘤所在部位、病理类型及侵犯皮质相关。对于此类病人不仅需手术切除肿瘤,还应控制癫发作,减少并发症,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发作间期样放电(IEDs)对癫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6个月内无临床发作的癫患者164例,随访2年(脱落96例,剔除癫发作12例,脑电图改变4例),共计收集52例为研究对象,其中有IEDs癫36例为IED组;无IED癫16例为无IED组。于随访2年前后分别完成24 h动态脑电图及认知功能评定。IED组根据清醒期有无IED分为清醒期IED亚组和清醒期无IED亚组。采用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ADDENBROOKE'S认知功能检查中文版(ACE-R),短延时词语记忆[AVLT(N4)及连线测试(TMT)]评价各组癫患者的认知功能情况。结果随访前:IED组MMSE、ACE-R,AVLT(N4)及TMT与无IED组比较,均差异无显著性。随访2年后:IED组认知功能评分、ACE-R总分、语言和记忆分值均较无IED组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ED组TMT-B延长值与无IED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清醒期IED组和清醒期无IED组认知功能测试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IEDs是导致癫患者认知功能下降的原因之一,主要表现在语言、记忆、执行功能。未发现清醒期IEDs与癫患者的认知功能相关。  相似文献   

4.
癫癎患儿睡眠结构与认知行为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特发性癫患儿睡眠结构改变与认知行为异常的关系。方法对64例特发性癫患儿(癫疒间组)进行全夜睡眠多导监测、日间注意力测定及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评估情感行为状态;应用秩相关系数分析睡眠与注意力、行为的相关性,并与20名正常儿童(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癫疒间组睡眠Ⅰ期百分比和快速眼动期(REM)潜伏期显著延长(均P<0.05);部分性发作患儿入睡后觉醒次数较全身性发作患儿显著增多(P<0.05);应用丙戊酸钠的患儿睡眠总记录时间较未服用抗疒间药者延长(P<0.05);记录到疒间性电发放的患儿睡眠总记录时间、REM潜伏期延长,睡眠效率降低(均P<0.05);癫疒间组患儿划消试验总参数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总体行为问题评分升高(P<0.05),秩相关分析示划消试验总参数与睡眠Ⅰ期百分比成正相关(r=0.68,P<0.05),儿童行为量表评分与REM百分比呈正相关(r=0.57,P<0.05)。结论特发性癫疒间患儿睡眠结构异常,其与患儿的日间注意力及行为异常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蒙特利尔认知评估(MoCA)量表筛查癫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应用价值。方法使用简明精神状态检查(MMSE)量表筛查出认知功能正常的120例癫患者,再行MoCA量表评分。依据MoCA量表评分结果将120例癫患者分为①认知功能正常(NC)组:MoCA量表评分≥26分;②认知功能损害(CI)组:MoCA量表评分<26分。比较两组癫患者MoCA量表各项分数的差异及认知功能改变的特点,应用单因素及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认知功能损害的影响因素。结果①120例患者中50例(41.7%)MoCA量表评分<26分;②CI组MoCA量表各条目得分均低于N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受教育年限是认知功能损害的影响因素(OR=1.34,95%C1:1.05~1.70,P<0.05)。结论 MMSE正常癫患者中仍存在相当比例MoCA量表评分异常的患者。建议使用MoCA量表测试癫患者的认知功能水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学龄期癫癎患儿的认知功能及其相关因素的关系。方法调查新近确诊的38例发作控制在75%以上且时间超过一年的学龄期癫癎患儿的临床资料,运用韦氏儿童智力量表测定所有癫癎患儿治疗前后的认知功能,同30例正常儿童进行对照,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癫癎患儿的智商较正常对照组明显下降(P<0.01);癫癎患儿治疗后总智商与病程、发作频率及每次发作时间呈正相关(γ=0.523,P=0.013;γ=0.432,P=0.043;γ=0.487,P=0.048),与发病年龄呈负相关(γ=-0.452,P=0.046);癫癎患儿单药治疗控制发作1年后平均智商从81.97提高到90.93,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药治疗平均智商从85.89提高到88.78,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癫癎患儿智能存在不同程度的缺陷,与发病年龄、病程、发作频率、发作持续时间有关,药物控制癫癎发作对患儿认知功能有益。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WHOⅡ和Ⅲ级弥漫性胶质细胞瘤病人肿瘤相关性癫(tumor-associated epilepsy,TAE)与异柠檬酸脱氢酶1(IDH1)基因突变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35例WHOⅡ和Ⅲ级弥漫性胶质细胞瘤病人的临床资料,统计分析肿瘤位置、年龄、性别、WHO分级、IDH1突变情况对术前癫发作的影响。结果与年龄40岁、IDH1野生型比较,年龄≤40岁、IDH1突变型者TAE发生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DH1突变型是病人术前癫发作情况的独立影响因素(OR=8.433,95%CI:3.539~20.096,P=0.000)。结论 IDH1突变型弥漫性胶质细胞瘤更易引起病人癫发作,对于WHOⅡ和Ⅲ级弥漫性胶质细胞瘤病人的治疗和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岛周大脑半球离断术治疗一侧半球性病变所致难治性癫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难治性癫的病例资料,均采用岛周大脑半球离断术。结果病理报告:Rasmussen脑炎7例,软化灶14例。术后随访2~4年,Engel分级:Ⅰ级18例(85.7%),Ⅱ级2例(9.5%),Ⅲ级1例(4.8%)。病人术后均可独立行走,病人认知及生活能力较术前改善,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全部病人术后未出现严重神经功能损伤与死亡。结论岛周大脑半球离断术治疗半球性难治性癫手术疗效确定,是治疗半球病变性癫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视频脑电图在小儿癫痫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视频脑电图(video-EEG)在小儿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26例具有发作性症状的患儿进行连续8h的包括清醒、睡眠、诱发试验及必要的认知测验的视频脑电图监测。结果经发作期视频脑电图证实,39例初诊为癫性发作的患儿中14例(35%)为非癫性发作;15例其他症状发作中13例(86%)为非癫性发作。64例样放电患儿中51例(80%)确定发作类型,22例(34%)确定癫类型。视频脑电图可发现短暂轻微的癫发作及样放电引起的一过性认知损伤。结论视频脑电图在排除非癫性发作、确定癫性发作的类型、评价脑电-临床关系方面可提供准确可靠的证据,进一步提高癫的临床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10.
癫(癎)患者认知功能损害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采用神经心理学方法研究癫患者认知功能受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对67例癫患者和63例年龄、性别、学历、文化背景与癫患者相匹配的健康志愿者进行韦氏成人智力量表(WAIS)检测。结果癫患者的FIQ较对照组显著减低,有40%的癫患者智商低于正常,存在认知功能损害。颞叶癫、部分性发作、发作频率和文化程度对FIQ值有显著性意义。结论癫患者确实存在认知功能障碍,且颞叶癫痫间患者认知功能受损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癫患者事件相关电位(ERP)和血浆单胺类神经递质水平的改变及其相关性。方法对50例癫患者进行ERP和血浆去甲肾上腺素(NE)、多巴胺(DA)和5-羟色胺(5-HT)水平检测,并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癫组ERP的N2、P3波潜伏期延长,P3波幅明显降低(均P<0.01),血浆NE、DA和5-HT水平显著降低(均P<0.01)。癫组ERP的P3波潜伏期与血浆NE、DA和5-HT水平呈负相关(r=-0.33,r=-0.41,r=-0.46,均P<0.01),P3波幅与其呈正相关(r=0.32,r=0.39,r=0.48,均P<0.01)。结论癫患者有ERP异常和血浆单胺类神经递质水平降低;并且ERP异常程度与血浆单胺类神经递质水平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颞叶癫患者工作记忆损害与样放电扩散区域关系。方法收集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146例确诊为颞叶癫患者,分析一般临床资料与工作记忆的关系,采用偏相关及线性回归分析工作记忆损害与发作间期样放电区域关系。结果 (1)发作频率在10次/月以上颞叶癫患者经韦克斯勒成人记忆量表(中国修订版)评分,累加得分明显低于1次/月以下及1~10次/月患者(P0.01)。病程在10年以上颞叶癫患者的背数得分较病程在1年以下患者低(P0.05)。(2)左侧颞叶癫患者异常放电扩散至右额极、左额区时与背数指标呈负相关,而扩散至对侧蝶骨电极则呈正相关(P0.05),右侧颞叶癫患者异常放电扩散至右侧枕区与累加指标呈正相关(P0.05)。结论颞叶癫患者发作频率越高、病程越长,工作记忆损害越严重,发作间期异常放电不同扩散区域对工作记忆的影响有差异。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脑动静脉畸形并发癫发作的相关危险因素以及癫的合理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86例脑动静脉畸形患者的临床及脑动静脉畸形基线资料。根据是否合并癫发作分为癫组和对照组。分析脑动静脉畸形患者并发癫发作的危险因素,观察癫组92例患者的发作类型及发作频率以及药物治疗反应情况。结果癫组与对照组畸形血管团的位置、畸形血管团直径、静脉引流方向等因素比较差异明显(P0.05);非条件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对脑动静脉畸形患者癫发作有显著影响的因素为畸形团直径大于3 cm和由浅静脉或者浅深静脉共同引流(P0.05)。经过抗癫药物治疗,癫组有69例患者癫发作得到了完全控制,余患者发作频率均有不同程度减低。结论畸形团直径大于3cm和由浅静脉或者浅深静脉共同引流是脑动静脉畸形患者并发癫的危险因素;脑动静脉畸形合并的癫发作是一个相对良性过程,抗癫药物对多数癫患者治疗有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难治性癫患者外周血中多药耐药1(MDR1)基因的表达以及抗癫药物和性发作在难治性癫多药耐药发生中的作用。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半定量检测120例研究对象外周血中MDR1基因mRNA的表达。根据析因设计分性发作和抗癫药物两个因素,共分为A组(难治性癫组)、B组(癫治疗有效组)、C组(性发作未用药组)和D组(健康正常对照组),各30例。结果4组的外周血中MDR1基因的表达水平明显不同(F=4.456,P=0.005),其中性发作引起MDR1mRNA的表达明显增高(F=10.005,P=0.002),抗癫药物的作用则不明显(F=0.919,P=0.340),抗癫药物与性发作两者之间没有交互作用(F=2.445,P=0.121)。结论难治性癫患者外周血中MDR1基因mRNA的表达上调是性发作而非使用抗癫药物的结果,外周血中MDR1基因mRNA表达水平的监测可以作为评价癫耐药的一项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儿童脑肿瘤继发性癫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38例脑肿瘤继发癫病儿的临床资料,包括致脑肿瘤的生长部位、病理类型、癫发作类型、脑电图表现、手术治疗方式以及预后等。结果引起癫发作的儿童脑肿瘤主要来源于额叶和颞叶,而顶叶、枕叶、岛叶相对少见(P0.05)。病理类型以神经元和混合性神经元-胶质肿瘤多见,其次为少突胶质细胞瘤。额叶肿瘤主要引起全身强直-阵挛性发作,颞叶肿瘤以复杂部分性发作为主,二者有显著差异(P0.05)。头皮脑电图异常主要表现为尖波或尖-慢波。手术方式以肿瘤全切加致灶切除为主,术后随访3~15个月,治愈32例,肿瘤复发4例,死亡2例。术后癫控制达到EngelⅠ级28例,EngelⅡ~Ⅳ级8例。结论儿童继发性癫发作的脑肿瘤以良性肿瘤为主,治疗策略应早期行肿瘤加致灶切除手术,临床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颅内电极脑电图发作前期脑电活动特点,探讨其与不同发作起源部位及术后病理的关系,为癫定位诊断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19例症状性难治性癫病人的临床资料,根据颅内电极记录的发作起始部位不同,将病人分颞叶外癫(n=11)和颞叶癫(n=8)。分析两组发作前期脑电的放电类型以及病理结果。结果颞叶外癫病人发作前期脑电多表现为周期样节律性快活动,颞叶癫发作前期均表现为周期样多棘/棘-慢波放电。两组病人发作前期脑电活动的放电类型存在统计学差异(χ~2=40.358,P0.01)。术后病理结果显示局灶性脑皮质发育不良(focal cortical dysplasia,FCD)不同亚型之间的发作前期脑电活动存在统计学差异(χ~2=25.050,P0.01)。结论起源于颞叶外的癫,发作前期脑电活动多表现为周期样节律性快活动,病理分型以FCDⅡ型多见。而起源于颞叶的癫,发作前期则以周期样多棘/棘-慢波放电为主要放电表现,病理分型多见于FCDⅠ型。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普瑞巴林添加治疗部分性癫发作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多中心平行设计添加治疗的方法,确诊为有部分性癫发作的225例癫患者,被随机分配入普瑞巴林治疗组(114例)与安慰剂组(111例)。在6周前瞻性基线期后,采用灵活剂量的普瑞巴林(150~600 mg·d-1)添加治疗成人部分性癫发作。主要疗效指标:部分性癫发作28 d-反应率。次要疗效指标:部分性癫发作28d-减少率、临床疗效评价、16周内癫无发作和发作减少率≥50%的病例比例、第13~16周癫无发作和发作减少率≥50%的病例比例以及临床疗效总评量表评分;并观察研究药物的安全性与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普瑞巴林组部分性癫发作28 d-反应率(-40.24±37.88)%,显著高于安慰剂组(-22.84±37.61)%(F=15.063 9,P=0.000 1)。普瑞巴林组和安慰剂组的不良事件发生率分别为60.53%和47.75%,组间无显著差异;但普瑞巴林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安慰剂组高(45.61%vs 23.42%,P=0.000 7),主要不良反应有头晕、嗜睡、视物模糊、乏力等。结论普瑞巴林组的疗效显著优于安慰剂组。普瑞巴林作为部分性癫发作的添加药物有确定的疗效,安全耐受性较好,具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颞顶枕离断术对药物难治性单侧头后部多脑叶癫病人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33例单侧头后部多脑叶癫病人的临床资料,其中18例行右侧颞顶枕离断术(右侧组),15例行左侧颞顶枕离断术(左侧组)。术前及术后1年两组行详细的神经心理学评估包括智商、记忆商和语言功能等,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随访33例,平均47.5个月,Engel分级:Ⅰ级21例,Ⅱ级6例,Ⅲ级3例,Ⅳ级3例。与术前比较,左侧组术后1年操作智商(PIQ)平均值增加,但是汉语命名测验(CNT)、听觉言语学习测验(AVLT)平均值减少(均P 0.05);右侧组术后1年言语智商(VIQ)平均值增加,视觉记忆能力(VM)平均值减少(均P 0.05);其余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致灶广泛分布于一侧颞顶枕叶的癫病人,颞顶枕离断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卒中后癫的临床表现、特点及发病机制。方法对1060例脑卒中病例中102例继发性癫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结果卒中后癫发生率为10%,早期癫发作6.04%,晚期癫发作3.96%。卒中后癫的发生率与病灶部位(皮质下/皮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卒中类型无明显差异。结论脑卒中是癫发作的重要病因,皮质病变更易导致癫发作。积极控制发作可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有热性惊厥史的青少年癫患者临床特点和治疗情况,探讨热性惊厥史与青少年癫之间的关系。方法对发病年龄18岁的青少年癫患者的病因进行回顾分析,总结单纯性和复杂性热性惊厥患者癫发作特点、辅助检查和服药情况。结果符合癫诊断标准的4595例患者中发病年龄18岁者2699例占58.74%,其中原发性癫1573例占58.28%、继发性癫1126例占41.72%。青少年继发性癫以热性惊厥(297例占26.38%)为主要病因,其中单纯性热性惊厥200例、复杂性热性惊厥97例,均以部分性发作为主(χ2=4.933,P=0.026)。有热性惊厥史患者神经影像学(χ2=38.083,P=0.000)和神经电生理学(χ2=4.469,P=0.035)异常检出率明显增加;其中服药率约为66.67%(198/297),服用传统抗癫药物者占70.20%(139/198)。结论青少年继发性癫病因较为复杂,以热性惊厥为主要病因。无论单纯性或复杂性热性惊厥均以部分性发作常见,仍以传统抗癫药物为主,约1/3患者未服药或未正规服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