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复杂Pilon骨折应用胫骨远端前内侧入路双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效果。方法对2009年5月至2013年4月50例胫骨远端前内侧入路双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的复杂Pilon骨折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0例患者手术时间为(55.3±7.7)min;术中出血量为(20.1±2.2)mL;术后随访时间为(16.3±2.3)个月;骨折愈合时间为(15.2±1.3)周。踝关节功能优良率94.0%。结论复杂Pilon骨折患者应用胫骨远端前内侧入路双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效果显著,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累及后柱的胫骨平台骨折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选取2011年2月-2012年12月本院收治的20例累及后柱的胫骨平台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后内伴后外侧骨折8例,后内侧劈裂骨折5例,后外侧劈裂骨折6例,合并胫骨近端骨折1例。根据后柱累及部位不同采取后内侧入路、后外侧入路骨折复位固定术,观察临床治疗效果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本组患者术中出血量(178.32±2.01)mL,住院时间(16.12±1.23)d,骨折愈合时间(17.52±0.58)周,完全负重时间(17.60±1.22)周,膝关节活动度(115.36±2.6)°。膝关节功能恢复优者13例(65%),良者4例(20%),优良率85%。结论:膝关节后侧(后内侧或后外侧)入路复位及支撑钢板固定术具有复位合理、固定稳定性高、并发症少、膝关节功能恢复等优点,可作为累及后柱的胫骨平台骨折治疗的首选手段。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前外侧入路联合后内侧倒“L”形入路手术治疗胫骨平台外侧柱合并后柱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我院自2009年1月~2015年1月对30例合并后柱骨折和外侧柱骨折的胫骨平台骨折患者行前外侧入路联合后内侧倒“L”形入路手术治疗。术前、术后对膝关节功能(HSS评分)、X线胫骨平台复位情况(Rasmussen评分)、胫骨平台内外翻角、后倾角进行评价分析。结果 本研究30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6.14±4.72)个月。所有患者均获骨性愈合,平均愈合时间(18.53±4.27)周;最后一次随访HSS评分(83.96±5.17)分,Rasmussen评分(15.69±1.76)分。结论前外侧入路联合后内侧倒“L”形入路手术治疗胫骨平台外侧柱合并后柱骨折可取得较好的手术显露,从而获得良好的骨折复位、恢复关节面平整及良好的力线、坚强内固定,达到术后早期关节功能锻炼以恢复膝关节功能,减少复位丢失、膝关节僵直等并发症的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MIPPO)技术与切开复位内固定(ORIF)治疗胫骨远端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5月-2014年5月接受治疗的胫骨远端骨折患者60例,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MIPPO组和ORIF组,每组各30例,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两组患者住院时间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IPPO组手术时间短于ORIF组,切口长度小于ORIF组,术中出血量少于ORIF组,骨折恢复时间短于ORIF组,疗效优良率高于ORIF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ORIF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MIPPO技术与ORIF技术均是治疗胫骨远端骨折的有效固定方式,但MIPPO治疗胫骨远端骨折时患者出血量少、手术时间短、并发症少、恢复快,效果较好,更具有临床研究价值和推广应用意义。  相似文献   

5.
孙晓  盛路新  殷照阳 《海南医学》2013,24(18):2730-2733
目的探讨累及后外侧髁的胫骨平台骨折的固定方法及手术入路并评价其临床疗效。方法自2009年3月至2012年6月,对13例累及后外侧髁的胫骨平台骨折按照罗从风等的胫骨平台的CT三柱分型,进行切开复位内固定,其中采用俯卧位后外侧入路桡骨远端"T"型钢板固定2例单纯后外侧髁骨折,采用俯卧位后内侧和后外侧双切口或后内侧倒"L"入路重建钢板及桡骨远端"T"型钢板固定治疗4例后内侧髁合并后外侧髁骨折的病例,7例前方合并后方粉碎骨折的病例采用联合入路、漂浮体位4.5 mm系列钢板固定前侧骨折、3.5 mm系列固定后侧骨折。结果所有患者都获得了7~22个月的随访,平均随访12个月,术后即刻的Rasmussen放射学评分14~18分,平均16.4分,术后6个月的HSS评分为75~96分,平均为85.3分,1例出现前外侧切口部分肌肉坏死,局部换药后治愈,2例出现小腿内侧麻木,给予神经营养药物治疗3个月后恢复。结论胫骨平台骨折累及后外侧髁时,应根据骨折的情况,选择合适的固定方式,联合不同的手术入路,便于直视下解剖复位、坚强内固定,可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钢板内固定治疗12例胫骨平台后内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自2012年7月~2013年10月到我院就诊的12例胫骨平台内侧骨折且进行了钢板内固定治疗的患者,所有患者都进行后内侧入路和钢板内固定治疗,对所有患者均进行临床随访。结果:12位患者骨折均愈合,且无一患者出现钢板内固定松动、断裂、及周围神经血管受损等并发症的现象。所有患者都进行1年随访,患者愈合时间为(16.4±3.6)周。手术后1年根据HSS评分评价,优良率为91.7%,显著高于治疗前33.3%(P0.05)。结论:内侧入路进行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后内侧骨折效果好、内固定松动等并发症少,且不会损伤血管神经,愈合率高,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7.
《皖南医学院学报》2017,(5):473-476
目的:探讨前、后联合内侧切口入路双钢板内固定治疗合并半脱位的胫骨平台后内侧柱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6年1月采用前内侧切口及前、后联合内侧切口入路手术治疗合并半脱位的胫骨平台后内侧柱骨折患者48例,按照手术入路方式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应用前内侧切口入路钢板内固定治疗;研究组应用前、后联合内侧切口入路双钢板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和完全负重时间,并比较两组Rasmussen放射评分和功能评分、胫骨平台内翻角(TPA)、胫骨平台后倾角(PSA)。结果:研究组骨折愈合时间、完全负重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0.05);术后即刻Rasmussen放射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12个月膝关节Rasmussen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即刻及术后3个月研究组TPA、PSA均大于对照组(P<0.05,P<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前、后联合内侧切口入路双钢板内固定对骨折端复位良好,并可对内侧骨块提供坚强的固定,可有效缩短骨折愈合时间和完全负重时间,促进关节功能的恢复,治疗合并半脱位的胫骨平台后内侧柱骨折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膝关节后内侧入路手术治疗胫骨平台后侧骨折的手术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后内侧手术入路治疗胫骨平台后侧骨折患者42例,后侧柱骨折均采用胫骨平台后内侧入路,累及内、外侧柱者结合外侧入路或/和正中入路.[结果]42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骨折均愈合.术后Rasmussen膝关节功能为14~30分,优良率为90.5%; Rasmussen放射学评分为13~18分,优良率为95.2%.术后2例膝关节伸屈活动明显受限,经康复科康复锻炼后改善;4例发生创伤性关节炎,经向关节内注射玻璃酸钠及口服非甾体类药物后疼痛缓解.[结论]膝关节后内侧入路手术治疗胫骨平台后侧骨折,有利于胫骨平台后侧骨折的复位和固定,结合外侧入路或/和正中入路可对胫骨平台三柱骨折进行良好的复位和有效的固定,具有暴露清楚、内固定安放方便、有效及临床疗效好等优点.运用恰当的康复锻炼可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MIPPO)技术治疗胫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胫骨远端骨折患者60例,根据不同的手术方案随机分为MIPPO组和ORIF组各30例,术后随访,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min)、术中出血量(mL)、住院时间(d)、愈合时间(w)和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比较,MIPPO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愈合时间均明显小于ORIF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MIPPO组手术治疗优良率(90.00%)明显高于ORIF组(60.00%),其术后并发症发生率(6.67%)也显著低于ORIF组(2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IPPO技术治疗胫骨远端骨折的临床效果明显,可显著提高手术治疗优良率,减少并发症发生,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0.
胡波  王峰  朱伟 《吉林医学》2010,31(21):3517-3517
目的:探讨后交叉韧带胫骨附着处撕脱骨折经后内侧入路的微创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后交叉韧带胫骨附着处撕脱骨折患者25例,利用经膝关节后内侧入路,将腓肠肌内侧头牵向外侧,食指引导后交叉韧带附着处撕脱骨折复位后,可吸收螺钉固定。结果:对25例患者进行6个月~3.5年随访,平均18个月,术后6个月骨折全部愈合,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100分达23例,98分2例。结论:后交叉韧带胫骨附着处撕脱骨折膝关节后内侧入路操作简便,微创,手术时间短,效果可靠。  相似文献   

11.
目的在胫骨远端后Pilon骨折患者中采用不同的入路,比较近远期治疗效果。方法将4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后内侧入路)与对照组(前内侧入路)各2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以及踝关节的功能恢复优良率。结果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切口拐角处部分坏死发生率明显较低(P0.05);两组患者之间,在踝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率方面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胫骨远端后Pilon骨折患者中采用后内侧入路的治疗效果较好,不仅可充分显露手术视野,同时在加强固定以及康复训练的情况下具有较好的远期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经内侧入路治疗胫骨平台后内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骨科在2015年1月-2018年1月期间收治的72例胫骨平台后内侧骨折患者,按分层随机化分组法分为对照组(n=36)、观察组(n=36),对照组行后内侧入路,观察组行内侧入路,比较2组手术效果.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手术时长、住院时间、术后胫骨平台内翻角、胫骨内侧平台后倾角以及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差异(P>0.05),观察组术后骨折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HSS评分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内侧入路治疗胫骨平台后内侧骨折,患者骨折愈合时间快,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3.
汤永南  焦锋  陈帅 《吉林医学》2015,(8):1563-1564
目的:观察改良膝关节后内侧入路手术治疗胫骨平台后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8例胫骨平台后侧粉碎性骨折患者28例,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14例。对照组用加压螺钉内固定手术治疗,观察组行锁定接骨板实施改良膝关节后内侧入路手术治疗,观察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手术均进行顺利,手术时间3~10 d,平均5.5 d,无血管、神经损伤及伤口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骨折均获得骨性愈合,平均愈合时间为12周(10~14周),无骨折再塌陷及膝内、外翻畸形发生,观察组骨折愈合时间(14.67±2.12)周,短于对照组的(19.03±2.54)周,Rasmussen评分膝关节恢复优良率及骨折复位优良率(92.86%)明显高于对照组(5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膝关节后内侧入路切口能较好地显露胫骨后侧、后内侧平台,可直视下复位骨折并植骨内固定,手术损伤小、时间短且并发症少,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采用经内侧入路治疗胫骨平台后内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以2010年8月~2013年8月新干县人民医院收治的58例胫骨平台后内侧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患者临床经内侧入路治疗胫骨平台后内侧骨折的效果。结果对58例患者进行为期13个月随访,结果显示,13%的患者表现为轻度骨关节炎,所有患者无明显皮肤坏死、感染、内固定物断裂以及松动等并发症,膝关节HSS平均评分为(87.7±1.4)分。患者术后即刻与随访结束时刻胫骨平台内翻角与胫骨内侧平台后倾角无明显变化,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胫骨平台后内侧骨折给予经内侧入路治疗能有效防止出现骨折再移位、力线改变等,效果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应用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术(minimally invasive percutaneous plate osteosynthesis,MIPPO)治疗胫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8年3月~2010年8月,微创经皮胫骨远端内侧解剖钢板内固定术治疗23例胫骨远端骨折及pilon骨折.年龄18~59岁,平均35.3岁.根据AO分型:A型10例,B型9例,C型4例.开放性骨折3例(GustiloⅠ型2例,Ⅱ型1例).开放性骨折患者均待肿胀缓解,创口平稳后行手术治疗.结果 随访时间8~ 23个月,平均11.2个月.骨性愈合时间10~20周,平均13.6周,完全负重时间8~24周,平均11.7周.根据Mazur 踝关节功能评分对术后疗效进行评定,优17例,良5例,可1例,优良率为95.6%.结论 微创经皮胫骨远端内侧解剖钢板固定治疗胫骨远端骨折具有微创、固定可靠、并发症少等优点,近期随访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解剖型钢板内固定对胫骨远端骨折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对到本院就治的46例胫骨远端骨折患者进行解剖钢板内固定治疗,其中20例实施内侧固定,26例实施外侧固定,手术均采取微创操作,随访6-18个月观察治疗效果.结果 46例患者均获得骨性愈合,愈合平均时间(11.4±3.4)周;Mazur踝关节功能评分优良率为91.30%.结论 解剖型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远端骨折疗效显著,术后操作方便,内固定牢靠,可有效促进骨折愈合.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膝关节后内侧或后外侧入路治疗胫骨平台后髁骨折的手术效果。方法回顾分析本科2005年1月—2008年1月收治有完整资料的12例胫骨平台后髁骨折手术患者。采用后内侧及后外侧手术入路,分别显露胫骨平台后内和后外侧髁,直视下复位,恢复关节面平整,内固定物支撑固定。如有半月板后角损伤一期修复;如合并的前交叉韧带损伤,二期关节镜下重建。结果 10例患者获得12个月以上随访,平均16.5个月。骨折愈合时间12~14周,平均13.6周;术后3个月时均完全负重,术后1年HSS评分(Hospital for Special Surgery score)80~95分,平均89.1分;无术区皮肤坏死,感染和内固定松动发生。结论采用膝关节后内侧或后外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后侧髁骨折,效果良好;且通过二期关节镜重建损伤的前交叉韧带,有效地弥补了后侧入路的不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内侧与外侧经皮微创钢板内固定治疗A型闭合性胫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7年3月收治的76例A型闭合性胫骨远端骨折患者临床资料,行经皮微创钢板接骨术(MIPPO)与锁定加压钢板(LCP)联合内固定治疗,将内侧固定者作为研究组(38例),将外侧固定者作对照组(38例),比较两组临床相关指标、AOFAS踝-后足评分。结果:研究组出血量、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型闭合性胫骨远端骨折行内侧经皮微创钢板内固定,可有效缩短手术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袁翀  杨光  刘铁民  王秀峰 《中国全科医学》2009,12(11):1008-1009
目的 探讨关节镜监视下复位、后内侧入路、有限切口治疗胫骨平台后内侧髁劈裂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关节镜监视下复位、后内侧入路有限切口、螺钉固定治疗胫骨平台后内侧髁劈裂骨折患者11例,观察其临床效果.结果 随访时间6~24个月,按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评分为89~90分.无关节面明显塌陷,无膝关节内、外翻畸形和创伤性关节炎等并发症.结论 关节镜监视下复位、后内侧入路、有限切口治疗胫骨平台后内侧髁骨折,能充分暴露骨折面、骨折块及关节面,准确进行解剖复位和坚强固定,患者创伤小,手术耗时短,膝关节功能恢复良好.  相似文献   

20.
《陕西医学杂志》2019,(4):499-501
目的 :探讨后外侧入路和后内侧入路治疗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收集94例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7例,研究组给予后外侧入路+后内侧倒L型联合入路手术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后内侧倒L型入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为91.49%,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26%,对照组膝关节功能优良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72.34%和21.28%,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手术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相应时间,膝关节HSS评分高于对照组评分(P<0.05)。结论:胫骨平台后内侧骨折患者实施后外侧入路联合后内侧倒L型入路行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能够有效的改善膝关节功能,减少骨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安全性较好,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