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探究肝动脉化疗栓塞术联合射频消融术治疗原发性肝癌效果。方法:选取83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对照组42例给予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研究组41例采取肝动脉化疗栓塞术联合射频消融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治疗有效率为95.1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3.33%,术后1年、3年、5年生存率均高于对照组,治疗后甲胎蛋白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肝功能指标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肝动脉化疗栓塞术联合射频消融术治疗原发性肝癌效果显著,能有效提高患者临床疗效及术后生存率,且安全性强。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肝动脉栓塞化疗联合射频消融术进行治疗肝癌的临床效果。方法:将8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0例采用肝动脉栓塞化疗联合射频消融术治疗,对照组40例采用肝动脉栓塞化疗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肿瘤血供消失、坏死等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而且观察组患者的1年、3年和5年生存期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肝动脉栓塞化疗联合射频消融治疗肝癌具有十分显著的疗效,有利于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射频消融术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原发性大肝癌效果。方法选择该院70例原发性大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时所采用不同治疗方案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行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研究组(40例)在其基础上行射频消融术治疗。结果研究组总胆红素(TBIL)、谷丙转氨酶(ALT)和甲胎蛋白(AFP)指标分别均优于对照组,且研究组总有效率97.50%高于对照组53.33%(P0.05)。结论射频消融术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原发性大肝癌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分析放射介入治疗对改善中晚期肝癌患者生活质量的作用。方法选择于2016年7月至2017年8月到我院接受治疗的80例中晚期肝癌患者,按照随机分配原则分为对照组(n=40)、观察组(n=40),对照组采用肝动脉化疗栓塞术进行治疗,观察组先行射频消融术,并于1周后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结果经过不同方式治疗后,观察组临床效果、并发症发生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生活质量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临床治疗中,给予中晚期肝癌患者实施肝动脉化疗栓塞术联合射频消融术进行治疗,能够有效提高临床疗效,减少并发症发生率,改善其生活质量,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肝动脉灌注栓塞治疗中晚期肝癌的疗效.方法 将185例中晚期肝癌患者,根据是否有动静脉瘘和严重门静脉癌栓分为两组:对照组(TAI组)61例仅行肝动脉灌注化疗;研究组(TAE组)124例,先行肝动脉灌注化疗后,再行肿瘤血管末梢栓塞治疗.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生存率、肿瘤缩小率、AFP下降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但其不良反应发生率也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肝动脉灌注化疗和灌注栓塞治疗中晚期肝癌是一种姑息性疗法,TAE效果优于TAI.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放射介入治疗对中晚期肝癌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2019年收治的中晚期肝癌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50例)和观察组(50例)。对照组使用肝动脉化学治疗栓塞术方案,观察组在肝动脉化学治疗栓塞术的基础上使用射频消融术方案。对比治疗前后2组的生活质量,并且对比2组的不良反应和疗效。结果治疗前,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年后,观察组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不良反应的概率(26%)低于对照组(46%)。观察组的临床疗效(94%)优于对照组(82%)(P<0.05)。结论放射介入治疗提高中晚期肝癌患者的生活质量,效果显著,使不良反应的概率降低。  相似文献   

7.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4):47-49
目的探讨肝动脉化疗栓塞术联合腹腔镜下射频消融术与单纯腹腔镜下射频消融术治疗小肝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5月~2015年5月收治的70例小肝癌患者,根据患者入院的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通过腹腔镜下射频消融术治疗,观察组通过肝动脉化疗栓塞术+腹腔镜下射频消融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后1年复发率、手术后1年、2年、3年生存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术后1年、2年、3年生存率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情况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肝动脉化疗栓塞术联合腹腔镜下射频消融术应用于小肝癌治疗中,可提高患者的远期生存率,降低复发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具有临床应用和推广的价值。  相似文献   

8.
《陕西医学杂志》2016,(8):951-952
目的:探讨肝动脉化疗栓塞联合索拉非尼对中晚期肝细胞癌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中晚期肝细胞癌患者70例,采取双盲法随机均分两组,对照组采用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联合采用索拉非尼,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生存期及进展期、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后研究组的中位生存期为13±0.95m,明显长于对照组的7.5±1.3m,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肿瘤进展期为7.5±1.22m,明显长于对照组的5.0±0.63m,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结束后,研究组的疾病控制率为48.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7.5%,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行COX多因素分析显示,索拉非尼、门脉栓塞等影响患者预后的主要因素。结论:肝动脉化疗栓塞联合索拉非尼对中晚期肝细胞癌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射频消融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原发性肝癌远期效果。方法选择147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射频消融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的82例为观察组,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的65例为对照组,回顾性分析对比两组治疗前后谷丙转氨酶(ALT)和甲胎蛋白(AFP)水平及远期效果。结果两组治疗前ALT和AFP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ALT无明显变化(P>0.05),两组AFP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观察组治疗后AFP水平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1年以上生存率(临床治愈+明显好转)为54.88%,高于对照组的32.31%(χ2=7.47,P<0.01)。结论射频消融术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无法手术切除的原发性肝癌较单独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远期治疗效果更佳,能够明显改善生存率,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肝动脉化疗栓塞术联合腹腔镜下射频消融术治疗小肝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6月至2017年6月我院收治的小肝癌患者152例,按照治疗方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76例。观察组患者采用肝动脉化疗栓塞术联合腹腔镜下射频消融术治疗;对照组患者仅采用腹腔镜下射频消融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1年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术后1~3年无瘤生存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小肝癌患者采用肝动脉化疗栓塞术联合腹腔镜下射频消融术治疗效果显著,术后复发率较低,生存率高,具有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岩舒注射配合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的疗效。方法:将68例中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5例,用岩舒注射液配合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对照组33例,单纯用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的近期有效率分别为34.3%和27.3%(P>0.05),KPS评分改善有效率分别为65.7%和30.3%(P<0.05)。治疗组在肝功能损害、上腹疼痛、食欲下降及发热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5),而白细胞下降和恶心、呕吐的发生率略低于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岩舒注射液配合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减轻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2.
贺智高 《当代医学》2013,(14):90-91
目的探讨肝动脉化疗栓塞术联合经皮肝穿瘤内注射碘油吡柔比星治疗中晚期肝癌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湘潭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中晚期肝癌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研究组患者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碘油吡柔比星经皮肝穿刺瘤内注射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研究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不良反应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研究组治疗后1、2年生存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肝动脉化疗栓塞术联合经皮肝穿瘤内注射碘油吡柔比星治疗中晚期肝癌的短期疗效较好,安全性尚可,可有效改善患者肝功能及短期生存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不同护理方式对行经皮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的中晚期肝癌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3年10月—2016年10月入住我院并接受经皮肝动脉栓塞术治疗的18例中晚期肝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入组顺序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综合护理干预模式,对比观察2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 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4.4%,明显高于观察组的11.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各项生活质量改善情况更为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综合护理模式可以有效降低行经皮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的中晚期肝癌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单纯用射频消融方法与射频消融术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肝癌对近期肝功能、甲胎蛋白(AFP)的影响及疗效对比。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单纯用射频消融术与射频消融术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肝癌患者各30例,治疗前肝功能Child分级A级,观察治疗后第2天的肝功能及1周后AFP变化。结果:单纯射频消融与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均可导致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升高、AFP下降,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还可导致总胆红素(TBiL)、碱性磷酸酶(ALP)升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差值比较,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能显著升高ALT、ALP,降低AFP,与单纯射频消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消融范围相等情况下,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对近期肝功能及甲胎蛋白的影响比射频消融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5.
邱少敏  陈刚  李宏波 《现代医学》2011,39(5):526-529
目的:对比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联合经皮微波凝固疗法与单纯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治疗中晚期肝癌的疗效差异。方法:将60例肝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4例)予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联合经皮微波凝固疗法治疗,对照组(26例)单用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治疗,术后随访6~36个月,分析两组之间治疗效果、生存率与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的差异。结果:治疗组PR 9例,SD 16例,PD 9例,对照组PR 4例,SD 13例,PD9例。治疗组生存12个月以上的有24例(70.59%),对照组仅6例(23.08%),治疗组与对照组1年生存率比较,P<0.01,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方面,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联合经皮微波凝固疗法治疗中晚期肝癌能提高疗效并且提高患者生存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中晚期肝癌患者肝动脉化疗栓塞和射频消融联合治疗的可行性.方法 选择180例中晚期肝癌患者,随机均分为观察组(联合治疗组)与对照组(肝动脉化疗栓塞组),各90例,记录不同阶段血清AFP、CA 19-9值、生存时间及18个月后复发情况,比较2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 2组术后7d、12d、18d不同阶段AFP、CA19-9均显著低于术前(P<0.05);观察组术后不同阶段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复发率(18.9%)显著低于对照组(32.2%)(P<0.05);观察组不同阶段平均生存时间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肝动脉化疗栓塞联合射频消融,减少残余病灶、复发情况等,具有较好的疗效,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评价对中晚期肝癌患者实施肝动脉化疗栓塞术联合甲磺酸阿帕替尼片治疗的安全性。方法:选取60例肝癌患者进行分析评价,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实施肝动脉化疗栓塞术,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甲磺酸阿帕替尼片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指标评分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指标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指标浓度低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肝动脉化疗栓塞术联合甲磺酸阿帕替尼片治疗,临床效果更加理想,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8.
李曦  林瑶  刘源  曹贞 《西部医学》2019,31(9):1403-1406
【摘要】 目的 探讨经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联合经皮射频消融术(PRFA)与单独应用经皮射频消融术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2年3月~2014年3月在我院诊治的肝癌患者9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50例)与对照组(40例)。观察组予以经肝动脉化疗栓塞联合经皮射频消融术,对照组应用经皮射频消融术治疗,观察两组疗效及预后情况。结果 术后1个月两组患者并发症如疼痛、肺部感染、出血、恶心呕吐等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1个月时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与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水平均低于术前(P<0.05),但观察组术后一个月血清ALT和AST值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能明显提高近期有效率(P<0.05)。结论 两种治疗方案均能有效治疗原发性肝癌,但经肝动脉化疗栓塞联合经皮射融术相对于单独应用经皮射频消融术,在原发性肝癌治疗中具有更高的缓解率,更有利于肝功能的恢复,可减少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肝动脉化疗栓塞联合射频消融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学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月在我院治疗的原发性肝癌患者共50例,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均予以肝动脉化疗栓塞术,观察组加用射频消融术,观察并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分别检测甲胎蛋白(AFP)、糖类抗原199(CA199)及谷氨酰转肽酶(GGT),并观察两组2年无瘤生存率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4周,两组血清AFP、CA199、GGT水平均较前明显下降(P0.05或P0.01),且观察组下降幅度更明显(P0.05);同时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2年内无瘤生存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肝动脉化疗栓塞联合射频消融治疗原发性肝癌疗效显著,能降低血清AFP、CA199及GGT水平,提高2年内无瘤生存率,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20.
孙志强  姜成毅  陈健 《中外医疗》2023,(21):134-137
目的 探究在中晚期肝癌患者中采用阿帕替尼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的效果。方法 方便选取2022年1月—2023年4月吉林省肿瘤医院收治的中晚期肝癌患者82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41例,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与观察组(41例,阿帕替尼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对比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2.68%高于对照组的73.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513,P<0.05)。治疗前,两组血清甲胎蛋白、癌胚抗原、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甲胎蛋白、癌胚抗原、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中晚期肝癌患者中运用阿帕替尼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安全性和有效性俱佳,能控制肝癌血清标志物发展,调节患者肝功能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