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采用cell-ELISA法对IFN-α,γ及rTNFα单独或协同影响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表达HLA-Ⅱ类抗原作了定量观察,结果表明,IFNγ直接刺激HUVEC可依浓度和时间依赖的方式提高其HLA-Ⅱ类抗原表达量,而rTNFα,IFNα单独处理HUVEC无效,当rTNFα和IFNγ同时诱导时,对HUVEC表达HLA-DR,DP,DQ均表现抑制作用,但是,当先用IFNγ诱导HUVEC24h后  相似文献   

2.
本文采用细胞ELISA法,研究发现人巨细胞病毒(HCMV)感染对单核细胞HLA-DR的影响。结果表明HCMV感染后1d,单核细胞HLA-DR表达显著增高(P<0.01),以后逐渐降低,d5降至对照水平;IFNγ(500U/ml).TNF(250U/ml)、IL-6(500/ml)、IL-1(500/ml)均能不同程度地刺激单核细胞HLA-DR表达;HCMV感染后,细胞因子刺激HLA-DR表达的水平在感染后d5,较对照组均显著降低(P<0.01);IL-1+IFN-γ及TNF+IFN-γ在刺激单核细胞HLA-DR表达时有协同作用;HCMV感染后,IFN-γ+IL-1及TNF+IFN协同刺激单核细胞HLA-DR表达水平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1)。结果提示:在HCMV感染引起免疫抑制过程中,其引起单核细胞HLA-DR表达降低是一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3.
HCMV感染对单核细胞HLA-DR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细胞ELISA法,研究发现人巨细胞病毒(HCMV)感染对单核细胞HLA-DR的影响。结果表明HCMV感染后1d,单核细胞HLA-DR表达显著增高(P<0.01),以后逐渐降低,d5降至对照水平;IFNγ(500U/ml).TNF(250U/ml)、IL-6(500/ml)、IL-1(500/ml)均能不同程度地刺激单核细胞HLA-DR表达;HCMV感染后,细胞因子刺激HLA-DR表达的水平在感染后d5,较对照组均显著降低(P<0.01);IL-1+IFN-γ及TNF+IFN-γ在刺激单核细胞HLA-DR表达时有协同作用;HCMV感染后,IFN-γ+IL-1及TNF+IFN协同刺激单核细胞HLA-DR表达水平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1)。结果提示:在HCMV感染引起免疫抑制过程中,其引起单核细胞HLA-DR表达降低是一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4.
目的和方法:采用体外细胞培养,进行氚标胸腺嘧啶核苷(3H-TdR)掺入和原位杂交。结果:发现γ-干扰素(IFN-γ)能抑制体外培养新西兰兔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的DNA合成和血小板衍化生长因子A链(PDGF-A)的基因表达;整体实验中,用4FFogarty导管气囊拉伤新西兰兔的腹主动脉内皮后,随即连续肌注IFN-γ(165万U·kg1·d1)3天,结果发现肌注IFN-γ能明显抑制受损部位VSMC的3H-TdR的标记率及PDGF-A的表达。结论:IFN-γ对血管成形术引起的血管挛缩有一定的舒张作用。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以子宫颈角化上皮为靶细胞,用试管培养技术及非同位素细胞毒性试验,探讨了干扰素(IFN-γ)对淋巴细胞介导的对宫颈角化上皮细胞毒作用的影响及细胞间吸附分子1(ICAM-1)与白细胞功能相关抗原1(LFA-1)在细胞毒作用中的意义。结果显示CaSki、SiHa、HeLa、W12及NCx均为NK抵抗、LAK敏感细胞。IFN-γ预处理靶细胞明显增加LAK细胞的杀伤活性,但对NK活性影响不大;IFN-γ预处理效应细胞可增强LAK细胞对上述靶细胞的溶解作用,但并不改变NK对靶细胞的选择性;抗ICAM-1与LFA-1单克隆抗体能有效地降低LAK细胞对靶细胞的杀伤作用,而抗HLAABC及HLADR则无此作用。提示IFN-γ仅对LAK细胞介导的对宫颈角化上皮的细胞毒作用有明显增强作用,而对NK细胞无明显影响;ICAM-1-LFA-1通路为LAK细胞结合并溶解靶细胞的主要通路,且这种细胞毒作用是非MHC限制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眼镜蛇毒直接溶解因子(DLF)对人肝癌细胞株H7402产生一氧化氮(NO)和脂质过氧化物(LPO)的影响。结果:DLF对体外培养的H7402细胞有杀伤作用,IC50为247mg·L-1,DLF与H7402细胞的生长抑制率呈量效关系。DLF可介导H7402细胞产生大量NO2,NO2量与DLF的剂量呈量效关系。在一定剂量范围内NO2量与H7402的生长抑制率呈显著正相关。用570型粘附式细胞仪测定单个细胞内LPO,发现DLF可使H7402细胞内LPO产生增加。结论:DLF可杀伤H7402细胞,其部分机制可能是通过诱导肿瘤细胞产生NO和LPO。  相似文献   

7.
张宏博  樊代明 《免疫学杂志》1994,10(3):168-170,174
应用基因重组干扰素-α和-γ体外诱导三侏人胃癌细胞系SGC7901,MGC803和MKN45,ABC-CELISA法测定诱导组和对照细胞表面免疫抑制酸性蛋白Ⅱ型的表达量。在基础培养条件下,三株细胞表达IAP-2均呈低水平。低浓度(<1000u/ml)IFN-α或-γ反使其IAP-2表达量显著减少。这些结果提示:(1)IFN-α和-γ可能对胃癌细胞IAP-2表达呈双向调节作用;(2)癌细胞IAP-2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以子宫颈角化上皮为靶细胞,用试管培养技术及非同位素细胞毒性试验,探讨了干扰素(IFN-γ)对淋巴细胞介导的对宫颈角化上皮细胞毒作用的影响及细胞间吸附分子1(ICAM-1)与白细胞功能相关抗原1(LFA-1)在细胞毒作用中的意义。结果显示CaSki、Siha、HeLa、W12及NCx均为NK抵抗、LAK敏感细胞。IFN-γ预处理靶细胞明显增加LAK细胞的杀伤活性,但对NK活性影响不大;IFN-  相似文献   

9.
采用甲状腺细胞单层培养及标记免疫分析法,对比研究α-干扰素(IFN-α)对正常与Graves病(GD)甲状腺细胞生成cAMP的影响,结果显示:(1)基础状态下,10^-3、10^-1和10u/ml的IFN-α可刺激正常甲状腺细胞产生CAMP,刺激强度随IFN-α浓度的增大而减弱,当试验剂量达10^3u/ml时,CAMP的生成量与无刺激的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此浓度区间的IFN-α对GD甲状腺细胞  相似文献   

10.
采用甲状腺细胞培养方法,研究α-干扰素(IFN-α)、γ-干扰素(IFN-γ)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对甲状腺细胞生成甲状腺球蛋白的调节作用。结果显示:在10^-3-10^3u/ml的浓度范围内,IFN-α、IFN-γ及TNF-α均可显著抑制甲状腺细胞基础状态下Tg的分泌;IFN-α不影响TSH的刺激效应,但IFN-γ和TNF-α对TSH诱导的Tg释放具有双重调节作用,氏深度时(10^-3-1  相似文献   

11.
食管癌患者五项细胞免疫学指标的测定及其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正  王艾丽 《现代免疫学》1996,16(6):361-362
对35例食管癌(EC)患者和30例正常人(NC)的外周血自然杀伤(NK)细胞活性、T细胞亚群、血浆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以及外周血诱生γ干扰素(IFN-γ)的水平进行了检测。结果显示,EC患者NK细胞活性明显降低(P<0.01);CD8+细胞增多(P<0.06),CD4+/CD8+细胞比值降低(P<0.05);sIL-2R明显增高(P<0.01);外周血诱生IFN-γ降低(P<0.05);血浆TNF-α升高。表明,上述指标对判断、分析EC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状况及病变程度有较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干扰素和肿瘤坏死因子调节甲状腺细胞分泌甲状腺球蛋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甲状腺细胞培养方法,研究α-干扰素(IFN-α)、γ-干扰素(INF-γ)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对甲状腺细胞生成甲状腺球蛋白(Tg)的调节作用。结果显示:在10^-3~10^3u/ml的浓度范围内,IFN-α、IFN-γ及TNF-α均可显著抑制甲状腺细胞基础状态下Tg的分泌;IFN-α不影响TSH的刺激效应,但IFN-γ和TNF-α对TSH诱导的Tg释放具有双重调节作用,低浓度时(10^  相似文献   

13.
为鉴定介导NK细胞激活的表面分子及其作用机制,本研究用一系列粘附分子单抗及配体体外刺激NK细胞,定量检测NK细胞IFN-γ的分泌;检测了NK细胞经IL-2诱导后其异构体的变化及其不同异构体单抗对NK细胞的刺激作用;以CD22α、CD22β基因导入B78H1细胞后观察转染细胞对NK细胞的粘附和刺激效应。结果表明:IgG2a和IgG1亚类CD45单抗及其F(ab)2均可独立刺激NK细胞释放IFN-γ;NK细胞经IL-2培养诱导后其表面CD45分子异构体的表达呈RO逐渐增加,而RA逐渐减少的特征;CD45RO单抗可刺激NK细胞释放IFN-γ;CD22α、CD22β转染细胞可粘附,但不能刺激NK细胞激活。结果提示:NK细胞可经CD45RO途径激活并释放IFN-γ,该途径与CD16分子无关,CD45分子的特异性配体并非既往所报道的CD22,尚待进一步鉴定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氧化的低密度脂蛋白(Ox-LDL)对体外培养的人肾小球系膜细胞(HMC)核因子-KB(NF-KB)活化的影响,以及抗氧化剂毗咯二硫氨基甲酸酯(P DTC)对NF-KB活化的抑制作用,探讨OX-LDL介导肾损害的基因调控机制及抗氧化剂PDTC防治脂质肾损害的可能性。方法 将Ox-LDL或PDTC与HMC共培养后,提取细胞核蛋白进行凝胶迁移率变动分析(EMSA)检测NF-KB的活化,用细胞ELISA法检测细胞内IKBα蛋白含量的变化,反映IKBα的降解及免疫组化染色检测细胞内的P65向核转位。结果 正常对照组未见NF-KB活化,当用不同浓度(10、25、50及100mg/L)的Ox-LDL,刺激肾小球系膜细胞 lh后,均可引起细胞 NF-KB活化及 IKBα降解。与对只组相卜较差异显著(p<0.05),以50mg/L 的OX-LDL刺激HMC1h,NF-KB活化及 IKBα降解最明显。NF-KB活化的同时,伴有P65由胞浆向胞核的转位。100μmol/L PDTC,能明显抑制 NF-KB的活化、IKBα降解(p<0.01)及 P65的核转位。结论Ox-LDL。能诱导HMC的IKBαa降解、P65的核转位,最终使N  相似文献   

15.
当前,α-干扰素(α-IFN)是治疗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的唯一有效药物,在影响α-IFN治疗反应的诸多因素中HCV基因型是最重要的因素。我们应用α-IFN治疗HCVⅡ型和Ⅲ型感染者,从治疗后血清HCVRNA阴转为疗效判断指标,从而探讨α-IFN...  相似文献   

16.
使用抗CD3单抗诱导新鲜分离的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凋亡,同时观察细胞因子对其影响,18h后电镜发现处理组发生典型凋亡改变,DNA电泳出现典型阶梯状条。TUNEL法流式细胞仪检测发现处理组凋亡发生率39.6%,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IFN-γ、TNF-α可显著增强抗CD3单抗诱导的凋亡,IL-1 ̄IL-3,TNF-α对凋亡无明显影响。CsA可抑制剂CD3单抗诱导的凋亡,但加入IF  相似文献   

17.
新型人干扰素α1c的纯化和活性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在大肠杆菌中表达和纯化一种新型的人IFNα1c。方法首先建立了表达和纯化IFNα1c的实验室生产流程。根据干扰素的抗病毒、抗细胞增殖以及免疫调节特性,体外测定这种IFN的生物学活性。结果ELISA和Western免疫印迹均证实,表达产物具有干扰素的免疫反应性。VSV-WISH系统的抗病毒测活表明,表达的 IFNα1c(3. 2 × 107)的抗病毒活性较 IFNα1b(1. 0 × 107- 1. 8 × 107)略高;而抗 A549细胞的增殖能力则与后者相当。此外IFNα1c还能增强NK细胞的杀伤活性。结论本系统成功地在大肠杆菌中表达了人IFNα1c。这种高比活性的干扰素可能成为临床治疗的侯选者。  相似文献   

18.
应用基因重组干扰素-a和-γ(IFN-a和-γ)体外诱导三株人胃癌细胞系SGC_(7901)、MGC_(803)和MKN_(45),ABC-CELISA法测定诱导组和对照组细胞表面免疫抑制酸性蛋白Ⅱ型(IAP-2)的表达量。在基础培养条件下,三株细胞表达IAP-2均呈低水平。低浓度(<1000u/ml)IFN-a或-γ能增加这三株细胞IAP-2表达量;而高浓度(>1000u/ml)IFN-a或-γ反使其IAP-2表达量显著减少。这些结果提示:(1)IFN-a和-γ可能对胃癌细胞IAP-2表达呈双向调节作用;(2)癌细胞IMP-2表达水平检测作为临床应用IFNs治疗癌症患者的疗效判别指标可能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9.
抗病毒蛋白MxA的诱导和检测方法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抗病毒蛋白MxA的表达及其活性。方法用IFNα2b或3型腺病毒(A_3)分别对WI-38细胞或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作用 12或24 h,并用Westem blot法或FACS法,分别对M蛋白的表达进行定性和定量检测。采用微量细胞病变抑制法,对重组的MxA和IFNα2b进行抗病毒效应实验。结果 (1)低浓度的 IFNα2b(> 1×10~#IU/L)和Ad_3(>200 TCID_50),均可诱导相应细胞表达 MxA;(2)10μg/L MxA可抵抗20个 TCID_(50)的 HSV-I、Polio. V感染 Vero细胞、Ad_3感染HeLa细胞,抵抗200个TCID_(50)的VSV感染Wish细胞。结论MxA只能由干扰素(INFα2b)或病毒诱导产生,其具有广谱的抗病毒活性。  相似文献   

20.
脐血单个核细胞表达IL-12、IFN-γ及其mRNA的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白细胞介素12(IL-12)的主要作用是促进TH1细胞和自然杀伤细胞(NK)产生γ-干扰素(IFN-γ),介导细胞免疫。脐血单个核细胞(CBMC)产生IL-12的能力鲜见报道。重组IL-12(rIL-12)在体外能促进新生儿CD4+T细胞产生IF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