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调查和分析武汉市社区居民脑卒中危险因素的分布及脑卒中相关知识的知晓情况。方法:选择武汉市硚口区下属M社区40岁以上常住居民3092人进行问卷调查,收集脑卒中危险因素分布情况,评估出高危人群440例,对高危人群进行健康教育干预半年后,观察干预前后对脑卒中危险因素及脑卒中相关知识的知晓情况。结果 :筛查总人群有3092例,其中男1490人,女1602人;高危440例(14.23%),中低危人群2652人(85.7%)。其中男性高危人群265人(17.8%),女性高危人群175人(10.9%),男性较女性多。总体人群脑卒中危险因素检出率从高到低排序为:少运动、吸烟、超重、高血压病、高脂血症、心脏病、糖尿病、家族史;男女性别不同,其危险因素分布有所不同,在男性中,前三位的为:少运动、吸烟、高血压病,而女性中前三位的为:少运动、超重、高血脂;其中吸烟、少动、高血压病、超重等危险因素,在男女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脑卒中高危人群进行健康教育后,对脑卒中危险因素、早期症状及溶栓的知晓率进行比较:干预后较干预前都大幅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健康教育干预后,脑卒中高危人群对脑卒中危险因素、早期症状及溶栓情况知晓率均明显提高,对帮助脑卒中高危人群自觉采取健康行为方式、治疗原发病、卒中后及时识别并尽快就医均具有重要的作用,所以加强对社区居民的脑卒中健康教育有着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 对浙江省台州市40岁以上社区居民进行脑卒中高危人群筛查,了解脑卒中危险因素暴露情况,为社区脑卒中防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取整群抽样的方法,按照国家脑防委脑卒中高危人群筛查与干预项目的筛查标准,对浙江省台州市临海市某街道社区40岁及以上居民进行脑卒中高危人群筛查和危险因素风险评估,对筛查结果进行数据分析及评估。结果 共调查社区居民2 633人,筛查出脑卒中高危人群1 127人,检出率42.80%,脑卒中粗患病率2.85%,男性粗患病率4.30%,女性粗患病率2.17%。筛查总人群脑卒中危险因素暴露率前四位是血脂异常59.44%、缺乏运动58.75%、高血压54.99%、糖尿病16.98%。脑卒中高危人群危险因素暴露率前四位是血脂异常84.83%、高血压81.54%、缺乏运动76.75%、糖尿病33.01%。脑卒中高危人群11项危险因素暴露率均明显高于非高危人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分别=526.81、561.15、263.38、359.27、287.53、164.00、130.94、34.89、103.16、19.76、11.17,P均<0.05)。...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在社区脑卒中高危人群中的应用。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调查710例社区脑卒中高危人群,运用群体教育、小组教育等多种形式实施干预。比较实施前后社区高危人群掌握预防脑卒中相关知识及行为危险因素改善情况。结果:实施前后社区高危人群掌握预防脑卒中相关知识及行为危险因素改善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有效的健康教育可促进社区脑卒中高危人群掌握疾病相关知识,消除不良生活因素,降低脑卒中发生率,减少卫生资源浪费。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研究健康教育对脑卒中高危人群心理健康以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方法 选择武汉市硚口区下属某社区≥40岁的常住居民3092人作为脑卒中筛查对象,将经筛查确认的脑卒中高危人群392例作为研究对象,并对其进行规范的健康教育。于入选时和健康教育干预1年后(干预后)记录脑卒中高危人群的健康行为(包括合理饮食、适当运动、遵医用药、不吸烟4各方面),同时进行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和Spitzer生活质量指数量表(QLI)评估。 结果 干预后,脑卒中高危人群392例的合理饮食、适当运动、遵医用药、不吸烟较干预前均显著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脑卒中高危人群392例的抑郁状态和焦虑状态较干预前均显著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后,脑卒中高危人群392例的SDS和SAS评分分别为(47.35±14.32)分和(44.32±16.18)分,较干预前的(56.72±16.87)分和(53.64±19.27)分均显著降低,QLI评分则较干预前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 健康教育可显著改善脑卒中高危人群健康行为、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存在脑卒中危险因素的社区人群循证护理效果。[方法]基于越秀区六榕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居民健康信息系统及慢病管理系统,对社区1 585例脑卒中高危人群,运用循证护理的"三要素"对其危险因素及预警信号进行分析,制定社区护理干预计划,由经过系统培训的社区护士按计划对病人进行健康教育、随访,开展综合干预。[结果]干预后脑卒中高危人群的血压、血糖、血脂控制效果好,与干预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管理率、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和对疾病管理的满意率从干预前81.77%、78.68%、64.61%、52.24%、51.86%提高到干预后100.00%、89.24%、93.16%、64.30%、92.97%,干预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后病人的饮酒、限盐、限油、体育运动情况均较干预前有明显改善(P0.01);干预期内急性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为0.25%。[结论]运用循证护理开展社区人群脑卒中危险因素的管理,可提高脑卒中高危人群自我管理能力、提高疾病管理率,改善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北京市回龙观社区居民脑卒中高危人群筛查结果进行总结,并对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方法对北京市回龙观社区居民进行脑卒中筛查,并对脑卒中危险因素进行风险评估,根据评判标准将居民分为高危人群组和中低危人群组,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高危人群组(n=1739)和中低危人群组(n=4742)比较,高血压病史、心房纤颤、吸烟、血脂异常、糖尿病、缺乏运动、超重肥胖、脑卒中家族史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高血压病史、心房纤颤、吸烟、血脂异常、糖尿病、缺乏运动、超重肥胖、脑卒中家族史均为社区居民脑卒中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措施在糖尿病高危人群筛查和随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使用糖尿病危险评分量表开展糖尿病高危人群的筛查工作,并对高危人群进行为期3年的护理干预,开展生活方式护理干预和健康教育管理工作,评估干预前后居民糖尿病高危因素的知晓率以及相关健康指标。结果:194,万居民中共筛查出糖尿病高危个体465348人。干预后,社区居民糖尿病高危因素知晓率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社区居民多数健康相关指标得到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社区为单位的高危人群个性化护理干预效果显著。开展社区糖尿病高危人群护理干预,可以延缓糖尿病和糖尿病前期的发病进程,并提高高危人群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生活方式干预结合中医辨体施养在社区脑卒中高危人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方法对济南市某社区>40岁人群进行脑卒中高危人群筛查。对筛查出的2139名高危人群进行全面分析、监测、评估健康危险因素,给予生活方式干预结合中医辨体施养;比较干预前后高危人群体质量指数(BMI)、空腹血糖(FBG)、收缩压(SBP)、舒张压(DBP)、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情况,血压、空腹血糖达标情况,不良生活方式改善情况。结果:干预后,脑卒中高危人群BMI、FBG、SBP、DBP、TC、TG均优于干预前(P<0.01);干预后,脑卒中高危人群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达标率、空腹血糖达标率均高于干预前(P<0.01);脑卒中高危人群中不良生活方式与干预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社区脑卒中高危人群实施生活方式干预结合辨体施养,能够改善患者相关代谢指标,改变其不良的生活方式,降低脑卒中发病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对社区脑卒中高危人群的脑卒中预防干预,探索社区脑卒中综合防治的途径。方法在我院所辖社区居民中,选取符合脑卒中高危人群条件的674例社区居民,经由培训的护士对脑卒中高危人群进行问卷调查及医学体验,实施以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为主导的预防脑卒中综合干预。结果干预后高危人群的体质指数、血压、体重、血糖、血脂水平较干预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吸烟、饮酒、高脂饮食等不良生活习惯明显改善。结论在社区建立实施健康教育长效机制,全面开展社区预防,对于脑卒中的预防与控制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和掌握郑州市某社区40岁以上居民危险因素分布情况,为社区建立脑卒中高危人群干预体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取整群抽样方法,对某社区内≥40岁的10 044名郑州户籍居民进行调查。采用卫生部脑卒中筛查与防治项目统一制定的脑卒中高危人群风险初筛评估简表设,对符合入选标准者进行问卷调查、人体测量和实验室检测。按年龄和性别分组,对危险因素阳性率及其人群分布特征进行分析和描述。[结果]符合纳入标准且最终纳入数据统计分析的人数为2 828例脑卒中高危人群,高血压、心脏病、吸烟、血脂异常、糖尿病、缺乏锻炼、肥胖、卒中家族史的阳性率分别为69.3%,9.0%,33.9%,69.1%,32.4%,36.9%,73.6%,32.6%。除糖尿病和肥胖外,不同性别的危险因素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肥胖外,不同年龄组危险因素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该社区2 828例脑卒中高危人群危险因素整体阳性率较高,各危险因素分布情况与年龄、性别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
The global burden of stroke is particularly substantial in low- and middle-income countries. There are several risk factors or determinants of stroke and other cardiovascular diseases that are modifiable and have been shown to reduce the risk of stroke in at-risk persons. The high-risk or individual approach to prevention uses screening to identify such persons and medication is then usually required; however, to affect change in risk in a community, a population or mass approach is required to shift the community population to a lower risk profile. The community approach is usually accomplished through legislation, health education and wider economic means. In this review, the authors discuss the population approach to primary stroke prevention.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2005~2012年武汉市妇科癌症患病趋势并对其危险因素进行分析,为临床妇科癌症的防治提供指导。方法收集武汉市2005~2012年育龄妇女妇科普查资料,并对其中妇科癌症患者患病情况及其危险因素进行汇总,分析统计武汉市妇科癌症的患病率。结果武汉市育龄妇女中妇科癌症发病率前3位分别为宫颈癌、乳腺癌、卵巢癌,且从2009年开始呈上升趋势,与2009年以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对妇科癌症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危险因素分析,年龄、学历、普查频率、妇科癌症病史、农村户口与妇科癌症发病率关系密切。结论武汉市育龄妇女妇科癌症近年呈上升趋势,临床应针对性地对育龄妇女进行生殖健康知识宣教,以降低高危妇科癌症患者的发病率及病死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调查骨质疏松高危人群的相关危险因素,为防治骨质疏松提供依据.方法:自行设计问卷,在武汉市某三甲医院进行骨密度测定的人群中进行调查,包括门诊体检者和住院患者.结果:性别、文化程度、年龄、身高、体重、女性绝经年龄与骨质疏松症的发生有统计学意义;logistic回归显示,经常吃豆制品、喝纯牛奶、日光照射、锻炼、婚姻满意状态是骨质疏松高危人群的保护因素,父母骨折次数、生活压力状态和日常抑郁状态是其危险因素.结论:高危人群骨质疏松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医务人员在进行健康教育时应重视其可控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影响首次突发脑梗塞患者就医时间的影响因素,为脑卒中高危人群的预防保健教育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对315例首次突发脑梗塞患者的就医时间进行调查,分析其文化程度、首发症状及对脑卒中疾病知识的了解等因素对患者发病后选择就医时间的影响。 结果 315例患者平均就医时间为34.79h,6h内就医者65例(20.64%),文化程度、首发症状轻重及对脑卒中疾病知识的了解程度等对患者选择就医时间均有影响。 结论 早期在社区实施对高危人群的预防保健教育,对降低患者伤残率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调查孝感市社区居民脑卒中防治知识知晓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开展社区脑卒中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取整群抽样的方法,对孝感市4个乡镇社区共968名居民进行脑卒中防治知识知晓情况调查。结果社区居民脑卒中防治相关知识总知晓率为39.86%,得分率由高到低依次为基础知识(42.90%)、诱发因素(42.55%)、危险因素识别(34.69%)、发病后急救处置知识(25.00%)。年龄、文化程度、职业、脑卒中史/脑卒中家族史、相关慢性疾病史、接受过脑卒中相关知识健康教育是社区居民脑卒中防治知识知晓情况的影响因素(P0.01)。结论孝感市社区居民脑卒中防治知识普遍缺乏,尤其缺乏危险因素识别和发病后急救处置知识。开展社区脑卒中健康教育是促进居民脑卒中防治知识水平提升的有效途径,应针对居民知识特点加大社区脑卒中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工作力度。  相似文献   

16.
马红梅  芦建虹 《天津护理》2016,24(6):493-495
目的:了解城市社区大肠癌高危居民对肠镜筛查的顺应性及其影响因素,为进行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提高大肠癌高危人群肠镜筛查顺应性提供依据。方法:以天津市某社区自然人群中大肠癌筛查高危人群为研究对象,按是否接受肠镜检查分为病例组、对照组。自行设计大肠癌高危患者肠镜检查顺应性单因素调查问卷及拒绝肠镜原因调查问卷,运用德尔菲法最终确定问卷,获得影响大肠癌高危患者是否接受肠镜检查的影响因素。结果:组间人群的基本特征除是否具有医保有统计学差异(P<0.05),其他性别、婚姻、文化程度、家庭收入等无统计学差异(P>0.05 ) 。两组在肠镜认知中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同时“工作忙,没时间”、“认为肠镜意义不大”及“害怕疼痛”是拒绝肠镜检查的主要原因,占73%。结论:提高大肠癌筛查工作中肠镜的认知以及有针对性的干预患者拒绝肠镜的相关因素,可以提高大肠癌高危患者肠镜筛查顺应性,从而提高整个筛查工作的顺应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骨质疏松高危人群相关知识知晓情况,为制定健康教育对策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武汉市某三甲医院行骨密度测定的人群进行调查.结果 不同年龄、文化程度和婚姻状态的人群对骨质疏松知识的掌握情况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较大、文化程度高、已婚者对骨质疏松相关知识掌握较好.结论 医务人员应...  相似文献   

18.
[目的]运用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HFMEA)方法对社区防跌倒管理流程进行改进并实施,以有效规避脑卒中患者跌倒高危因素,降低脑卒中患者跌倒发生率。[方法]选取2016年1-12月静安区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管理的脑卒中患者163名。首先,进行脑卒中患者跌倒风险调查,了解跌倒发生情况,并进行多因素分析筛选跌倒高危因素;然后,采用HFMEA 方法,将上述调查对象随机分为二组,实施6个月干预,并对二组脑卒中患者首次入户随访时间、跌倒风险因素及跌倒次数进行评价。[结果]调查对象一年内跌倒发生率为31.29%,行走辅助用具、视力对日常的影响、对外界反应能力、脚无力是跌倒的独立危险因素,见表3。二组在首次入户干预时间、跌倒风险评估总分、跌倒次数方面存在显著差异 (P<0.05),见表4。[结论]运用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HFMEA)方法改进并实施社区防跌倒管理流程和控制方案,可降低跌倒风险,减少跌倒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调查北京市某社区中老年人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认识和了解程度,为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便利抽样的方法抽取北京市某社区的300名中老年人,自设问卷进行调查。结果①300名研究对象中,81名表示发生过类似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症状,占27.00%;但只有12名曾被医生明确诊断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占4.00%。41名有脑卒中后遗症,占13.67%;其中有26名在发生脑卒中前有过类似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症状的发生,占63.41%。②192名没有听说过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这种疾病,占64.00%;181名不知道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发生后如果不及时治疗发生脑卒中的风险性很高,占60.33%。③227名有发生短暂性脑缺血的危险因素,占75.67%。结论公众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了解很少,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还没有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说明脑卒中相关的一级预防工作还存在缺陷,提示护士和其他医疗卫生工作者应通过各种途径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全民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认识和了解,为及早控制脑血管疾病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