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89 毫秒
1.
艾灸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临床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诗燕  高宏  张全爱  李邦伟 《新中医》2018,50(5):189-192
以温和灸、热敏灸、隔物灸等不同灸法为纲,对艾灸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的临床治疗进展进行综述,总结分析灸法在IBS-D治疗中的作用及其施灸材料、部位、适应症以及联合其他疗法等相关技术参数;认为加强规范艾灸治疗IBS-D的操作技术,保障施灸安全,提高临床疗效,有利于艾灸治疗IBS-D的推广运用;并对目前临床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反思。  相似文献   

2.
中药配合艾灸治疗肠易激综合征38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评估中药配合艾灸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80例肠易激综合征的病例分为治疗组38例,西药对照组42例,分别治疗4周。结果:总疗效治疗组为92.1%,对照组为64.2%。经统计学处理,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中药配合艾灸是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模式下结合中医体质应用中医特色疗法(穴位贴敷、艾灸、穴位埋线)在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的临床疗效。方法:根据采用罗马Ⅲ诊断标准、中医体质分类标准,将我院住院的300例腹泻型、体质为阳虚质的肠易激综合征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150例,对照组在优质护理基础上采用神阙穴中药穴位贴敷疗法,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根据患者的阳虚体质应用艾灸及穴位埋线纠正患者阳虚体质。两组患者均给予相应的饮食、运动指导。观察两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及治疗后3个月内复发率。结果:两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80.7%、91.3%,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个月内复发率分别为34.5%、18.2%。结论:优质护理模式下结合中医体质应用中医特色疗法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并且有利于提升我院整体中医诊疗护理水平。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综述了近3年来关于中医对肠易激综合征的认识、针灸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作用机理以及针灸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疗效的研究。目前,关于中医对肠易激综合征的认识以及针灸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作用机理研究更加深入和明确,针灸治疗肠易激综合征临床疗效显著优于西药治疗,是中医的优势病种,也在传统针灸的基础衍生出了一些创新的疗法,并有多种中医治疗手段联合治疗的趋势,但是缺乏中西医结合以及结合心理辅导干预的研究。  相似文献   

5.
陈春音 《光明中医》2016,(22):3340-3341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00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配合饮食和心理治疗,对照组采用西药治疗。结果临床疗效及主要症候疗效观察,总有效率比较治疗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综合疗法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摘要]目的:采用网状Meta分析方法评价针刺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Diarrhea-type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IBS-D)的临床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WanFang Data)、维普数据库(VIP)、PubMed、Cochrane Library和Embase等数据库中针灸、西药、中药及其联合疗法对比治疗IBS-D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检索时限为从建库至2019年12月。由2位评价员根据纳入标准独立筛选文献后进行资料提取,评价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后,采用RevMan 5.3、Stata 13.0和WinBugs 1.43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纳入63篇文献,共计5143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症患者,涉及11种干预措施。研究结果表明,针刺+艾灸可能是治疗IBS-D最有效的方法。按疗效最佳的可能性排序,从高到低依次为:针刺+艾灸、中药+艾灸、穴位埋线、西药+针刺、西药+艾灸、针刺+中药、艾灸、针刺、假针刺、中药、西药。网状结果表明:从有效率上看,单纯针刺、针刺+西药、穴位埋线、中药+艾灸、西药+艾灸、艾灸、针刺+艾灸、假针刺均优于西药。结论:不同针刺方法在治疗IBS-D上优于西药,各类针刺疗法也互有优劣,联合疗法优于单一疗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疏肝健脾汤结合心理疗法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疗效。方法:将88例患者分为治疗组50例,对照组38例。治疗组采用疏肝健脾温肾汤治疗;对照组采用西药匹维溴胺、丽珠肠乐、谷维素、白优解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4.0%,对照组68.4%。结论:使用疏肝健脾温肾汤配合心理疗法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8.
中西医结合治疗肠易激综合征4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丽芳  李伟 《河北中医》2005,27(11):855-855
肠易激综合征是以腹痛、腹泻反复发作,迁延难愈为主要特点的肠道功能失调的综合征。2003—04~2004—10,我们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肠易激综合征40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概述了肠易激综合征中医临床研究进展,强调病因病机、辨证分型、专方用药、中西医结合等特殊中医药疗法。指出中医药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必要性及优越性,同时强指急需制定严格的肠易激综合征科研标准以及临床观察标准,更好的指导临床潜方用药。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肝郁脾虚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68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84例给予口服马来酸曲美布汀片治疗,治疗组84例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越鞠保和丸与艾灸治疗。两组均治疗4周后统计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6.9%,对照组为71.4%,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肝郁脾虚型肠易激综合征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粤北人民医院2013年1月至2014年9月收治的90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为研究对象,采取完全随机设计方法,按就诊顺序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进行西药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肠道症状、大便情况及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肠道症状、大便情况及治疗总有效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临床疗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2.
李琳  张声生 《四川中医》2013,(1):137-142
通过对近十年肠易激综合征外治法相关文献的搜集整理,从肠易激综合征外治法的种类、外治法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相关机制及疗效等方面进行归纳总结。并就目前运用各种外治法治疗肠易激综合征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为临床及科研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辽宁中医杂志》2016,(4):701-704
目的:探讨针灸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诊疗特点。方法:电子检索中国知网(CNKI,1979—2015年)、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VIP,1989—2015年)、中国生物医学光盘数据库(CBM,1979—2015年)、Pubmed(1966—2015年)中针灸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文献,分析总结针灸治疗该病的辨证特点、选穴特点、针灸方法、补泻手法、留针时间、频次、疗程及疗效等。结果:纳入的58篇文献中,针灸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文献辨证特点以辨病加辨证选穴为主,常取天枢、足三里、太冲、三阴交、中脘、上巨虚、百会、肾俞、印堂、大肠腧等穴位;针灸方法最常用的是针刺疗法,亦常配合艾灸;治疗频次多为每日1次,每周5次,总疗程多在4~8周。结论:针灸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近期疗效较好,能缓解相关症状,可能有一定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14.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是一种常见内科病症。目前,其病因、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西医治疗往往难获满意的效果。传统医学,特别是穴位贴敷及其相关疗法,治疗该病具有独特的优势,临床疗效显著,且经济安全便捷。就近年来穴位贴敷疗法及其相关疗法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进行分析总结,以期为临床治疗IBS-D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5.
肠易激综合征简称IBS,粘液便型肠易激综合征与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不同,大便次数不多,每日1~3次,成形,但排便时或排便后粘液较多,故不同于腹泻型。本病临床尚无特效疗法,笔者应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本病20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一般资料20例中男性5...  相似文献   

16.
肠易激综合征是一种肠道功能紊乱性疾病,患者常常有肠道症状及情绪异常等表现,且容易复发,日常生活受到较大的干扰。本文对现有文献进行综述,发现针灸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机制较为明确,并且能够改善肠易激综合征临床症状,但是针灸能否作为首选的非药物疗法治疗肠易激综合征仍需进一步研究探讨。  相似文献   

17.
针刺推拿结合治疗肠易激综合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政德  梁立安  张维新 《中国针灸》2006,26(10):717-718
目的观察针刺、推拿、针刺推拿结合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差别。方法将93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针推治疗组(A组)、针刺对照组(B组)、推拿对照组(C组),每组31例。治疗后比较3组疗效。结果A组疗效明显高于B组和C组,经统计学处理,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针推结合治疗肠易激综合征有较好的疗效,临床应重视针刺、推拿疗法的结合运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有效途径。方法: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进行治疗并对照观察疗效。结果:通过中西医结合治疗肠易激综合征,与对照组相较聪显有更好疗效。结论:采用丹参针合奥美拉唑的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肠易激综合征,因为比仅用西药口服治疗具有独特优势,具有药物使用方法简单,效果突出的特点,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9.
该文通过检索、归纳近年的文献,对肠易激综合征的相关研究进行整理和分析,对肠易激综合征在中西医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总结。中医治疗肠易激综合征多从便秘、腹泻论治,病机为肝郁脾虚,可采用疏肝健脾祛湿法治疗。西医多用解痉剂、止泻药及益生菌等治疗,粪便微生物群移植适用于难治型的肠易激综合征。但一些药物由于有禁忌证或不良反应,不能长期使用。中医、西医治疗肠易激综合征各有所长,应把中医、西医结合起来,制定一套系统、多层次、全方位的诊疗体系是临床需要努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穴位按摩与注射药物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单纯常规西医疗法对照组与常规西医疗法结合穴位按摩与注射药物观察组,每组45例,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对照组45例中,治愈20例,好转18例,未愈7例;治疗组45例中,治愈34例,好转9例,未愈2例。两组疗效比较,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常规西医疗法结合穴位按摩与注射药物治疗肠易激综合征较单纯西医疗法疗效要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