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空肠血管瘤致反复上消化道出血1例白玉秋,郭巧慧,苏兴伯患者男,60岁,因上腹部胀满,呕吐,黑便3天入院。既往10年间曾6次因反复黑便以上消化道出血住院治疗,血色素最低时降至50g/L,均经内科保守治疗好转,先后2次行上消化道钡餐造影,3次全消化道钡餐...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晚期出血的诊断与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至2013年2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246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胰头及壶腹部恶性肿瘤行标准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或联合脏器切除,良性肿瘤及十二指肠乳头肿瘤行保留幽门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消化道吻合采用胰肠或胰胃吻合两种方式。患者术后出血时间〉5d定义为晚期出血。消化道出血为消化道出血组,腹腔出血为腹腔出血组。按出血程度分为轻度和重度出血。采取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包括介入和开腹手术治疗)两种方法治疗晚期出血。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法。结果246例患者中行标准胰十二指肠切除术224例,行保留幽门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10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联合门静脉切除或置换术9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联合肠系膜上静脉置换术1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联合肝方叶切除术1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联合左半肝切除术1例。246例患者中行改良胰肠端侧吻合127例,行胰胃套入吻合53例,行传统胰肠端端套人吻合39例,行胰管空肠黏膜对黏膜吻合27例。患者围手术期死亡15例,病死率为6.10%(15/246)。术后29例患者发生晚期出血,出血发生率为11.79%(29/246)。其中消化道出血14例,腹腔出血15例。29例出血患者中轻度出血9例(消化道出血5例、腹腔出血4例);重度出血20例(消化道出血9例、腹腔出血11例)。17例患者术后发生先兆出血,其中消化道出血5例、腹腔出血12例。29例患者均经常规保守治疗,消化道出血组患者保守治疗成功率为8/14,腹腔出血组为2/1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保守治疗失败患者均中转手术治疗。20例重度出血患者中行手术治疗19例,1例经保守治疗成功。9例轻度出血患者全部行保守治疗,1例因肺部感染死亡,其余均获治愈。29例术后晚期出血患者中死亡10例,病死率为34.5%(10/29)。消化道出血组患者病死率为2/14,腹腔出血组为8/15,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晚期出血常有先兆出血征象,出血程度多为重度。消化道出血经保守治疗多可治愈,腹腔出血需积极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3.
1988年~1999年共手术治疗空肠憩室所致消化道大出血患者5例,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5例患者,年龄46~62岁,平均51.3岁。男性4例,女性1例。全部病人都有程度不同的下消化道出血,从黑便到大量红色皿便。出血量在500~1000ml。其中反复消化道出血3例。首先经胃镜排除食管、胃或十二指肠出血,再经结肠镜排  相似文献   

4.
小肠疾病致消化道出血是消化道出血诊断治疗中的难点,其常见的病因主要包括小肠肿瘤,小肠血管性疾病,小肠炎性疾病。均为临床少见疾病,且极易误诊,导致严重后果。目前辅助检查主要依靠胶囊内镜、小肠镜、选择性动脉造影、核素扫描,必要时可考虑开腹探察,但手术探察诊断率不高,且风险较大。治疗时务须首先保证生命体征平稳,其次要明确诊断,在此基础上再考虑进一步治疗。包括保守治疗及外科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5.
空肠回肠间质瘤的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空肠回肠间质瘤诊断和治疗经验。方法 对我院1993~2003年收治的有完整资料经术后病理和免疫组化证实的15例空肠回肠间质瘤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病人主要临床表现为黑便、腹痛、头晕、乏力。术前选择性血管造影发现小肠出血2例、核素扫描发现小肠出血1例。剖腹探查确诊7例,腹腔镜腹腔探查确诊4例,术前明确诊断的仅1例。发病至确诊时间2月~7年。14例病人行间质瘤切除、小肠吻合术,1例肿瘤无法切除的病人行口服Gleevec保守治疗。随访2月~9年,除1例病人死于其它疾患,1例在继续服用格列卫治疗外,余13例病人均健在,空肠回肠问质瘤无复发。结论 空肠回肠间质瘤缺乏特征性临床表现及有效诊断手段,易致长期延误诊治。对长期不明原因的消化道出血病人及早行剖腹探查或腹腔镜腹腔探查是避免空肠回肠间质瘤长期延误诊治、改善病人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正>小肠解剖学上包括十二指肠、空肠及回肠。从狭义上来说小肠出血是指Treitz韧带以下的空肠和回肠出血;因十二指肠出血相对常见且可直接通过胃镜检查,故并不包括在小肠出血范围内。小肠出血为消化道系统的少见疾病,且小肠活动度大,位置多不固定,出血时临床表现无明显特异性,故诊断存在一定困难。随着推进式小肠镜、双气囊小肠镜、胶囊内镜、气钡双层造影、核素现象及选择性动脉造影等技术的发展,小肠出血的诊断准确性有所  相似文献   

7.
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及诊治原则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及诊治原则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210002)邹忠寿上消化道出血指空肠上段以上的消化道,包括食管、胃、十二指肠或胆道以及空肠上段病变引起的出血,临床表现为呕血和便血,临床上按出血量可分为隐性、显性和大出血,又依失血速度分为急性和慢性。...  相似文献   

8.
下消化道出血是指十二指肠与空肠移行部,Treitz韧带以下肠管内的出血,可来自小肠、大肠及直肠,一般不包括痔和肛裂出血。急性大出血每小时失血量可达100ml以上,若不积极治疗控制,可致低血容量性休克或出血性休克。显性出血指经肛门排出鲜红或暗红色血液,通常出血量不大,不致引起血液动力学  相似文献   

9.
目的 总结血管畸形所致消化道出血的诊断及治疗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1989-1999年间26例胃肠道血管畸形所致消化道出血的临床资料。结果 内镜血管畸形的检出率为42%,ECT消化道出血的检出率为55%,选择性动脉造影血管畸形的检出率为83%,剖腹探查血管畸形的检出率为100%,保守治疗1例,病变肠段手术切除14例,介入治疗4例,其余行扩张血管缝扎,胃十二指肠结扎术或硬化剂局部注射,效果良好,结论 怀疑血管畸形致胃肠道出血时,首选内镜检查,进一步检查可行ECT,选择性动脉造影是诊断血管畸形最有效的方法,必要时剖腹探查并可结合术中肠镜确诊,治疗以手术切除病灶最有效,辅以血管缝扎及介入治疗。  相似文献   

10.
消化道出血外科诊治中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胃肠道都可发生出血,除胃肠道本身出血外,消化脏器的出血也可自胃肠道排出,常引起诊断上的困难。 以空肠上段距屈氏韧带50cm为界,在它以上的出血称上消化道出血,在它以下的称下消化道出血;而消化道两端出血最为常见。消化道大出血的涵意在成人是大量呕血或便血,短时间内超过1000ml,或出血量达自身30%的循环血量(总血容量70ml/kg体重),临床表现有低血容量症状和体征。 近10年来,由于消化道器械检查的快速进展,大大提高了消化道出血的诊治水平。虽然如此,消化道出血的死亡率仍高达10%左右,可见在诊断上仍然存在一定的难度,也相应地影响了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1.
上消化道出血指空肠上段消化道,包括食管、胃、十二指肠或胆道以及空肠上段病变引起的出血,临床表现为呕血和便血,按出血量可分为隐性出血、显性出血和大出血。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心血管手术后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特点。方法对1735例2003年1月~2007年12月问本科心血管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术后消化道出血的特点,以及高危因素、病变类型、诊断方法及预后。结果共有13例(0.75%)患者出现术后消化道出血,经积极内科治疗,7例患者出血控制,2例纤维胃镜患处局部钳夹治疗成功,1例行介入治疗封堵成功,1例在内科治疗24h无效后经手术治愈,另2例因出血凶猛,致循环衰竭死亡。结论心脏术后消化道出血发生率低但死亡率高,体外循环时间、机械通气、低心排综合征是其高危因素。早期明确诊断和积极干预是决定病情转归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胃切除术后胃空肠吻合口及食管胃吻合口出血的治疗体会与经验。 方法 对2008年1月至2009年1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胃大部切除术后消化道出血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其中近期消化道出血7例,远期消化道出血2例。 结果 病人经保守治疗、二次手术止血、内镜下止血夹治疗止血以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止血,恢复顺利。 结论 胃部分切除术后消化道出血应引起重视,应采取积极的措施和规范的手术术式,预防胃切除术后消化道出血。  相似文献   

14.
患者女,55岁.因反复大量便血伴全身乏力2年就诊.2年前因大量血便在当地医院诊断为下消化道出血,接受止血、输血及营养支持治疗.3个月后再次消化道大出血在上海某医院住院治疗,该期间行胶囊内镜检查诊断为小肠毛细血管扩张症,接受保守治疗.  相似文献   

15.
自发性小脑出血8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对自发性小脑出血的临床表现、CT结果及治疗转归进行分析研究。方法:总结86例自发性小脑出血患者的临床及CT资料。结果:本病多见于60岁以上,以高血压为主要病因;临床表现包括小脑本身损害及邻近组织受压;预后与出血量相关;手术治疗良好率与内科保守治疗未见明显差异,但手术组良好者出血量明显高于内科保守治疗组(P〈0.05)。结论:CT是目前诊断自发性小脑出血的最好方法;小脑出血的手术指征不应过于放宽,应综合考虑。出血量大于15ml者内科保守治疗和出血量大于25ml者外科手术治疗的死亡率均很高。  相似文献   

16.
腹腔镜诊治小儿小肠出血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腹腔镜诊断和治疗小儿小肠出血的临床价值。方法:对消化道反复出血的40例患儿先行纤维胃镜、纤维结肠镜检及B超检查未发现阳性病变,然后用腹腔镜探查。结果:33例为美克尔憩室,4例为肠重复畸形,1例为空肠肿瘤,2例阴性。阳性患者均同时行病变肠管切除术,患者术后均恢复顺利,随访4个月-3年,1例术中未发现病变的患儿半年后再次出现便血,经保守治疗出血停止,其余患儿均未再便血。结论:腹腔镜可广泛用于诊断和治疗小儿消化道出血。  相似文献   

17.
胰腺假性囊肿41例诊治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胰腺假性囊肿的诊断及外科手术治疗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行手术治疗的41例胰腺假性囊肿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行单纯囊肿外引流术7例(17.1%),单纯囊肿切除10例(24.4%),囊肿及胰尾部切除+脾切除术3例(7.3%),囊肿空肠Roux-en-Y吻合18例(43.9%),囊肿胃吻合3例(7.3%)。结果术后发生并发症8例(19.5%),1例囊肿胃吻合术患者术后2d出现消化道出血,经非手术治疗而痊愈出院;2例患者(单纯囊肿外引流术1例,囊肿空肠Roux-en-Y吻合1例)早期出现不全性肠梗阻,经过保守治疗出院;2例单纯囊肿外引流术患者术后出现胰瘘,1例胰瘘经保守治疗治愈,另外1例因长期胰瘘而再行瘘管空肠吻合术而治愈;1例囊肿空肠Roux-en-Y吻合术后出现逆行感染,经抗炎保守治疗后病情缓解;全组切口感染2例,1例保守换药,另1例换药后行二期缝合均获痊愈。无手术死亡病例。随访37例,时间6个月~5年,平均(3.3±1.9)年,2例单纯囊肿切除术患者于术后1年复发,经保守治疗症状缓解。结论胰腺假性囊肿在经保守治疗渡过急性期后,应根据需要采取个体化的外科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主动脉夹层术后消化道出血诊断策略和治疗选择。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2年6月我院行主动脉夹层术后出现消化道出血的临床资料。结果 14例主动脉夹层术后消化道出血病人中共治愈10例,7例以基础支持和药物治疗为主,1例采用内镜下止血治疗,2例采用外科手术;未治愈病人中,3例为基础支持和药物治疗,外科手术治疗效果不佳出现1例死亡病例。结论 主动脉夹层术后消化道出血的诊疗策略应根据出血量、部位和并发症情况进行综合评估,采用个体化治疗。适时的手术治疗有助于改善主动脉夹层术后消化道出血病人的预后与转归。  相似文献   

19.
小肠疾病致消化道出血是指在Treitz韧带至回盲部之间小肠疾病所致的消化道出血,较为少见,其主要的病因包括小肠良恶性肿瘤、克罗恩病、肠道血管畸形、感染及小肠憩室、炎性肠病、缺麻性肠病及门脉高压性肠病等,但因常用的诊断技术无法达到该部.且该病缺乏特异性临床规律,故术前明确出血部位和决定手术比较困难。就我院2008年1月-2010年12月诊治的小肠出血性疾病作一回顾总结。  相似文献   

20.
空肠憩室并消化道出血9例报告福建省莆田市涵江区医院(351111)蔡光华由空肠憩室引起的消化道出血比较少见,国内文献报告不多.本文报告空肠憩室并消化道出血9例,并就有关问题进行讨论。1临床资料男7例,女2例。年龄在59~71岁之间,平均66岁.本组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