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索不同单肺通气时间对患者血流动力学、呼吸力学及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根据单肺通气时间的不同将200名手术患者分成A、B、C组,分别测定各时间点的血流动力学、呼吸力学及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炎性因子的变化情况。结果 A、B、C三组间各时间点的心率、平均动脉压和中心静脉压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各组组内不同时间点的心率、平均动脉压和中心静脉压的差异显著(P0.05)。在每分钟通气量上,C组显著高于A、B组;在呼气峰压上、B、C组各时间点均显著高于A组(P0.05),B、C组T3时间点显著高于T2时间点(P0.05)。在T3时间点上,A、B、C三组患者之间的TNF-α及IL-8值的差异显著(P0.05)。无论是肺萎陷还是肺通气情况下,在T3时间点,A、B、C三组之间的TNF-α和IL-8值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组T3时间点的TNF-α及IL-8值均显著高于T2时间点(P0.05)。结论不同单肺通气时间对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及呼吸力学影响较小,而肺泡灌洗液中的TNF-α、IL-8浓度随着单肺通气时间延长而增加,萎陷肺要比通气肺更明显,较长时间的单肺通气可能会造成肺损伤。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检测重症肺炎患者血液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的临床意义。方法检测和比较32例重症肺炎患者和30例非感染呼吸疾病患者血液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TNF-α、IL-6和IL-10的表达水平。结果重症肺炎组血清及支气管肺泡灌洗液TNF-α、IL-6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IL-10表达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血清TNF-α、IL-6和IL-10表达水平与支气管肺泡灌洗液均有明显的相关性(P0.05)。结论检测血清TNF-α、IL-6和IL-10表达水平可间接反映肺部炎症反应的严重程度,评估疾病预后情况。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肺泡灌洗液中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在血必净治疗前后的变化。方法选择我院住院的ARDS患者44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实验组在常规治疗上加用血必净,两组在治疗前、治疗后7天及治疗后14天检测肺泡灌洗液中IL-6、IL-8及TNF-α的水平变化。结果两组患者肺泡灌洗液促炎因子IL-6、IL-8及TNF-α水平在治疗前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7天及治疗后14天,实验组的IL-6、IL-8及TNF-α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肺泡灌洗液中IL-6、IL-8联合TNF-α水平的检测对评估ARDS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及监测治疗结果、评估预后结果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纤维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治疗重症肺炎的临床效果,并探讨其对肺通气功能、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4月丹江口市第一医院收治的重症肺炎患者73例,根据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34例和观察组39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纤维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效果,临床症状及体征消退/消失时间、感染控制时间及住院时间,治疗前及治疗后4、7 d肺通气功能指标、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发热消退时间、咳嗽咳痰消失时间、湿啰音消失时间、感染控制时间及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氧合指数(OI)、肺动态顺应性(Cdyn)、呼吸做功(WOB)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4、7 d观察组患者OI、Cdyn高于对照组,WOB少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4、7 d观察组患者血清TNF-α、IL-6、IL-8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纤维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治疗重症肺炎的临床效果确切,可有效缩短临床症状及体征改善时间、感染控制时间及住院时间,改善肺通气功能,降低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有利于减轻炎性反应。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慢性心源性肺水肿大鼠肺组织病理形态学改变,研究其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相关蛋白A及肺泡灌洗液中TNF-α、IL-1、IL-6的表达,阐述它们在慢性心源性肺水肿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14只自发性高血压大鼠高脂饮食饲养1年,建立慢性心源性肺水肿模型,14只血压正常大鼠以正常饮食饲养1年,为正常对照组,分别以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各组大鼠肺组织中SP-A的表达。RT-PCR法检测各组大鼠肺组织SP-A mRNA的表达,ELISA法检测各组大鼠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TNF-α、IL-1、IL-6的水平。结果试验组肺组织中SP-A mRNA的表达较对照组明显上调(P<0.05),肺泡灌洗液中TNF-α、IL-1、IL-6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P-A mRNA表达与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TNF-α、IL-1、IL-6的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0.612、r=0.702、r=0.824,P<0.05)。结论慢性心源性肺水肿大鼠的肺组织中SP-A mRNA的表达较对照组明显上调,且与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TNF-α、IL-1、IL-6的水平呈显著正相关。SP-A及TNF-α、IL-1、IL-6均与慢性心源性肺水肿的发生发展过程密切相关,但因果关系不明。  相似文献   

6.
血必净联合乌司他丁治疗脓毒血症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血必净联合乌司他丁治疗脓毒血症临床效果。方法 218例重症肺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血必净组、乌司他丁(UTI)组及血必净+UTI联合治疗组。测定纤支镜肺灌洗液中炎症因子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浓度,监测血浆降钙素原(PCT)及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评估免疫功能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联合治疗组纤支镜肺灌洗液IL-6、TNF-α及血浆PCT均明显下降(P〈0.05),T细胞亚群水平明显提高(P〈0.05),免疫功能改善。结论血必净联合UTI可更有效改善脓毒血症疗效,与强力抗感染、改善免疫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不同潮气量机械通气时无肺疾病患者血浆及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白细胞介素-8(IL-8)及亲环素A(CyPA)的变化,方法 20例脑出血或脑梗塞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高潮气量组(10ml/kg)和低潮气量组(6 ml/kg),两组吸入氧浓度均为40%,呼气末正压5 cmH2O,呼吸频率设定以维持PaCO235%~40%。机械通气初及24 h后,取静脉血及BALF分别检测血浆及BALF的TNF-α、IL-8、CyPA含量。结果两组病人机械通气前后血浆IL-8、CyPA无明显变化(P0.05),24 h后BALF的IL-8、CyPA变化:高潮气量组较机械通气初明显升高(P0.05),低潮气量组机械通气前后无明显变化(P0.05),低潮气量组较高潮气量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传统的高潮气量通气可以引起肺的白细胞趋化因子IL-8、CyPA升高,从而诱发肺的炎症反应,低潮气量通气可以限制肺的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对矽肺患者的血清IL-8及肺泡灌洗液的IL-6进行联合检测,并与肺功能进行相关性研究,探讨其在矽肺发病机制中所发挥的作用,为寻找敏感的矽肺诊疗标记物提供依据。方法选择矽肺患者60例为矽肺组,选取普通肺部病变行纤支镜检查明确为非肿瘤的患者50例为对照组,两组分别进行血清中IL-8水平与肺泡灌洗液(BALF)中IL-6含量以及肺功能的检测。结果矽肺组血清中IL-8水平、肺泡灌洗液中的IL-6含量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1),差异有显著性,矽肺组在FEV1(%)、FVC(%)、FEV1/FVC(%)均明显较对照组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矽肺患者血清中IL-8水平与肺泡灌洗液中IL-6含量与肺功能检测均存在负相关(r分别为-0.24,-0.31,P均0.05)。结论矽肺患者血清IL-8和灌洗液IL-6含量不仅可作为矽肺早期生物标志物之一,也可以作为评估纤维化倾向和预后敏感指标,将会为早期评估患者病情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慢阻肺患者炎症因子与支气管黏膜组织自噬作用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呼吸科20例慢阻肺患者和10例健康者,分为3组:A组(轻度+中度组)、B组(重度+极重度组)和对照组。采集血、肺泡灌洗液(BALF)、支气管黏膜组织。检测血清、BALF中炎症因子水平及支气管黏膜组织自噬作用。结果 (1)与对照组相比,血清IL-6、IL-8及TNF-α在A组无统计学意义,B组明显增高(IL-6P0.05,IL-8、TNF-αP0.01)。BALF中A组和B组IL-6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B组IL-8及TNF-α水平明显增高(TNF-αP0.05,IL-8P0.001);(2)与对照组相比,A组、B组中Atg5的mRNA及Beclin1的蛋白表达在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LC3B的蛋白表达均显著降低(A组P0.05,B组P0.01),而P62的mRNA及蛋白表达均显著增加(P0.01);(3)血清、BALF中IL-8水平与支气管黏膜自噬作用呈负相关(r0,P0.01)。结论 IL-6、IL-8、TNF-α在慢阻肺的进展过程中明显升高。自噬作用在慢阻肺的进展过程中明显降低。IL-8水平的升高可能与慢阻肺患者自噬受损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氨溴索在大鼠胃内容物吸入后肺组织损伤中的抗炎作用.方法 30只健康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损伤组、氨溴索组.肺组织湿重/干重比、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的测定;ELISA法测定血清及肺泡灌洗液中TNF-α、IL-1β、IL-10含量;光镜下观察肺组织结构变化.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损伤组肺组织湿重/干重比增加(P<0.05)、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及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均降低(P<0.05),血浆及肺泡灌洗液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10 (IL-1O)含量增高(P<0.05);肺组织出现明显病理组织学损伤.与损伤组比较,氨溴索组肺组织湿重/干重比降低(P<0.05)、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及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均增高(P<0.05),血浆及肺泡灌洗液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10(IL-10)含量降低(P<0.05).肺组织病理学损伤减轻.结论 氨溴索可通过抗氧化应激及抑制炎性细胞因子释放在大鼠胃内容物吸入性肺损伤中发挥抗炎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1.
乌司他丁对食管癌根治术患者肺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对行食管癌根治术患者肺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拟行食管癌根治术患者50例,ASAⅠ~Ⅱ级;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均行食管癌根治术,麻醉诱导后观察组将乌司他丁10 000 U/kg溶于100 ml生理盐水中缓慢静推,对照组予等量生理盐水。分别于麻醉诱导后(T1)、单肺通气45 min(T2)、90 min(T3)及术后2 h(T4)采集外周静脉血,测定血清TNF-α、IL-6、IL-8和IL-10水平。结果两组T2时点TNF-α、IL-6、IL-8和IL-10水平均明显升高(P均〈0.05),且随时间延长逐渐升高;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T3、T4时点TNF-α、IL-6、IL-8水平显著降低,IL-10水平明显升高,P均〈0.05。结论乌司他丁对食管癌根治术患者肺损伤有一定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减轻全身炎性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血必净(Xue Bi Jing,XBJ)治疗对爆炸致兔急性肺损伤(ALI)细胞因子调节作用的研究。方法 选取兔40只,随机分为5组,每组8只:设正常组为A组、设模型组为B组、设低、中、高剂量XBJ干预组分别为C组、D组和E组。采用空气爆炸致兔胸部,制作ALI模型。建模后4h、24h后采样,选取实验兔血清、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用ELISA方法测定血清和BALF中TNF-α、IL-6、IL-10的含量,选肺作病理学和肺干/湿重比(W/D)检查。结果 测定W/D、TNF-α、IL-6、IL-10中研究发现B组与A组比较显著升高(P0.05),而C、D、E组与B组比较显著降低(P0.05),且以E组降低最明显(P0.05);B组病理研究显示可见肺间质、肺泡明显水肿,肺泡断裂破坏,腔内大量红细胞、炎性细胞渗出集聚为明显,D、E组比B组明显减少(P0.05)。结论 不同浓度XBJ治疗爆炸致兔ALI显著减轻,以大剂量XBJ干预效果最好,可以抑制TNF-α、IL-6表达和促进IL-10升高,对细胞因子有调节作用,对肺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氯胺酮对行食管癌根治术患者肺的保护作用.方法 拟行食管癌根治术患者32例,ASAⅠ~Ⅱ级;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和氯胺酮组(K组),每组16例.麻醉诱导后K组缓慢静脉注射氯胺酮1 mg/kg,C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分别于麻醉诱导后(T1)、单肺通气45 min(T2)、90 min(T3)及术后2 h(T4)采取外周静脉血,测定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6、IL-8和IL-10浓度.结果 两组患者的TNF-α、IL-6、IL-8 和IL-10浓度于T2时相均明显上升(P<0.05);与C组相比,K组T3、T4时相TNF-α、IL-6、IL-8浓度降低,IL-10浓度升高(P<0.05).结论 氯胺酮对食管癌根治术患者肺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减轻全身炎性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红霉素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大鼠瘦素及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影响.方法 45只SD大鼠分成正常对照组、COPD模型组和红霉素治疗组.应用气管内注入脂多糖加反复熏香烟的方法制备COPD动物模型;红霉素治疗组给予红霉素治疗.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大鼠血清和肺组织匀浆中瘦素及TNF-α的含量;测定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的细胞学计数和分类计数.结果 COPD模型组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有核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及单核巨噬细胞的绝对数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增加(P<0.05).血清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的TNF-α及瘦素在COPD模型组中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增高(P<0.05).红霉素治疗组中性粒细胞数与COPD模型组比较显著减少(P<0.05),血清中TNF-α及瘦素水平均低于COPD模型组.结论 TNF-α和瘦素在COPD大鼠气道炎症中起重要作用,红霉素可以抑制TNF-α和瘦素的水平.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单肺通气(OLV)方式对患者围术期炎性细胞因子影响。方法拟行肺叶切除术肺癌患者36例,随机分为长时间组(Ⅰ组)和间断的双肺通气组(Ⅱ组),每组18例。两组患者分别在麻醉诱导后(T1)、OLV 45 min(T2)、90min(T3)及术后2h(T4)采取静脉血,测定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6、IL-8、IL-10浓度。结果两组TNF-α、IL-6、IL-8和IL-10于T2时明显上升(P〈0.05),Ⅱ组T3、T4时TNF-α、IL-6和IL-8均明显低于Ⅰ组(P〈0.05),而IL-10高于Ⅰ组(P〈0.05)。结论单肺通气期间间断双肺通气可减轻炎性反应。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乌司他丁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3年1月徐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00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所有患者分为常规治疗组(CON组)及乌司他丁联合常规治疗组(UTI组)。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炎性因子变化〔包括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β、6、10(IL-1β、IL-6、IL-10)〕、并发症发生情况(包括脑疝、肺部感染和压疮)及预后情况(包括病死率及平均生存时间)。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hs-CRP、TNF-α、IL-1β、IL-6和IL-10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UTI组患者血清hs-CRP、TNF-α、IL-1β、IL-6水平均低于CON组,IL-10水平高于CON组(P0.05)。UTI组患者脑疝、肺部感染、压疮发生率均低于CON组(P0.05)。UTI组患者病死率为4%(2/50),低于CON组的20%(10/50)(P0.05);UTI组患者平均生存时间为(15.7±2.3)个月,长于CON组的(13.5±1.7)个月(P0.05)。结论乌司他丁可有效改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及降低病死率,提高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低潮气肺通气策略对食管癌围术期白细胞介素(IL)-6、IL-8、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的影响。方法拟行食管癌根治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传统通气组和低潮气量通气组(低潮通气组)。传统通气组参数VT 10~15 ml/kg,呼吸末正压通气(PEEP)根据氧合指数(PaO_2/FiO_2)调节。低潮通气组VT 6~8 ml/kg,PEEP 5~20 cmH_2O。两组患者分别在麻醉诱导后(T1)、通气120 min(T2)、术后24 h(T3)取外周静脉血测定血清IL-6、IL-8、TNF-α水平。结果与T1时比较,T2、T3时两组IL-6、IL-8、TNF-α水平均升高(P<0.05);与传统通气组比较,低潮通气组T2、T3时IL-6、IL-8、TNF-α的水平明显降低(均P<0.05)。结论低潮气肺通气策略可以减轻炎症损伤、炎症因子释放保护食管癌围术期肺组织。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肺保护性通气对单肺通气(OLV)患者肺功能及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 55例择期行食管癌根治术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A组(传统单肺通气组,n=27例)和B组(保护性单肺通气组,n=28例)。分别在双肺通气30min(T1)、单肺通气60 min(T2)和气管拔管后2h(T3)时记录气道峰压(Ppeak)、气道阻力(Raw)、胸肺顺应性(CT)等呼吸动力学指标,并在各时点检测动脉氧分压(PaO_2)、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_2)等动脉血气指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炎性细胞因子(IL-6、IL-8)表达水平。结果两组在T2、T3时PaO_2较T1时明显降低(P0.05),且A组降低较B组更为显著(P0.05),A组T2、T3时PaCO_2较T1时和B组同时间点均明显升高(P0.05);两组T2时CT较T1时明显降低(P0.05),而Ppeak、Raw明显升高,且A组升高或降低较B组更为显著(P0.05);两组T2、T3时IL-6、IL-8表达水平较T1时明显升高,且A组升高较B组更为显著(P0.05)。结论采用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可显著降低单肺通气时气道压力及阻力,增加胸肺顺应性,减少OLV期间及术后炎性细胞因子的释放,从而明显减轻肺组织的炎性反应程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野菊花提取物对慢性支气管炎(CB)大鼠血清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TNF-α、IL-6含量以及肺组织病理形态学的影响,探讨其治疗CB的机制。方法制备野菊花提取物;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CB模型组,喘息灵对照组,野菊花提取物低、中、高剂量组;气管内注入脂多糖建立CB大鼠模型,药物干预后,ELISA法测定大鼠血清及BALF中TNF-α及IL-6含量,观察肺组织的病理形态学变化。结果模型组大鼠血清及BALF中TNF-α及IL-6含量较空白对照组明显升高,肺组织发生明显病理损伤,野菊花提取物可显著降低上述异常升高的指标、改善肺组织的病理损伤。结论降低CB大鼠体内TNF-α、IL-6含量,改善肺组织的病理损伤,可能是野菊花提取物减轻CB炎症效应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对肺叶切除术肺癌患者的效果及意义。方法将24例行肺叶切除术的肺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2例。两组均静脉注射咪唑安定0.03mg/kg、芬太尼3μg/kg,吸入8%七氟醚。麻醉诱导后,观察组加依达拉奉0.5mg/kg;对照组予等量生理盐水。麻醉维持相同。两组均于麻醉后切皮前(T1)、单肺通气60min(T2)、膨肺后60min(T3)、术后1h(T4)、24h(T5)测定血清中TNF-α、IL-6、IL-8、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丙二醛(MDA)浓度。结果两组TNF-α、IL-6、IL-8和MDA于他均明显升高(P〈0.05),至T4时达峰值(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血浆TNF-α和MDA浓度于12~4均明显降低(P〈0.05),IL-6、IL-8浓度于耶明显降低,持续至T4(P〈0.05)。SOD活性在单肺通气后各时点无明显变化;对照组SOD活性在T2-4较明显低于基础值及观察组(P均〈0.05)。结论依达拉奉可减少氧自由基产生,抑制肺叶切除术的肺癌患者围术期全身性炎症反应,有利于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