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士有  吴丽更 《天津医药》1998,26(12):733-735
探讨肥大细胞和淋巴细胞在口腔扁平苔癣发病听作用。方法采用甲苯胺蓝发言奶法和免疫组织化学ABC法染色,分别显示病变组织中的肥大细胞和T、B淋巴细胞结果:(1)扁平苔癣病损固有淋巴细胞浸润带及其下方的肥大细胞数量明显多于对照组,且病变深层明显于于浅层。(2)扁平苔癣病损中浸润的T、B淋巴细胞数量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且以T淋巴细胞浸润为主,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性(P〈0.01)。(3)在糜烂和非糜烂型扁  相似文献   

2.
曾涛  王共先 《江西医药》2000,35(2):81-82
目的 探讨MMP-2在膀胱移行细胞癌(TCCB)中的定位表达。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MMP-2在9例正常膀胱和48例TCCB组织中的表达。结果 MMP-2阳性表达位于膀胱肿瘤组织的胞膜、胞浆和部分单质同组织内,呈巢状或灶状分布于肿瘤的周边区。结论 MMP-2在膀胱肿瘤浸润转移中起到关键性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37例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病(AITD)患者甲状腺组织中相关白细胞介素(IL)及受体基因表达,并测定血清TT3,TT4及TGA,TMA的水平,结果表明格莱弗氏病(GD)患者IL-2,IL-2R及IL-6mRNAA表达细胞阳性率与血清TT3,TT4水平呈正相关。桥本氏甲状腺炎(HT)患者IL-2,IL-2R,IL-6mRNA表达细胞阳性率与血清TGA TMA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4.
胸腺肽α1治疗重型肝炎的免疫调节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了解日达仙的免疫调节作用。方法:选择18例重型肝炎患者,用Tα1治疗,1.6gm/次,SC,隔日一次,28d为一疗程。在治疗前后检测内毒素(LSP),肿瘤坏死因子(TNF),白细胞介素-2受体(IL-2R),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6(IL-6)及T细胞亚群(CD^+4T细胞,CD^+8T细胞)。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原癌基因c-myc、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在扁平苔癣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了60例扁平苔癣皮损区及60名健康志愿者的表皮中c-myc、PCNA、VEGF的表达及分布特点。结果扁平苔癣皮损区c-myc、PCNA、VEGF表达均较正常表皮中的表达明显增强,分布于除角质层以外的表皮各层,而正常表皮表达阴性或仅在基底层有弱阳性表达。结论c-myc、PCNA在扁平苔癣皮损中过度表达,提示其与扁平苔癣的表皮细胞过度增殖、分化异常有关;VEGF过度表达,提示VEGF与扁平苔癣的真皮浅层淋巴细胞浸润有关。  相似文献   

6.
应用杂交瘤细胞株制备了两种抗白细胞介素6不同表位的单克隆抗体,建立了双抗体夹心ELESA法用于检测白细胞介素6。结果,应用免疫荧光双标记技术检测3T3成纤维细胞株,健康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白细胞介素6表达率分别为80%以上、85%±03%,16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和骨髓瘤细胞浆内白细胞介素6表达率分别为154%±65%、79%±29%,均较对照组的46%±23%、07%±06%显著升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才吉淋巴细胞(PBL)增殖反应及其产生白细胞介素2(IL-2)的情况。方法 淋巴细胞增殖法及IL-2检测法,结果 SLE患者PBL的增殖反应明显高于正常人,但SLE患者PBL产生IL-2的能力明显低于正常人。结论 SLE患者PBL增殖反应提高和其产生IL-2能力降低可能与T细胞两亚群TH1/TH2的失衡有关。  相似文献   

8.
应用放射配体结合分析法测定36例手术切除的肝癌组织、癌周组织及外周血白细胞雄激素受体的含量,同时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肝癌患者及正常人血浆雄激素的水平。结果:癌组织雄激素受体含量1208±289fmol/mg蛋白,高于癌周组织的727±283fmol/mg蛋白(P<001),且与癌肿的直径及分化程度明显相关,直径越大、分化程度越高AR含量越高。肝癌患者血浆雄激素水平为663±326nmol/L,略高于对照组的556±273nmol/L;白细胞雄激素受体表达为1116±68位点/细胞。比对照组的659±32位点/细胞明显升高(P<001)。结果提示:肝癌患者癌组织中雄激素受体含量升高,与肿瘤的大小及分化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9.
赵琳  章振林 《云南医药》1997,18(1):14-15
新生儿肺炎血清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的变化赵琳*章振林*张秀凤*施丽斌**昆明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儿科(650101)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是由激活T淋巴细胞释放的一条多肽链,被认为是机体免疫系统激活的重要标志之一。本文检测27例新...  相似文献   

10.
半夏天麻白术汤治疗癫痫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李东垣的半夏天麻白术汤治疗癫痫41例,显效19例,占46.34%。有效13例。占31.71%;效差3例,占7.32%,无效6例,占14.63%,总有效率85.37%。同时检测了患者外周血的T细胞亚群CD3、CD4、CD8的百分率均较正常人显著下降,而白细胞介素2受体的百分率却较正常人显著升高。经治疗后CD3、CD4的百分率显著回升,白细胞介素2受体百分率则显著下降,但仍未恢复至正常水平。  相似文献   

11.
采用多重PAP免疫组化法对66例宫颈鳞状细胞癌组织进行BCL-2蛋白、雌、孕激素受体的免疫染色。在66例宫颈癌中有47例BCL-2阳性、占71.21%,阳性病例中有46例雌激素受体阳性、占97.87%,43例孕激素受体阳性、占91.49%,受体阳性与BCL-2表达有显著关系(P<0.01)。Ⅰ、Ⅱ级宫颈鳞癌中BCL-2的表达率为78.85%,Ⅲ级宫颈鳞癌为42.86%,BCL-2表达与宫颈癌的组织分级有显著相关性(P<0.05)。支持受体阴性、BCL-2阴性、肿瘤组织分化差的假说  相似文献   

12.
才胜勇  黄翼然 《河北医药》1999,21(6):441-443
目的:探讨P53表达与胱移行细胞癌(TCC)预后的关系。方法:LSAB方法测定8例正常膀胱粘膜组织及49例TCC标本中P53表达;推断P53表达与TCC的关系。结果:P53在正常膀胱组织中无表达,而在TCC中表达阳性率为40.8%,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在T1及T2-4期TCC中表达阳性纺分别为31.4%、64.3%;在Ⅰ、Ⅱ、Ⅲ级TCC中分别为13.3% ̄50%、60%,显示P53表达阳笥率随分  相似文献   

13.
过敏性紫癜性肾炎T细胞亚群,SIL—2R改变及泰胃美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检测过生紫癜性肾炎急性期12例,活动性肾病14例,周围血中T细胞亚群分布和血清白细胞介素2受体改变,提示二者细胞免疫紊乱各有其特征。泰胃美基本可纠正后者的细胞免疫异常,提示该药有免疫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4.
李蔚  王文静  章宏毅 《安徽医药》2021,25(3):553-556
目的 观察光动力疗法治疗糜烂型口腔扁平苔癣的短中期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荆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口腔科就诊的糜烂型口腔扁平苔癣病人60例,以抛硬币法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试验组予以光动力疗法治疗病损部位;对照组予以地塞米松溶液(5 mg/100 mL)每日2次含漱治疗4周.比较两组治疗结束时的病损愈合情况、病人自觉症状以及治疗后1年、2年的复发率.结果 两组病损愈合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周试验组与对照组自觉症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5.5±15.4)%比(39.3±14.1)%,P<0.001],治疗后4周两组自觉症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停治疗后1年、2年累积复发率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两种方法 对糜烂型口腔扁平苔癣均能显著促进病损愈合,光动力疗法在短时间内缓解病人疼痛症状方面效果不够显著,但最终效果堪比一线药物地塞米松,且复发率低,可推广使用,尤其可作为激素治疗无反应的糜烂型口腔扁平苔癣的替代疗法.  相似文献   

15.
李燕  张倩 《贵州医药》2010,34(6):527-528
口腔扁平苔癣(Oral lichenplanus,OLP)是口腔黏膜最常见疾病之一,病程迁延难愈,病损形态多样,其中糜烂型OLP最易发生恶变,且病损持续时间越长,恶变的可能性越大,因此,如何促使尽快治愈糜烂型扁平苔癣成为众多学者关注的热点。治疗OLP的传统药物主要有羟基氯喹、免疫制剂等,但儿于其明显的不良反应,导致不少患者不能耐受。我阮以激光局部治疗糜烂型OLP,并辅以康复新液含服,以进一步加快疮面愈合,减少激光治疗次数及瘢痕的形成,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黄芪多糖对烧伤小鼠细胞免疫功能的作用   总被引:36,自引:0,他引:36  
应用小鼠烧伤模型,对黄芪多糖(APS)的免疫增强作用进行了体内外研究。结果表明:体内应用APS(250mg·kg-1,qd,连续5d),可明显提高烧伤小鼠T淋巴细胞转化,IL-2的产生及IL-2R的表达;体外分别应用50、100、250mg·L-1的黄芪多糖,发现其可纠正烧伤小鼠T淋巴细胞转化,IL-2的产生及IL-2R表达的受抑状态,并促进巨噬细胞产生IL-1,抑制PGE2合成,且呈剂量依赖关系;体外去除烧伤小鼠脾细胞中的巨噬细胞后,APS对T淋巴细胞转化,IL-2产生及IL-2R表达的调节作用消失。提示APS对烧伤小鼠的免疫调节作用依赖于巨噬细胞,通过调节其分泌IL-1,抑制PGE2合成,而促进IL-2产生及IL-2R表达,进而增强T淋巴细胞增殖。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32蛋白在胃癌及其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分析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胃癌和癌旁组织中白细胞介素32蛋白的表达情况,并结合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胃癌组织中白细胞介素32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为95%(19/20),明显高于癌旁组织的表达率14.3%(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白细胞介素32蛋白阳性表达与肿瘤细胞的浸润深度、TNM分期、性别、年龄及有无淋巴结转移无相关性(P>O.05)。结论白细胞介素32在胃癌组织中呈过表达,白细胞介素32蛋白的表达与年龄、性别、肿瘤浸润、肿瘤分期及淋巴转移无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乌苯美司对白血病细胞生长及淋巴结转移的抑制作用。方法:将HL-60,K562,MT-1,MT-2,MOLT-4和Raji白血病细胞分别与乌苯美司培育,计数存活细胞,测定MT-1和MT-2的[3H]TdR参入量及P388细胞淋巴结转移。结果:乌苯美司4500mg/L使HL-60,MT-1,MT-2和Raji细胞存活数明显减少(P<0.01),0.1,1,10,100和1000mg/L可明显抑制MT-1,MT-2细胞摄入[3H]TdR(P<0.01);小鼠每天ip乌苯美司1,3,10,30μg/鼠×11d,转移至淋巴结的P388细胞数明显减少。结论:乌苯美司能抑制人白血病细胞生长及MT-1,MT-2细胞的DNA合成,有效抑制P388细胞的淋巴结转移。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IL-2-PE40对免疫活性T细胞的影响。方法采用ConA刺激的淋巴细胞增殖试验、混合淋巴细胞培养(MLC)及细胞毒试验。结果IL-2-PE40对ConA诱导的小鼠脾细胞有十分强的细胞毒性,能选择性地抑制MLC中抗原活化的T细胞活性,保留未活化T细胞对ConA诱导的丝裂原反应,在培养d3加入IL-2-PE40比培养开始时加入对MLC抑制作用强。结论IL-2-PE40能够高度选择性抑制免疫活性T细胞,是IL-2R靶向治疗中具有潜力的一种免疫抑制剂。  相似文献   

20.
C—末端截短δ阿片受体的结合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δ阿片受体C-末端在受体结合配体的亲和力及选择性中的作用。方法:在中国苍鼠卵巢细胞(CHO细胞)中分别稳定表达C末端截短31个氨基酸残基及野生型δ阿片受体,用受体结合分析法研究了表达产物与配体的结合特征,结果:表达得到典型突变受体克隆CHO-T及野生型受体克隆CHO-W,CHO-T结合(^3H)diprenorphine(Dip)及(^3H)(D-Ala^2,D-Leu^5)enkeph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