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介绍开展品管圈活动降低患儿输注甘露醇致静脉炎的临床实践。[方法]科室成立品管圈,以"降低患儿输注甘露醇致静脉炎"为活动主题,运用品管圈手法进行现状把握、目标设定、要因分析,采用头脑风暴法,针对要因思考解决对策,依据5W1H制定解决对策并实施。[结果]通过开展品管圈活动,患儿输注甘露醇致静脉炎发生率由活动前的42.00%降至活动后20.82%。[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可有效降低患儿输注甘露醇致静脉炎的发生率,提高用药安全,促进护理质量持续改进。  相似文献   

2.
目的提高骨科患者踝泵运动正确率,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方法按照品管圈活动步骤,对骨科患者踝泵运动正确率低的现状进行要因分析,制定对策及实施,效果确认等。结果开展品管圈活动后,骨科患者踝泵运动正确率由59.6%提高到8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品管圈活动开展期间患者踝泵运动人数明显多于品管圈活动前。品管圈活动目标达标率为:92.62%,进步率为:53.52%。结论品管圈管理方法的应用提高了骨科患者踝泵运动正确率,患者住院期间足下垂、深静脉血栓、关节僵硬及肌肉萎缩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开展品管圈活动对提高门诊输注青霉素类药物患者健康教育知晓率的效果。方法 2015年10月我科开展品管圈活动,成立品管圈小组,确立以"提高门诊输注青霉素类药物患者健康教育知晓率"为活动主题,对活动前门诊输注青霉素类药物患者健康教育知晓率低的原因进行调查分析,对导致门诊输注青霉素类药物患者健康教育知晓率低的因素进行干预。结果品管圈活动后,门诊输注青霉素类药物患者健康教育知晓率明显提高,由活动前59.41%上升至94.94%。目标达成率为95.56%。活动后圈员能力(沟通协调、解决问题、自信心增强)提高(P<0.01)。结论品管圈活动的开展,有利于提高门诊输注青霉素类药物患者健康教育知晓率。  相似文献   

4.
于立娟  侯云霞 《护理学报》2017,24(21):14-17
目的 运用品管圈工具进行持续质量改进,以提高肿瘤专科护士在输液过程中化疗防护依从率.方法 成立品管圈小组,确立以"提高肿瘤护士输液过程中化疗防护依从率"为主题,运用品管圈理论,对肿瘤内科护士化疗防护缺失情况进行现状调查,对其相关因素采用头脑风暴法及关联图分析法分析原因,设定预期目标将肿瘤护士输液过程中化疗防护依从率提高到69.00%,拟定对策并实施,制作化疗防护车及化疗防护包、醒目提示标识牌,完善化疗防护制度及考核制度等措施,运用PDCA管理方法进行效果评价与改进.比较品管圈活动前后护士输液过程中化疗防护依从率.结果 开展品管圈活动前,肿瘤科护士输液过程中化疗防护依从率为36.16%,开展品管圈活动后,肿瘤科护士输液过程中化疗防护依从率提高为75.07%,活动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品管圈活动在提高肿瘤护士输液过程中化疗防护依从率效果显著,同时降低护士职业危害,保障了护士职业环境的安全,而且能增强护士的职业安全意识,提高护士的团队协作精神.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提高化疗药物静脉输液血管通道选择正确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成立品管圈,运用品管圈活动的管理方法,分析输注化疗药物时不能正确选择血管通道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结果品管圈活动前2013年3月~5月,本科化疗药物静脉输液血管通道选择正确率为50.6%,品管圈活动后2013年6月~8月上升至87.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品管圈活动对化疗药物静脉输液血管通道选择进行规范管理,可提高全科医护人员的团队协作精神,降低化疗药物静脉输液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相似文献   

6.
段月明 《当代护士》2016,(3):154-155
目的探索品管圈在提高管腔类器械清洗质量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科室10名护理人员成立品管圈小组,进行品管圈知识培训,选定活动主题,进行现状调查,分析管腔类器械清洗质量不合格原因,制定对策并实施质量持续改进。结果管腔类器械清洗质量不合格率由品管圈活动前的32%降至开展品管圈活动后的22%(P0.05)。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对消毒供应中心管腔类器械清洗质量进行持续改进,可以有效提高管腔类器械清洗质量,以提高临床满意度,同时提高了员工的质量意识,工作现场管理水平和团队凝聚力。  相似文献   

7.
谭庆华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21):5195-5195
目的分析便携式化疗泵持续输注氟尿嘧啶出现时间差的原因,提出护理对策。方法对21例使用便携式化疗泵出现时间差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便携式化疗泵持续输注氟尿嘧啶出现时间差与组织管理、患者因素及血管因素等有关。结论提高护理人员认知水平,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根据相关原因给予相应护理,是减少便携式化疗泵持续输注氟尿嘧啶时间差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品管圈在降低化疗患者恶心呕吐的发生率中的影响。方法对本科室化疗患者进行资料收集和分析,通过成立品管圈的小组,以降低化疗患者恶心呕吐的发生率为主题,对本科室化疗患者进行现况调查,设定目标;解析;对策拟定和实施,检讨,持续改进。结果化疗患者恶心呕吐发生率由品管圈活动前的38.2%下降至2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可有效降低化疗患者恶心呕吐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开展品管圈活动提高肿瘤化疗患者PICC置管依从性。方法成立品管圈质量控制小组,以提高“肿瘤化疗患者PICC置管依从性”为主题,进行现状调查,设定目标,进行要因解析,找出真因,制定措施并组织实施,形成标准化制度,使品管措施持续实行。结果实施品管圈活动后,肿瘤化疗患者PICC置管依从性显著提高:PICC置管率由实施前的39.3%提高到72.9%,化疗药物经 PICC输注率由56.1%提高到91.6%。PICC置管前宣教时间由43.5 min减少到19.1 min,患者满意度由86.6%上升至96.6%。结论品管圈通过科学有效的方法,提高了肿瘤化疗患者PICC置管依从性,减少患者反复静脉穿刺的痛苦和对血管的伤害,同时圈员解决问题的能力、品管手法、责任与荣誉感、沟通协调、团队凝聚力、自信心、积极性等方面都得到了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开展品管圈活动降低白血病患者化疗相关口腔炎发生率的效果。方法组建品管圈小组,以“降低白血病患者化疗相关口腔炎发生率”为主题,通过品管圈活动进行PDCA循环改进,根据口腔炎发生的原因制定对策并实施,最后评价实施效果。品管圈活动前(2019年2月—4月)和品管圈活动后(2019年5月—12月)白血病患者化疗总次数分别为45例次和54例次。结果化疗相关口腔炎由品管圈活动前的37.78%(17/45)降低至活动后的18.52%(10/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能有效降低白血病患者化疗相关口腔炎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便携式化疗泵持续输注氟尿嘧啶出现时间差的原因,提出护理对策。方法对19例使用便携式化疗泵出现时间差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便携式化疗泵持续输注氟尿嘧啶出现时间差与组织管理、产品性能、患者因素及血管因素等有关。结论提高护理人员认知水平,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根据相关原因给予相应护理,是减少便携式化疗泵持续输注氟尿嘧啶时间差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2.
【】 目的 调查患者对持续化疗(化疗泵)的认知度及使用现状。方法 对100例使用持续化疗治疗肿瘤的患者采用自制的调查问卷进行持续静脉输注化疗给药现状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25%调查对象对化疗泵的相关知识达到基本了解及以上的程度,46%调查对象对其相关知识只达到了解一点的程度,另外29%调查对象不了解化疗泵的相关知识。55%调查对象希望通过口头告知的形式获取持续化疗(化疗泵)相关知识,42%调查对象希望通过多种渠道获得相关知识。结论 加强和提高肿瘤患者对化疗泵的认知度是有必要的,可提高使用化疗泵患者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肿瘤科护士化疗自我防护规范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成立品管圈小组,选定活动主题,分析护士接触化疗药时的防护规范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实施质量持续改进。结果实施活动后护士自我防护规范率由82.5%提高至94.50%,显著高于实施前(P0.01)。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提高了肿瘤科护士化疗自我防护规范率,提高了护士自我防护意识,减少了不必要地接触化疗药,提高了护士的管理意识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在静脉化疗护理中实施护理质量指标管理的效果.方法 根据《输液治疗护理实践指南》制订了8项静脉化疔护理质量指标,包括中心静脉导管输注率、药物正确配置率、药物正确输注率、药物外渗率、便携式化疗泵运行误差率、患者对化疗宣教知晓率、患者满意度、护士化疗相关知识技能合格率,并建立了阈值.定期统计护理质量指标,并将结果与阈值进行比较,持续质量改进.结果 8项化疗护理质量指标均达到阈值范围.结论 将护理质量指标应用于静脉化疗护理管理,能提高静脉化疗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提高器械手工清洗质量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科室成立品管圈小组,通过实施品管圈活动以"提高器械手工清洗合格率"为主题,对器械手工清洗质量不合格原因进行现状调查,原因解析,实施有效对策。结果器械手工清洗质量合格率由活动前89.04%提高到95.85%(P0.05)。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可以明显提高器械手工清洗质量,护理质量也得到持续改进。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品管圈在化疗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在科室成立品管圈,运用品管圈方法,发现问题,分析原因,制定对策,比较品管圈活动前后化疗病人对化疗知识认知度及满意度。[结果]实施品管圈后,化疗病人化疗知识认知度由64.79%提升到85.71%,满意度由78.85%提升到97.33%。[结论]品管圈活动提升化疗病人对化疗知识的认知度,激发了护士学习、工作热情,提高了护士的综合素质及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7.
丁晓晴  潘红芬 《全科护理》2016,(15):1577-1579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提高精神科住院病人服药依从性中的作用。[方法]在精神医学科病房开展"以提高精神科住院病人的服药依从性"为主题的品管圈活动,分析现状并进行原因分析,针对原因制定对策并实施,比较品管圈活动对策实施前后病人的服药依从性。[结果]开展品管圈活动后,精神科住院病人的服药依从率由68.75%提高至91.25%,得到明显改善,与品管圈活动对策实施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精神科开展品管圈活动,提高了住院病人的服药依从性,增强了病人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8.
观察品管圈活动对提高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高危患者健康教育的效果。成立品管圈小组,确立提高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高危患者健康教育接受率为活动主题。通过现状调查,分析原因,设定预期目标,制定对策并实施。开展品管圈活动后患者健康教育接受率由45.0%提高到91.7%,说明开展品管圈活动有助于提高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高危患者健康教育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观察品管圈活动对提高管道标识规范率的效果。成立品管圈小组,确立提高管道标识护理规范率为活动主题,通过现状调查,分析原因,设定预期目标,制定对策并实施。开展品管圈活动后管道标识规范率由原来的71.5%提高到95.7%,说明开展品管圈活动有助于提高管道标识规范的落实。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降低留置针相关静脉炎发生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成立品管圈,以"降低留置针相关静脉炎发生率"为活动主题,运用品管圈手法进行现状调查、目标设定、要因分析、对策拟定并实施。[结果]通过开展品管圈活动,留置针相关静脉炎的发生率由活动前的10.59%降至活动后的4.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对降低留置针相关静脉炎的发生率、提高留置针使用质量、确保输液品质有持续改进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