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艾滋病行为干预的成效与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中国政府通过采取各种各样的措施。广泛开展行为干预措施,积极应对艾滋病,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与此同时也存在不少问题。作者就此作一简要论述。  相似文献   

2.
调查性研究易产生不同类型的偏倚,而偏倚则可导致研究结果发生系统性(而非随机性)错误。减少偏倚的重要策略之一是明确陈述将要检验的假设,并且在开始调查研究之前,在不知晓数据的情况下,明确陈述调查的方法学手段。研究草案的作用就是为已计划的调查提供路线指导图。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干预措施对产后抑郁症的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干预组实施综合干预,对照组常规产科处理。结果干预组产后抑郁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讨论给予综合干预能显著降低产后抑郁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宝山区1999年居民自杀现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杀是一种较为严重的社会现象 ,其直接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安全。如何对自杀高危人群进行早期发现、早期预防是摆在医务人员和社会工作者面前较为严峻的问题。本文通过对宝山区 1999年的自杀人群现状进行分析 ,提出相应的干预措施 ,为降低自杀率提供一定的帮助。资料与方法81例样本均来源于区公安局登记在册的 1999年《自杀死亡登记表》 ,内容包括个人一般资料、自杀方式、自杀原因。将所有资料输入电脑建立数据库 ,采用SPSS统计软件包进行数理统计分析。结果一、一般资料自杀人群的平均年龄为 (5 0± 2 0 )岁 (15~ 92岁 )。其中以 75岁…  相似文献   

5.
6.
本研究报告分析了宁夏5160名35岁以上市区居民的高血压干预实验结果。分干预组2552人和对照组2608人。对干预组人群实施多种形式的防治高血压知识的宣传教育,并对高血压患者进行分级管理,定期随访,督促治疗等干预措施,而对照组只观察变化,不采取干预措施。结果显示:①干预组的收缩压和舒张压复查比基线时有所下降,而对照组都有所上升。②干预组确诊高血压的比例从基线时的19.47%降至复查时的16.66%,而对照组则从18.84%上升至24.21%。③在基线血压正常且以往无高血压史患者中,干预组确诊高血压的发病率分别为1.41%和0.7%,都低于对照组的1.99%和1.07%。④干预组高血压控制率,总有效率达92.2%。⑤干预组高血压并发脑卒中患者低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脑卒中患者的心理状况。方法 选择脑卒中患者,排除其他疾病,按性别,卒中类型,文化层次,了解其心理情况并加以适当干预。结果 脑卒中患者存在较为严重的心理问题,应该及早加以干预。结论 脑卒中后较为严重的并发症为心理障碍,抑郁最为常见,早期干预有助于疾病恢复。  相似文献   

8.
黄淑娟  吴卫民 《中原医刊》2004,31(13):50-51
目的:护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早期康复作用。方法:对120例脑卒中患者进行评估,实施康复护理,内容包括心理指导,吞咽、咀嚼功能,肢体运动功能训练。结果:干预后运动功能部分恢复,日常生活能力显著增强,负性情绪明显减少,不良生活习惯有所改变。结论:提高脑卒中患者生存质量,降低病残率应从早期康复着手,进行护理干预是脑卒中康复治疗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高血压是一种常见多发病,在各种心脑血管病中患病率最高。高血压使心,脑,肾,眼等器官造成损害,引起严重的并发症,是脑卒中和冠心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国内外研究表明,对高血压人群进行综合干预能有效降低高血压患病率及由此引起的各类严重并发症,降低死亡率。3年来我们对十堰市艳湖社区高血压及相关人群进行综合干预,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0.
吸烟对人体的危害和带来的经济损失 ,已是现在公认的、越来越引起社会各界重视的一个问题[1] 。为了解煤矿工人吸烟现状 ,有针对性地开展相应疾病的预防 ,确保矿工的身体健康 ,我们于 1997年 12月对某煤矿工人吸烟状况进行了调查 ,为开展社区干预提供科学依据。1 对象与方法1.1 选择某煤矿男性职工为调查对象 ,采取自设问卷调查的方式 ,调查前对所有调查员进行统一培训 ,以保证资料的可靠性。1.2 调查内容 基本内容包括姓名、年龄、单位、工种、工龄、个人疾病史、吸烟状况 ,工种分采煤工、掘进工、运搬工、井下机电工、巷修工、井下其…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与儿童健康密切相关的儿童营养问题.在世界各国均受到重视,中国3亿多儿童的营养状况,一直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注。20世纪90年代的《中国儿童发展纲要》提出,到2000年儿童营养不良的数量要比1990年下降50%。中国营养学会妇幼营养学会1991年召开第二届学术会议上提出,今后儿童营养研究方向应向深度、广度方面发展。深度方面要提高实验研究水平,利用各相关学科及本学科的先进方法和仪器,进行分子水平、超微结构的研究。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吸毒人员的自我伤害和伤害他人的状况以及降低吸毒危害措施的可接受性,以便为相应措施研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主要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采用EpiData2.1a录人数据,采用Stata8.0软件包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共发放问卷639份,其中填写个人基本信息为487人,占全部调查人员的76.2%。在毒瘾发作时,想过伤害自己和他人的事情的占49.69%,而做过伤害自己和他人的事情的占44.97%。其中包括:砍伤、烫伤、用头撞墙、服药过量、自杀等。有半数以上的人愿意接受降低伤害的措施,如:固定地点注射器以旧换新、半费服用美沙酮、接受社会提供的心理帮教等。结论伤害在吸毒人员中经常发生,了解吸毒人员自我伤害和伤害他人情况非常必要,进而为制定相应的降低伤害的措施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赵江萍 《农垦医学》2005,27(3):223-224
目的:掌握兵团5岁以下儿童死亡变化趋势及主要死亡原因,探讨干预措施。方法:对1999~2003年兵团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呈上升趋势。5岁以下儿童死亡原因依次为肺炎、意外事故、新生儿窒息、早产低体重、畸形、溺水、先心、诊断不明。结论:提出做好围产期保健工作,提高产科、儿科医护质量,推广窒息复苏技术,减少意外死亡,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  相似文献   

14.
叶丽芬  柳星  张丽容 《吉林医学》2012,33(16):3576-3577
目的:探讨吸引瓶清洗消毒质量,预防医院感染。方法:采用自身对照实验,随机选取吸引瓶50个,通过细菌培养,了解菌群数,比较干预前后的效果。结果:干预后的平均菌落数从551.11 cfu/件显著下降到7.62 cfu/件,与干预前相比,合格率明显提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检出的菌落中以铜绿假单胞菌居多,但干预后则显著减少。结论:干预措施能有效降低吸引瓶的细菌检出率,减少医院感染。  相似文献   

15.
16.
程力 《英国医学杂志》2004,7(4):202-203
1960年,Sheldon将有关跌倒的文献描述为“罕见”。而现在已发表了大量的文献涉及这一主题,以至于难辨真伪,在制定政策和临床实践时难以找出有用的信息。我们知道,生活在社区中的65岁以上的老年人群中,每年有超过30%的人会发生跌倒,许多人跌倒不止一次,而且跌倒的危险性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  相似文献   

17.
145例孕产妇死亡病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上霖  李俊华 《海南医学》2005,16(1):152-153
目的 掌握我我孕产妇死亡规律,分析构成孕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和相关影响因素,寻求有效降低孕产妇死亡率的干预措施。方法 以回顾性分析方法收集10年来死亡孕产妇病例145例,按死亡时间、孕期保健情况、死前24h就医情况、死亡原因、分娩地点、死亡地点分别进行统计,并对孕产妇死亡原因所占比率及顾位变化进行分析,认识产妇死亡规律。结果 孕产妇死亡率呈下降趋势。死因顺位:产科出血、子痫、羊水栓塞、妊娠合并内科疾病。其中农村家庭自然分娩是造成孕产妇死亡的最大危险隐患。结论 降低孕产妇死亡率的有效措施是加强孕期保健、提高住院分娩率、提高医疗保健人员的医疗技术水平和对急重症的识别诊断救治能力,推广产科适宜技术,切实抓好健康教育及健康教育促进。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这一特定人群死亡特征,旨在为决策部门制定防治对策提供参考,为从事妇女保健工作的同道们进一步研究提供线索。方法 由各乡镇村医生负责监测,发现死亡及时上报乡镇卫生院,本院妇幼专干及乡医进行人户调查,每半年及年终我院妇保科到各乡镇派出所核准育龄女性死亡人数,核实死因及年龄,是否孕产妇。结果 ①育龄女性死亡呈两个高峰;②因各种原因引起的意外死亡409人,患各种疾病死亡191人;③意外死亡以自杀、车祸居死因构成的前二位;④死因与年龄存在着一定关系。结论 应加强婚姻家庭教育,加强农药管理销售法规,加强交通安全教育。妇幼保健机构应加强妇女病的普查普治,才能杜绝或减少育龄妇女死亡。  相似文献   

19.
由于受诸多因素的影响,目前我国母乳喂养率仍然不是很理想。因此需要实施一系列干预措施,如进一步加大母乳喂养益处的宣传、消除乳母的心理顾虑、加强科学的母乳喂养方法的指导等,干预应实行干预对象的年龄前延、干预对象的范围扩展、全社会参与干预、干预的“弱化管理,强化服务”理念、法制干预的原则,实现《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01~2010年)》提出的婴儿母乳喂养率以省(自治区、直辖市)为单位应达到85%的目标。  相似文献   

20.
海南省2006年孕产妇死亡评审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惠丽 《中国热带医学》2007,7(11):2152-2153
目的分析海南省孕产妇死亡原因及影响因素,提出降低孕产妇死亡的对策及措施。方法根据海南省孕产妇死亡报告卡,对孕产妇死亡调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评审的39例孕产妇死亡中,可避免死亡35例,占89.74%;不可避免死亡4例,占10.26%。孕产妇死亡原因依次为产科出血、羊水栓塞、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心脏病、神经系统疾病、产褥感染、Wernicke脑病。结论提高政府支持,动员多部门协作,提高住院分娩率,加强孕期保健;提高医疗保健部门的知识技能,提高产科服务能力建设,提高产科质量,广泛开展健康教育,有针对性的采取防治措施,控制产科出血等孕产妇死亡主要死因的发生率,是降低孕产妇死亡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