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中枢及外周 5 -HT、5 -HIAA在针刺镇痛后效应中的作用。方法 :以急性佐剂性关节炎 (AA)大鼠作为炎症痛模型 ,针刺昆仑穴 ,观察即时及后效应 ;采用荧光分光光度测定法检测大脑皮质、脑干、炎症局部5 -羟色胺 (5 -HT)和 5 -羟吲哚乙酸 (5 -HIAA)含量。结果 :针刺能提高AA大鼠痛阈并能持续 1h以上 ;提高大脑皮质 5 -HT和 5 -HIAA含量并能持续 30min以上 ;提高脑干 5 -HT和 5 -HIAA含量并能持续 30min以上 ;降低炎症局部 5 -HT和 5 -HIAA含量并能持续 30min以上。结论 :针刺镇痛有即时效应 ,也存在较为显著的后效应 ,外周和中枢的 5 -HT、5 -HIAA可能参与了这一过程。  相似文献   

2.
电针镇痛后效应与脑干5—HT、下丘脑β—EP含量的关系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7  
目的:探讨电针镇痛后效应的中枢机制。方法:以急性佐剂性关节炎(AA)大鼠作为炎症痛模型,以“昆仑”穴为电针穴位,以放免、荧光测定为检测方法,观察了炎症局部痛阈、脑干5-羟色胺(5-HT)含量、下丘脑β-内啡肽(β-EP)含量。结果:电针能提高AA大鼠痛阈并能维持60min以上;提高下丘脑β-EP含量并维持30min以上;提高脑干5-HT含量并维持此效应30min以上。结论:提示电针镇痛后效应有其客观的中枢机制。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针刺镇痛后效应与急性佐剂性关节炎(AA)大鼠炎症局部5-HT、NE;DA含量的关系。方法;本研究以急性佐剂性关节炎(AA)大鼠作为炎症痛模型,以“昆仑”穴为电针穴位,以荧光测定为检测方法,观察了炎症局部痛阈、炎症局部5羟色胺(5-HT)、去甲肾上腺素(NE)、多巴胺(DA)含量。结果:电针能提高AA大鼠痛阈并能维持60min以上;降低炎症局部5-HT和DA含量并维持此效应30min以上,降低NE含量并维持此效应15min以上。结论:提示电针镇痛后效应应有其客观的外周机制。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内源性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RH)参与针刺镇痛可能的中枢作用机制。方法:以佐剂性关节炎(AA)大鼠为炎症痛模型,以痛阈为指标观察AA大鼠鞘内注射抗CRH血清对电针镇痛的影响,用高效液相电化学法检测AA大鼠下丘脑5-羟色胺(5-HT)含量,观察电针夹脊穴时鞘内注射抗CRH血清对下丘脑5-HT含量的影响。结果:电针夹脊穴时AA大鼠鞘内注射抗CRH血清可明显降低痛阈和下丘脑5-HT含量(P<0.05)。结论:内源性CRH参与电针镇痛的机制可能和中枢5-HT含量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5.
下丘脑β-EP及POMC mRNA的表达在针刺镇痛后效应中的作用   总被引:13,自引:5,他引:8  
目的 :探讨下丘脑β EP及POMCmRNA的表达在针刺镇痛后效应中的作用。方法 :以急性佐剂性关节炎 (AA)大鼠作为炎症痛模型 ,针刺“昆仑”穴 ,观察即时及后效应 ;采用放免、原位杂交等方法检测下丘脑 β 内啡肽 ( β EP)含量及 β EP前体前阿黑皮素POMCmRNA的表达。结果 :针刺能提高AA大鼠痛阈并能持续 1hr以上 ,提高下丘脑 β EP含量并能持续 3 0min以上 ,促进下丘脑β EP前体POMCmRNA的表达并能持续 1hr以上。结论 :针刺镇痛有即时效应 ,也存在较为显著的后效应 ,下丘脑β EP及POMCmRNA的表达可能参与了这一过程。  相似文献   

6.
王慧  王旭  唐卉凌  白丽敏 《中医杂志》2011,52(12):1038-1040
目的研究针刺神门和命门穴后大鼠中缝背核5-羟色胺(5-HT)和5-羟吲哚乙酸(5-HIAA)含量变化,探讨针刺治疗失眠症的作用机制。方法将SD雄性大鼠18只随机分为对照组、针刺神门组、针刺命门组各6只,采用立体定位法将微透析探针置入大鼠中缝背核,运用微透析法收集大鼠针刺前40min,针刺后20、40、60、80、100、120min中缝背核细胞外液,用高效液相-电化学法(HPLC-ED)检测其5-HT和5-HIAA含量的变化。结果与针刺前相比,针刺大鼠神门和命门穴20min后中缝背核5-HT的水平显著下降(P<0.01),在其后2h维持在低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大鼠针刺后2h各时相点中缝背核5-HT的水平也显著下降(P<0.01)。与针刺前的基础值及与对照组相比,针刺神门和命门穴均显著降低中缝背核5-HIAA含量(P<0.01)。结论针刺神门和命门穴能通过调节中缝背核组织中5-HT和5-HIAA含量从而起到调节睡眠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脑室注射5-HT,一小时内能诱致大鼠发热。测定发热大鼠和体温低下大鼠下丘脑组织的5-HT及其代谢产物5-羟吲噪蜡酸(5-HIAA)的含量,发现在发热动物中5-HT含量升高.5-HIAA含量下降;在低体温大鼠.5-HT和5-HIAA含量均较正常降低。桂枝汤口饲给药,既能抑制5-HT脑室注射引起的发热反应;在解热扣提高低体温动物肛温的同时.能使发热大鼠下丘脑中5-HT含量显著降低,5-HIAA含量升高;使低体温大鼠下丘脑的5-NT含量上升、5-HIAA含量下降。实验结果提示.桂枝汤对体温的双向调节,部分通过影响体温中枢神经递质5-HT实现的.  相似文献   

8.
5-羟色胺痛觉调制与针灸镇痛相关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5-羟色胺既是脑干下行抑制系统参与镇痛作用的神经递质,又是外周致痛的炎症介质。该文就近10年来对5-HT参与痛觉调制的研究以及针灸镇痛与5-HT系统的相关性研究进行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都梁丸提取液的镇痛作用及其对血清中5-羟色胺酸(5-HTP)、5-羟吲哚乙酸(5-HIAA)含量的影响,为其镇痛机理提供依据。方法:热刺激法测定完全福氏佐剂(FCA)所致小鼠的痛阈值,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小鼠血清5-HTP、5-HIAA含量。结果:都梁丸提取液明显提高动物模型痛阈值,并能降低血清中5-HTP、5-HIAA的含量,与模型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结论:都梁丸提取液具有镇痛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其降低血清中5-HTP、5-HIAA的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10.
电针大鼠双侧"手三里"和"环跳"穴25分钟,随着大鼠痛阈的提高,延桥脑和中脑内5-HT 含量显著升高,5-HIAA 含量无明显变化。但预先腹腔注射 GABA 受体阻断剂荷包牡丹碱不仅能部分阻断电针镇痛效应,也能阻断电针升高大鼠延桥脑和中脑5-HT 的效应,还可以使电针明显升高纹状体5-HT 的水平。降低下丘脑和皮层内5-HIAA的含量。结果说明,在电针镇痛过程中,GABA 能系统起重要作用,而这种作用可能部分通过中枢5-HT 能系统来实现。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针刺百会、神门穴对失眠大鼠脑干5-羟色胺(5-HT)的影响,探讨针刺治疗失眠症的机理。方法:选取SPF级SD雄性大鼠42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模型对照组、针刺穴位组、针刺非穴位组,采用温和处理法(gentle handing)制备失眠大鼠模型,针刺百会、神门穴及尾部非穴,用高效液相-电化学法(HPLC-ED)检测大鼠脑干组织中5-HT含量。结果: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模型对照组5-HT含量明显升高,针刺百会、神门可明显降低5-HT的含量,针刺非穴位则无此作用。结论:脑干组织中的5-HT可能参与了失眠过程,针刺百会、神门穴能通过调节脑干组织中的5-HT含量从而起到调节睡眠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电针预防大鼠运动性疲劳及其对脑内5-HT分解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电针足三里预防运动性疲劳的中枢5-HT机制。方法:应用跑台建立大鼠急性运动性疲劳模型,电针足三里于运动前介入,每日1次,于第6天,分别于运动后即刻和运动后3h处死大鼠,检测血浆乳酸(LAC)水平和海马、下丘脑5-HT及其代谢产物含量变化。结果:运动后即刻时,电针可下调疲劳大鼠血浆乳酸水平、显著降低海马5-HT和5-羟吲哚乙酸(5-HIAA)含量;运动后3h时,电针显著降低血浆LAC水平以及海马、下丘脑5-HT和5-HIAA含量。结论:降低海马、下丘脑5-HT水平并促进其代谢可能是电针预防运动性疲劳和促进疲劳恢复的中枢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为运动、中医药与中枢疲劳的研究提供依据。方法 以端脑、间脑和脑干5-HT、5-HIAA等指标为研究对象,探讨补充中药对急性耐力运动大鼠脑组织血清素及其代谢能力的影响。结果 3h游泳后即刻,大鼠端脑、间脑和脑干5-HT、5-HIAA含量和5-HT/5-HIAA比值对急性耐力运动的反应表现为非均衡性和区域特异性。通过复方中药的应用,使大鼠各脑区5-H对急性耐力运动反应的敏感性降低,对急性耐力运动中5-H的分解代谢过程、递质更新率及神经元活性产生积极性影响。结论 该复方中药对推迟急性耐力运动中中枢疲劳的产生可能具有一定的积极性作用。  相似文献   

14.
为阐明电针镇痛过程中中枢5-羟色胺(5-HT)代谢的动态变化过程,本工作观察了电针对大鼠脑和脊髓中5-HT含量的影响;并应用优降宁和丙磺舒两种药物,从5-HT的生物合成、释放利用和代谢产物移除等三个方面观察中枢5-HT的更新率。(一)从大鼠双侧“足三里、三阴交”进针,给以疏密式电刺激,持续60分钟,电压由O.5伏开始渐增至3伏,大鼠痛阈明显升高。电针毕立即处死,用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全脑5-HT和5-羟吲哚乙酸(5-HIAA)含量。电针组与对照组相比较,5-HT含量增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都梁丸提取液的镇痛作用及其对脑组织中5-羟胺(5-HT)、5-羟吲哚乙酸(5-HIAA)、多巴胺(DA)、去甲肾上腺素(NE)含量的影响。方法实验设正常组、模型组、都梁丸提取液大、中、小剂量组;除生理盐水组外,其余各组足趾部注射完全福氏佐剂(FCA)复制炎性疼痛模型后,连续灌胃给药3天,正常组及模型组灌服生理盐水(简称 NS),都梁丸提取液大、中、小剂量组分别灌服都梁丸提取液13.36、6.68、3.34g/kg。热刺激法测定小鼠疼痛模型的痛阈值,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脑组织中5-HT、5-HIAA、DA、NF 含量。结果都梁丸提取液明显提高动物模型痛阈,增加脑组织中5-HT、5-HIAA、DA 含量,降低 NE 的含量,与模型组比较有差异显著性(P<0.05)。结论都梁丸提取液具有镇痛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其影响痛觉调制的神经递质5-HT、5-HIAA、DA、NE 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芎芷石膏汤的镇痛作用及对硝酸甘油致偏头痛大鼠血浆一氧化氮(NO)、一氧化氮合酶(NOS)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及脑组织中5-羟色胺(5-HT)、5-羟吲哚乙酸(5-HIAA)含量的影响。方法:将小鼠和大鼠分为空白、模型、实验药物3个剂量和阳性对照组(阿司匹林0.2 g·kg-1),以芎芷石膏汤低、中、高剂量(小鼠:6,12,24 g·kg-1·d-1;大鼠:3,6,12 g·kg-1·d-1)灌胃给药干预7 d。福尔马林实验末次给药后30 min后小鼠右后足跖皮下注射浓度为2.5%的福尔马林20μL(正常对照组除外)记录小鼠给福尔马林后第Ⅰ时相(0~5 min)和第Ⅱ时相(10~60 min)内小鼠舔右后足的累计时间。热板法于末次给药后15,30,60,90,120 min,在热盘痛觉测试仪(55±0.5)℃上记录每只小鼠首次舔后足或跳跃时间(s)。硝酸甘油所致大鼠偏头痛实验,末次给药后30 min,除空白对照组大鼠以相应剂量95%乙醇sc外,其余各受试组均sc硝酸甘油注射剂10 mg·kg-1,复制偏头痛模型。分光光度法和放免法测大鼠血浆NO,NOS和CGRP含量,高效液相-电化学法测脑组织中5-HT,5-HIAA含量。结果:与正常组比较,福尔马林实验模型组小鼠右后足跖皮下注射福尔马林后,第Ⅰ时相舔足时间,第Ⅱ时相舔足时间均明显增多。在注射硝酸甘油造模后,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模型组30 min内大鼠前肢挠头次数较空白对照组均明显增加(P<0.01),大鼠血浆中的NO,NOS,CGRP明显升高(P<0.01),5-HT明显下降(P<0.05)。芎芷石膏汤能有效抑制福尔马林致小鼠疼痛反应,明显减少小鼠I时相舔足时间和Ⅱ时相舔足时间,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并对热板致痛小鼠的物理疼痛镇痛效果明显,能显著提高小鼠的痛阈值,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P<0.01)。硝酸甘油致偏头痛模型组大鼠血浆NO,NOS,CGRP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均明显增高(P<0.05),而脑中5-HT,5-HIAA含量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明显下降(P<0.05)。与模型组相比,经不同剂量芎芷石膏汤灌胃后大鼠血浆NO,NOS,CGRP增加受到抑制,同时脑中5-HT向5-HIAA的代谢减少,5-HT的量增加,尤以中、高剂量组明显(P<0.05,P<0.01)。结论:芎芷石膏汤具有明显镇痛作用,可能通过降低血浆中NO,NOS,CGRP含量和升高脑中5-HT含量,发挥对偏头痛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复方天麻制剂镇痛的中枢与外周神经作用机制。方法以福氏完全佐剂制作慢性疼痛动物模型,采用高效液相电化学检测法与高效液相荧光检测法检测复方天麻制剂对中枢及外周神经递质的影响。结果复方天麻制剂使全脑5-羟色胺(5-HT)、5-羟吲哚乙酸(5-HIAA)、去甲肾上腺素(NE)含量明显上升;使血清5-HTP,5-HIAA含量降低。结论复方天麻制剂通过升高脑组织神经递质含量和降低血清神经递质含量达到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初步探索连翘防治化疗性恶心呕吐的作用机制。方法:用顺铂建立大鼠异食癖模型,造模后72 h,采用HPLC-荧光检测法分别测定大鼠血清及脑组织中5-羟色胺(5-HT)、5-羟吲哚乙酸(5-HIAA)的含量。结果:与模型组比较,连翘提取物小、中、大剂量均有降低大鼠血清及脑组织5-HT、5-HIAA含量的趋势,但无统计学差异。结论:连翘防治顺铂所致恶心呕吐的止呕机制可能与5-HT、5-HIAA有关,仍需要进一步实验研究。  相似文献   

19.
5-羟色胺(5-HT)作为中枢神经递质已被公认,它在人体内具有多种生理调节功能。中枢5-HT参与针刺镇痛的作用已有不少报导,其研究方法多数是在试验动物上分析针刺镇痛过程对5-HT的影响,而直接从临床上观察人脑脊液内5-HT系统在针刺镇痛中的作用,国内尚未见报导。为此,我们自1981年1月起,对144例颅脑手术病人针刺前后脑脊液内5-HT及其前体物质色氨酸(Trp),和代谢物5-羟吲哚乙酸(5-HIAA)  相似文献   

20.
针刺镇痛对大鼠纹状体及脊髓内单胺类递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在针麻原理研究中,已证明针刺镇痛与中枢神经递质有关,其中对5-羟色胺(5-HT)能神经系统的关系更为密切。然而在针刺镇痛后对动物各脑区5-HT含量的影响,各家报道并不完全一致。已有报道在电针后可使小白鼠皮层及丘脑中5-HT含量升高,为进一步阐明针刺镇痛与中枢5-HT能神经元系统的关系,本文用荧光法测定大白鼠针刺镇痛后纹状体及脊髓中5-HT及5-羟吲哚醋酸(5-HIAA)含量的变化,同时也观察了对去甲肾上腺素(NE)及多巴胺(DA)含量的影响。兹将初步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