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通过对《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中虚痛证治的分析探讨 ,认为张仲景辨治虚痛证的特点是 :辨痛求本 ,治重在荣 ;善用甘药 ,调补缓痛 ;五脏皆补 ,尤重脾肾。  相似文献   

2.
张晶  张宗明 《中医药学刊》2005,23(1):142-142
主据《伤寒论》“心下”病证有关内容,主从虚、实两方面予以辨治探析,示明心下空、满、濡为虚。实、痛、硬为实,其不仅从本质上反映了心下虚、实病变的性质及轻重程度,反映了心下虚实病变的过程、特点及预后,从而不仅示明中医对心下病证虚实辨治的具体方法及补虚泻实遣方用药的基本治则,丰富了中医腹诊的辨治内容,实对进一步提高中医临证辨治水平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程国彭《医学心悟》中辨治痛证的规律进行初步探析。一是外感痛证,根据经络传变定病位;二是内伤致痛,根据病邪性质分病型;三是明辨表里寒热虚实决病性;四是善用八法治诸痛。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索汪绮石《理虚元鉴》学术思想,对虚劳病辨证论治的原则用以指导临床。方法:本书分上下两卷。卷上首先提出了虚劳之脉法,接着叙述了治虚之三本、二统、六因,然后从脏腑论及证、治、防、护及易于混淆诸证的辨疑。卷下主要介绍了虚劳本治方二十二首及治虚药讹一十八辨。结论:《理虚元鉴》在虚劳病的病因、病机、辨证、治疗、预后以及预防等方面形成系统,为中医学的虚劳病防治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5.
《内经》中最早提出喘证的病因病机、病证分类及其证侯特点,成为后世对喘证辨治的理论依据。喘证以虚实辨,实喘包括肺热喘、肺寒喘、肺胀喘、心痹喘、腑实气逆喘、水气喘及血瘀喘;虚喘包括肺虚喘、肾虚喘及五脏气败喘。《内经》关于喘证的论述,对指导辨证论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分析《金匮要略》和《中医内科学》关于中风的辨治规律,比较其辨治思路。《金匮要略·中风篇》“正虚邪中”理论及其方药迄今仍有重要的临床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7.
李云海 《光明中医》2009,24(11):2065-2066
《伤寒论》以六经辨证为主,故篇名分别是“辨太阳病脉证并治”、“辨阳明病脉证并治”等。《金匮要略》是以脏腑经络辨证为主,其篇名却非“辨心病脉证并治”、“辨肺经病脉证并治”等,除第七、九、十一及十八篇篇名分别涉及“肺”、“心”、“五脏”及“肠”而外,都以体现辨病与辨证相结合即《痉湿病脉证治》、《疟病脉证并治》的形式名篇。  相似文献   

8.
《伤寒杂病论》中对疼痛的论述颇多,病因包括寒邪、热邪、寒热错杂、气机不利、水邪、风湿、痰饮、正虚为病,分别散在不同篇目中。不同病因所致的疼痛各自具有一定的特点,仲景亦采用不同的治法。寒邪所致的疼痛,究其表里,祛寒止痛;因热所致的疼痛,结合六经特点,泄热止痛;寒热错杂的痛证,仲景擅用和法;气机不利的痛证,《伤寒杂病论》中运用柴胡剂运转枢机止痛;风湿所致痛证结合湿邪特征并类比表证论治;因虚所致疼痛,仲景重视固护中焦,补虚则痛止。仲景对于痛证的辨证论治,首辨虚实,有虚者必顾其虚;再辨表里,使邪去不伤正。本文根据病因分类,归纳整理《伤寒杂病论》中有关痛证辨证与治法的条文,并加以总结,以期寻找仲景的痛证辨治规律。  相似文献   

9.
钱伯文教授运用小建中汤治疗肿瘤的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建中汤原载于《伤寒论》和《金匮要略》。方由桂枝、大枣、芍药、生姜、饴糖,甘草组成.本方所治虚劳诸证.皆因中虚所致阴阳两虚.故其治疗当以建立中气.调和阴阳为关键。方中重用甘温之饴糖为君药,温中补虚,和里缓急;桂技温阳气.芍药益阴血,二者调和阴阳,并为臣药;  相似文献   

10.
“水寒土湿木郁”是黄元御辨治疾病的核心病机,为明确该病机内涵,以《四圣心源》为基础,围绕水、土、木生理病理联系、病症辨治、用药法度等多角度探析该学术思想。生理病理方面,肾水易寒,脾土易湿,肝木易郁,故形成“水寒土湿木郁”病机理论;辨治方面,广泛应用于惊悸、血证、痛证,妇人杂病等诸多疾病辨治;用药方面,黄师药专而精,核心用药用法为甘草、茯苓、干姜除湿培中,附子、干姜暖土温肾,桂枝、芍药、牡丹皮疏木郁,润风燥。  相似文献   

11.
王付 《中医药通报》2015,(5):10-12, 15
大承气汤是《伤寒杂病论》辨治热结证的重要基础方,运用大承气汤不能仅局限于某一病变部位或症状表现,只要审明病变证机是热结,即可以法选用。本文从用药要点、方药配伍、用量比例角度对大承气汤进行解读;从应用指征、方证辨病两方面探讨辨治思路;同时探讨治疗热结证与脾胃郁热证、脾胃湿热证、脾胃气虚证、脾胃气阴两虚证、心热证、心阳虚证、心血虚证、心气虚证、肝热证、肝寒证、肝血虚证、肝气虚证等相兼的合方思路;并举大承气汤与吴茱萸汤合方辨治高血压及高脂血症、与桂枝加附子汤合方辨治精神分裂症、与大黄附子汤合方辨治痤疮验案。  相似文献   

12.
李云海 《光明中医》2010,25(8):1334-1335
<正>《伤寒论》以六经辨证为主,故篇名分别是"辨太阳病脉证并治"、"辨阳明病脉证并治"等。《金匮要略》是以脏腑经络辨证为主,其篇名却非"辨心病脉证并治"、"辨肺经病脉证并治"等,除第七、九、十一及  相似文献   

13.
郭喜军  张颜伟  鄂辉  孟丹 《河南中医》2010,30(4):315-316
痞证是临床常见痛证,其辨治方法在《伤寒论》中已有详述,其“辛开苦降”之三泻心汤、苦寒泻热之大黄黄连泻心汤仍为临床行之有效之方。通过对张仲景辨治痞证学术思想的探究,系统阐述其病因痛机、治法方药,反映医圣张伸景治疗痞证的辨证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14.
周吉成  薛欣  李廷保 《新中医》2023,55(15):201-204
孤本《幼科金针》全书分上、下两卷,共 96 编,翔实论述 96 种常见儿科疾病,涉及方剂 149 首, 具有内容丰富、按编排序、诗赋相配、方药精炼、辨证精细、阐述严谨、义理浅明、实用效捷、广为流传的特 点。秦昌遇对儿科疾病临证辨治提出了独道见解,突显诗赋体裁,概括临证辨治;提出五疳疾病,结合五脏论 治;阐述惊痫杂症,注重调和脏腑;明确脏腑虚实,尤重健脾和胃;善治五软五硬,尤重达变通权;精论外科 疾病,灵活化裁方药。为临证辨治儿科疾病提供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15.
张仲景痛证辨治规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医学时痛证的认识和诊治,原渊流长,积验宏丰.《黄帝内经》奠定了痛证理论基础,而张仲景《伤寒杂病论》痛证证治开创了中医学理法方药兼备的捕证群治先河,对后世辨治病证产生了深远影响。此概述如下,以昭医圣痛证群治规范。IK表止法法适应于表邪不解之头痛、身病、支节烦痛症者,其中可视情分为解肌清热之桂枝汤、发汗散邪之麻黄场、发汗解表之大青龙汤、疏解表邪之柴胡桂技汤、温里和表之五警散、温阳救表之四逆场等证。2泻下止法法针对腹部胀满疼痛或燥实于结而分别治以泻热行滞之大柴胡汤、清下燥结之调胃承气场及攻下操结之大承…  相似文献   

16.
乌梅丸是《伤寒杂病论》中辨治蛔厥证或久利证的重要代表方,本文重点探析乌梅丸用药要点、方药配伍、变化用方用量,认为其方药组成作用特点并不局限于蛔厥证或久利证,并可辨治诸多内伤杂病,临证中运用乌梅丸辨治疾病不能仅局限于某一病变部位或症状表现,临证只要审明病变证机是寒热夹虚,用之即能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7.
《伤寒论》六经辨证体系对疼痛的病因病机进行了详尽论述,相关方剂在现代临床依然行之有效。列举从少阳太阴阳明合病辨治头痛、厥阴病辨治颈痛、少阳阳明合病辨治面痛、少阳阳明合病夹瘀血辨治腹痛、少阴病夹水饮辨治关节痛验案,并总结分析其辨治特点:六经八纲,执简驭繁;方证相应,因病制宜;停痰聚湿,善调枢机;结合腹诊,把握腹证。  相似文献   

18.
<正> 痛证,为临床常见急证。辨治正确可获效迅捷,辨治失误需及时挽治。现择笔者在临床中挽治痛证案例四则,与同道互勉。治病求本补虚治心痛心绞痛案吴某,男,66岁。1972年11月  相似文献   

19.
简要介绍《妇科心法要诀》一书,并从月经病痛证、带下病痛证、妊娠病痛证、产后病痛证、妇科癥瘕痛证、其他痛证六个方面对书中涉及的痛证诊疗经验加以整理、归纳和分析,了解当时中医对妇科痛证的认识,揭示其在妇科痛证辨治方面的特色,以期对现代妇科痛证的诊断、辨证、治疗及预防提供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20.
四逆散出自张仲景的《伤寒论》,临床上凡见尿频、尿急,欲出不尽,或闭塞不通,排尿涩痛;小腹、两胁、腰部或胀或酸或痛等症状,不必悉具,只要辨属肝气郁结证,皆可用四逆散辨证加减论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