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股骨颈骨折与骨质疏松之间的关系。方法:1990/2000从34例髋关节骨折患者中选择20例作为研究对象,选择年龄,性别相匹配的20例正常人群作为对照组,分别测量骨矿含量、尿羟脯氨酸含量。结果:对照组男性、女性骨皮质(BC1、BC2)、骨矿含量、骨密度的差异有显著性(t=5.33,6.47,3.44,1.65,P<0.01),股骨颈骨折男性人群与对照组男性人群骨矿含量比较差异有显著性(t=3.52,P<0.01),股骨颈骨折女性与对照组女性比较骨矿含量,骨密度差异有显著性(t=4.21,3.68,P<0.01)。骨折妇女与对照组尿羟脯氨酸含量差异有显著性(t=5.0,P<0.01),骨折的男女人群之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t=11.1,P<0.01)。结论:股骨颈骨折患者骨矿物含量较正常体检者低。  相似文献   

2.
握力运动对Colles骨折患者桡骨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握握力器运动方式与传统功能锻炼方式比较,探讨握力运动对Colles骨折患者桡骨骨密度下降的影响。方法:43例初发Colles骨折患者,骨折后均给予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随机分为对照组20例和运动组23例。运动组在固定后每天进行握握力器运动,3次/d,每次一两分钟。对照组只进行简单的腕部活动。固定4周后,拆除小夹板,固定6周后用HB-6012型二维单光子骨密度仪测定全部患者的桡骨骨宽、骨矿含量和骨密度。结果:运动组和对照组的桡骨骨宽值分别为(2.31&;#177;0.14)cm和(1.97&;#177;0.16)cm,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2.548,P&;lt;0.05);运动组和对照组的骨矿含量分别为(0.874&;#177;0.150)g/cm和(0.620&;#177;0.140)g/cm,两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t=2.987、P&;lt;0.01);运动组和对照组的骨密度值分别为(0.382&;#177;0.070)g/cm^2和(0.312&;#177;0.020)g/cm^2,两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t=3.243,P&;lt;0.01)。结论:Colles骨折小夹板固定后采用握力健身器运动可以预防桡骨骨密度的下降。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女性甲状腺功能异常伴骨质疏松症患者综合治疗的疗效及性激素影响。方法:对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32例(甲亢组)、甲状腺功能减低患者15例(甲减组)、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32例(对照组),每组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普通组和性激素替代(hormone replacement trestment,HRT)组。治疗前和后进行放射免疫法测游离碘塞罗宁(三碘甲状腺氨酸)、游离甲状腺素;免疫放射法测促甲状腺激素、骨钙素、甲状旁腺素含量;骨密度测定。结果:治疗前甲减组雌激素为(22.12&;#177;13.22)pmol/L,较对照组下降(t=2.367,P&;lt;0.05)。甲亢组雌激素为(62.93&;#177;2.07)pmol/L,较对照组明显增高(t=89.444,P&;lt;0.001),但活性雌激素降低。治疗后甲亢组疗效最佳,骨量较对照组明显提高,普通组骨量变化为4.24&;#177;1.34,两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5.302,P&;lt;0.001),HRT组骨量变化为7.29&;#177;1.90(t=6.612,P&;lt;0.001),HRT组疗效优于普通组(x^2=7.692,P&;lt;0.01)。甲减组骨量较对照组略提高,普通组骨量变化为3.46&;#177;1.06,两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2.122,P&;lt;0.01);HRT组为4.36&;#177;1.21,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t=0.832,P&;lt;0.05),与普通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r=0.125,P&;gt;0.05)。结论:雌激素替代是更年期甲亢患者提高骨量的最优化方法。  相似文献   

4.
不同年龄健康者不同部位骨密度分析   总被引:9,自引:5,他引:9  
目的:分析不同年龄健康志愿者腰椎及髋部不同部位骨密度结果,提高早期诊断骨质疏松的依据。方法:对300名健康志愿者,年龄30~79岁,男110名,女190名。应用双能X线骨密度吸收仪测定腰椎及髋部不同部位(股骨颈、Ward’s三角、大转子)骨密度,并按不同年龄组进行结果分析。结果:①女性腰椎2~4(L2-4)BMD50岁后下降明显(t=3.96~5.62,P&;lt;0.001);股骨颈和Ward’s三角BMD随年龄增加而下降(各组间差异t=2.01~6.91,P&;lt;0.05~0.001,t=2.88~7.34.P&;lt;0.001):大转子。BMD在50岁组和60岁组与其他各年龄组之间有明显的下降(t=4.19~5.24,P&;lt;0.01~0.001)。②110名男性L2-4BMD各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股骨3个部位的BMD50岁后随年龄增加而下降(各组间差异t=2.13~0.87,P&;lt;0.05~0.001)。③女性。BMD4项值与年龄及绝经年限明显负相关(r=0.312,P&;lt;0.01;r=0.532.P&;lt;0.01;r=0.418,P&;lt;0.01;r=0.642,P&;lt;0.001);男性与年龄及BMI的相关性不明显。结论:女性在更年期后以L2-4BMD下降为主;男性以髋部BMD变化为主。骨密度的测定提供了早期诊断骨质疏松的依据。  相似文献   

5.
王照康 《中国临床康复》2004,8(27):5930-5930,5949
目的 观察自拟补肾健脾密骨方对老年骨质疏松患者疼痛及其相关生化指标的改善作用,分析其治疗机制。方法 150例老年骨质疏松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87例,对照组63例,治疗组采用自拟补肾健脾密骨方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进行疼痛评分及相关生化指标检测,相关数据输入SPSS 10.0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经3个月治疗,治疗组患者治疗后疼痛改善明显与治疗前及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u=5.30,3.46,P&;lt;0.01)。骨矿含量,骨密度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t=6.19,7.52,P&;lt;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5.40,4.14,P&;lt;0.05)。血碱性磷酸酶、尿钙/尿肌酐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3.32,4.51,P&;lt;0.05)。结论 自拟补肾健脾密骨方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止痛效果好,生化指标改善明显,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5年补肾壮骨冲剂治疗男性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的疗效,以期了解中医药治疗男性老年性骨质疏松症远期效果。方法:选择1998—07/2004—07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门诊的部队及地方男性老年性骨质疏松症患者155例为研究对象。按患者自愿原则,将其分为治疗组86例(用补肾壮骨冲剂治疗);空白对照组69例(只作对症处理)。采用丹麦产1100A单光子骨密度仪,测量非优势左前臂尺、桡骨。计算出前臂骨矿含量和骨密度。结果:治疗24个月后治疗组前臂骨矿含量[(1.05&;#177;0.04)g/cm]明显高于治疗前[(0.99&;#177;0.05)g/cm](t=2.77,P&;lt;0.05);前臂骨密度[(0.42&;#177;0.01)g/cm^2]明显高于治疗前[(0.34&;#177;0.02)g/cm^2](t=2.56,P&;lt;0.05)。以后每年均能稳定骨矿含量及骨密度的水平。治疗组5年新骨折率为9%(8/86)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的骨折率23%(16/69)(x^2=5.317,P&;lt;0.05)。结论:补肾壮骨冲剂长期服用能明显提高及稳定男性老年性骨质疏松症患者骨矿含量、骨密度水平,降低新骨折率。  相似文献   

7.
绍兴市人群血脂水平性别、年龄及城乡差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绍兴市不同性别、年龄、城乡人群之间血脂水平的差异,为该地区高脂血症的一级预防提供依据。方法:绍兴市大、中、小学教师和乡村村民共1472人的血总胆固醇、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进行检验测定,比较不同性别、年龄、城乡居民上述指标的差异。结果:男性总胆固醇、HDL-C和LDL—C水平低于女性,三酰甘油水平高于女性,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t=-3.55~4.08,P&;lt;0.05~0.01);≥50岁人群三酰甘油和HDL-C水平高于&;lt;50岁人群,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2.64,5.67;P&;lt;0.01),总胆固醇、LDL-C水平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城市居民总胆固醇、三酰甘油、HDL-C和LDL-C水平均高于乡村居民,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2.94~24.89;P&;lt;均0.01)。结论:绍兴市不同性别、年龄、城乡人群之间的血脂存在显著性差异,对≥50岁、男性的城市人群应给予重点防治。  相似文献   

8.
乌鲁木齐地区健康人群278人股骨近端骨密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乌鲁木齐地区健康人群股骨近端骨密度随年龄变化规律,确定各年龄段的正常骨密度值标准,为本地区骨质疏松症早期诊断和康复预防介入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04—03/2004—08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乌鲁木齐地区常住汉族人群278人为调查对象,年龄30~84岁。采用法国DMS公司生产Lexxos型双能X线骨密度仪对调查对象进行左髋部骨密度测定,并按不同年龄组(30~39,40~49,50~59.60~69.70~岁)进行结果分析。结果:乌鲁木齐地区女性30岁以后左髋部骨密度随年龄增大,骨密度逐渐下降[30~39,40~49,50~59,60~69,70~岁骨密度分别为(0.76&;#177;0.11),(0.74&;#177;0.10),(0.69&;#177;0.13),(0.61&;#177;0.12),(0.58&;#177;0.13)g/cm^2](t=3.43,P&;lt;0.01);而男性40~49岁时骨密度明显高于30~39岁时(t=2.89,P&;lt;0.01),50~59岁时骨密度最低(t=4.68,P&;lt;0.01),70岁以后男性左髋骨密度值保持稳定。同龄组男女性间骨密度值有明显差异(t=5.91.P&;lt;0.01)。结论:50岁以上的女性是骨质疏松的易发人群,对其进行骨密度及时监测,是骨质疏松症的早期预防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9.
骨代谢生化指标对中老年人骨质疏松症的评估价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了解中老年人骨代谢生化指标随年龄变化的特点,分析骨代谢生化指标在骨质疏松症诊断评估中的价值。方法:选择2002-10/2004-03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综合科门诊和住院的中老年体检患者410例为研究对象。测定410例中老年人腰椎正位骨密度,同时检测所有患者空腹血清骨钙素、血清碱性磷酸酶及晨尿吡啶啉,尿吡啶啉用肌酐校正。按年龄段(40-49,50-59,60-69,70-79,&;gt;80岁)和不同骨密度组(骨质疏松.骨量减低、骨密度正常)对男性和女性的骨代谢生化指标值分别进行分析。结果:中老年男性骨钙素随年龄增长下降,尿吡啶啉/肌酐随年龄增长上升,均低于女性(P&;lt;0.05),中老年女性骨钙素和尿吡啶啉/肌酐在50~69岁时明显高于其他年龄组(P&;lt;0.05)。70岁以后又趋于下降,尿吡啶啉/肌酐值与同年龄的老年男性相近,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gt;0.05)。各年龄段男性或女性血清碱性磷酸酶基本在正常范围。中老年男性骨质疏松组和骨量减低组的骨钙素低于骨密度正常组,而尿吡啶啉/肌酐明显高于骨密度正常组(t=7.051,7.898,P&;lt;0.05);中老年女性骨质疏松组和骨量减低组的骨钙素和尿吡啶啉/肌酐均明显高于骨密度正常组(t=3.633,17.923,P&;lt;0.05);同性别骨质疏松组和骨量减低组的骨钙素和尿吡啶啉/肌酐值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gt;0.05)。不同骨密度组的血清碱性磷酸酶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gt;0.05)。结论:血清骨钙素、尿吡啶啉/肌酐分别是反映骨形成和骨吸收特异性和敏感性较高的指标,有助于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早期发现。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大段同种异体骨移植后的骨密度变化及骨折发生的规律和特征。方法:对1985—01/2001—01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骨科48例四肢骨肿瘤切除,行大段同种异体骨移植患者,每6个月测定异体骨和对侧相应部位正常骨骼骨密度并进行比较。结果:异体骨和对侧相应部位正常骨骼骨密度术后12个月分别为(1.12&;#177;0.12)g/cm^2和(1.13&;#177;0.10)g/cm^2,两者间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t=1.48,P&;gt;0.05);手术18个月后分别为(1.04&;#177;0.11)g/cm^2和(1.10&;#177;0.10)g/cm^2,两者间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2.42,P&;lt;0.05);手术30个月后分别为(0.91&;#177;0.10)g/cm^2和(1.11&;#177;0.11)g/cm^2,两者间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t=3.78,P&;lt;0.01)。结论:异体骨移植后骨密度降低,是由免疫反应和爬行替代修复造成,多发生在植入术18个月后,异体骨移植后骨密度降低与骨折发生密切相关。提示:异体骨骨折多发生在植入术18个月后,降低免疫反应和加速爬行替代,坚强、持久内固定,术后延迟内固定物取出,适当控制患肢活动量等,均能有效预防异体骨骨折。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股骨颈骨折患者跟骨及游离股骨头超声观测值的变化及两者的相关性,以及跟骨超声测定法预测股骨颈骨折发生危险性的价值。方法:股骨颈骨折女性患者60例,为骨折组。未罹患骨折的女性患者60例,为对照组。采用UBIS 5000型跟骨超声仪测定两组跟骨超声骨密度参数超声波振幅衰减系数(broadband ultrasonic attenuation,BUA)值及骨折组游离股骨头:BUA值。取骨折组游离股骨头骨折断端骨块作骨形态计量法测量。结果:骨形态计量法测量显示骨折组游离股骨头骨折断端具有明显骨质疏松特性,骨小梁数目减少、变薄、联结点减少,髓腔扩大。骨折组跟骨BUA:(5l_6&;#177;2.8)dB/MHz,对照组BUA:(55.8&;#177;2.6)dB/MHz,两者之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2.83,P&;lt;O.01)。游离股骨头BUA:(48.3&;#177;2.4)dB/MHz,与跟骨BUA相关系数r=O.8,两者密切相关。结论:股骨颈骨折患者股骨颈部存在明显骨质疏松,且BUA下降较跟骨明显,超声测定可能可反映骨结构的变化。跟骨BUA与股骨颈部BUA一致下降,两者正相关,跟骨超声测定可能预测股骨颈骨折危险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双能X线骨密度仪(dual energy X-ray absorptiometry,DXA)测量骨密度的准确性。方法:用DXA(前后位扫描)测量5具浸泡在15cm水深中的猪腰段脊柱,共计20例椎骨,计算测量的结果与灰重及灰重密度相关性。结果:骨矿含量与灰重呈显著正相关性(r=0.95,P&;lt;0.01),而骨密度与灰重无明显相关性(r=0.41,P&;gt;0.05)。结论:DXA测量骨密度中骨矿含量较准确,而骨密度较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的骨密度改变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双能X线吸收法测定了140例糖尿病患者(1型糖尿病36例,2型糖尿病104例)及60例健康人L2-L1椎体、股骨近端(股骨颈、大转子、Ward’s三角区)的骨密度,并同时测定了体质量指数(body vmassindex,BMI)、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及空腹胰岛素水平。结果:1型糖尿病组骨密度(g/em^2)除大转子部位(0.924&;#177;0.12)外,其余部位骨密度均明显低于2型糖尿病及健康对照组(t=1.994~2.936,P&;lt;0.01-0.05),2型糖尿病组与健康对照组之间各部位骨密度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gt;0.05)。1型糖尿病组骨质疏松或骨量减少的发生率(83.3%)明显高于2型糖尿病组(38.5%)和健康对照组(20.0%)(X^2=20.226-27.74,P&;lt;0.01)。空腹胰岛素水平(mU/L)1型糖尿病组(2.29&;#177;0.38)明显低于2型糖尿病组(15.26&;#177;3.37)及健康对照组(15,38&;#177;2,53)(t=2,912~3.014,P&;lt;0.01)。BMI(kg/m^2)2型糖尿病组(27.3&;#177;4.1)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24.3&;#177;2.8)与1型糖尿病组(22.5&;#177;3.3)(t=2.317-3.014,P&;lt;0.05)。  相似文献   

14.
潘宏良  何德 《中国临床康复》2004,8(18):3596-3597
目的:观察老年性骨质疏松症患者骨代谢生化指标的特征,探讨其在诊断骨质疏松中的作用。方法:随机选取以L2的骨密度确诊的老年性骨质疏松症患者50例,检测C7、左股骨颈的骨密度,外周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骨钙素、碱性磷酸酶(ALP)、一氧化氮(NO)含量;空腹尿羟脯氨酸、尿肌酐含量的检测,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老年性骨质疏松症患者C7和左股骨颈的骨密度降低;骨代谢指标外周血清IL-6、骨钙素、ALP和NO含量均升高以及空腹尿羟脯氨酸/肌酐比值也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lt;0.05)。结论:老年性骨质疏松症患者C7、左股骨颈的骨密度,外周血清IL-6、骨钙素、ALP、NO含量和空腹尿羟脯氨酸/肌酐比值有一定程度的改变。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骨痛宁擦剂对骨质疏松症患者骨密度的影响,为骨痛宁擦剂在骨质疏松症的预防和应用方面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2001—01/2003—12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康复中心就诊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将60例骨质疏松症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给予常规补钙,实验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骨痛宁擦剂.对照组给予骨友宁擦剂,用法同骨痛宁。以骨密度作为疗效判定标准,在治疗前租治疗后3个月行骨密度检测。结果:两组患者经干预后腰椎骨密度均明显高于干预前(P&;lt;0.05~0.01)。两组治疗前骨密度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gt;0.05);实验组治疗后骨密度[L2(0.743&;#177;0.093)、L3(0.776&;#177;0.934),L4(0.783&;#177;0.098)g/cm^2]与对照组治疗后[L2(0.683&;#177;0.093),L1(0.716&;#177;0.933),L4(0.723&;#177;0.098)g/cm^2]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2.50,2.49,2.36,P&;lt;0.05)。结论:骨痛宁擦剂能有效改善骨质疏松症患者的骨密度降低情况。  相似文献   

16.
背景:吸毒人群中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率高与该人群性行为特点有关,吸毒人群中HBV、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重叠感染率与其性行为特点的关系如何?目的:了解吸毒人群性行为特点与HBV,HCV重叠感染的关系。设计:2001—01—01/31进行的横断面调查。单位:一所市级医院检验科,一所大学的公共卫生学院流行病学教研室,一所专业戒毒所。对象:在长沙新开铺戒毒所、株洲白马垅女子戒毒所中随机选取452例男性吸毒者和320例女性吸毒者做为研究对象。方法:用自编问卷调查吸毒者的性行为特点,并用ELISA法测定其血清中HBV表面抗原和HCV抗体。主要观察指标:吸毒者HBV和HCV重叠感染与性行为、性伙伴的个数、是否使用安全套的关系。结果:吸毒者HBV,HCV总的重叠感染率为21.2%;男性、女性重叠感染率分别为29.6%和9.4%,差异有显著性(x^2=46.016,P&;lt;0.01)。有无性行为的男性、女性吸毒者之间HBV,HCV重叠感染率差异无显著性(x^2=3.775,P&;gt;0.05);随着性伙伴个数的增加,HBV,HCV重叠感染率大体呈上升的趋势,差异有显著性(x^2=9.846,P&;lt;0.05);男性安全套使用率低于女性,差异有显著性(U=14.80,P&;lt;0.01)。结论:男性、女性吸毒者HBV和HCV的重叠感染率与是否有性行为无关,男性重叠感染高于女性,男、女性重叠感染率与性伙伴数量有关,数量越多,感染率越高。使用安全套可以降低重叠感染率,安全套对女性的保护作用大于对男性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7.
西北地区机关工作者肥胖与血脂、血压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分析西北地区机关工作者肥胖与血压、血脂的关系。方法:对西京医院门诊体检的235例根据人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的结果分为3组:超重组46例,肥胖组76例,及正常对照组113例,对以上人群进行BMI、腰臀比、收缩压、舒张压、总胆固醇、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rol,HDL-C)及B超等项目的检测。结果:235例中,肥胖患者男性56例,女性20例,男性肥胖的患病率高十文性(x^2=16.80,P&;lt;0.01);收缩压及总胆固醇的值超重组为(117.24&;#177;18.67)mmHg(1mmHg=0.133kPa),(4.84&;#177;0.97)mmol/L,肥胖组为(124.33&;#177;17.13)mmHg,(4.81&;#177;0.99)mmol/L,对照组为(110.56&;#177;12.82)mmHg,(4.47&;#177;0.92)mmol/L,3组收缩压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2.224,-5.972,P&;lt;0.05),总胆固醇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2,235,-2.387,P&;lt;0.05);超重肥胖组脂肪肝阳性43例,对照组脂肪肝阳性1例,脂肪肝的发生高于对照组(x^2=45.5,P&;lt;0.01);男性腰臀比为0.92&;#177;4.20,HDL-C为(1.19&;#177;0,13)mmol/L,女性腰臀比为0.85&;#177;5.70,HDL-C为(1.32&;#177;0.15)mmHg,肥胖组两性间,腰臀比、HDL-C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t=-5.08,3.221,P&;lt;0.01)。结论:西北地区机关工作者中肥胖与脂代谢紊乱、高血压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社会生活技能训练在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中的作用。方法:应用行为干预、心理疏导、物质奖励等强化措施,对50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社会、生活功能的强化训练,疗程2个月;采用阳性症状量表、阴性症状评定量表、康复状态量表、社会功能缺陷量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和护士用住院患者观察量表,进行训练前后的自身对照比较。结果:训练后患者在情感反应(t=5.30,P&;lt;0.01)、言语表达(t=4.32,P&;lt;0.01)和社交兴趣(t=4.36,P&;lt;0.01)等阴性症状方面较训练前有明显改善;其社会能力(t=2.62,P&;lt;0.05)、社会兴趣(t=4.12,P&;lt;0.05)及退缩行为(t=4.30,P&;lt;0.05)有较大提高,日常生活能力(t=6.21,P&;lt;0.01)得到明显改善,与训练前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lt;0.01);总体康复效果明显(t=3.20,P&;lt;0.01)。结论:多方位的社会、生活功能训练配合正性强化措施,对提高患者的社会、生活能力及精神病残留症状具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团体心理疗法缓解大学新生适应障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背景:大学新生适应障碍严重影响其生活、学习和人际交往,较大样本的团体心理疗法治疗适应障碍研究未见报道。目的:探索运用团体心理疗法,缓解大学新生适应障碍的有效性。设计:回顾性研究。地点、对象和方法:采取心理测评量表(SCL-90)和心理门诊约谈,从南京某医学院1999,2000两个新生年级1126名新生中随机抽样适应障碍新生各分一组,每组30人,运用团体疗法的基本技术,团体讨论、心理剧、放松练习等主要方法,结合自我评价表和心理量表前后对比研究。主要观察指标:大学新生在治疗前后心理健康和自我评价的变化。结果:①治疗前后,1999级新生分享经验(7.10&;#177;1.40,7.23&;#177;1.48)、信任自己(5.87&;#177;2.14,7.48&;#177;1.70)等差异有显著性或高度显著性意义(t=2.01,P&;lt;0.05,t=3.37,P&;lt;0.01);2000级新生分享经验等差异显著(t=2.41,P&;lt;0.05),喜欢参与的差异高度显著(t=3.05,P&;lt;0.01),关怀别人、信任自己等差异高度显著(t=5.01,4.12,P&;lt;0.001)。②治疗前后,1999级新生躯体化、人际关系、抑郁、强迫、焦虑、恐怖和精神病性差异显著或高度显著(t=2.26~2.50.P&;lt;0.05;t=2.88~3.15,P&;lt;0.01);2000级新生躯体化、恐怖、抑郁方面差异显著或高度显著(t=2.67,2.10,P&;lt;0.05;t=2.94,P&;lt;0.01)。③1999,2000级治疗前后自我评价同时比较,治疗前关怀别人、有责任感、了解别人的差异显著或高度显著(t=2.09,P&;lt;0.05;t=2.80,P&;lt;0.01;t=3.82,P&;lt;0.001);治疗后关怀别人、信任自己等4方面差异显著(t=2.47,2.17,P&;lt;0.01);心理健康同时相互比较,治疗前差异不显著,治疗后精神病性差异显著(t=2.09,P&;lt;0.05)。结论:团体心理疗法是缓解大学新生适应障碍的有效途径,有助于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状况和自我评价的积极改变。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骨保合剂对去势模型大鼠骨密度的影响。方法:6月龄雌性Wiatar大鼠40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骨康组和骨保组,每组10只,骨保组给予骨保合剂;骨康组给予骨康胶囊;空白对照组及模型组均以等量生理盐水灌胃。用双能X线骨密度测量仪测量大鼠骨密度值。结果:骨保组与骨康组骨密度(g/cm^2)明显高于模型组(分别为:0.145&;#177;0.007,0.145&;#177;0.007,0.137&;#177;0.006;t=3.00,2.80,P&;lt;0.05),且与空白对照组(0.148&;#177;0.014)无显著差异(t=1.00,1.09,P&;gt;0.05)。骨保组与骨康组比较亦无显著性差异(t=0.17,P&;gt;0.05)。结论:骨宝合剂可提高骨密度,防治绝经后骨质疏松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