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医苑选萃     
多系统脏器功能衰竭中医病证初探毕云氏等报道,通过16例住院病人中符合多系统脏器功能衰竭患者的分析,对中医病名、病因病机、治疗要点等进行了初步探讨。认为对该病的中医病名可用“脏竭证”来概括。即多脏腑合病或并病,表现多种证候,.多个脏腑精气衰竭。其病因病机,一是由于素体正气亏虚,脏腑失调,阴阳失衡,卒然感受热、毒、湿等外邪,正不胜邪,气机逆乱而致病;二是由于骤然感染、创伤、  相似文献   

2.
中医内科常见病类概况(4)朱文锋湖南中医学院(长沙410007)绝(脱)病类《说文》:“绝,断丝也。”故“绝”有断绝、死亡、衰败等义。绝(脱)病类,系指脏气衰竭,精气、阴血、真阳等消耗殆尽的一类危重病变。其中绝,竭也,衰而竭也,主指脏气衰竭;脱,亡也...  相似文献   

3.
中医药与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   总被引:26,自引:2,他引:24  
1中医和中西医结合对 MODS的治疗探讨   祖国医学中无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的相对应名称,故大多数仍沿用西医病名,亦有不少作者采用“脏衰症”这一新病名。提出“竭者,尽也,穷也,亡也,败也”。“脏竭症”取“多脏腑合病或并病,表现多种证候,多个脏腑精气衰竭之意”。脏腑受累,以脏腑辨证为依据,始见该脏腑之任何证候即属本脏腑受累。   对于 MODS的治疗,应本着“标本兼治,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的原则,对出现的心、肝、肾、肺及代谢凝血机制损害,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以通里攻下、清热解毒治疗。 (1)保护肝脏及心…  相似文献   

4.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为继发于多种严重疾病过程的临床综合征,多数学者将其归属中医的“脏衰证”范畴。发病机制复杂,为多器官、多系统的病理损伤,病死率极高。近年来,中医防治MODS的研究逐渐增多,取得可喜成果,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5.
“脏象学说”是中医学的理论核心,而“脏”又是“脏象学说”中的基本概念,因而“脏”是中医学中最重要的概念。“脏”,古作“藏”。《说文解字》:“藏,匿也。”从字义上看,是指藏匿于体内的器官。中医学认为人体内部的主要器官有十  相似文献   

6.
中医学理论认为人体是一个以心为主宰、以五脏为中心的有机整体。构成人体的各个组成部分各有其独特的生理功能,但各个组成部分之间又有着密不可分的生理联系和病理影响。基于这个理论,中医学创造了“内病外治”、“外病内治”、“脏病治腑”、“腑病治脏”等理论,同时古代医家还提出了“病在上,取之下”、“病在下,取之上”即“上病下治”和“下病上治”的理论。这一理论在中医临床实践中有着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笔者试就此进行简要的讨论。1“上病下治”与“下病上治”的理论渊源早在《黄帝内经》一书中就有关于“上病下治”和“下…  相似文献   

7.
陈晓雯 《陕西中医》2002,23(3):280-281
成年甲状腺机能减退 (简称甲减 ) ,发生的诱因多与甲状腺炎症 (包括免疫反应、病毒感染等 )、甲亢放疗、手术切除及药物治疗后有关 ,少部分与碘代谢紊乱、食物或遗传有关。甲减症在中医学中无专门病名 ,基于甲减临床主要表现为元气亏乏 ,气血不足 ,脏腑受损的症状 ,故多主张应归属于“虚劳”或“虚损”的范畴。其主要病机是正虚 ,涉及多脏 ,并兼有痰浊内阻、瘀血内停之表现。病情缠绵 ,迁延难愈 ,甚至终生受累 ,由于病因不同病机有异论治时须审证求因 ,辨证施治 ,兹分述如下。   1 肾阳式微 ,命门火衰 此证患者多见 ,大多病因与甲状腺手…  相似文献   

8.
中医学论老年性痴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老年性痴呆属中医老年呆病范畴 ,其概念涉及“老”和“呆”两个要素 ,即发生于衰老过程中的以痴呆笨傻等神志异常为主要表现的全身性疾病。其病位在脑 ,但涉及心、肝、脾、肾诸脏功能衰退和失调。其病理特征是以正虚神衰为本 ,窍闭神匿为标。1 老年呆病是神衰基础上的神病 ,病位在脑1 1 神精气神被誉为人身之“三宝” ,其中神为“至宝”。《类经》云 :“虽神自精气而生 ,然统驭精而为运用之主者 ,则又在吾心神。”“神”对于生命活动过程的主宰作用不仅体现在机体的形态动静、言语气息、面部表情等脏腑气血盛衰的外露征象和有意识的思维活…  相似文献   

9.
中医“七情病”指七情过激,超过人体自身生理活动的调节范围,引起脏腑气血功能紊乱,进而直接影响有关的内脏而发病。通常,一情可伤及多脏,一脏也可被多情所伤。本文就“七情”致病的病因及治疗方法进行阐述,旨在探讨“七情”致病的原因及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
充血性心力衰竭(心衰)一般属于中医学“心悸怔忡”、“咳喘”、“水肿”、“痰饮”、“虚劳”等范畴。如左心衰一般表现为疲劳乏力、胸闷、劳力性呼吸困难、咳喘、短气、心慌、咯血等症状。右心衰一般表现为水肿、腹胀、紫绀等症状。导致其发病的病机乃是心、肺、脾、肾脏的气血阴阳虚衰,但其病位在心,他脏表现为标。  相似文献   

11.
祖国医学认为脾为后天之本 ,气血生化之源 ,主中州而灌溉四旁 ,脾的功能健旺 ,是保证机体健康的重要因素。目前认为中医“脾”的概念除涉及现代医学的消化、内分泌、神经、血液等系统的功能外 ,其“四季脾旺不受邪”的论点与免疫系统功能密切相关。   1 邪气、正气与脾胃之气  中医学认为疾病是人体“正气”与“邪气”互相斗争的过程 ,而斗争的结果取决于人体正气。早在《内经》中就载有“正气存内 ,邪不可干”,“邪之所凑 ,其气必虚”,也就是说正气旺盛则身体强壮 ,正气虚衰则邪气易侵犯机体而致病。这里所指的正气相当于现代医学所称…  相似文献   

12.
慢性肾功能衰竭,属中医学“虚劳”、“关格”、“肾风”、“溺毒”、“癃闭”等范畴,病机多为正虚邪实,正虚有气血阴阳之异,所涉及的脏腑脾、胃、肝、肾、心、肺、膀胱等,但究其侧重为脾肾虚衰。邪实,据不同阶段,有外邪、水湿、痰浊、湿热、瘀血、动风诸端,而常以湿浊贮留贯穿疾病始终,关于浊邪的产生,即运化水湿及水谷精微,为人体气机升降之枢纽,  相似文献   

13.
糖尿病骨质疏松症是全身代谢性疾病,在中医学范围内,将其归为“消渴”继发“骨痿”进行讨论,“消渴”患者患病日久,后期继发骨痿,涉及多脏腑,病久气阴亏虚,肾气虚衰,从而肝血化生不足,脾胃无法运化,进而筋骨无以所养,导致骨枯髓减。临床现阶段主要以对症治疗、病因论治、脏腑论治、分期辨证等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14.
试论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中医病理实质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霍根红 《河南中医》1996,16(5):274-276
试论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中医病理实质霍根红河南中医学院(450003)主题词心力衰竭,充血性/中医病机充血性心力衰竭(简称心衰)是各种心血管疾病发展到危重阶段心脏功能代偿失调的综合征。根据其临床表现,它当属中医学“心悸”、“血瘀”、“水肿”等证范畴。采用...  相似文献   

15.
中医藏象学认为人体脏与腑的关系非常密切。形态结构上脏与腑通过经脉相互络属,一阴一阳,互为表里。生理上气化相通,精气互生。脏精输于腑;腑气通于脏。病理上相互影响。脏病及腑,腑病及脏,脏腑同病。治疗上密切配合。脏实泻腑,腑虚补脏,脏腑同治。人至老年,气血已衰,津血同亏,脾胃功能减退,肠道运化功能衰减,所以老年人多有肠腑功能失调,或有便秘,或大便溏泻,因此  相似文献   

16.
中医学将肺结节归属于“肺积”“癥瘕”范畴,其病因病机包括痰瘀互结、脾不统血、肝不藏血、气机失调、脏气虚衰等因素。桂枝茯苓丸是一种具有活血化瘀功效的经典方剂,可以作为治疗肺结节的基础方剂,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加减用药。现通过“四位一体”理论分析桂枝茯苓丸与肺结节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傅玉素 《新疆中医药》2006,24(4):101-101
慢性肾功能衰竭,属中医学“虚劳”、“关格”、“肾风”、“癃闭”等范畴,病机多为正虚邪实,正虚有气血阴阳之异,所涉及的脏腑有脾、胃、肝、肾、心、肺、膀胱等,但究其侧重则为脾肾虚衰。邪实,据不同阶段,有外邪、水湿、痰浊、湿热、瘀血、动风诸端,而常以湿浊贮留贯穿疾病始终。关于浊邪的产生,中医学有“脾旺不受邪”、“肾主藏精泻浊”之说,脾在生理上主司运化,即运化水湿及水谷精微,为人体气机升降之枢纽,脾气健旺则水液通过脾的转输及肺的肃降,下达于肾,并在肾气的作用下,吸收水分的精微,其余为尿液入达膀胱,排出体外以维持人体水液代…  相似文献   

18.
中西医结合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临证体会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熊琼春 《河南中医》2006,26(2):32-33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可侵犯全身多系统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多发于青年女性,临床症状多种多样,反复发作,以关节、皮肤、肾脏等为主要累及组织或器官,中医根据本病的症状描述,可归属于中医学“痹证”、“阴阳毒”、“鬼脸疮”等范畴。1病因病机西医认为SLE是一种多器官、多系  相似文献   

19.
中药在治疗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也称“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其病因有以下几种:1.细菌感染:细菌感染所致败血症(sepis)或内毒素血症是MODS最常见的原因之一;2.细胞因子;3.氧化应激;4.缺血-再灌注损伤。创伤后细胞调亡是由于细胞的神经体液微环境的紊乱所诱导。创伤后细胞主动死亡有三种机能,淘汰性、平衡性和保护性。但如凋亡发生过快或延迟,比例过大,清除障碍等,都会造成各脏器的继发性损害而导致MODS。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在临床表现方面涉及多器官衰竭,常见表现有下面7个方面:1.肺功能不全;2.心血管功能不全;3.脑功能不全;4.肾…  相似文献   

20.
以往所称“厥脱证(或病)”实质包括厥病类、脱病类两类性质不同的病变,“国标”已将其分化成30余种具体疾病。厥多因邪所致,病性偏实,以昏厥为主症,脱之病因病性为脏气衰绝,精血亡脱,以面白、气微、脉绝等为主要表现。厥病与脱病可以兼并存在,厥、脱且为辨证基本内容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