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9 毫秒
1.
基于现代教育技术的中医学教学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教育技术与中医学教学的整合是当前中医学教学改革创新的一个有力生长点。在课堂教学的形式下,如何整合现代教育技术与中医学教学,构建新型中医学教学模式,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本文简要探讨了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基于现代教育技术的中医学教学模式的构建及现代教育技术在中医学教学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2.
现代教育技术与中医学教学的整合是当前中医学教学改革创新的一个有力生长点。在课堂教学的形式下,如何整合现代教育技术与中医学教学,构建新型中医学教学模式,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本文简要探讨了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基于现代教育技术的中医学教学模式的构建及现代教育技术在中医学教学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3.
中医学的产生和发展有着几千年的历史,但传统的以师带徒的传授方式远远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自1956年国家设立中医学院以来,蓬勃发展的中医教育为中医工作者队伍输送了大量人才。虽然近年来中医学高等教育改革取得了长足进展,但由于就业形势日趋严峻,高校的中医学教育体制应以就业和社会需求为导向,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促进高等教育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了解中医学专业毕业生对高等中医学专业教育的评价及发展要求,找出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差距,从而提高办学水平和教学质量,我们以某高校中医学专业毕业生作为调查对象,对该校教学的课程设置、学时安排、教学管理以及中医学专业教育发展方向进行了问卷调查。  相似文献   

4.
《易经》与中医学理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医学是中国的传统医学,和中国古代的其他发明相比,它是惟一的体系完整、科学思想与操作技术完美结合的发明创造,又是惟一的继续发挥着功能并仍旧产生着影响的东方科学。和西医学相比,中医学从医学观、思维方式、理论构成皆大异其趣。以此,中医学的行进路线和学术大厦的形态完全不同于西医学。同是以防治人体疾病为目标的医学能有如此不同,  相似文献   

5.
书院教育是中国古代教育的重要模式之一,重视讲学、思辨、体悟、育人相融合的过程,其模式以系统的讲学论道、开放的学派会讲、庄严的祭祀典礼、平等的质疑辩难、严格的学业课考、惬意的外出游学为主要内容,对中医学传承具有启迪作用。通过仲景书院的教育实践发现,中医学的书院教育可以在传统书院教育模式基础上,通过祭拜先贤、大师讲学、经典研修、学派争辩、经验传承、拜师跟诊、中药辨识、国学熏陶等方式,结合中医学自身的学科特点进行创新和探索,形成独具特色的书院教育模式,对学院教育和传统的师承教育进行补充,在中医药传承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中医护理学作为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受到国际护理界的关注。中医护理教育是以传统医学文化为依托、以中医学整体观理论为指导、以辨证施护为中心,着力培养在临证护理、情志护理、饮食护理、技术操作以及卫生保健、疾病预防、控制感染等方面都能体现“以人为本,天人相应”指导思想的中医护理专业队伍。  相似文献   

7.
中医学是我国的国粹之一,也是传统文化的瑰宝。而中医学基础教育作为培养中医学人才的重要环节,在中医学事业中起着固本延真、启蒙开新的作用。本文通过阐述中医学理论传承和基础教育的相互关联,结合当前中医学基础教育面临的困境,尝试探讨中医学教育的应变思路和调整策略,希冀藉由当代认识论的视角,深刻反省中医学基础教育中存在的不足,以获得中医学基础教育固本强基、与时俱进的启示。  相似文献   

8.
探寻中医现代化发展之路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通过对中医学发展现状的分析和阐述,提出中医学发展的必然途径就是实现中医的现代化。中医现代化的主要内容包括中医理论现代化、中医诊疗技术的现代化和中医教育的现代化等三方面内容。而中医理论现代化是前提,中医诊疗技术的现代化是核心,中医教育的现代化是保证。实现中医现代化同时也是现代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9.
随着计算机多媒体和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与广泛应用,在教育教学改革过程中,教育方式和手段也发生着巨大的变革,能否将计算机多媒体和网络技术有效地应用于教育教学领域,是衡量教育是否面向未来的一个重要依据。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必将全面带动教育从目的、内容、形式、方法到组织的全面变革。  相似文献   

10.
对走向“现代中医学”一些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代中医学是传统中医学的继承,又是具有质的飞跃的更高层次的中医学。传统中医学是现代中医学之基础与源泉。现代系统思维方式是现代中医学的灵魂,它是解决当前中医研究困惑的根本方法,是创立现代中医学的始动因素。现代中医学之诞生,首先要建立中医宏观科学实验室,以实现中医宏观现代化。中医宏观科学实验室的建立,首先运用系统科学原理和方法,对传统中医理论进行优化,建立中医辨证论治新体系;第二以内科为试点实施新体系,建立完备的中医内科学体系;第三按照完备中医内科学分别实施外感、内伤病证规范的临床模拟实验。然后在现代宏观中医学基础上,吸取微观辨证、微观研究的成就,使宏微观和谐,创立宏微观统一的现代中医学。  相似文献   

11.
中医药传承模式的演变轨迹主要为王官之学、师徒授受、院校教育;近年来,传承模式又得到了不断创新,逐渐推崇院校教育与师徒传承相结合,并将科研、信息技术及文献挖掘与传承相结合;未来,多模式结合,甚至多学科交叉的方式将会发挥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3):166-169
根据中医临床医师培养特点和名中医成才规律,在继承和发扬传统中医师带徒模式同时,通过借鉴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的新理念和人才培养方案研制路径,解决中医师承教育缺乏标准化、系统化、规范化问题;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构建综合远程视频教学系统,解决中医师承教育时间、空间和师资限制问题。有效突破中医师承教育带教老师不足、培养标准不一、医院难以大规模接受临床见习生、学校教室与教学医院距离远、患者不愿在除主诊医生外暴露身体和病情等中医临床医师规模化培养的瓶颈问题,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中医药事业的传承发展。  相似文献   

13.
浅论21世纪信息革命与中医学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述了人工智能、数码技术、网络技术与中医诊疗、器械、教育、商务、管理等领域发展的关系和现状。认为应在中医界内部培养精通信息技术的高级人才,把专业和信息技术结合起来研究和开发,把古老的中医药推向世界。  相似文献   

14.
建立院校教育与师承教育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基础教育,强化实践能力,激发创新精神,促进个性发展。培养方案的主要特点是突出军事、突出师承、突出实践,兼顾中医学术特点和西医实用技术。  相似文献   

15.
网络环境下急诊医学教学的思考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通过对急诊医学教育模式的改革,采用网络环境下急诊课程的CAI课件演示,阐述了网络环境下多媒体技术对急诊医学教育的影响,探讨如何发挥出网络教育的巨大潜力。  相似文献   

16.
在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进程中,人民群众越来越关心民生问题,越来越关注医疗卫生服务。随着我国医疗体制改革和国际医学教育的发展变化,医学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也面临着新形势、新问题。文章通过对我国高等中医药教育现状和国内外高等医学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发展趋势的分析,综合我国国情研究中医药学人才培养的适宜模式,提出了改变以往以知识传授为主,忽视创新人才培养的状况,改革课程体系,采用讨论式及PBL教学法,加强通识课程、实践课程、方法学课程建设,帮助学生在校期间夯实理论基础,加强创新实践能力培养,建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和习惯,加强高等中医药教育人才培养队伍建设,优化课程结构、革新教学内容和方法,建立毕业生信息反馈系统等建设性的意见,积极寻找一条符合我国国情的高等中医药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道路。  相似文献   

17.
中医诊断学是传统中医学中介于临床学科与基础学科的一门承上启下的重点学科,其不仅包含大量的基础知识还蕴含着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需要在学习基础知识的同时不断加强临床实践能力的训练。传统的教学模式随着网络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显然已经无法满足现代中医学教学的要求。而网络信息化在教学中的普及和广泛应用极大的提高了教学效果和教学水平。使广大中医医学生能够更加高效的掌握中医诊断学的理论脉络和实践技术,能够更快的适应临床需要,从而大大缩短中医临床医师的培养进程。这也是21世纪网络化信息化时代中医教学实践的应有之意和与时俱进的重要举措。本文就如何在中医诊断学教学实践中充分运用互联网技术,提高教学水平的同时培养更具临床技能的高水平临床医生为中心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18.
培养能够胜任临床中医师岗位的具有扎实中医基础理论、较强临床实践技能和宽厚传统文化修养的复合型医学人才是现代高等中医学教育的发展方向和基本目标。本文以江西中医药大学中医学专业为例,探讨以岗位胜任能力培养为目标的中医学专业人才培养面临的困境,结合高等中医教育自身的特色和医疗改革对中医师岗位的要求,提出中医学人才培养需要立足中医的特色和优势,缩减招生规模,实施精英教育;加强通识教育,强化传统文化教育以及实施师承和院校教育相结合的培养新模式。  相似文献   

19.
文章介绍了计算机仿真技术在中医理论研究、中医药、中医诊疗、中医教育等方面的应用,指出中医学与现代技术结合必将成为一种趋势并产生巨大效益.  相似文献   

20.
中药具有多成分、多靶点和整体作用的特点, 网络药理学具有与中药作用类似的特点, 选择网络药理学技术来研究中药的药效物质基础和作用分子机制成为一种趋势。网络药理学技术可以帮助研究人员聚焦所需要研究的蛋白、基因和通路, 成为研究人员常用的筛选工具。主要介绍了网络药理学常用研究方法, 常用数据库和工具, 对网络药理学在中药药效物质基础和作用机制、中药药性理论和中药的毒性作用机制方面的应用进行综述, 并对网络药理学在中药应用中面临的挑战及展望进行总结, 以期为后续网络药理学在中药中的研究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