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早期综合康复联合常规药物治疗对急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156例急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及对照组,治疗组在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同时,进行早期综合康复治疗,对照组仅采用常规药物治疗。两组患者由同一医师在入院时1~3d进行首轮评定,35d后由该医师进行第2次评定。[结果]治疗后两组的NIHSS、FMA和ADL评分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改善,康复组各指标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早期综合康复治疗能有效改善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运动功能,提高生活能力,减少神经功能缺损。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早期康复治疗对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两组均以神经内科常规药物治疗,康复组采用运动再学习疗法;以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FI)、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和Fugl-Meyer运动功能积分(FMI)进行治疗前后的功能评定.结果 康复组各项指标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早期康复疗法有助于脑卒中患者尽快恢复运动功能,能显著减轻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明显提高患肢的运动功能和ADL能力,从而改善临床预后,降低患者的致残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神经促通技术对脑卒中早期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肢体运动平衡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的影响.方法:将103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康复组(药物+神经促通术)54 例,常规组(单纯药物)49 例,两组均于治疗前及治疗后45天采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CNS)、Fugl-meyer assessment(FMA)和改良的Barthel指数(MBI)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后康复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运动平衡功能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药物治疗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而ADL的改善更为明显,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神经促通技术可明显降低脑卒中早期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促进肢体运动平衡功能和ADL能力的恢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将186例首次急性发病的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早期康复组和对照组,均进行神经内科常规药物治疗,早期康复组平均于病后10 d开始早期康复训练,以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及Barthel指数进行治疗前后的功能评定。结果早期康复组FMA评分及Barthel指数评分明显增加,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早期康复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神经促通技术对脑卒中早期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肢体运动平衡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的影响.方法:将103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康复组(药物+神经促通术)54 例,常规组(单纯药物)49 例,两组均于治疗前及治疗后45天采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CNS)、Fugl-meyer assessment(FMA)和改良的Barthel指数(MBI)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后康复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运动平衡功能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药物治疗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而ADL的改善更为明显,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神经促通技术可明显降低脑卒中早期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促进肢体运动平衡功能和ADL能力的恢复.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康复护理对脑卒中患者预后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122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每组6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康复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康复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生活质量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改善情况。结果:康复组患者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康复组患者治疗后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及物质功能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康复组患者治疗后Barthel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给予脑卒中患者康复护理干预,可在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同时,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早期电针治疗时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运动功能(FMA)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的影响。方法将7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组在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同时,进行早期电针治疗,对照组仅采用常规药物治疗。28d后分别评价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FMA及ADL。结果治疗后两组的神经功能缺损、FMA和ADL评分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组各指标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电针治疗能有效改善急性脑梗死偏瘫患者的运动功能,提高生活能力,减少神经功能缺损。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补阳还五汤联合早期康复训练在急性脑梗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9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康复组,各49例。所有患者进行常规治疗和补阳还五汤治疗,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康复组进行早期康复训练。干预3个月后,比较2组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神经功能缺损量表(NIHSS)、生活自理能力量表(ADL)、运动功能量表(FuelMeyer)。结果干预后康复组HAMD、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康复组ADL、Fuel-Meyer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康复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补阳还五汤联合早期康复训练有效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早期针灸加康复治疗对急性缺血性中风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和残疾程度的影响.方法:将123例急性缺血性中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3例和对照组60例,2组患者均接受神经内科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在早期(病情稳定后48 h内)同时接受针灸及康复治疗,而对照组在发病后1周左右仅接受康复治疗.2组患者均于治疗前、治疗后15天及1个月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评分)、Barthel指数(BI)评分及1个月时mRS评分的比较,以了解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以及残疾程度的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后15天及1个月时治疗组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1个月时,治疗组的BI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mR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早期针灸加康复治疗的介入可明显促进急性缺血中风患者神经功能的康复,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降低残障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对脑卒中患者采取综合性康复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5年6月—2017年10月该院收治的56例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比较采取常规药物治疗(对照组,28例)与在药物治疗基础上实施综合性康复治疗(观察组,28例)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HAMD及ADL评分等方面的差异性。结果在对两组患者分别采取了相应的临床治疗措施后,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有明显下降,且观察组在治疗4周后低于对照组(P0.05);同时在HAMD与ADL评分方面观察组治疗后的评分不仅低于治疗前且同时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脑卒中患者在给予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开展综合性康复治疗,可显著减轻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且在改善患者的抑郁程度及提高生活质量方面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早期康复训练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疗效。方法:将5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康复组患者在发病一周后给其进行早期康复治疗训练,对照组未给予康复治疗,自行随意活动。结果:康复组运动功能、神经功能缺损、日常生活能力(ADL)的改善均优于对照组(25例),两组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急性脑梗死后的早期康复治疗对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运动功能,帮助患者的中枢神经机能恢复,提高患者生活治疗有明显的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照观察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卒中的疗效。方法:将60例急性(发病48小时以内的)脑卒中(脑梗死、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依达拉奉30mg加入生理盐水100ml静滴,2次/d,对照组不用依达拉奉,其余的常规治疗两组相同,疗程为2周。结果:治疗14天后,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R<0.01);且两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ADL)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依达拉奉能有效改善急性脑卒中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促进神经功能康复。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脑卒中早期康复治疗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2组脑卒中患者,康复组30例,在接受常规治疗的同时行早期介入康复治疗,对照组32例只给予常规治疗,2组患者均采用中国脑卒中临床神经功能能损程度评分量表(1995)评定神经功能,于发病当日及治疗后28 d各评分1次。然后比较各组前后2次评分,再比较2组患者在治疗28 d时评分。结果 2组患者经过治疗,神经功能评分均有所下降,康复组治疗前后评分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对照组治疗前后评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28 d时2组患者评分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脑卒中患者早期介入康复治疗能明显促进脑卒中患者各项功能的恢复,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热补针法结合康复训练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的影响。方法:将10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8例、热补针法结合康复组(治疗组)52例。两组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同时采用热补针法结合康复训练进行治疗。治疗前和治疗后3周分别采用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评定量表进行评定。结果:治疗组显著进步、进步、无进步分别为26例、24例、2例,对照组显著进步、进步、无进步分别为16例、26例、6例。治疗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比较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明显减少(P<0.05)。结论:热补针法结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改善作用明显优于单纯药物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综合性康复治疗对偏瘫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及抑郁障碍的疗效。方法:将72例偏瘫伴抑郁症状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6例,治疗组给予规范的神经康复治疗,包括心理治疗、运动疗法和神经内科常规药物治疗,对照组予神经内科常规药物治疗。用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1、3周末对患者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和HAMD评分在治疗前差异元显著性(P〉0.05);治疗1周末治疗组评分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3周末治疗组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综合性康复治疗能显著改善偏瘫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可以缓解患者的抑郁症状。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早期介入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的影响。方法: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60例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予神经内科常规药物治疗,康复组再配合早期康复训练,2疗程后观察两组Barthel指数评分。结果:康复组Barthel指数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早期介入康复治疗能明显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早期规范康复训练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将急性脑卒中患者165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82例,观察组83例,对照组进行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早期规范康复训练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对2组患者Rankin评分、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The Chinese Stroke Scale,CSS)、日常生活能力评分(ADL)和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进行比较。结果:治疗14、26天后观察组ADL评分高于对照组(P<0.01),C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早期规范康复训练可显著提高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患肢运动功能,改善患者焦虑心理,增强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和治疗的信心,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8.
潘冬青  朱连雨  何纲 《中国中医急症》2011,20(7):1041-1042,1076
目的观察氧气驱动雾化吸入益气活血中药联合针刺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康复疗效。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予低流量氧气驱动雾化吸入黄芪注射液和复方丹参注射液联合脑卒中常规针刺治疗,对照组仅予脑卒中常规针刺治疗,疗程均为2个月。比较临床疗效、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及ADL评分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氧气驱动雾化吸入黄芪注射液和复方丹参注射液联合针刺治疗能显著促进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治疗对脑卒中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6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及对照组,两组均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康复组另予早期康复治疗,治疗前后评价两组患者Barthel指数评分。结果:治疗1个月后康复组Bar—thel指数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康复治疗能有效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功能障碍,提高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在卒中单元医疗模式下急性脑卒中患者早期肢体康复训练对卒中后抑郁情绪的影响.方法 急性脑卒中伴抑郁患者69例,康复组37例,常规治疗组32例.两组患者均给予脑卒中常规药物及抗抑郁药治疗,康复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病情稳定48小时后开始肢体运动功能训练.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14天、30天、出院后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定抑郁程度.结果 治疗后30天康复组抑郁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常规治疗组,统计学有显著性差异,P <0.05.出院后3个月时抑郁复发率康复组为37.84%,常规组为70.97%.结论 急性脑卒中患者早期肢体康复治疗能有效改善卒中后抑郁的临床症状,并减少出院后复发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