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多瘤抑癌基因蛋白p16表达与原发性和继发性头颈部肿瘤生物学行为之间的关系。方法通过细针吸取及术中印片细胞学诊断病例获取标本,进行免疫细胞化学技术分析,检测220例头颈部良、恶性肿瘤及其他病变中p16蛋白表达水平,并对头颈部肿瘤组织学类型、分化程度的关系进行分析研究。结果 p16蛋白在头颈部良性病变的阳性表达率为84.63%,明显高于恶性肿瘤的表达率53.90%,差异有显著性(P〈0.05)。p16蛋白表达与恶性肿瘤的细胞分化程度有关,高分化肿瘤其表达水平明显高于低分化肿瘤,同时显示p16蛋白表达程度与头颈部肿瘤大小及有无转移均无明显关联。结论多瘤抑癌基因蛋白p16参与了肿瘤的发生及分化,检测p16蛋白表达水平,可能成为肿瘤诊断和预测预后的一项新指标。  相似文献   

2.
p16基因作为一种抑癌基因,其产物P16蛋白通过特异性抑制细胞周期依赖激酶(CDK4)阻止恶性肿瘤的发生。临床研究表明,p16基因与肾脏肿瘤的关系密切,对肾脏肿瘤的诊断及预后有着积极的意义。本文对p16基因与肾癌的关系进行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 头颈部肿瘤与PTEN基因的关系国外虽已有报道,但结论并不一致,本文通过对头颈部肿瘤患者进行PTEN基因突变的筛查及分析,力求发现PTEN基因突变与头颈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多聚酶链式反应和非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Non-RISSCP)技术,对头颈部肿瘤62例、喉乳头状瘤8例进行了UIEN抑癌基因9个外显子的突变分析,同时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PTEN蛋白在肿瘤组织和喉良性病变中的表达。结果 SSCP分析发现,所有样本均未有异常的电泳带,没有基因突变被检测出。免疫组化结果显示,所有的肿瘤组织和喉良陆病变均表达高水平的UIEN蛋白。结论 我们推测PTEN基因突变在头颈部癌症的形成中可能不起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ras-p21蛋白在食道癌及食道良性增生病变中的表达。方法:将75例食道癌标本和12例食道良性增生病变标本的石蜡块进行连续切片,作常规HE染色和免疫组化,用S-P法检测p21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p21蛋白的表达水平与食道癌的分化程度密切相关,p21在高分化组、中分化组与低分化组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80.85%、85%和100%,结果表明肿瘤分化程度降低,p21蛋白表达的阳性率越高;ras-p21在正常组织中无表达,在良性增生性病变中阳性率为33.33%,在食道癌组织中阳性率为85%,由此表明p21蛋白的表达水平反映食道病变的严重程度。结论:通过检测ras-p21蛋白的表达水平,不仅可以了解食道癌组织的分化程度,指导临床和治疗判断预后,而且p21蛋白可以作为一种可靠的标记物,对食道癌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5.
近年研究发现肿瘤细胞中存在DNA甲基化分布异常。即在肿瘤细胞中同时还存在基因组某些区域,特别是在一些抑癌基因的启动子区域高甲基化现象。抑癌基因启动子及转录起始区高甲基化可能也是导致抑癌基因失活和细胞恶性转化的机制之一。抑癌基因p15(CDK2B)和p16(CDK2A)均位于人类9号染色体短臂(9p21),编码两种细胞周期依赖性激酶(CDK)抑制性蛋白,参与细胞增殖与分化的调节。为探讨p15与p16在白血病细胞的甲基化状态及与表达水平的关系,我们应用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MSP)技术检测40例初诊急性白血病(AL)患p15和p16甲基化状态,同时用荧光实时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技术检测p15和p16基因mRNA表达水平。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Bcl-2、p16、p53及Ki-67在子宫平滑肌肿瘤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8年2月至2020年2月我院收治的150例子宫平滑肌肿瘤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15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组织中Bcl-2、p16、p53及Ki-67蛋白的表达情况。比较Bcl-2、p16、p53及Ki-67蛋白在两组患者中的表达情况及其在良、恶性子宫平滑肌肿瘤中的表达情况及诊断价值。结果观察组Bcl-2、p16、p53、Ki-67阳性表达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恶性组p16、p53、Ki-67阳性表达率高于良性组,Bcl-2阳性表达率低于良性组(P<0.05)。p16在良、恶性肿瘤鉴别诊断中价值最高,其次为p53、Ki-67、Bcl-2。结论Bcl-2、p16、p53及Ki-67蛋白在良、恶性子宫平滑肌肿瘤中的表达存在差异,其中,p16在良、恶性肿瘤中的鉴别诊断价值最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p16、Ki-67联合应用在宫颈上皮内瘤变(CIN)诊断及分级中的意义及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与CIN的关系.方法 分别对160例宫颈各类病变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p16、Ki-67蛋白表达情况,并行人乳头状瘤病毒分型检测.结果 ①宫颈上皮内低度瘤变(CINⅠ)中,p16阳性率为85.7%,Ki-67阳性率为67.8%,较宫颈良性病变的阳性率明显增加(P<0.01);宫颈上皮内高度瘤变(CINⅡ-Ⅲ)中,p16阳性率为100%,Ki-67阳性率为98.3%,两者相比差异极显著(P<0.01).在CINⅡ-Ⅲ中,p16、 Ki-67表达呈正相关.②高危型HPV在宫颈良性病变、CINⅠ和CINⅡ-Ⅲ病变组感染者分别为30.6%、75.7%和93.3%,宫颈CINI和CINⅡ-Ⅲ明显高于良性病变组,差异极显著(P<0.01).随着宫颈上皮内瘤变程度加重,HPV感染与p16表达呈正相关.结论 p16、Ki-67联合应用可作为宫颈良性病变与CINⅠ以及CINⅠ与CINⅡ-Ⅲ鉴别的重要标记物;高危型HPV感染与宫颈上皮内瘤变密切相关,在高危人员筛查与判断预后上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及p16蛋白表达在宫颈上皮内瘤变(CIN)诊断和分级中的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191例宫颈各类病变中的p16蛋白表达;通过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其中104例HPV16/18型及6/11型DNA感染率.结果 191例标本中,p16蛋白表达率为73.3%,其中75%呈带状,25%呈点状.CINⅠ级p16蛋白表达率较宫颈上皮鳞化伴增生明显增加(P<0.01);CIN Ⅱ~Ⅲ级p16蛋白表达率较CINⅠ明显增加(P<0.01).104例HPV DNA检测病例中,HPV16/18型检出率为49%(51/104),HPV6/11型检出率为9.6%(10/104).CIN Ⅰ级HPV16/18型检出率较鳞化伴增生组明显增加(P<0.05);CINⅡ~Ⅲ级HPV16/18型检出率同CINⅠ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 p16可以作为宫颈上皮鳞化伴增生与CIN Ⅰ级、CIN Ⅰ级与CINⅡ~Ⅲ级间鉴别诊断的标记物;HPV16/18感染与p16蛋白带状表达明显正相关.  相似文献   

9.
纪红梅  李安庆  王峰 《医学临床研究》2020,37(3):347-349,353
【目的】探讨水苏碱对胃癌移植瘤裸鼠肿瘤生长及CyclinD1、c-myc、Bcl-2、c-Met、p53、p16、Bax、Caspase-3表达的影响。【方法】培养人胃癌SGC-7901细胞株后制备细胞悬液,将细胞悬液接种至BALB/c裸鼠皮下得到胃癌移植瘤小鼠模型,随机分为用生理盐水灌胃的对照组、用水苏碱(stachydrine,STA)灌胃的STA组。干预后21d,测定移植瘤体积、重量及移植瘤中上述癌基因的表达。【结果】STA组的移植瘤体积、重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移植瘤中cyclinDl、c-myc、Bcl-2、c-Met的蛋白表达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而p53、p16、Bax、Caspase-3的蛋白表达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水苏碱能够抑制胃癌移植瘤小鼠的肿瘤生长并使移植瘤中的原癌基因表达下调、抑癌基因表达上调。  相似文献   

10.
癌基因C-myc和抑癌基因 p16在大肠癌中的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大肠癌中癌基因 C- myc和抑癌基因 p16的表达及相关性。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 SP法检测78例大肠癌组织、2 0例癌旁组织和 2 0例大肠腺瘤中 C- myc和 p16的表达 ,并分析它们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大肠癌中C- myc表达率最高 ,p16表达率最低 (P<0 .0 5 ) ;C- myc阳性表达和 p16阴性表达与大肠癌的临床分期、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和远隔转移密切相关 (P<0 .0 5 ) ;C- myc和 p16之间存在明显的相关性 (P<0 .0 5 )。结论 :C- myc与 p16表达具有协同性 ,C- myc的表达上调与 p16失活在大肠癌发展中起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调查疗养护理病历存在的缺陷,探求提高护理疗案质量的改进措施。方法对2002年10月至2004年10月的护理病历检查结果进行归纳分析。结果医嘱记录单存在的质量缺陷146次,一般护理记录单存在的质量缺陷142次,体温单存在的质量缺陷68次。结论注重护士的在职培训、实施有效的监督管理是护理疗案质量的保障。  相似文献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Purpose

On a regular basis, the intensivist encounters the patient who is difficult to wean from mechanical ventilatory support. The causes for failure to wean from mechanical ventilatory support are often multifactorial and involve a complex interplay between cardiac and pulmonary dysfunction. A potential application of point of care ultrasonography relates to its utility in the process of weaning the patient from mechanical ventilatory support.

Methods

This article reviews some applications of ultrasonography that may be relevant to the process of weaning from mechanical ventilatory support.

Results

The authors have divided these applications of ultrasonography into four separate categories: the assessment of cardiac, diaphragmatic, and lung function; and the identification of pleural effusion; which can all be evaluated with ultrasonography during a dynamic process in which the intensivist is uniquely positioned to use ultrasonography at the point of care.

Conclusions

Ultrasonography may have useful application during the weaning process from mechanical ventilatory suppor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