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9 毫秒
1.
唐丽芹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0):621-622
目的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超声检查结果与冠状动脉病变的临床相关性。方法选择据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确诊的冠心病患者78例,以上入选患者均行颈动脉B超检查,将检查结果分类统计后,探讨冠状动脉狭窄程度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斑块发生率、平均斑块面积、平均斑块个数及斑块的AS积分。结果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斑块发生率、平均斑块面积、平均斑块个数及斑块的AS积分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均具有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颈动脉处超声检查可提示冠状动脉的严重程度;同时通过动态超声检查,可提示冠状动脉病变的发生发展情况。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调查冠心病患者的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及血瘀证评分,探讨冠心病血瘀证评分与冠状动脉病变的相关性。方法将入选的65例冠心病患者,调查所有患者的中医症状、体征、舌象、脉象及冠状动脉造影的特点。其中,中医症状、体征、舌象、脉象等结果于入院第1天记录,冠状动脉病变情况于造影后记录。分析冠状动脉病变情况与血瘀证评分之间的关系。结果本研究结果表明冠状动脉病变双支组与多支组患者血瘀证评分明显高于单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双支组与多支组血瘀证评分无明显差异(P> 0.05);冠状动脉中重度狭窄组(冠状动脉狭窄程度为76%~100%)的血瘀证评分高于轻度狭窄组(冠状动脉狭窄程度为50%~75%)(P <0.05)。结论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的支数及狭窄程度与血瘀证评分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内皮祖细胞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分析冠心病患者外周循环中内皮祖细胞(EPCs)的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随机选取2009年1月至2010年1月间在我院住院治疗的60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证实有不同程度的冠状动脉狭窄,以定量冠状动脉造影评估血管狭窄程度;采集患者外周血进行EPCs分离培养,14 d后评估EPCs的水平,并将EPCs的数量与冠状动脉病变的严重程度进行统计学分析.随机选取同期40例非冠心病患者作为对照组.结果 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与EPCs的水平降低具有明显负相关性(P〈0.05).结论 外周循环中内皮祖细胞(EPCs)的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的严重程度呈负相关.提示冠状动脉内皮损伤、缺乏循环EPCs时可能加重冠心病的病情程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变异型心绞痛患者动态心电图改变与冠状动脉病变特点及相关性。方法对确诊变异型心绞痛36例的动态心电图和冠状动脉造影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6例中有30例冠状动脉造影存在有意义的病变(狭窄≥50%),占83%,其中中、重度狭窄(〉70%)共21例,占58%。单支病变所占比例高于多支病变,血管病变最多见于左前降支,其次为右冠状动脉。冠状动脉病变在70%以上的狭窄病例中,ST段抬高大于0.2 mV者15例,占42%;持续时间大于3 min者14例,占39%。结论变异型心绞痛更易于发生在有病变的冠状动脉,狭窄程度越重,冠状动脉痉挛发生率越高。冠状动脉痉挛时ST段抬高幅度及持续时间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病变与冠状动脉病变的相关性.方法 145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行颈动脉超声检查,观察其内膜中层厚度(IMT)、斑块形成有无造成颈动脉狭窄及其狭窄程度,对比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分析颈动脉狭窄程度分级与冠状动脉管腔缩小面积程度分级的相关性,颈动脉粥样硬化等级积分与冠状动脉管腔缩小面积程度分...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冠状动脉狭窄病变程度与夜间高血压的关系.方法 抽取我院行动态血压监测(ABPM ambulatory blood pressure monitoring)且行冠状动脉造影(CAG Coronary arteriography)的患者180例,根据夜间平均血压是否≥125/75 mm Hg[1],分为两组,观察组(夜间平均血压≥125/75 mm Hg)和对照组(夜间平均血压<125/75 mm Hg).根据CAG检查结果,观察冠状动脉病变狭窄率、血管支数及其狭窄积分.结果 夜间高血压患者较夜间血压正常患者的冠状动脉狭窄病变程度明显增加,且冠状动脉三支病变的患病率显著增加.结论 夜间高血压是冠状动脉狭窄病变发生发展的相关因素,且与夜间高血压呈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近几年,随着冠状动脉(冠脉)造影技术的普及,冠心病患者行冠脉造影检查逐年增多,本文对同期的70例冠心病患者的冠状动脉病变及其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收集了2001年2月~2001年6月经冠脉造影检查的不稳定性心绞痛和急性(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70例,其中男58例,女12例,平均年龄(58.0±11. 7)岁.以管腔狭窄≥50%为病变支.  相似文献   

8.
杨春燕 《河北医药》2009,31(7):816-817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肾动脉动脉粥硬化的相关性。方法选择冠状动脉造影后即刻行肾动脉造影的患者129例,记录临床资料和造影结果并分析。结果冠状动脉病变支数越多,肾动脉狭窄发病率越高,狭窄程度越重;冠状动脉狭窄程度与肾动脉狭窄程度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冠状动脉狭窄程度与肾动脉狭窄程度有密切相关,二者呈明显阳性。  相似文献   

9.
李晶晶  陆江辉 《淮海医药》2004,22(6):469-470
目的 研究血尿酸和冠状动脉病变支数之间的关系。方法 将 6 1例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 (诊断 )为冠心病患者分为多支病变 (3支及以上、冠脉狭窄≥ 5 0 % )组和单支、两支病变 (任何 1支或 2支冠脉直径狭窄≥ 5 0 % )组 ,以尿酸酶法检测其血尿酸值及其它生物化学指标 ,分析血尿酸与冠状动脉病变支数两因素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冠状动脉多支病变组血清尿酸水平显著高于单支、两支病变组 (P<0 .0 1 ) ,血清尿酸水平和冠脉病变支数呈显著相关性。结论 血清尿酸水平与冠脉病变支数显著相关 ,血尿酸升高将可能加重冠状动脉病变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平板运动负荷试验时发生的室性心律失常与冠状动脉病变之间的关系。方法对166例平板运动试验中出现的室性心律失常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术,分析冠脉病变及程度。结果将平板运动试验结果分为偶发室早、频发室早、多源成对室早、短阵室速、室颤5组。将冠状动脉造影狭窄≥50%定为冠造阳性。冠脉造影阳性分为左主干、左前降支、回旋支、右冠4组。结果显示:166例冠脉造影中92例患者冠造阳性。66例偶发室早中30例冠造阳性;67例频发室早中38例冠造阳性;26例多源成对室早中17例冠造阳性;短阵室速6例和室颤1例冠造均为阳性。左主干、左前降支狭窄的程度越重的患者,短阵室速、室颤发生率明显增高(P〈0.01)。结论运动试验诱发室性心律失常的数量越多、级别越高,累及血管病变的程度越重,提示危险性越高,对冠心病的诊断及危险分层有较大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T2DM)合并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的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经冠状动脉造影诊断的75例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糖尿病组)和68例不伴有2型糖尿病的冠心病患者(对照组)的体重指数、血压及血脂等指标,比较两组冠状动脉病变特点。结果与未合并糖尿病的冠心病组相比,合并糖尿病的冠心病组存在有更明显的血压、血脂异常等心血管危险因素。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显示,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时多为多支病变,并发冠状动脉血管三支以上病变发生率高,且血管狭窄程度重,左主干受累程度比例高。结论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时,血脂异常明显,冠状动脉病变较未合并糖尿病冠状动脉病变更严重。  相似文献   

12.
陈利群  于健  于红芳 《河北医药》2010,32(16):2182-2183
目的 64层螺旋CT与冠状动脉造影对比,评价心脏成像检查(CTA)对糖尿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86例2型糖尿病可疑合并冠心病者,行心脏CTA检查,对冠状动脉狭窄超过50%的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进行评估。结果对78例患者血管狭窄≥50%,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多支血管病变52例。心脏CTA检查血管显示率为95.1%。与冠状动脉造影比较,心脏CTA的敏感性为95.6%,特异性86.5%,阳性预测值87.7%,阴性预测值95.2%。结论心脏CTA对冠状动脉狭窄的显示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可作为2型糖尿病患者怀疑合并冠心病的筛查。  相似文献   

13.
1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2001年1月至2003年5月,冠状动脉造影用Judkins法,血管狭窄程度为计算机检测系统经定量计算出血管直径狭窄百分数,冠状动脉分支1支血管直径狭窄≥50%诊断为冠心病.冠心病组(CHD)151例,男101例,女50例,年龄27~76岁(平均56岁).其中单支血管病变42例,双支血管病变53例,三支血管病变56例;冠状动脉造影正常组(CAG normal)组100例,男59例,女41例,年龄32~73岁(平均55岁).两组患者均排除明显影响胆红素水平的下列情况:①肝胆系统疾病;②血液系统疾病.两组在年龄、性别、饮食、体重、吸烟率方面等均相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血小板P-选择素和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选取2006年1月至12月在我院心内科因胸痛住院患者91例,其中急性心肌梗死(AMI)5例,稳定型心绞痛(SA)3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50例。所有患者均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显示至少1支血管狭窄≥50%诊断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选取同期冠状动脉造影正常的住院患者17例作为对照。检测患者血小板P-选择素表达的阳性率。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评价冠状动脉狭窄程度、范围并进行Gensini评分,评估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结果同对照组相比,冠心病患者的血小板P-选择素表达阳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3.5±2.2)%vs(2.4±1.0)%,P=0.046],并且同反映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Gensini积分有相关性(r=0.701,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血小板P选择素的表达同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
通过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明确冠状动脉病变程度;通过多普勒彩超判断心梗患者的心功能情况.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后的心功能与冠状动脉病变支数与优势血管以及血管开通时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三支病变的病例的心电图进行分析。方法分析113例心肌酶正常的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三支病变的病例的心电图,根据血管狭窄程度将病人分为仅有狭窄无闭塞为狭窄组和有确切血管闭塞为闭塞组进行对比研究。结果经分析发现两组的心电图存在异常Q波、ST段异常、T波异常的比率都是血管闭塞组较高(P〈0.05),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则是血管狭窄组较高(P〈0.05),两组患者心电图无异常的几率基本一致。结论心电图对心肌酶正常的冠脉三支病变患者病变程度的诊断有一定帮助,但还需其他手段辅助。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核因子(NF-κB)通路的表达情况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相关性。方法 128例行冠脉造影后诊断为冠心病患者(冠心病组),依据血管狭窄程度将其分为轻度病变组(38例)、中度病变组(46例)、重度病变组(44例)。并选择冠状动脉造影正常的5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检测血清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NF-κB,分析IL-6、TNF-α及NF-κB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结果冠心病组IL-1、TNF-α及NF-κB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冠心病各组IL-6、TNF-α、NF-κB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IL-6、TNF-α、NF-κB水平随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加重而升高。结论血清NF-κB表达水平随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加重而升高,可作为冠心病治疗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病变狭窄程度与踝臂指数(ABI)的关系。方法入选180例冠脉造影患者,术前收集患者基线资料,行ABI及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根据ABI值分为对照组(≥0.9)80例,观察组(〈0.9)100例,统计分析两组冠脉病变程度的异同,并应用回归分析,观察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与ABI的关系。结果观察组Gensini积分、三支病变及复杂的B2/C病变构成比例显著增高(P〈0.05);多个心血管危险因子与ABI〈0.9存在相关性,ABI〈0.9是冠脉三支病变及B2/C型复杂病变的独立预测因子(OR值分别为3.620、4.011);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Gensini评分的主要影响因素为ABI和年龄.结论ABI〈09者箭味病蛮得庸糖雷ABI可以作为顸测每杂箭腻病蛮的指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冠心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之间的关系.方法 冠状动脉造影住院患者209例,经造影确诊冠心病164例(占78.5%),排除冠心病患者45例(占21.5%).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以冠状动脉病变的支数表示,分为正常对照组、冠状动脉单支血管病变组、冠状动脉多支血管病变组.所有研究对象检测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脂.结果 冠状动脉多支血管病变组HbA1c水平(6.65±1.44)%,冠状动脉单支病变组(6.18±1.16)%,冠脉造影正常组HbA1c水平(6.06±1.05)%.冠脉多支血管病变组HbA1c水平较单支病变组及正常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脉单支病变组HbA1c与冠脉造影正常组比较无显著差异.结论 血清HbA1c水平对判断冠状动脉病变程度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20.
王燕燕  王晓  邵加庆  赵明  汤沂 《江苏医药》2005,31(3):219-220
目的通过冠状动脉造影方法评估2型糖尿病患者的冠状动脉病变状况.方法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有冠状动脉狭窄的313例冠心病患者,根据有无糖尿病(DM)分为冠心病(CHD)组和DM组,观察各组冠状动脉病变状况的特点.结果两组在年龄及血管病变的分布上无明显差异;DM组女性所占比例高于CHD组;DM组比CHD组血压更高、高脂血症发生率;DM组冠状动脉左主干或多支血管病变发生率、重度狭窄及完全闭塞的发生率均高于CHD组.结论DM合并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多支病变及完全闭塞的发生率高,糖尿病可促进冠状动脉病变的发生和发展,是CHD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