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澄清剂在驱虫斑鸠菊提取工艺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于鲁海  孙力  刘文丽  尚靖  徐建国 《中国药房》2002,13(10):585-586
目的 :探讨澄清剂用于驱虫斑鸠菊的提取工艺。方法 :采用L16(45)正交试验设计 ,利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驱虫斑鸠菊黄酮总量的方法来考察澄清剂等因素对提取过程的影响。结果 :不同比例浓缩体积对提取液中黄酮总量有极显著性影响 (P<0 01) ,而澄清剂和预处理剂对黄酮总量影响较小 ,但对提取液澄明度改善明显。结论 :ZTC -Ⅳ型澄清剂用于驱虫斑鸠菊的提取方法可行  相似文献   

2.
目的建立驱虫斑鸠菊高效液相色谱法指纹图谱(HPLC-FPs)分离的优化条件。方法采用HPLC法,用C18柱(150mm×4.6mm,5μm),流动相为乙腈-0.5%磷酸水溶液,检测波长为220nm,柱温为30℃,考察驱虫斑鸠菊水提取物在不同梯度洗脱条件下的分离情况。结果优选出的驱虫斑鸠菊HPLC-FPs分离条件,可使驱虫斑鸠菊水提物中各组分达到较佳分离,稳定性、精密度、重现性好。结论该色谱分离条件可用于建立驱虫斑鸠菊药材HPLC-FPs的分离条件。  相似文献   

3.
目的优选驱虫斑鸠菊的最佳提取工艺。方法采用正交试验设计,以紫铆素含量、总黄酮含量及浸膏得率为指标,考察影响提取的因素。结果驱虫斑鸠菊的最佳提取工艺为加入10倍量水,浸泡1 h,煎煮1 h,共3次。结论该工艺可提高驱虫斑鸠菊的提取率。  相似文献   

4.
付丽红  于鲁海 《中国药房》2007,18(22):1703-1705
目的:考察促渗剂和接收液对驱虫斑鸠菊软膏有效成分体外渗透的影响。方法:利用Franz扩散池,以醋酸纤维素膜为透过屏障,累积渗透量和渗透速率等为指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加入不同浓度氮酮(0%~5%)或乙醇(0%~40%)接收液后驱虫斑鸠菊软膏中总黄酮的浓度。结果:不同浓度氮酮对驱虫斑鸠菊软膏渗透作用影响不大;不同浓度乙醇接收液对驱虫斑鸠菊软膏渗透有促进作用,含20%、30%、40%乙醇的接收液与含0%乙醇的接收液比较,10h时累积渗透量分别增加57%、117%、191%。结论:氮酮作为促渗剂对驱虫斑鸠菊软膏的渗透作用不大;接收液中乙醇浓度对驱虫斑鸠菊软膏的渗透作用有影响。  相似文献   

5.
范广建  张坚  孙力  于鲁海  尚靖  徐建国 《中国药房》2009,(30):2366-2367
目的:建立以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驱虫斑鸠菊中紫铆素含量的方法。方法:色谱柱为HypersilODS(250mm×4.6mm,5μm),流动相为甲醇-0.5%磷酸溶液(40∶60),检测波长为280nm。结果:紫铆素进样量在0.01~0.5mg范围内与峰面积积分值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99);平均回收率为93.6%,RSD=2.89%(n=9)。结论:本法简单、准确,可用于驱虫斑鸠菊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6.
壳聚糖及ZTC1+1-Ⅱ澄清剂对大青叶提取液的澄清工艺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海宁  谢印芝  樊飞跃 《中国药房》2008,19(21):1625-1628
目的:研究壳聚糖及ZTC1+1-Ⅱ天然澄清剂处理大青叶提取液的最佳工艺。方法:以多糖保留率、靛玉红保留率、药液澄清情况等为考察指标,采用单因素考察法,优选最佳除杂工艺条件。结果:优选出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壳聚糖取浓缩至1:10的提取液,加热至50℃,按8%澄清剂用量加入;ZTC1+1-Ⅱ取浓缩至1:10的提取液,加热至70℃,按5%澄清剂用量,先B后A的次序加入。结论:壳聚糖及ZTC1+1-Ⅱ天然澄清剂均可用于大青叶提取液的除杂,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考察Ⅱ型ZTC1+1天然澄清剂在萝摩多糖提取中的提纯效果。方法以硫酸-苯酚法测定含量,通过正交实验进行优化,确定理想的Ⅱ型ZTC1+1天然澄清剂处理工艺。采用Ⅱ型ZTC1+1天然澄清剂对提取出的萝摩多糖复合物进行纯化得萝摩粗多糖。结果Ⅱ型ZTC1+1天然澄清剂能有效提高萝摩多糖的提取量,并与澄清剂2组份的比例,反应温度有关。结论Ⅱ型ZTC1+l天然澄清剂纯化萝摩总糖的最佳工艺为A3B1C2D1,即A、B组分的体积分数分别为1%、2%,药液的浓缩程度为m(药物/g):V(水/mL)=1:10,温度为70℃,加热时间为B组分加入后加热1 h,A组分加入后加热1 h。  相似文献   

8.
目的 筛选和优化驱虫斑鸠菊乳膏剂的处方。方法 将白凡士林、液体石蜡和单硬脂酸甘油酯(GMS)在 75 ℃水浴中加热至融化混合均匀作为油相;驱虫斑鸠菊有效部位(VAEP)先以聚氧乙烯40氢化蓖麻油(RH40)润湿后再加入水和二乙二醇单乙醚(Transcutol P)作为水相,水相在75 ℃水浴中加热后以细流状加入油相中,边加边搅拌,自水浴取出后继续搅拌至半固体状即得乳膏剂。以外观性状、涂展性、离心稳定性、耐寒耐热稳定性为评价指标,采用层次分析法(AHP)-基于指标相关性的指标权重确定方法(CRITIC)混合加权法确定各评价指标的权重系数,结合D-最优混料设计优化驱虫斑鸠菊乳膏的处方。按照最优处方制备不同载药量(1%、2%、4%、8%、16%)的乳膏,进行综合评分;制备载药量分别为1%、2%和4%的乳膏,4 ℃放置30 d,以HPLC法对乳膏中斑鸠菊大苦素和3,5-二咖啡酰奎宁酸的含量变化率进行初步考察。结果 按 AHP-CRITIC 混合加权法得到外观性状、涂展性、耐热耐寒稳定性和离心稳定性的权重系数分别为 13.18%、16.01%、38.93%、31.89%,结合D-最优混料设计确定驱虫斑鸠菊乳膏的最优处方为液体石蜡10%、凡士林45.48%、GMS 7.83%、RH40 10.31%、Transcutol P 6.65%、水19.73%。驱虫斑鸠菊乳膏最大载药量为4%。乳膏中斑鸠菊大苦素和3,5-二咖啡酰奎宁酸含量变化率在30 d内均<4.3%。结论 优化后的驱虫斑鸠菊乳膏外观均匀、半透明、细腻柔软,易于涂抹,稳定性好,制备工艺稳定可行。  相似文献   

9.
驱虫斑鸠菊注射液的质量标准提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根据国家药典委员会的要求,制订驱虫斑鸠菊注射液的安全性检查项目.方法:设置了异常毒性、热原、过敏反应、溶血与凝聚、无菌等五个检查项目,确定了检查限值,并参照《中国药典》2010年版附录方法进行了相关的实验.结果:驱虫斑鸠菊注射液的异常毒性检查限值为1.25 g·kg-1,热原检查限值为0.05 g·kg-1,过敏反应物质检查限值为0.42 g·kg-1,溶血与凝聚检查限值为0.05 mg· mL-1,无菌检查采用薄膜过滤法.结论:本研究为驱虫斑鸠菊注射液质量标准的完善和提高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驱虫斑鸠菊提取物抑制恶性黑色素瘤A375细胞增殖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驱虫斑鸠菊提取物对人恶性黑色素瘤A375细胞的增殖以及对其酪氨酸酶活性和黑色素含量的影响。方法四甲基噻唑氮蓝比色法测定对A375细胞抑制作用;显微法观察细胞形态;比色法测定酪氨酸酶活性和黑色素含量。结果在一定质量浓度范围(1~40mg.L-1)内随着驱虫斑鸠菊提取物质量浓度增加可抑制黑色素瘤细胞的增殖;驱虫斑鸠菊提取物质量浓度小于10mg.L-1,对酪氨酸酶活性和黑色素合成抑制有增加的趋势;大于20mg.L-1时,显示一定的细胞毒性作用。结论驱虫斑鸠菊提取物能显著抑制恶性黑色素瘤A375细胞的增殖,在一定质量浓度范围内(1~40mg.L-1)有浓度依赖关系(P<0.05)。  相似文献   

11.
2种司帕沙星胶囊人体生物利用度与生物等效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唐菱  周远大  何海霞 《中国药房》2007,18(26):2033-2035
目的:比较2种司帕沙星胶囊的人体药动学参数、生物利用度,评价二者的生物等效性。方法:22名男性健康志愿者随机交叉单剂量口服200mg受试制剂或参比制剂后,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浆中司帕沙星浓度,并利用3p97程序计算药动学参数及评价二者生物等效性。结果:受试制剂与参比制剂体内药-时曲线符合二室模型,Cm ax分别为(0.85±0.23)、(0.90±0.27)μg.mL-1,tm ax分别为(5.59±2.28)、(4.95±1.17)h,AUC0~120分别为(27.92±6.09)、(29.65±8.49)μg.h.mL-1,AUC0~∞分别为(29.95±6.51)、(31.74±9.38)μg.h.mL-1。受试制剂相对生物利用度为(97.47±18.32)%。结论:受试制剂与参比制剂具有生物等效性。  相似文献   

12.
2种奥美拉唑肠溶胶囊的人体生物等效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2种奥美拉唑肠溶胶囊的生物等效性。方法20名健康男性志愿者随机分成2组,交叉口服受试制剂和参比制剂各40mg,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人血清中奥美拉唑浓度,由DAS软件计算药动学参数及相对生物利用度。结果受试制剂与参比制剂的t1/2分别为(1.685±0.866)、(1.653±0.862)h,tmax分别为(2.425±0.693)、(2.200±0.865)h,Cmax分别为(0.894±0.481)、(0.865±0.342)μg·mL-1,AUC0~10分别为(2.041±1.446)、(2.022±1.322)μg·h·mL-1,AUC0~∞分别为(2.163±1.594)、(2.125±1.507)μg·h·mL-1,受试制剂的相对生物利用度为(100.3±17.4)%。结论2种奥美拉唑肠溶胶囊具有生物等效性。  相似文献   

13.
阿莫西林/双氯西林钠分散片的人体生物等效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阿莫西林/双氯西林钠分散片的人体生物等效性。方法:采用双周期交叉设计试验,20名健康男性受试者随机交叉单剂量口服阿莫西林/双氯西林钠分散片(受试制剂)和阿莫西林/双氯西林钠胶囊(参比制剂)750mg,以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人血浆中阿莫西林、双氯西林经-时血药浓度,用DAS软件拟合计算药动学参数。结果:受试制剂与参比制剂阿莫西林的tm ax分别为(1.16±0.26)、(1.24±0.27)h,Cm ax分别为(6.32±2.56)、(6.59±2.33)μg.mL-1,AUC0~7分别为(12.27±2.25)、(12.66±2.68)μg.h.mL-1,AUC0~∞分别为(15.48±2.38)、(15.47±3.71)μg.h.mL-1;双氯西林的tm ax分别为(0.94±0.23)、(0.93±0.18)h,Cm ax分别为(12.12±5.71)、(12.12±4.15)μg.mL-1,AUC0~7分别为(23.49±4.20)、(23.25±3.64)μg.h.mL-1,AUC0~∞分别为(24.93±3.96)、(24.50±3.66)μg.h.mL-1。受试制剂阿莫西林与双氯西林的相对生物利用度分别为(97.7±8.2)%、(102.0±16.8)%。结论:阿莫西林/双氯西林钠分散片与阿莫西林/双氯西林钠胶囊具有生物等效性。  相似文献   

14.
申献玲  卢静  肖峰  刘汉林  吴昌富 《中国药房》2007,18(25):1975-1976
目的:建立以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压安缓释片中阿替洛尔、氢氯噻嗪及硝苯地平含量的方法。方法:色谱柱为ZORBAXSBC18,流动相为0.01mmol·L-1磷酸二氢钠-甲醇-乙腈(6∶3∶1),流速为1.0mL·min-1,检测波长为272nm,柱温为35℃,进样量为20μL。结果:阿替洛尔、氢氯噻嗪和硝苯地平检测浓度的线性范围分别为10~250(r=0.9994)、6~150(r=0.9996)、5~125μg·mL-1(r=0.9992);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8.51±0.98)%~(99.12±0.98)%、(98.87±1.10)%~(99.69±1.43)%、(98.80±1.27)%~(99.38±1.13)%,RSD分别为1.00%、1.17%、1.25%。结论:本方法操作简便、灵敏度高、专属性强、重现性好,可用于该制剂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5.
高苏莉  顾宜 《中国药房》2007,18(4):293-295
目的:建立以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扑地麻滴鼻液中盐酸麻黄碱、马来酸氯苯那敏、地塞米松磷酸钠含量的方法。方法:色谱柱为ShimpackODS,流动相为甲醇-50mmol.L-1磷酸二氢钾缓冲液(45∶55),检测波长为240nm,流速为1.0mL.min-1,柱温为室温。结果:盐酸麻黄碱、马来酸氯苯那敏、地塞米松磷酸钠检测浓度分别在100~400(r=0.9993)、50~200(r=0.9997)、10~40(r=0.9998)μg.mL-1范围内与峰面积积分值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9.59±0.41)%、(100.25±0.61)%、(100.70±1.66)%。结论:本方法对3组分和附加剂分离效果好,精密度和回收率高,可用于该药的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考察新疆两色金鸡菊的乙酸乙酯和正丁醇提取物抗脂质过氧化及清除亚硝酸盐和阻断亚硝胺形成的能力.方法 采用响应面优化工艺条件提取新疆两色金鸡菊.提取物经石油醚萃取后,剩余水相分别用乙酸乙酯和正丁醇萃取,获得乙酸乙酯提取物(EAE)和正丁醇提取物(BE).采用硫代巴比妥酸法测定提取物的抗脂质过氧化能力;采用盐酸萘乙二胺法测定提取物清除亚硝酸盐和抑制亚硝胺形成的能力.结果 在亚油酸反应体系下,测得EAE和BE的抗脂质过氧化能力(SC50)分别为443.96±11.24、840.29±16.38 μg·mL-1.EAE的抗脂质过氧化能力与阳性对照维生素C之间无显著性差异;但显著弱于阳性对照叔丁基对羟基茴香醚.采用大鼠肝细胞匀浆反应体系测得的结果分别为23.59±3.67、60.37±4.27 μg·mL-1.EAE的抗脂质过氧化能力强于维生素C;但显著弱于叔丁基对羟基茴香醚.在清除亚硝酸盐和阻断亚硝胺形成的能力中,EAE和BE清除亚硝酸盐的能力(SC50)分别为122.10±1.03、118.23±1.30 μg· mL-1;阻断亚硝胺形成的能力分别为2.3629 ±0.0113、2.1828±0.0107 mg·mL-1.两种提取物清除亚硝酸盐和阻断亚胺形成的能力与叔丁基对羟基茴香醚之间无显著性差异,但均弱于维生素C.结论 新疆两色金鸡菊的EAE具有很强的抗脂质过氧化能力,同时具有一定清除亚硝酸盐和阻断亚硝胺形成的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