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中医药理论形成时期,汲取了中华民族的“天地人一体观”、“推天道以明人事”和“形名应因理论”等思想精华,作为理论的“初始观念”和“初始命题”,整理医学经验事实形成理论。后世医家在满足理论整体内部的自给性和命题之间的逻辑一致性的前提下,不断地充实内涵、验证假说、实践理论,使中医药理论具有了“环境-形神”医学模式、“辩证-类推”逻辑体系和“现象-状态医学”学科性质的科学形态。  相似文献   

2.
中医学从医疗经验的积累,升华为医学理论,肇始于《黄帝内经》。《黄帝内经》在战国至秦汉之际,引进墨家的"类"、"故"、"理"等逻辑理论和方法,解释中华民族长期与疾病斗争积累的医疗经验事实,预测未知的经验事实,使中医学从医疗经验知识的积累,转变为医学理论的建构。但《黄帝内经》并没有照搬《墨辩》的三物逻辑,而是根据自己学科的需要,改良了三物逻辑,广蓄博采,吸收了荀子的"举统类";韩非子"理"即客观事物的具体规律;《易传》的"一阴一阳之谓道"的思想,将"阴阳"贯穿于故、理、类中,矛盾是类的本质,故的根据,理的法则。使中医学的逻辑形态,根基于墨学的形式逻辑,发展成为由"阴阳"对立统一思维规律控制着的故、类、理的中国古代的辩证思维逻辑体系。  相似文献   

3.
藏医学是一个具有完整理论及长期实践经验的传统医学体系,是世界医学宝库中光辉夺目、独具魅力的瑰宝,被认为是世界医学领域内历史最为悠久的三大医学之一,它的发展经历了两千五百多年的漫长过程。自世界生命极限雪域高原隆起以来,藏民祖先世世代代与艰苦的自然环境及各种疾病抗衡博斗,在生活、生产实践中积累了防御、治疗各种疾病的丰富经验,逐渐形成了以高原自然条件和资源为前提、与众不同的民族医学体系。  相似文献   

4.
中医学是我国广大劳动人民在长期与疾病作斗争中,集累、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门传统的经验医学,有着丰富的经验和系统的理论。当今,要使中医学在新的时代不断地得到发展,必须开展实验性的研究。由于中医本身有其特点,因而在中医的科研设计中要有一个正确的思路与方法。正如恩格斯所说:“离开思维便不能前进一步,而且要思维就必须有逻辑范畴”,“不管自然科学家采取什么样的态度,他们还得受哲学的支配”(《自然辩证法》)  相似文献   

5.
蒙医尿诊是一种通过观察尿液诊断疾病的一种医学技术,是蒙医最具特色的传统诊断手段之一,属于望、触、闻三大诊断方法中望诊的范畴。尿诊作为蒙医学重要的诊断方法,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借鉴和吸收了中医学、古印度医学、及藏医学的理论和经验,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疾病诊断技术。本文通过整理相关古今文献,更进一步探讨和揭示蒙医尿诊的特点,为诊断疾病提供理论依据。希望对医务工作者了解蒙医尿诊学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6.
蒙医药学是一门经验医学。在漫长的历史实践中,蒙古族祖先在生产、生活及与疾病作斗争的实践中,发明创造了防病治病的方法。这不仅对当时人们的防病和保健发挥了重要作用,并对后人研究预防保健医学的形成和发展也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本文仅对蒙医预防保健医学的起源进行初探,供广大学者们参考。  相似文献   

7.
哈萨克医学中的放血疗法是迅速排出机体瘀滞邪毒的有效方法之一,属于外治法的范畴,具有祛瘀生新,排毒通络止痛之功。文中介绍两位哈萨克医学专家米兰别克及叶力多斯运用放血疗法治疗疾病的经验及其使用放血疗法的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8.
案例分析法在<医学辩证法>教学中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侯占伟 《中医教育》2000,19(4):28-29
1案例分析法在医学辩证法教学中的必要性 医学辩证法是一门关于人类健康与疾病发展过程的一般规律及医学自身的一般发展规律和一般研究方法的科学.它既不同于医学,也不同于哲学.一方面它以研究内在的、本质的、共性的、普遍的规律、范畴为对象,其内容具有抽象性和概括性,从层次上来说高于医学,与哲学相接近;另一方面,它又局限于医学,是唯物辩证法及其范畴在医学领域的具体应用,从层次上来说低于哲学,与医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文章在东、西方哲学、逻辑、科学技术史、医学等领域进行了广泛的比较研究,从构筑一门科学知识体系(范式)的本体论和方法论两个层面,对中、西医学理论体系进行了深入的比较研究,发现西方医学是观察和分类在其中起主要作用,形成的把握了人体结构-功能层面生命规律的经验科学。中医学是观察和模式推理在其中起主要作用,形成的把握了人体现象-状态层面生命规律的理论科学。  相似文献   

10.
脊柱手法在东西方治疗脊柱退变性疾病方面有数千年的历史,但真正形成治疗体系不过百年,而试图形成现代医学的体系架构的历史则更短。虽然脊柱手法治疗的临床和基础研究成果已经开始受到现代医学的关注和部分认可,但是脊柱手法医学领域的从业人员仍无法摆脱以经验医学为主导的临诊模式,"因其有效而存在,也因其无序而被质疑"的现况仍然存在。如何确定脊柱手法医学在以实验医学和循证医学为主导的现代医学领域的地位,值得从业人员深思和探讨。  相似文献   

11.
对中医药学合理内核进行再认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当今以现代生命科学为主导学科的时代,建设和发展现代科学体系中的中医药学,必须注意既适应现代生命科学的发展趋势,又坚持和发展中医药学体系的合理内核.中医药学的合理内核集中反映为:以"阴阳"、"五行"等概念为核心构筑的理论体系;中医药学理论的"理想模型"及其数理逻辑;以"黑箱"方法建立的"藏象"理论;"四诊合参"全面诊断的诊法体系与理论;辨病论治与辨证论治结合的临床诊疗模式;理、法、方、药一致的逻辑要求;临床各科的综合治疗体系.本文提出,以现代生命科学作为参照系,对中医药学体系的合理内核进行再认识,是在现代生命科学时代发展中医药学的需要.  相似文献   

12.
土家族医药学是我国少数民族医药体系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它植根于湖南、湖北、贵州、重庆等广大土家族地区,有其自身的民族药物理论认识、用药特色与经验,特别是关于用药禁忌方面,形成了土家族传统药配伍禁忌的生药十三反、十四反原则,对数以万计中草药的配伍原则及使用上有一定指导作用。文章针对土家族医药工作者们常遵循的此配伍禁忌,对药物的来源进行考证,并结合性味、功效记载,从药性特别是四性、毒副作用分析等方面对土家医的生药十三反、十四反之相反理论基础作出初步探讨,以期为完善中药的配伍禁忌理论提供借鉴,为传统民族医药的进一步开发与应用研究提供一些切入思路。  相似文献   

13.
王诚喜教授是衡阳市名中医,从事呼吸相关疾病临床工作30余年,累计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因其丰富扎实的中医理论基础,在面对临床繁杂多变的疾病时,总是能从经典古籍和古代医家中找到灵感和依据,搏采众医家之长,并用于指导临床治疗。王教授临床注重因时制宜,提倡治未病,并根据临床经验提出小儿咳嗽责之于脾及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从肾论治,金水相生的观念。  相似文献   

14.
吴荣  王阶  任廷革  张帆 《中华中医药学刊》2008,26(12):2581-2583
目的:挖掘名老中医冠心病辨证论治规律,创新名医经验传承方法;方法:收集名医冠心病典型医案115例,建立冠心病名医诊疗数据库,应用方剂智能分析软件分析名老中医立法组方的规律;结果:得到名医冠心病8个常见证型的证候诊断、治法与方药;结论:从方剂出发得到的名医辨证论治规律,清晰的再现了名医识证、立方、用方的思维过程,通过多个方剂的综合分析分别归纳出证候诊断、治法和组方用药规范,从而将名医经验转化成了有价值的知识,显示出数据挖掘在名医经验整理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夏渝林 《时珍国医国药》2001,12(10):930-931
目的:探讨中西结合理论建立的理想切入点。方法:分析西医学对“风湿热”、中医学对“痹证”的诊断和治疗方法的异同点。结果:西医学先进的检测手段和技术,对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有独特的优势;而中医学的辨证论治。遣方用药对许多疑难杂证的治疗也独具特色。结论:西医的现代诊断检测技术与中医的系统理论并重,有利于促进中西医结合。  相似文献   

16.
关于中药区划理论和区划指标体系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在对中药区划相关文献的研究基础上,结合对中药区划研究的实践经验,对中药区划的相关理论基础进行了探讨。明确了中药区划应以中药资源学、生态学、地理学、经济学的相关理论为依据和指导进行区划研究;中药区划应遵循优质性原则、差异性原则、相似性原则和实用性原则;中药区划的研究对象包括中药资源、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3个方面。对中药区划进行了界定,暨中药区划是研究中药资源及其地域系统的空间分异规律,并按照这种空间差异性和规律性对其进行区域划分。根据中药区划的相关理论、遵循的原则、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对中药区划指标的选取进行系统梳理,构建了中药区划研究模型和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17.
目的主要介绍罗才贵教授在治疗月经不调中,运用中医理论,从整体、肝、脾、肾及气血方面论治的临床经验。方法本人师承罗才贵教授,通过跟师学习,整理罗老治疗月经不调的病案,进而进行归纳总结。结果罗才贵教授治疗月经不调经过临床验证,疗效确切。结论罗才贵教授治疗月经不调临床经验丰富,疗效确切,其经验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脉象"是最具有中医特色的四诊技能切诊诊察的内容,是几千年来众多中医医家长期实践临床经验的结晶。本文就脉象的内在蕴含特点作了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19.
路遥  陈旭  鲁雨荍  孙琛琛  申琳 《中国现代中药》2022,24(11):2061-2065
中医药理论-人用经验-临床试验相结合(以下简称三结合)的中药注册审评证据体系作为中药审评审批改革的关键,越来越受到业界的重视。医疗机构制剂来源于临床,具备人用经验的载体特性,具有开展新药转化的先天属性,亦成为人用经验收集和应用的重要节点。基于“三结合”的审评证据体系,对医疗机构制剂实施全生命周期管理,可以解决现阶段医疗机构中药制剂研发、使用、转化过程中存在的普遍性问题,从而实现医疗机构制剂在满足临床需求、良性发展的基础上,发挥其人用经验收集、传承创新发展“孵化器”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