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子(癎)前期是产科常见且严重的妊娠并发症,是导致围产儿及孕产妇死亡的重要原因[1].研究发现辅助性T淋巴细胞1和2(T helper 1/T helper 2,Th1/Th2)免疫状态向Th1漂移是子(癎)前期发病的重要免疫机制[1-4],因此研究子(癎)前期产生Th1型漂移的免疫调控机制有助于进一步了解其病理生理机制,目前国内外尚未见相关研究报道.  相似文献   

2.
子(癎)前期是产科常见且严重的妊娠并发症,是导致围产儿及孕产妇死亡的重要原因[1].研究发现辅助性T淋巴细胞1和2(T helper 1/T helper 2,Th1/Th2)免疫状态向Th1漂移是子(癎)前期发病的重要免疫机制[1-4],因此研究子(癎)前期产生Th1型漂移的免疫调控机制有助于进一步了解其病理生理机制,目前国内外尚未见相关研究报道.  相似文献   

3.
子(癎)前期是人类妊娠中晚期特有的并发症,是导致围产儿病率及死亡率的主要因素之一,至今有关子(癎)前期的发病机制仍未明确.有研究显示子(癎)前期时存在以Th1细胞为主导的系统免疫功能增强的特征性改变[1-2],并有报道发现子(癎)前期患者外周循环血中存在着多种炎性细胞因子浓度增高现象.IL-15是T淋巴细胞激活因子,在结构上与IL-2具有高度同源性,参与调节T淋巴细胞的增殖和B淋巴细胞成熟[3],尤其对NK细胞的发育和细胞毒性起着必不可少的调节作用[4].在机体多种炎症性疾病中都存在血清IL-15升高的现象睁[5-6],如:系统性红斑狼疮、风湿性关节炎、炎性肠病等.本研究旨在通过检测子(癎)前期患者血清IL-15水平,探讨其与子(癎)前期发病及疾病严重程度之间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孕妇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水平和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ethylenetetrahydrofolate reductase,MTHFR)基因C677T的多态性,以探讨其在子癎前期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子癎前期孕妇50例(子痴前期轻度14例,子癎前期重度36例),正常孕妇4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荧光偏振免疫法测定血浆Hcy水平,PCR法检测MTHFR基因C677T的多态性.结果 研究组Hcy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12.00±4.59)μmol/L和(7.85±1.51)μmol/L,P<0.05];轻度子癎前期组Hcy水平[(8.63±3.94)μmol/L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子癎前期组Hcy水平(13.30±2.06)μmol/L]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子痢前期组MTHFR基因677位点CT、TT基因型频率分布(C/T:42.0%;T/T:14.0%)和子癎前期组总的突变T等位基因频率(T:35.0%)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血浆Hey水平升高可能是子瘸前期发病机制中的重要因素,而MTHFR基因C677T多态性影响了Hcy的代谢途径.可能是子癎前期的病因学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5.
子(癎)前期迄今病因不明,临床上对于该病的预防和治疗缺乏特效手段,唯有终止妊娠.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提出很多新的学说,包括免疫学说、氧化应激学说等,目前子(癎)前期的免疫学发病机制正逐渐被认识,免疫学说正逐渐被完善,一些免疫制剂正在逐步由动物实验过渡到子(癎)前期的治疗[1].  相似文献   

6.
Th1/Th2漂移与子宫内膜异位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子宫内膜异位症(EMs)是妇科常见病,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机体的免疫状态与其发生发展关系密切.近年来关于Th1/Th2细胞功能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关系成为研究热点.研究证实,EMs患者体内存在Th1/Th2漂移,机体免疫功能减退,异位内膜细胞发生免疫逃逸继而种植生长.通过追溯Th1/Th2概念并分析Th1/Th2漂移对免疫系统造成的影响,揭示了Th1/Th2细胞功能失衡与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的关系.纠正机体免疫失调、恢复Th1/Th2平衡成为治疗EMs的可能手段.  相似文献   

7.
子癎前期及子癎的病因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子癎前期及子癎是孕期以高血压为主要特征的多系统疾病,严重威胁母婴健康,对其病因和发病机制的研究一直是产科的热点.目前虽病因尚未阐明,但其发病机制已比较明确,其基本发病机制为血管内皮损伤导致缩血管因子(ET和TXA2)和舒血管因子(NO和PGI2)平衡失调,出现全身普遍性的小动脉痉挛,脏器功能和灌流量下降,同时血管内皮损伤又导致促凝因子(TXA2、PAI和Ⅷ因子)和抗凝因子(PGI2、tPA和抗凝血酶-Ⅲ)平衡失调, 出现血液的高凝状态,血管内微血栓形成,重症者可出现慢性DIC.众所周知,子癎前期的发病过程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发病病理形成阶段,第二阶段是在已形成发病机制的基础上出现临床症状.因此,病因学的研究应在子癎前期发病的第一阶段,且越早越好.目前对子癎前期的病因众说纷纭,其中被普遍认可的是免疫学说、胎盘缺血学说、氧化应激学说、遗传学说[1,2].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辅助性T淋巴细胞及协同刺激分子CD28/CTLA-4在子痫前期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采集22例正常妊娠妇女(正常妊娠组)及45例子痫前期患者(子痫前期组,包括22例轻度和23例重度)外周血,用流式细胞技术分别检测外周血Th1、Th2及Th1/Th2比率及CD28和CTLA-4在CD4+T细胞的表达。结果:子痫前期组Th1、Th1/Th2、CTLA-4均高于正常妊娠组,且重度高于轻度(P0.05);子痫前期组Th2、CD28/CTLA-4低于正常妊娠组,且重度低于轻度(P0.05)。CD28与Th1呈负相关,r=-0.295;CTLA-4与Th1呈正相关,r=0.551,与Th2呈负相关,r=-0.363;CD28/CTLA-4与Th1/Th2呈负相关,r=-0.707。结论:子痫前期患者外周血协同刺激分子CD28/CTLA-4表达异常,高表达的CTLA-4促进CD4+T淋巴细胞过度活化并向Th1亚群分化,导致Th1/Th2比率失衡,这可能是子痫前期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9.
早发型重度子癎前期的发病机制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早发型重度子癎前期是指发生于孕34周以前的重度子癎前期,发生率为14·2%[1],多伴有胎儿生长受限和很高的医源性早产率,围生儿死亡率高达13·3%[2]。一直以来,其临床处理是产科医生不得不面对的棘手问题。因此,自20世纪80年代末期开始,对重度早发型子癎前期的研究逐渐受到重视,并成为目前世界范围内研究和讨论的重点和热点问题。1早发型重度子癎前期的发病机制目前认为子癎前期的发病机制可用一元化理论阐明,即遗传背景下母胎免疫耐受异常-滋养细胞侵袭能力降低、胎盘浅着床-胎盘缺血缺氧-脂质过氧化-毒性物质释放-血管内皮细胞损伤或激活-…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子宫蜕膜组织中Th1和Th2细胞比率变化,探讨其变化在发病中的作用。方法河北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于2004年2~9月采集12例正常妊娠孕妇,10例妊娠期高血压和25例子疒间前期患者子宫蜕膜组织,采用流式细胞技术分别检测Th1/Th2细胞比率。结果(1)子疒间前期组和妊娠期高血压组Th1/Th2细胞比率明显高于正常妊娠组(P<0.05)。(2)子疒间前期组Th1/Th2比率明显高于其他两组(P<0.01),妊娠期高血压组明显高于正常妊娠组(P<0.05)。在子疒间前期组,随病情的严重程度的增加,其比率变化呈加重趋势,但与孕周无明显关系。(3)子疒间前期患者Th1/Th2比率与平均动脉压、24h尿蛋白量呈正相关(P均<0.01)。结论Th1/Th2比率变化可能是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发病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评价妊娠期糖尿病(GDM)的严重程度与子癎前期是否存在关联,良好的血糖控制能否降低子癎前期发生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2-2006年在南京市确诊的GDM病例1518例,其中伴子癎前期159例.用75g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中不同的空腹血糖值以0.3mmoL/L为间隔单位进行GDM分组,分析其子癎前期的发生情况,以糖化血红蛋白值作为评判妊娠最后1~2个月血糖控制情况.结果 在GDM患者中,子癎前期的发生率是10.5%(159/1518);GDM伴子癎前期组孕前的体重指数(BMI)和孕期体重增长与GDM不伴子癎前期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着空腹血糖值的上升,子癎前期发生率呈上升趋势;以空腹血糖值5.6mmol/L为界分为两组,它的比值比(OR)为2.05和95%可信区间(CI)为1.34~3.12;GDM伴子癎前期组分娩前糖化血红蛋白值(HbA1c)明显增高(P<0.01).结论 子癎前期的发生率与GDM的严重程度有关;孕前高BMI和孕期体重增长过快是GDM伴子癎前期发生的独立因素;孕期良好的血糖控制可以降低子癎前期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子(癎)前期患者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淋巴细胞(CD4+CD25+Tr)和cD4+CD25high 调节性T淋巴细胞(CD4+ CD25high Tr)在子(癎)前期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2005年10月至2006年3月对安徽省立医院子(癎)前期患者30例和正常早、晚期妊娠及正常非妊娠组妇女各13例、22例及15例,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其外周血CD4+CD25+Tr和CD4+CD25high Tr占CD4+T细胞的比率,分析其与子(癎)前期的关系.结果 子(癎)前期组妇女外周血CD4+CD25+Tr和CD4'cD25 highrrr表达率分别为(6.64±1.10)%和(0.53±0.17)%,明显低于正常晚期妊娠组妇女的(12.26±1.32)%和(1.18±0.0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正常非妊娠组妇女外周血CD4+CD25'Tr表达率(10.8±1.05)%和正常早期妊娠组CD4'CD25'Tr表达率(11.21±1.4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均低于正常晚期妊娠组(P<0.05).结论 CD4+CD25+Tr和CD4+cD25high Tr可能与子(癎)前期的发病机制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辅助性T淋巴细胞(Th)1、2比率变化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发病的关系。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技术,分别检测12例正常未妊娠妇女(正常未孕组)、12例正常妊娠妇女(正常妊娠组)、10例妊娠期高血压患者(高血压组)、25例子痫前期患者(包括10例轻度和15例重度,子痫前期组)的外周血及蜕膜组织(正常未孕组除外)中的Th1/Th2比率。结果正常未孕组妇女外周血中的Th1/Th2比率为10.5±1.5,正常妊娠组妇女外周血及蜕膜组织中的Th1/Th2比率分别为9.5±2.9及7.6±4.6、高血压组妇女分别为12.1±3.4及13.1±5.6、子痫前期组分别为16.8±3.8及26.7±9.4。子痫前期组外周血及蜕膜组织中Th1/Th2比率均明显高于其他各组,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子痫前期组蜕膜组织中Th1/Th2比率明显高于外周血,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高血压组妇女的Th1/Th2比率变化处于子痫前期组和正常妊娠组之间。结论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Th1/Th2比率升高,导致Th1/Th2比率平衡紊乱可能是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发生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子痢前期患者胎盘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KDR)的表达与胎盘血管病变的关系,研究子(癎)前期的发病机制.方法 对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2004年1至11月间收治的重度子(癎)前期患者22例、轻度子(癎)前期患者20例和同期正常妊娠妇女20例,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其胎盘中KDR的表达情况,记数胎盘间质的平均微血管密度(MVD)值.结果 子(癎)前期重度患者胎盘中KDR的表达显著低于轻度患者和正常孕妇(P<0.01),子(癎)前期轻度组较正常对照组KDR表达明显降低(P<0.05).子(癎)前期重度组患者胎盘中MVD值明显低于轻度组和正常对照组(P<0.01),子(癎)前期轻度组较正常对照组MVD值降低(P<0.05).子(癎)前期患者和正常孕妇胎盘中KDR表达与MVD值的变化呈显著正相关(r=0.855,P<0.01).结论 KDR表达水平降低可能参与引起胎盘血管发育不良.从而导致子(癎)前期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15.
子宫内膜异位症(EMs)是妇科常见病,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机体的免疫状态与其发生发展关系密切。近年来关于Thl/Th2细胞功能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关系成为研究热点。研究证实,EMs患者体内存在Thl/Th2漂移,机体免疫功能减退,异位内膜细胞发生免疫逃逸继而种植生长。通过追溯Thl/Th2概念并分析Thl/Th2漂移对免疫系统造成的影响,揭示了Thl/Th2细胞功能失衡与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的关系。纠正机体免疫失调、恢复Thl/Th2平衡成为治疗EMs的可能手段。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子痢前期患者胎盘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KDR)的表达与胎盘血管病变的关系,研究子(癎)前期的发病机制.方法 对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2004年1至11月间收治的重度子(癎)前期患者22例、轻度子(癎)前期患者20例和同期正常妊娠妇女20例,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其胎盘中KDR的表达情况,记数胎盘间质的平均微血管密度(MVD)值.结果 子(癎)前期重度患者胎盘中KDR的表达显著低于轻度患者和正常孕妇(P<0.01),子(癎)前期轻度组较正常对照组KDR表达明显降低(P<0.05).子(癎)前期重度组患者胎盘中MVD值明显低于轻度组和正常对照组(P<0.01),子(癎)前期轻度组较正常对照组MVD值降低(P<0.05).子(癎)前期患者和正常孕妇胎盘中KDR表达与MVD值的变化呈显著正相关(r=0.855,P<0.01).结论 KDR表达水平降低可能参与引起胎盘血管发育不良.从而导致子(癎)前期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17.
正常妊娠有赖于母体对胚胎半同种抗原的免疫耐受,一旦免疫耐受失衡,将导致免疫排斥、免疫攻击从而导致自然流产,原因不明复发性流产被认为与母胎免疫耐受失衡有关.CD4+T在同种异体急性排斥反应中发挥重要作用,根据所分泌的细胞因子不同,CD4+T 细胞分为Th1、Th2、调节性T细胞(Treg)及新近发现的Th17细胞.早期研究发现母体外周血、母胎界面CD4+T细胞增高与复发性流产密切相关.随免疫耐受机制研究的不断深入,母胎免疫耐受的研究历经Th1/Th2平衡到Treg的免疫负调控作用,再到Th17/Treg平衡.综述CD4+T细胞在原因不明复发性流产中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重度子癎前期患者血清中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tineutrophil cytoplas- mic autoantibodies,ANCA)两种主要靶抗原蛋白酶3(protein3,PR3)和髓过氧化物酶(myeloperoxi- dase,MPO)的表达与子癎前期发病的关系。方法用抗原特异性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 31例重度子癎前期和31例同期正常孕妇(对照组)血清中的PR3和MPO。结果 (1)重度子癎 前期组PR3(+)者占25.8%(8/31),高于对照组的9.7%(3/31),但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X2= 2.763,P>0.05);重度子癎前期组MPO(+)占25.8%(8/31),对照组占19.4%(6/31),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X2=0.369,P>0.05)。(2)重度子癎前期组ANCA(+)者和ANCA(一)者比较各母儿并发症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但肾功能不全患者共4例均发生于ANCA(+)者。结论 ANCA 可能与子癎前期的肾脏病变有关,是否参与子癎前期的发病机制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子(癎)前期孕妇胎盘硫氧还蛋白还原酶(thioredoxin reductase,TR)、硫氧还蛋白(thioredoxin,Trx)mRNA的表达情况和胎盘TR的活性,探讨Trx系统与子(癎)前期发病的关系.方法 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26例子(癎)前期孕妇(10例轻度子(癎)前期,16例重度子(癎)前期)和28例正常妊娠妇女(对照组)胎盘TR、Trx mRNA表达的情况.采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胎盘TR活性.结果 (1)子(癎)前期组胎盘TR mRNA(轻度:0.865±0.018,重度0.800±0.025)和Trx mRNA表达(轻度:0.873±0.008,重度0.818±0.025)均低于对照组(TR:0.893±0.023,Trx:0.918±0.023;P均<0.05),重度子(癎)前期组的表达水平低于轻度子(癎)前期组(P均<0.05);(2)子(癎)前期组胎盘TR活性分别低于对照组(轻度:17.732±1.653,重度:15.626±1.543,对照:19.770±2.432;P<0.05),重度子(癎)前期组低于轻度子(癎)前期组(P<0.05);(3)两组胎盘TR活性和TR mRNA表达呈正相关(r=0.612,P<0.001).结论 Trx系统的表达异常可能与子(癎)前期的发病有关,并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子癎前期子癎病因及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7,自引:4,他引:23  
子癎前期、子癎属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范畴,病因至今不明,其病因学始终是产科领域的研究热点。近年来,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国内外学者提出了一些新的病因学说,如免疫学说、氧化应激学说等更科学合理地阐明了子癎前期、子癎的发病机制,如一元化学说。以下几种学说能较为合理地解释其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