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寿世传真》成书于清代,为徐文弼汇集前人养生思想所撰养生著作,内容丰富,涉及范围广.徐氏倡导气功导引应与起居、四时调摄并重,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本文主要梳理并分析《寿世传真》中的导引养生思想,分别从导引宜取简便法、宜宝精气神、宜知忌要等方面进行论述,探索徐氏导引法的内涵.  相似文献   

2.
从调脾胃重胃气、重情志、重真火、重痰湿以及治脾虚分阴阳等5个方面对徐文弼保脾胃的养生思想进行了分析、归纳。《寿世传真》为徐文弼在广泛搜采前人著述的基础上,结合亲身经验撰写的一本养生学专著。徐氏重视保脾胃以养生,并提出了"人以水谷为生,故脾胃为养生之本"的观点。  相似文献   

3.
《寿世传真》是旴江医家徐文弼的养生专著,其养生思想可总结为:内外功结合,保养静气神;四时调摄,勿失其序;饮食调摄,节五味,择四气;五脏防病,首重脾胃;内养为本,药饵为辅。对于指导临床医生实践及现代人养生,均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徐文弼生平甚喜岐黄之术,爱收集民间验方,并重视养生。在《寿世传真》中,结合老年人的生理病理特点提出了诸多针对老年人的养生思想、养生方法,至今仍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文中着重从形养、避邪、食养、药养等4个方面分析、总结了《寿世传真》中的老年养生思想和方法,对于指导老年人健康养生、益寿延年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寿世传真》的官窍导引法是一种结合形体运动、呼吸吐纳、意念为一体的锻炼方式,通过牵引抻拉肢体,刺激局部穴位,激发脏腑经络内在机能。本文将《寿世传真》中的目功、舌功、口功、齿功、鼻功及耳功六个导引法归纳为官窍导引,将其动作拆分细化,经研究发现其操作不仅对官窍疾病有预防及治疗的作用,而且有利于脏腑、经络调理,能使五脏调和,气脉通畅而达到养生功效。  相似文献   

6.
徐文弼自幼业儒,生平喜辑录验方,极重视养生,是清代养生名家。徐氏集百家之长,结合自己的亲身经验撰成《寿世传真》,总结提出了许多诸如"十要""十忌""十八伤"等养生方法,简明扼要,针对性强。然而对于有些养生方法,徐氏未对其机制进行阐述。为使徐氏养生思想发扬光大,惠及大众,试从中医学角度着重对其在《寿世传真》中提出的"十要"之机制作进一步解析,以飨同道。  相似文献   

7.
龚廷贤为明代著名医家,是江西旴江医学的代表人物之一。龚廷贤的医术既承家传,又富有创新,他精通内、外、妇、儿、五官等各科,被誉为"医林状元"。龚廷贤继承并发展了李杲的脾胃论学说,以重视脾胃闻名于医林,在临证中他突出脾胃,特别注重调理顾护脾胃,并善于从调理饮食入手。龚廷贤对养生延年也特别强调脾胃的重要作用,他主张通过对脾胃的调理而达到养生保健和康复的目的。龚廷贤的这些脾胃观思想在其所著《寿世保元》、《万病回春》等代表性著作中均有所体现。  相似文献   

8.
结合小儿生理特点及脾胃生理特性,探析"调其饮食,适其寒温"对于小儿脾胃调理的重要意义,阐述调其饮食,适其寒温是顾护脾胃之根本;饮食不调,寒温不适则脾胃受损,罹患疾病;而患病后以饮食调理脾胃,当节戒饮食,并注意食物与药物的相互作用,避其害而趋其利,充分发挥食养、食疗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孙思邈是我国医学发展史上一位杰出的医药学家,他善于养生,注重饮食调理脾胃,其所著的《备急千金要方》首重妇人,本文通过病因、遣方用药及饮食调摄等三个方面来探讨孙氏妇人方中的重脾胃思想。  相似文献   

10.
试析孙思邈饮食养生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对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千金翼方》中有关饮食养生的内容进行了总结,从饮食基本原则和五脏饮食宜忌两个方面探讨了孙思邈的饮食养生观。指出孙氏的饮食基本原则可以概括为:四宜、二少、四忌;五脏饮食宜忌可以概括为:慎五味不偏嗜、洞析五脏所宜,调平五脏两个方面。作者认为孙氏饮食养生观简便易行,适用性强,对于今天之饮食养生不无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养生之术,自古有之,诸子百家,各臻其妙。作为金元四大家之一,被后世称为“补土派”鼻祖之李东垣,在养生学方面尤多建树,且提出了许多独道见解。在其《脾胃论》提到“脾胃为元气之本”、“饮食劳倦则伤脾”、“饮食自倍,肠胃乃伤”、“损其脾者,调其饮食,适其寒温”等,且在“摄养”、“远欲”、“省言箴”三篇中道出了自己的养生观点。通观全书,其中又以调理脾胃为重点养生要义,其对后世养生有深远影响,颇值认真继承发扬,兹不揣浅陋,略论其要。  相似文献   

12.
蔚晓慧 《山东中医杂志》2003,22(10):585-586
简要论述了《老老恒言》中有关老年养生的思想和方法 ,认为饮食以调理脾胃为要 ,应注意饮食有节、五味调和、清淡为补 ;起居以养静为要 ,应注意调顺四时、起居有常、静养与导引相结合 ;养性以安命为要 ,应注意清心寡欲、修心养性  相似文献   

13.
《脾胃论》为中医脾胃内伤学说的重要著作,蕴藏丰富的治未病思想,值得研究。通过总结与探讨《脾胃论》中调理脾胃治未病的理论思想,认为应将保护脾胃元气置于首位,从脾胃调畅情志、用药顾护胃阳、存胃中津液,主张法于四时、食饮有节、避醉酒、起居有常、慎劳役、省语养神、加强平素防摄,从五行防治疾病等,以期更好地指导临床养生保健、防病延年。  相似文献   

14.
对《幼科发挥》中调脾胃思想进行了探讨,其作者万全提出小儿"脾常不足",认为"调理脾胃者,医中之王道也",指出"调理之法,不专在医,唯调乳母,节饮食,慎医药,使脾胃无伤,则根本常固矣"。其临证喜用丸剂,用药充分体现"中和"之道,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5.
早在《黄帝内经》年代,古人就很重视饮食,《黄帝内经》有大量篇幅对饮食加以论述,《素问》提出养生之道必须谨调五味,才能长有天命,为后世饮食养生体系奠基之作。笔者结合《内经》,将饮食养生归纳为其与生理病理、食量、食物四气五味、季节、梦相关系,以及疾病发生发展、治疗与宜忌。  相似文献   

16.
汤尔群  黄玉燕 《吉林中医药》2011,31(11):1038-1040
《调燮类编》是我国古代养生和科普读物,多个篇章富含与养生相关的内容.其养生学术思想包括顺应自然规律、生活起居有常与饮食调养有度.顺应自然规律体现在重视天文气象、地理环境及时令节气等方面,生活起居有常体现在注意居住环境、坐卧行走、按摩保健、醉酒沐浴及妊妇幼儿等方面,饮食调养有度体现在注重饮食宜忌、重视饮食补养及服食药饵健...  相似文献   

17.
王道坤教授论治脾胃病,着眼于肝、肺、心、肾,调五脏以安脾胃为要。调和脾胃,宜先达肝;宣降肺金,宜健脾胃;温补脾土,宜振心肾,寓达肝、畅肺、温肾、振心于调理脾胃之中,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8.
<正> 本文着重论述张氏在肝郁论治中,疏肝注重调理中焦脾胃,时刻注意顾护元气,慎施平肝伐肝,善用柔肝和肝之法及在遣方用药方面的特色。疏肝注重调中调中有助疏肝张氏治疗肝郁之证,非常注意调理中焦脾胃。他根据《内经》:“厥阴不治,求之阳明”;《金匮要略》:“见肝之病,当先实脾”;黄坤载:“肝气宜升,胆火宜降,然非脾气之上行,则肝气不升,非胃气之下行,则胆火不降”之见,认为治疗肝郁之证,当以调理中焦脾胃为主,脾升胃降则肝气自和平。他  相似文献   

19.
万全,字密斋,是我国十六世纪中叶伟大的临证医学家之一.临证经验丰富,尤精儿科,堪为后世所效法.今就《幼科发挥》中调理脾胃之法(“不专在医,唯调乳母,节饮食,慎医药,使脾胃不伤,根本常固矣.”)浅淡体会如下:  相似文献   

20.
略述万全重视固护、调理小儿脾胃之气.提倡"调乳母、节饮食、慎医药"的观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