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临床分离棒状杆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摘要:目的:研究棒状杆菌的药敏试验方法,了解临床标本中分离的棒状杆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敏感性。 方法:以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12种抗生素的最低抑菌浓度(MIC),用SENSITITRECMP2IHM微量肉汤药敏板进行质控对照。 结果:184株棒状杆菌对青霉素、头孢噻肟、红霉素、环丙沙星、四环素、多西环素、克林霉素的耐药率超过50%。超过50%的菌株对亚胺培南、庆大霉素和利福平敏感,未发现对万古霉素和利奈唑胺耐药。 结论: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检测临床分离棒状杆菌的MIC值,用CLSI M45-A判断标准判读结果,可为临床提供准确的敏感或耐药结果。棒状杆菌对多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降低,多重耐药株在增加。  相似文献   

2.
目的从尿路感染标本中快速、准确地分离、鉴定解脲棒状杆菌并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帮助临床明确病原菌并进行治疗。方法临床送检的碱性尿液标本用血琼脂平板和麦康凯琼脂平板进行培养,革兰染色初筛,对可疑菌采用脲酶试验进行快速筛选并依据全国临床检验标准操作规程(第3版)进行常规鉴定;E-test法对分离出的菌株进行药敏试验。结果从298份临床碱性尿液标本中分离出4株解脲棒状杆菌。4株菌对检测的β-内酰胺类药物青霉素、头孢曲松、头孢噻肟、头孢吡肟、亚胺培南、美罗培南,环丙沙星,红霉素,克林霉素,复方磺胺甲噁唑共10种抗菌药物均耐药;对万古霉素和利奈唑胺敏感;而对庆大霉素、四环素及利福平的抗菌活性不一。结论需关注从临床碱性尿液标本中分离的解脲棒状杆菌,以免漏诊。  相似文献   

3.
目的 揭示纹带棒状杆菌临床分离株耐药性及分子分型特征,为制定纹带棒状杆菌感染防治措施提供依据。 方法 收 集从临床标本中分离的 124 株纹带棒状杆菌,经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 MS)和 16S rRNA 鉴定后, 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进行体外药敏试验,并分析交叉耐药情况;采用脉冲场凝胶电泳进行分子分型,并进行聚类分析。 结果 所有菌株均对环丙沙星耐药,96.0%的菌株为多重耐药菌株。 124 株纹带棒状杆菌可分为 28 个耐药谱,其中,美罗培南-克 林霉素-四环素-头孢噻肟-环丙沙星-红霉素-青霉素为主要的耐药表型(37.9%,47 / 124)。 克林霉素与红霉素、头孢噻肟与 青霉素、美罗培南与青霉素之间存在交叉耐药。 124 株纹带棒状杆菌共分为 44 个型别,其中优势型别为 CSS01. CN0058、 CSS01.CN0022、CSS01.CN0055、CSS01.CN0015,具有相同或相似的耐药谱。 结论 纹带棒状杆菌已逐渐发展为院内感染常见 病原菌,在院内传播过程中具有 4 个优势型别,耐药严重,传播能力强,应加强纹带棒状杆菌的系统监测。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解脲棒状杆菌进行分离与鉴定,提高该菌检出率,指导临床合理利用抗生素.方法筛选380例碱性尿液进行常规培养,用ATB鉴定仪对分离出的革兰阳性棒状细菌进行鉴定,并用K-B法做药敏试验.结果培养检出解脲棒状杆菌4株,检出率为1.05%,对β-内酰胺酶类、克林霉素、红霉素、喹诺酮类、庆大霉素等耐药,而对万古霉素、利福平敏感.结论解脲棒状杆菌正在成为泌尿系统感染的一种重要的致病菌,该菌多重耐药,应引起大家重视.  相似文献   

5.
碱性尿液标本中解脲棒状杆菌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解脲棒状杆菌进行分离与鉴定,提高该菌检出率,指导临床合理利用抗生素。方法筛选380例碱性尿液进行常规培养,用ATB鉴定仪对分离出的革兰阳性棒状细菌进行鉴定,并用K-B法做药敏试验。结果培养检出解脲棒状杆菌4株,检出率为1.05%,对β-内酰胺酶类、克林霉素、红霉素、喹诺酮类、庆大霉素等耐药,而对万古霉素、利福平敏感。结论解脲棒状杆菌正在成为泌尿系统感染的一种重要的致病菌,该菌多重耐药,应引起大家重视。  相似文献   

6.
目的应用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快速检测产OXA-23鲍曼不动杆菌。方法 125株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及110株碳青霉烯类敏感鲍曼不动杆菌为研究对象,用PCR和测序方法检测OXA基因。美罗培南与鲍曼不动杆菌37℃孵育2h后,上清液进行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检测,统计学分析各质谱峰的ROC曲线。结果 125株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均携带OXA-23基因。碳青霉烯类敏感鲍曼不动杆菌的质谱峰质荷比(m/z)为384m/z,406m/z,428m/z,而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质谱峰为358m/z,380m/z,402m/z,406m/z,424m/z,428m/z,446m/z,468m/z。质谱峰358m/z与380m/z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均为0.99。通过质谱峰的变化鉴定产碳青霉烯酶鲍曼不动杆菌,灵敏度与特异度均为100%。结论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可以快速、准确检测碳青霉烯类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估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 MS)技术对醋酸钙不动杆菌-鲍曼不动杆菌复合群内菌种的鉴定能力。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20年3月经Vitek 2全自动微生物鉴定仪鉴定为醋酸钙不动杆菌-鲍曼不动杆菌复合群的菌株280株,用Vitek MALDI-TOF MS(V3.2)鉴定并用gyr B基因测序验证,比较复合群内不同种间的耐药性差异。结果 280株醋酸钙不动杆菌-鲍曼不动杆菌复合群经Vitek MALDI-TOF MS鉴定,结果为鲍曼不动杆菌251株、医院不动杆菌15株和皮特不动杆菌14株。质谱鉴定结果与基因测序结果符合率为100%。鲍曼不动杆菌对多种抗菌药物均表现为高度耐药,耐药率多在60%以上,医院不动杆菌和皮特不动杆菌对多种抗菌药物呈现高度敏感。除了对阿米卡星、米诺环素、复方磺胺甲噁唑外,鲍曼不动杆菌对各种检测药物的耐药性显著高于医院不动杆菌和皮特不动杆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医院不动杆菌和皮特不动杆菌在各种检测药物耐药率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Vitek MALDI-TOF MS3.2版本可实现醋酸钙不动杆菌-鲍曼不动杆菌复合群不同种的鉴定;醋酸钙不动杆菌-鲍曼不动杆菌复合群不同种的药敏结果存在差异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 MS)快速鉴定临床分离的非白喉棒状杆菌的价值。方法收集本院58株非白喉棒状杆菌,用MALDI-TOF MS和16S rRNA基因测序两种方法进行鉴定和比较。用MALDI-Biotyper软件构建不同棒状杆菌MALDI-TOF MS蛋白系统发育树。结果 58株非白喉棒状杆菌中,54株MALDI-TOF MS与16S rRNA基因测序鉴定结果一致,包括34株纹带棒状杆菌(Corynebacterium straitum)、11株杰氏棒状杆菌(C.jeikeium)、3株C.resistens、2株解葡萄糖苷棒状杆菌(C.glucuronolyticum)、2株黏金色棒状杆菌(C.aurimucosum)和2株无枝菌酸棒状杆菌(C.amycolatum)。4株16S rRNA基因测序无法鉴定到种的菌株中,MALDI-TOF MS鉴定为2株产黏棒状杆菌(C.mucifaciens)、1株C.singulare和1株假白喉棒状杆菌(C.commune)。结论 MALDI-TOF MS可将棒状杆菌属细菌快速、准确地鉴定到种。  相似文献   

9.
棒状杆菌的分离鉴定及抗生素敏感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棒状杆菌的分离鉴定及抗生素敏感性李金钟刘利平段雄波相青珍赵卿(新乐市医院,河北新乐050700)关键词棒状杆菌药物敏感试验近年来,棒状杆菌属的分类经历了很大变化,除植物棒状杆菌外,在伯杰系统细菌手册中列出了30个种。长期以来,多重视白喉棒状杆菌的培养...  相似文献   

10.
《中国消毒学杂志》2017,(8):705-708
目的研究生活饮用水中损伤性非苛养菌的耐药性。方法采用增菌培养基和选择性培养基对某小区生活饮用水进行损伤菌分离,获得分离株后,利用16S rRNA基因测序法进行种属鉴定;采用Kirby-Bauer纸片扩散法进行细菌的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在分离的58株损伤性非苛养菌中,耐药菌占51.72%,包括肠球菌属、肠杆菌属、葡萄球菌属、不动杆菌属、假单胞菌属。其中80%的损伤菌表现出对两种及以上抗菌药物耐药。耐药菌对复方新诺明的耐药最为普遍,耐药率为63.33%;对磺胺甲噁唑的耐药次之,占43.33%。结论测试小区生活饮用水中的损伤性非苛养菌耐药性较为普遍,应加强关注其潜在的人群健康风险。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急性乳腺炎脓液细菌培养菌群分布特点和耐药情况,分析耐药谱变化的趋势,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治疗急性乳腺炎提供循证学依据。方法对207例急性乳腺炎患者脓液进行细菌培养。采用手工试验及DL-96系统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细菌鉴定和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部分药敏试验结合K-B纸片扩散法。结果 207份标本中共检出82株病原菌,检出率为39.6%。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51株,占62.2%;铜绿假单胞菌7株,占8.5%;中间葡萄球菌4株,占4.9%;表皮葡萄球菌4株,占4.9%;产酸克雷伯菌3株,占3.7%;溶血葡萄球菌等其他13种菌种各检出1株。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阿奇霉素耐药率为92.2%,对红霉素耐药率为84.3%,对克拉霉素耐药率为84.3%,提示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大环内酯类药物总体耐药率较高,不宜选用;莫西沙星耐药率为3.9%,环丙沙星耐药率为4.1%,MRSA(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检出率为27.5%。铜绿假单胞菌对替卡西林/克拉维酸耐药率为85.7%,头孢哌酮耐药率为83.3%,庆大霉素、阿米卡星耐药率为71.4%;氨曲南耐药率为14.3%,头孢他啶耐药率为28.6%,美罗培南耐药率为28.6%。结论急性乳腺炎患者脓液以金黄色葡萄球菌检出为最多,其次为铜绿假单胞菌,与其他文献报道略有不同,显示出细菌分布的地域性差别;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大环内酯类药物耐药率较高,对莫西沙星、环丙沙星敏感率较高;铜绿假单胞菌对替卡西林/克拉维酸、头孢哌酮耐药率较高;对氨曲南、头孢他啶、美罗培南敏感率较高。经验用药宜结合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铜绿假单胞菌两者耐药谱综合考虑,药敏试验确定后宜根据药敏结果选用敏感药物进行目标用药。  相似文献   

12.
49株脑膜炎奈瑟菌体外抗菌药物敏感性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了解2005-2006年中国脑膜奈瑟菌分离株(Neisseria meningitides,Nm)的抗菌药物敏感性变化趋势,为选择抗菌药物对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患者进行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肉汤稀释检测最低抑菌浓度(MICs)方法、药敏纸片扩散(K-)法和E-test试纸条检测方法对本实验室收集的49株(16株A群、33株C群)2005-2006年分离的患者Nm菌株进行体外抗菌药物敏感性检测.结果 16株A群Nm菌株对复方新诺明、四环素、左氧氟沙星、萘啶酸4种抗菌药物耐药,对环丙沙星耐药或中度敏感.33株C群Nm菌株对复方新诺明耐药,31株(93.9%)C群菌株对萘啶酸耐 药,20株(60.6%)C群菌株对左氧氟沙星耐药,17株(51.5%)C群菌株对环丙沙星耐药.分别发现对青霉素不敏感的4株A群和1株C群Nm菌株.结论 2005-2006年,中国的A群和C群Nm菌株对磺胺类药物和喹诺酮类药物普遍耐药,此两类药物不适合中国流脑的临床用药及人群预防性给药.K-药敏纸片和肉汤稀释MICs及E-test方法具有较高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3.
Coryneform bacteria are frequently isolated from bovine mastitis and are associated with economic losses. Generally, the MICs of the 15 antimicrobial agents tested at which 90% of the isolates tested are inhibited for 46 Corynebacterium bovis and 13 Corynebacterium amylocolatum strains were low. These are the first quantitative antimicrobial susceptibility data available for coryneforms from bovine mastitis. Data from this study suggest that comparable corynebacteria from humans have a much higher level of antimicrobial resistance to a variety of antimicrobial agents.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该院综合性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下呼吸道标本中分离的84株鲍曼不动杆菌(ABA)的耐药情况,为临床治疗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对84株ABA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梅里埃VITEK2-Compact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进行细菌鉴定及药敏试验,并采用WHONET5.6软件对其进行耐药性分析。结果 84株ABA的耐药性较强。84株ABA耐药率最高的是呋喃妥因100.00%,其次为头孢替坦98.81%和氨曲南80.95%。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75.00%,其中对亚胺培南耐药率达76.19%。各类常见的13种抗菌药物的敏感率均30.00%。耐药细菌中的多重耐药(MDR)菌株、广泛耐药菌株和泛耐药菌株分别为67株、64株和26株,分别占79.76%、76.19%和30.95%。MDR菌株对常见的抗菌药物的非敏感率均大于90.00%。结论 ABA是常见的致病菌。实验室应加强对ICU ABA耐药菌株的分析和药敏监测,同时ICU应加强消毒隔离,避免医院感染的暴发流行。  相似文献   

15.
126株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的临床分布特征及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治理  冯素清  孙巧英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0,7(11):1044-1044,1047
目的分析医院感染常见非发酵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的分布特征及耐药情况。方法常规方法进行细菌培养鉴定,琼脂纸片扩散(K-B)法检测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对10种抗菌药物的药敏结果。结果 126株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分布各异,对10种抗菌药物均存在耐药,耐药率为7.0%~75.0%。结论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已成为医院感染的重要致病菌,对多种抗菌药物存在高耐药率,而且耐药率在逐年上升,指导临床合理用药,药敏检测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回顾分析该院尿路感染患者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情况,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对2013-2015年普洱市人民医院尿路感染患者中段尿进行细菌培养,用Vitek-2Compact全自动微生物鉴定仪及配套卡进行细菌鉴定及药敏试验。数据采用WHONET5.6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1 130份尿培养标本检出病原菌1 676株,检出率为15.1%;其中革兰阴性菌1 332株,占79.5%,革兰阳性菌275株,占16.4%,真菌69株,占4.1%,检出率最高的前3位病原菌依次为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粪肠球菌。检出产ESBLs的肠杆菌科细菌共611株,其中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分别占88.5%、10.2%。大肠埃希菌对碳青霉烯类、磷霉素和阿米卡星等药物具有较高的敏感性(95.0%)。肺炎克雷伯菌对碳青霉烯类药物具有较高的敏感性(90.0%)。未检出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利奈唑胺耐药的粪肠球菌,检出1株万古霉素耐药的屎肠球菌。这些病原菌主要来自泌尿外科,女性的构成比高于男性。结论该院尿路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大肠埃希菌是主要病原菌,多重耐药种类和数量不断增加,临床医生应根据药敏结果,正确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高临床抗感染治疗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非哺乳期乳腺炎中常见的浆细胞性乳腺炎(PCM)及肉芽肿性乳腺炎(GM)的超声和MRI表现特征。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4月至2017年8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收治的经手术或穿刺活检病理证实的75例非哺乳期乳腺炎患者,共75个病灶。所有患者术前均行超声、MRI检查。采用χ2检验比较不同类型非哺乳期乳腺炎超声、MRI表现特征。 结果本组75个病灶,17个为PCM,20个为GM,38个为其他类型乳腺炎,包括化脓性炎、小管炎及结核等。不同类型非哺乳期乳腺炎超声表现的形态、回声水平、血供程度、血供模式及向脂肪组织蔓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7.747,P=0.021;χ2=10.923,P=0.027;χ2=29.609,P<0.001;χ2=10.806,P=0.029;χ2=7.939,P=0.019)。其中PCM病灶血供多丰富,且以边缘型为主,同时更易向脂肪组织蔓延;GM病灶血供则以混合型为主。不同类型非哺乳期乳腺炎病灶位置及其边缘光整差异,以及超声探及的腋窝淋巴结显示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不同类型非哺乳期乳腺炎MRI表现的腺体致密、强化方式、时间-信号强度曲线类型、腋窝淋巴结显示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6.724,P=0.035;χ2=15.576,P=0.016;χ2=12.457,P=0.014;χ2=6.394,P=0.041)。PCM病灶多为肿块样强化;GM则以非肿块样强化及环形强化者较多,强化后腋窝淋巴结显示者较多。不同类型非哺乳期乳腺炎病灶平扫信号、位置、形态、边缘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本组75个病灶,超声诊断准确率为52.0%(39/75),误诊率为48.0%(36/75);MRI诊断准确率为26.7%(20/75),误诊率为73.3%(55/75);超声联合MRI诊断准确率为57.3%(43/75),误诊率为42.7%(32/75)。 结论不同类型非哺乳期乳腺炎的影像学表现不尽相同,不同检查方法联合有助于诊断。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非哺乳期乳腺炎的临床特点及误诊原因,并总结防范误诊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20年12月出现误诊的25例非哺乳期乳腺炎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误诊率为58.1%,以乳房肿块伴局部皮肤红肿和压痛为主要表现17例,以乳房肿块不伴皮肤病变为主要表现8例.入院后依据病史、临床体征和辅助检查,误诊为乳腺癌或...  相似文献   

19.
肉芽肿性乳腺炎的超声表现及误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肉芽肿性乳腺炎的声像图特点。方法对9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肉芽肿性乳腺炎的声像图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肉芽肿性乳腺炎声像图表现为病变形态不规则、边界模糊、内部回声分布不均匀,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显示中等血流信号,脉冲多普勒(PW)显示阻力指数(RI)较高。结论认识肉芽肿性乳腺炎声像图的特征,可提高超声诊断和鉴别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慢性化脓性中耳炎(CSOM)主要病原菌的种类及对抗生素的耐药情况.方法对135例CSOM患者的中耳脓性分泌物进行细菌培养,对分离的病原菌进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分离出病原菌119株,以金黄色葡萄球菌(45株)为主,其次是棒状杆菌(17株)和真菌(13株).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庆大霉素、奈替米星耐药率高,分别为94%、64%、61%,对喹诺酮类、利福平、万古霉素、磺胺类敏感性高.棒状杆菌对青霉素、氯洁霉素、磺胺类、苯唑西林耐药性高,分别为54%、60%、60%、40%,对庆大霉素、环丙沙星、利福平、万古霉素、复方氨苄西林敏感性高.结论金黄色葡萄球菌、棒状杆菌、真菌是CSOM的主要病原菌.以上细菌对青霉素类抗生素耐药性均高,对喹诺酮类、利福平、万古霉素均敏感.近年真菌感染率有增高趋势应引起临床医生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