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7 毫秒
1.
 目的 探讨实施空气细菌监测对维护和管理洁净手术部空气质量的意义。方法 对某院洁净手术部的45间手术间进行沉降菌静态、动态空气监测。参照《医院洁净手术部建筑设计规范》GB 50333进行静态空气监测,参照《医院洁净手术部污染控制规范》DB/11408—2007要求进行动态空气监测。其中动态空气监测选择第一台手术不同时间段(手术切皮时、手术2 h或缝合结束、接台-麻醉-皮肤消毒时)进行采样,记录手术过程中可能影响室内空气质量的相关因素。遇动态、静态空气监测合格率较低时即查找原因,制定并实施管理措施。结果 2010年5月—2021年9月静态空气采样共782间次,合格763间次,合格率97.57%。其中2018年6月静态空气采样6间,合格率为33.33%,针对不合格情况进行原因分析,采取整改措施, 2018年11月—2021年9月静态空气监测合格率为99.48%。动态空气监测结果显示,2010年5月不同级别手术间动态空气监测结果均不合格, 2010年6月—2011年6月,共进行空气动态采样103台次,Ⅰ、Ⅱ、Ⅲ级手术间合格率分别为90.00%、89.80%、95.45%。Ⅱ、Ⅲ级手术间不同位置回风口菌落数比较,进门处回风口菌落数均高于内侧回风口,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Ⅰ、Ⅱ、Ⅲ级手术间不同时段动态空气采样菌落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且各级手术间菌落数均随手术进程而逐渐增加。结论 洁净手术室静态、动态空气监测对维护和管理洁净手术部空气质量起到很好的督促作用;进行动态空气监测可及时掌握运行状态手术部细菌污染状况。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洁净手术室更换过滤器前后的空气监测指标的变化,确保洁净手术室空气质量并持续改进,不断提高洁净手术室管理水平,降低医院手术部位感染.方法 通过对更换过滤器前后的监测及相关记录,实施质量控制.结果 更换过滤器前Ⅰ~Ⅳ手术间日常空气合格率分别为85.71%、85.70%、85.71%、100.00%2011年4-5月更换过滤器之后,Ⅰ~Ⅳ级手术间日常空气合格率均为100.00%.结论 应加强对洁净手术室的日常维护和管理,通过及时更换洁净手术室的过滤器及质量持续改进,起到预防及控制医院感染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影响手术室空气质量的相关因素,探讨提高手术室洁净度的措施.方法 对长春市某三甲医院的普通手术间和层流手术间进行空气静态和动态细菌学监测.结果 普通手术间和层流手术间静态采样合格率分别为98.97%、99.02%,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普通手术间和层流手术间在择期手术开始时(T_0)采样合格率分别为93.51%、94.67%,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普通手术室和层流手术室在急诊手术开始时(T_0)采样合格率分别为78.95%、93.8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普通手术室随着手术时间的延长细菌总数逐渐增加,层流手术室在手术开始的T_2内,细菌总数呈波动性上升,T_3后显著下降.结论 急诊手术、手术时间是影响手术室空气质量的危险因素.手术室采用净化空调系统可以提高空气洁净度.  相似文献   

4.
洁净手术室消毒效果监测与分析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目的 分析洁净手术室消毒效果的动态的监测结果.方法 应用现场抽样的方法采集样本,并进行实验室检测,对监测结果进行评价.结果 该医院手术室压差、尘埃粒子浓度、沉降菌浓度的合格率为分别为93.2%、88.6%和100.0%;洁净手术室Ⅰ~Ⅳ级的日常空气平板合格率分别为79.2%、78.9%、88.9%和86.4%;空气净化设备更新2年内的各项指标全部符合净化要求,使用2年6个月后压差、尘埃粒子浓度个别手术间超标(P<0.05),使用3年后洁净手术室Ⅰ~Ⅳ级的日常空气平板监测超标.结论 应定期对洁净手术室空气净化系统进行技术维护,确保其对洁净手术室空气的洁净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上海市医院洁净手术室空气微生物负荷情况及影响因素,为针对性的改善手术室空气质量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沉降法和浮游法,分别对上海市4家医疗机构洁净手术室空气进行连续4年的监测,并对结果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 本研究对2016-2019年上海市4家医疗机构洁净手术室空气监测数据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上海市医疗机构百级、千级、万级洁净手术室空气的平均合格率分别为82.89%、91.35%以及95.83%。浮游法采样得到的细菌菌落总数大于沉降法,两种方法测得数据相关性弱,两方法合格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与洁净手术室空气监测合格的相关因素有采样的季度、医院和手术室洁净级别,而采样的年份、方法和区域对结果影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上海市医疗机构洁净手术室空气监测合格率受到采样的季度、医院和手术室洁净级别的影响,受采样方法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南阳市医疗机构洁净手术部空气质量监测结果,为洁净手术室、提高手术室空气质量提供参考信息。方法 2020年1月至2021年6月通过现场仪器监测并按照GB 50333—2013《医院洁净手术部建筑技术规范》连续对南阳市10家医院洁净手术部空气质量进行3次评价,评估内容包括百级35间、千级23间、万级44间、30万级22间手术室的空气温度、相对湿度、最低照度、空气菌落总数和尘埃粒子计数监测结果。结果 3次洁净手术部空气质量合格率:空气温度分别为100.0%、100.0%、100.0%,相对湿度分别为96.77%、100.0%、100.0%,最低照度分别为100.0%、95.97%、100.0%,空气菌落总数分别为88.71%、94.35%、100.00%,尘埃粒子计数分别为61.29%、78.23%、83.06%,提示空气温度、相对湿度、最低照度一直保持较高水平,3次均在95%以上,空气菌落总数和尘埃粒子计数合格率呈上升趋势,并且空气菌落总数合格率显著高于尘埃粒子计数合格率(P<0.05)。百级、千级、万级、30万级手术室空气菌落总数合格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尘埃粒子计数合格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百级、千级、万级手术室手术区和周边区尘埃粒子计数合格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 μm微粒尘埃粒子计数合格率高于≥0.5 μm微粒尘埃粒子计数合格率(P<0.01)。结论 南阳市医院洁净手术部空气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加强空气指标监测有利于了解医院洁净手术部空气质量,为手术室洁净系统运行、维护等工作提供有效的指导信息,促进手术室空气质量达标,降低医院感染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动态条件下洁净手术室空气质量的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自然沉降法对20个Ⅲ级洁净手术室空气进行采样检测,其中10个手术室作为对照组;每间手术室按手术区采样60份,周边区80份.结果 Ⅲ级洁净手术室手术区自然菌平均菌落数(8.62±4.53)个,周边区(6.15±3.87)个,手术区空气中自然菌数量显著高于周边区(P<0.01),且随着手术室人数和手术时间的增加,沉降菌平均数明显增加.结论 Ⅲ级洁净手术室手术过程中空气中细菌数量呈规律变化,手术间人员的活动及人员数量是影响沉降菌数量变化的主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 确保新建洁净手术部顺利启用和手术患者安全.方法 对2012年3月启用的新建洁净手术部进行了启用前、启用时静态监测和启用后动态监测.结果 新建洁净手术部启用前后空气沉降菌浓度均合格;手术间物体表面启用前采样未检出细菌,启用时采样有两问无影灯表面细菌数超标;2012年3月18日-5月10日新手术部启用后开展手术568例,未出现切口感染.结论 新建手术室启用前后的环境监测不同于日常监测,必须制定采样计划,改进传统方法,分阶段采样,严格无菌操作,才能保证监测的准确性,保证新手术室能按时启用,患者能安全手术,还为以后的日常监测提供参照数据.  相似文献   

9.
厉海英  颜平  李敏 《现代保健》2011,(17):141-142
目的评价层流洁净手术室不同时段空气细菌检测结果,探讨层流洁净手术室的科学管理。方法采用9cm平板暴露采样30min监测手术期间不同时段的细菌菌落数。结果手术开始前及手术结束时细菌菌落数较高,但符合Ⅱ类手术区域的标准;手术期间细菌菌落数符合I类手术区域的标准。结论层流洁净手术室与使用紫外线和乳酸消毒相比更具优越性,加之手术室科学管理,可保持手术环境的洁净和稳定,有效降低手术患者切口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海南部分医院洁净手术室的微生物污染情况,为手术室管理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微生物检验和现场检测方法,于2008-2010年对海南部分医院洁净手术室进行了检测。结果在检测空气细菌浓度方面,Ⅰ级洁净手术室手术区检测合格率为75%、周边区检测合格率为80%,Ⅰ级眼科专用手术室周边区检测合格率为83%,Ⅱ级洁净手术室检测合格率为86%,Ⅲ级洁净手术室检测合格率为96%,洁净辅助用房的检测合格率均为100%;在检测工作台表面染菌密度方面,其检测合格率则为100%。结论新建洁净手术室级别要求越高,其微生物污染检测合格率越低,应加强其硬件建设和实行严格的科学管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