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目的 探讨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经尿道前列腺汽化电切术(TUVP)后排尿困难的原因.方法 对72例TUVP术后仍存在排尿困难的患者进行尿动力学检查.结果 72例患者中,单纯残余机械性梗阻32例,单纯逼尿肌收缩力弱或无力27例,残余机械性梗阻伴逼尿肌收缩力弱或无力4例,膀胱逼尿肌-尿道外括约肌协同失调9例.结论 残余机械性梗阻、膀胱逼尿肌-尿道外括约肌协同失调和膀胱逼尿肌收缩力弱或无力是TUVP术后排尿困难的主要原因.TUVP术后排尿困难患者的尿动力学随访,为排尿困难的分类及正确治疗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前列腺增生术后排尿困难的原因。方法 :对 3 8例前列腺术后仍有排尿障碍的患者进行全套尿动力学检查。结果 :膀胱逼尿肌功能紊乱 1 0例 ,尿道狭窄 9例 ,膀胱出口梗阻 1 8例。结论 :逼尿肌功能紊乱、尿道狭窄是引起术后症状无改善的主要原因。尿动力学检查对术前合理选择病例 ,术后分析症状原因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3.
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后排尿困难的原因及防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PR)后产生排尿困难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对24例TUPR术后排尿困难的患者行B超、尿道造影、膀胱镜及尿流动力学等检查,分别采用定期尿道扩张术、冷刀切开术、电切术及药物治疗。结果24例患者排尿困难症状均得到明显改善。结论尿道狭窄是TUPR术后排尿困难的最常见原因,膀胱逼尿肌无力和膀胱逼尿肌-尿道外括约肌协同失调是TUPR术后非机械性排尿困难的重要原因。可采取防治措施,微创处理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4.
尿流动力学检查在前列腺电切术后排尿困难患者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通过尿流动力学检查,分析前列腺患者术后排尿困难原因,为临床诊治提供指导。方法 78例以前列腺电切术后排尿困难为主要症状就诊的良性前列腺增生症患者行尿流动力学检查,必要时结合膀胱镜检查,明确排尿困难原因,从而选择治疗方式并随访。结果 78例患者中,31例诊断为膀胱逼尿肌功能异常,28例为膀胱出口梗阻,4例为尿道狭窄,15例合并有膀胱逼尿肌功能异常及膀胱出口梗阻。结论前列腺术后排尿困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尿流动力学检测可了解前列腺术后排尿困难原因,为诊治提供依据。同时,术前常规行尿流动力学检查对于指导术后恢复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后再次排尿困难的原因及处理措施。方法回顾分析530例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后再次排尿困难的30例患者临床资料。结果本组30例术后拔除尿管后出现排尿困难。其中尿道狭窄12例、膀胱逼尿肌功能障碍5例、继发出血5例、再发前列腺癌3例、腺体残留5例。结论尿道狭窄、膀胱逼尿肌功能障碍、继发出血、腺体残留、再发前列腺癌是发生前列腺电切术后排尿困难的主要原因,术前行尿流动力学检查、精细的手术操作、术中仔细止血,可以减少术后排尿困难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尿动力学检测在糖尿病患者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手术评估中的意义.方法 对180例BPH伴糖尿病患者进行尿动力学检测,将逼尿肌收缩强度分为6级:极弱(VW)、弱减(W-)、弱加(W+)、正常减(N-)、正常加(N+)和强烈(ST),把相应的患者分为6组,除了逼尿肌收缩极弱组保守治疗外,其余均行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TURP).结果 180例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膀胱出口梗阻(BOO).124例患者表现为逼尿肌收缩力降低,21例术后出现排尿困难,其中13例经药物和针灸治疗后好转,7例治疗无效,因残余尿量增多而留置尿管.17例术后尿失禁,经药物和针灸治疗后好转,该类患者最大逼尿肌压均大于最大尿道闭合压.结论 良性前列腺增生合并糖尿病患者应通过尿动力学检查明确逼尿肌功能状态损害程度,以准确选择手术时机.逼尿肌收缩力为极弱患者,不宜行TURP,建议保守治疗,溴吡斯的明和巴氯芬等药物治疗TURP术后排尿困难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尿动力学检查在女性膀胱出口梗阻(FBOO)的诊治及尿动力学检查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32例疑似FBOO的患者,年龄21~80岁,平均56.3岁。主诉有尿频、尿急、排尿困难等下尿路症状,对患者完善常规检查,同期行膀胱镜、排尿期尿道造影以及尿动力学检查。对确诊为解剖性FBOO的患者行经尿道膀胱颈切开术,术后3个月进行随访比较。结果 32例疑似FBOO患者中解剖性FBOO 20例,功能性FBOO 7例,正常5例。解剖性FBOO组与功能性FBOO组比较尿动力指标,其中最大尿流率、峰值尿流率膀胱逼尿肌压力、最大逼尿肌压力、最大尿道闭合压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对20例解剖性FBOO患者行经尿道膀胱颈切开术,术后3个月进行随访。术前和术后比较,最大尿流率、峰值尿流率膀胱逼尿肌压力、最大逼尿肌压力、最大尿道闭合压、残余尿量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尿动力学检查可对功能性与解剖性的女性膀胱出口梗阻作出客观判断。经尿道离子束刀膀胱颈切开术治疗解剖性FB00疗效安全、恢复快、并发症少。尿动力学检查在女性膀胱出口梗阻术后评价方面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8.
53例女性患者排尿困难的尿动力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尿动力学在女性排尿困难患者中的应用及临床意义.方法 对以排尿困难为主诉的53例女性患者进行全套常规尿动力学检查.结果 53例患者中神经源性膀胱13例,逼尿肌收缩乏力21例,膀胱出口梗阻9例,不稳定膀胱3例, 5例膀胱颈梗阻合并逼尿肌收缩无力,2例正常.结论 尿流动力学是明确女性排尿困难的必要检查,能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由前列腺增生引起膀胱逼尿肌收缩无力患者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膀胱过度充盈所致逼尿肌损伤,进而导致膀胱逼尿肌收缩无力的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35例的临床资料,包括诊断、尿动力学检查、治疗及随访结果。结果35例患者全部行尿动力学检查,均提示逼尿肌收缩无力,诱发存在逼尿肌不稳定收缩者8例,伴膀胱内压达40 cm H2O以上,采取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术后留置18F尿管,8周后拔除,排尿通畅。27例逼尿肌无力患者门诊留置导尿,2个月后再次复查尿动力学检查,23例提示膀胱出口梗阻,逼尿肌压力达60 cm H2O以上,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治愈;余4例膀胱逼尿肌收缩功能几乎无任何改善,行膀胱造瘘治疗。结论良性前列腺增生(BPH)导致膀胱逼尿肌收缩无力患者,术前应用尿流动力学检查对膀胱逼尿肌损伤程度进行认真分析,并进行针对性的治疗,经留置尿管后大多数患者膀胱功能可恢复。  相似文献   

10.
[背景]探讨尿动力学检查在良性前列腺增生术后排尿异常的诊断中的意义.[病例报告]回顾性分析2007年12月至2009年9月间接受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的310例患者,其中术后发生排尿异常者为42例(13.55%),均行尿动力学检查,见术后排尿异常的主要原因有逼尿肌收缩功能障碍(16例)、逼尿肌不稳定(24例)及膀胱出口残余梗阻(2例).[讨论]尿动力学检查对术后分析排尿异常的产生原因具有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1.
TURP术后排尿困难的临床分析及处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rans-urethral resection of prostate,TURP)后排尿困难的病因及处理。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TURP术后出现排尿困难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治疗方法。结果:术后发生腺体及异物残留3例,尿道狭窄5例,膀胱颈挛缩和逼尿肌无力各7例,均经治疗后恢复。结论:腺体残留、尿道狭窄、膀胱颈挛缩、逼尿肌无力是TURP术后排尿困难的主要原因。正确的术前诊断及术中、术后处理是预防TURP术后发生排尿困难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为了探讨前列腺增生症术后排尿困难的原因及预防方法,对前列腺切除术后27例仍有排尿困难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尿道狭窄14例,尿道内口闭锁2例,膀胱逼尿肌功能紊乱2例,腺体残留3例,后唇瓣膜2例,输尿管间嵴肥厚1例,后尿道狭窄合并结石1例,膀胱颈水肿,前列腺癌1例。由此可见,尿道狭窄是术后排尿困难的主要原因,小前列腺增生或前列腺增生伴炎症宜采用TURP+膀胱颈内切开治疗以减少尿道狭窄。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耻骨上经膀胱(TVP)与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TURP)后排尿困难的病因、预防及处理。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前列腺增生症术后出现排尿困难的临床资料。结果8例TVP术后排尿困难的病例中,膀胱结石与前尿道狭窄各2例;前列腺癌、膀胱颈挛缩、腺体残留和出血各l例;13例TURP病例中腺体残留6例,尿道狭窄、出血和膀胱颈水肿各2例,逼尿肌收缩力减弱l例,均经治疗恢复。结论TVP与TURP术后排尿困难原因较多,腺体残留是TURP术后排尿困难的主要原因。充分的术前准备、正确的术中与术后处理是预防前列腺增生症术后发生排尿困难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尿动力学测定在女性排尿困难检查中的意义。方法:用尿动力学检测仪检查90例女性排尿困难患者的自由尿流率,压力-流率测定,评估逼尿肌功能状态,确定排尿困难原因。结果:女性排尿困难患者中,膀胱出口梗阻41例,占45.56%,伴有不稳定膀胱25例;逼尿肌收缩力减弱24例,占26.67%;神经源性膀胱22例,占24.44%;3例患者排尿正常。结论:尿流动力学检查对女性排尿困难患者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为临床鉴别诊断及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55例女性逼尿肌无力症的诊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刘朝东  马笑光  王增产 《重庆医学》2005,34(5):740-740,742
目的探讨女性逼尿肌无力症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针对主诉排尿困难,尿动力学检查结果主要表现为逼尿肌乏力的女性患者,进一步从病史、临床检查等多方面尽可能地寻找逼尿肌乏力的临床病因,排除膀胱出口梗阻等器质性病变.根据病因做相应治疗并观察疗效.结果55例逼尿肌无力症中有明确病因者20例,其中糖尿病8例,解痉剂应用7例,膀胱过度扩张5例.另外,伴有明显心理情绪障碍者28例.结果34例完全治愈,18例部分治愈,3例无效.结论女性逼尿肌无力症的诊断主要依靠尿流动力学检查,部分患者有明确的病因,心理情绪障碍也可能是病因或疾病表现之一.针对病因做综合治疗有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16.
[背景 ]神经原性膀胱在临床工作中尚未引起足够重视 ,为此以脑血管病患者为对象进行了问诊及尿流动态研究以观察脑血管疾病对膀胱机能的影响 .[病例报告 ]对脑血管病患者进行排尿症状问诊 ,对 46例有排尿障碍症状者进行残尿、膀胱内压的测定、外括约肌肌电图以及对其波形的分析 .结果示 ,有排尿症状者占 78% ,其中储尿症状较多 ,有切迫性尿失禁者占 47% .对 11例有排尿症状者进行了尿流动态检测 ,其结果有残尿者 4例 ,残尿量为 5 0~ 10 0mL(平均 73mL) ,膀胱容量缩小 9例、增大 1例、正常 1例 ,逼尿肌过度反射 8例 ,球海绵体肌反射亢进 3例 ,排尿肌外括约肌协调不全 4例 .[讨论 ]脑血管病患者中近 80 %有排尿障碍 ,储尿、排尿两障碍并不少见 ,但以储尿障碍为主 .尿流动态检测结果示排尿障碍者的神经传导障碍主要由中枢神经障碍所致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前列腺增生术后排尿困难的原因。方法 回顾性分析26例前列腺增生切除术后排尿困难的临床资料。结果 23例经导尿、尿道扩张、经尿道镜电切治疗后,排尿困难好转。结论 治疗中考虑排尿困难的原因,尿道扩张和经尿道镜电切术是处理术后排尿困难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8.
耻骨上前列腺摘除术后发生排尿困难的原因及防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耻骨上前列腺摘除术后发生排尿困难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采用耻骨上前列腺摘除术摘除前列腺480例次,术后出现排尿困难18例。通过病例统计,分析其原因,提出防治措施。结果18例中出现排尿困难的原因有:膀胱颈部狭窄或粘连8例,后尿道狭窄6例,腺体残留4例。经手术和非手术治疗,治愈17例,好转1例(现失访)。结论耻骨上前列腺摘除术后出现排尿困难主要由医源性因素引起,只要临床医师高度重视该并发症发生的原因,术后发生排尿困难是可以避免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