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例胸腰段截瘫患者,随机分为两组。Ⅰ组静注硫酸喷妥纳、潘库溴铵及小剂量芬太尼诱导,诱导前舌下含化硝苯吡啶,肌松后插管。Ⅱ组仅静注硫喷妥钠与潘库溴铵。两组分别于诱导前后定时进行血流动力学及血浆儿茶酚胺含量的测定。结果显示Ⅰ组的各项血流动力学测定指标与血浆儿芬酚胺含量接近或低于诱导前基础值,而Ⅱ组插管后均明显上升,两组对比有显著性差异,说明胸腰段脊髓损伤患者气管插管时仍存在血压上升、心率增快及血浆儿茶酚胺增多的应激反应,小剂量芬太尼与硝苯吡啶可有效地减弱插管时的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2.
张莉  张鹏  朱勇  张素文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30):7355-7355
目的观察异丙托溴铵对咳嗽变异性哮喘初始治疗的疗效。方法把咳嗽变异性哮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应用沙美特罗替卡松,治疗组异丙托溴铵联合沙美特罗替卡松。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84.8%。对照组有效率为55.9%。结论异丙托溴铵与沙美特罗替卡松联合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能迅速改善患者症状,提高有效率,且明显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联合使用噻托溴铵粉吸入剂(思力华)和沙美特罗替卡松(舒利迭)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治疗效果与护理。方法 45例中重度COPD患者随机分为3组:联合组给予吸入噻托溴铵干粉剂与沙美特罗/丙酸氟替卡松;噻托溴铵组给予吸入噻托溴铵干粉剂;沙美特罗/丙酸氟替卡松组给予吸入沙美特罗/丙酸氟替卡松,在治疗前及治疗后2周测定肺功能。结果治疗后第14 d,与噻托溴铵组及沙美特罗/丙酸氟替卡松组相比,联合治疗组第1秒用力呼气量和用力肺活量均显著提高(P<0.01)。结论 3种药物联合治疗,对COPD患者具有更强的支气管扩张作用,能够显著改善COPD患者的肺功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沙美特罗替卡松与噻托溴铵联合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价值。方法选取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460例,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230例。对照组行噻托溴铵治疗,试验组行沙美特罗替卡松联合噻托溴铵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的差异性。结果治疗前两组肺功能指标、血气分析结果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试验组肺功能(FEV1、FVC、FEV1/FVC)水平、血气分析结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沙美特罗替卡松联合噻托溴铵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能改善患者肺功能及预后情况,促进生活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5.
四肢强直性抽搐可由多种疾病引起,临床较常见。一般应用安定等静脉注射治疗有效,但在少数病人无效;而且顽固性频繁或持续抽搐有可能导致呼吸衰竭,随时危及生命,必须立即终止抽搐发作。我们在应用止惊药物治疗无效后,在气管插管机械通气的前提下,15例患者应用骨骼机松弛药(肌松药):维库溴铵(万可松)治疗,起到了良好的止惊效果,挽救了部分病人的生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糖尿病病人应用阿曲库铵和维库溴铵术后残余肌松作用的差异.方法:32例ASAⅡ级成年腹部手术合并2型糖尿病病人,分为阿曲库铵组和维库溴铵组,麻醉诱导为静注异丙酚1.5~2 mg/kg,芬太尼4μg/kg,阿曲库铵0.75 mg/kg或维库溴铵0.15 mg/kg,气管插管后行机械控制呼吸,麻醉维持为持续泵注异丙酚.间断给予芬太尼.用Datex-Engstrom多功能监护仪M-NMT模块监测肌松,在4个成串刺激(TOF)出现1个颤搐反应时静注新斯的明0.04mg/kg和阿托品0.02 mg/kg拮抗,分别观察两组病人拮抗后15 min和30 min时残余肌松(TOFR<0.7和<0.9)的发生率.结果:拮抗后15 min阿曲库铵组TOFR<0.7的病例数比维库溴铵组少,但无明显差异(4:7,P>0.05),而拮抗后30 min阿曲库铵组TOFR<0.9的病例数明显低于维库溴铵组(6:12,P<0.05).结论:(1)糖尿病病人应用阿曲库铵后残余肌松发生率比维库溴铵低.(2)糖尿病病人术后残余肌松发生率比非糖尿病人高,应用非去极化肌松药后应常规给予拮抗,以TOFR≥0.9作为神经肌肉恢复标准为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噻托溴铵联用沙美特罗氟替卡松治疗中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54例确诊为稳定期的中重度COPD患者随机分为三组,每组18例:联合组(A组)给予吸入噻托溴铵干粉剂和沙美特罗氟替卡松;噻托溴铵组(B组)给予吸入噻托溴铵干粉剂;沙美特罗氟替卡松组(C组)给予吸入沙美特罗氟替卡松。比较三组治疗前及治疗后I、3个月临床症状、生活质量评分、肺功能、6分钟步行距离(6MWD)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三组COPD患者经治疗后临床症状、生活质量评分、肺功能、6分钟步行距离均有明显改善(P〈0.05),而联合治疗组其改善作用更为显著(P〈0.05)。【结论】中重度COPD稳定期患者使用噻托溴铵与沙美特罗氟替卡松联合吸入治疗可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分析噻托溴铵联合沙美特罗替卡松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动脉高压的疗效。方法将我院2013年8月~2013年12月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共计120例,将其随机均分为三个组,A、B、C各40例,A组患者给予噻托溴铵治疗,B组患者给予沙美特罗替卡松治疗,C组患者给予噻托溴铵联合沙美特罗替卡松治疗。治疗三个月后,观察分析比较其肺功能、6min步行距离和呼吸困难评分。结果治疗三个月后,A组和B组肺功能、6min步行距离和呼吸困难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C组肺功能、6min步行距离和呼吸困难评分与A组和B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显示C组治疗效果优于与A组与B组。结论我院的临床实践说明噻托溴铵联合沙美特罗替卡松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动脉高压的疗效要优于单纯使用噻托溴铵或者沙美特罗替卡松的疗效,此法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不同吸入剂对慢阻肺急性加重患者炎症指标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慢阻肺急性加重期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噻托溴铵组和沙美特罗替卡松组各30例。两组均行常规治疗,噻托溴铵组给予噻托溴铵粉吸入剂,沙美特罗替卡松组给予沙美特罗替卡松吸入剂,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2周的肺功能指标[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和用力肺活量(FVC)与FEV1/FVC]、血气指标[血二氧化碳分压(PCO2)/血氧分压(PO2)和血氧饱和度水平(SaO2)]和炎症指标[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水平。结果 治疗2周,两组FEV1、FVC、FEV1/FVC和SaO2、PCO2、PO2水平均优于治疗前,且沙美特罗替卡松组明显优于噻托溴铵组(P0.05)。治疗2周,两组患者CRP、PCT均明显低于治疗前,且沙美特罗替卡松组明显低于噻托溴铵组(P0.05)。结论 采用沙美特罗替卡松吸入剂治疗慢阻肺急性加重期患者可有效改善患者肺功能、血气指标水平和炎症因子水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对比观察腹部手术中闭环与开环两种靶控模式输注罗库溴铵的临床效果.方法 40例成年患者,ASAⅠ~Ⅱ,随机分为罗库溴铵闭环靶控组(C组)和开环靶控组(Ο组),各20例.全麻诱导和维持均以效应室浓度分别靶控输注丙泊酚、雷米芬太尼及罗库溴铵.以TOF的T1和T4/T1监测肌松情况.C组、Ο组罗库溴铵起始靶浓度均为9 μg/ml,T1达最大阻滞时气管插管.继而两组效应室靶浓度均调为4 μg/ml,术中以T1≥25%为肌松调控指标(Ο组)或反馈阈值(C组).两组患者肌松恢复期不予拮抗,当T4/T1>75%时结束肌松监测,呼吸恢复满意后拔除气管导管.结果 C组、Ο组肌松效果在起效时间、靶控诱导剂量、插管条件评分、恢复指数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Ο组有6例术中罗库溴铵靶浓度依赖人工调控满足肌松,靶浓度维持范围4~5.5 μg/ml.C组均通过自动反馈追加肌松药以4 μg/ml靶浓度维持即可满足要求.结论 以闭环与开环两种模式靶控输注罗库溴铵均可安全用于临床;以效应室浓度9 μg/ml靶控输注罗库溴铵的诱导剂量达0.86 mg/kg,可用74 s左右T1达最大阻滞;闭环靶控输注罗库溴铵较开环模式可减轻麻醉者工作量.  相似文献   

11.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22):4125-4127
目的记录噻托溴铵联合沙美特罗替卡(50/500ug)松对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的治疗效果,为拟定临床诊疗计划提供依据。方法将前来我院诊治的12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随机划分成观察组及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患者给予噻托溴铵联合沙美特罗替卡松(50/500ug)吸入治疗,对照组患者仅给予噻托溴铵吸入治疗,治疗8w。治疗后,将临床疗效、肺功能水平、药物副作用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的临床疗效、肺功能水平以及药物副作用显著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取噻托溴铵联合沙美特罗替卡松(50/500ug)吸入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可以有效控制临床症状和体征,改善肺功能水平,药物副作用较少,是一种较好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2.
罗库溴铵是一种中效非去极化肌松药,起效快、无蓄积、心血管抑制作用弱、不升高颅内压和眼压,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1]。国外罗库溴铵过敏反应案例较多,1999年至2000年大样本调查显示:法国罗库溴铵过敏反应个案报道有132例,占肌松药过敏反应的43.1%[2]。国内罗库溴铵过敏反应报道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沙美特罗替卡松干粉吸入剂联合噻托溴铵治疗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疗效。方法:将2012年10月-2014年7月我科诊治的稳定期COPD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噻托溴铵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沙美特罗替卡松干粉吸入剂治疗,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观察组的肺功能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临床症状与日常生活评分均明显优于治疗前和对照组治疗后(P0.05)。结论:在稳定期COPD临床治疗方案中,沙美特罗替卡松干粉吸入剂联合噻托溴铵治疗的疗效确切,可明显改善患者肺部功能,建议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4.
维库溴铵联合机械通气治疗重症哮喘16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2005年8月~2007年8月,我们对16例重症哮喘患者采用肌松剂维库溴铵联合机械通气治疗,经临床观察,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本研究联合应用噻托溴铵与沙美特罗/丙酸氟替卡松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并观察其疗效。方法45例中重度COPD患者随机分为3组:联合组给予吸入噻托溴铵干粉剂(18μg,每日1次)与沙美特罗/丙酸氟替卡松(50/500μg,每日2次);噻托溴铵组给予吸入噻托溴铵干粉剂(18μg,每日1次);沙美特罗/丙酸氟替卡松组给予吸入沙美特罗/丙酸氟替卡松(50/500μg,每日2次),在治疗前及治疗后14天测定肺功能。结果治疗后第14天,与噻托溴铵组及沙美特罗/丙酸氟替卡松组相比,联合治疗组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1)显著提高,(0.941±0.088)L、(0.935±0.078)L vs(1.136±0.086)L(P<0.01),用力肺活量(FVC)显著提高,(1.580±0.156)L、(1.575±0.181)L vs(1.808±0.180)L(P<0.01)。结论3种药物联合治疗,对COPD患者具有更强的支气管扩张作用,能够显著改善COPD患者的肺功能。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比分析慢性喘息性支气管炎患者采用噻托溴铵联合沙美特罗替卡松行吸入治疗的价值。方法:以2016年3月至2018年9月南充市身心医院收治的慢性喘息性支气管炎患者139例为研究对象,根据奇偶数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单纯采用沙美特罗替卡松吸入治疗,观察组采用噻托溴铵联合沙美特罗替卡松吸入治疗,对比临床疗效,分析患者治疗前后肺功能改善情况,记录并比较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时间差异性。结果:观察组临床总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后肺功能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临床症状改善时间较对照组短。结论:慢性喘息性支气管炎患者采用噻托溴铵联合沙美特罗替卡松行吸入治疗效果确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张丽 《临床医学》2021,41(2):103-105
目的探讨采用噻托溴铵联合沙美特罗/氟替卡松治疗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重叠综合征(ACOS)的疗效。方法选择2018年5月至2019年5月神火集团职工总医院诊治的ACOS患者8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41例。两组均实施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采用沙美特罗/氟替卡松联合方异丙托溴铵,观察组采用噻托溴铵联合沙美特罗/氟替卡松。比较两组肺功能、6 min步行距离(6MWD)、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评估测试(CAT)评分、哮喘控制测试(ACT)评分。结果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1 s用力呼吸容积、1秒钟用力呼气量/用力肺活量、6MWD及ACT评分均升高,CAT评分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噻托溴铵联合沙美特罗/氟替卡松治疗ACOS可有效稳定患者病情,改善呼吸状态,提高肺功能。  相似文献   

18.
罗库溴铵是一种广泛应用于临床麻醉的肌松药,但注射过程中可引起疼痛和缩肢反应,影响患者麻醉舒适度和满意度,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应用。本文对各大数据库进行检索,从非药物治疗和药物治疗两方面对近年来罗库溴铵注射痛预防措施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旨在为临床防治罗库溴铵注射痛提供参考依据,进而提升患者围术期满意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噻托溴铵和沙美特罗/丙酸氟替卡松联合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AECOPD患者随机分为噻托溴铵组(A组,20例)、沙美特罗/丙酸氟替卡松组(B组,20例)和联合治疗组(C组,20例)。A、B、C组患者均在给予吸氧、祛痰、静脉应用抗生素等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分别应用吸入噻托溴铵、沙美特罗/丙酸氟替卡松以及联合吸入2种药物治疗。观察各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3组均于治疗前后测定肺功能及动脉血气分析等指标。结果 3组治疗前肺功能及动脉血气分析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后:3组肺功能及动脉血气分析指标较治疗前均明显改善(P〈0.05),C组与A、B 2组比较,各指标均显著提高(P〈0.05)。C组临床有效率95.0%,与A组75.5%、B组80.0%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使用噻托溴铵和沙美特罗/丙酸氟替卡松较单独使用噻托溴铵或沙美特罗/丙酸氟替卡松对AECOPD患者肺功能及动脉血气有更加明显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靶控输注(TCI)或持续输注(CI)罗库溴铵对腹部手术患者肌松效应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4月~2017年8月择期行腹部手术的患者92例,随机分为TCI组和CI组各46例。TCI组TCI罗库溴铵,CI组CI罗库溴铵。比较两组患者罗库溴铵诱导用量、起效时间、持续时间、维持用量以及停药后肌松恢复时间,观察两组麻醉维持期肌松效果,统计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CI组诱导用量、起效时间均明显低于TCI组,持续时间高于TCI组(P<0.05);两组维持用量、停药后肌松恢复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TCI组肌松满意率显著高于CI组(P<0.05);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腹部手术患者而言,TCI罗库溴铵可有效维持患者肌松效果,但麻醉诱导期CI罗库溴铵起效更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