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现代诊断与治疗》2020,(11):1696-1697
目的分析养血定风汤加减联合自血疗法对慢性荨麻疹患者症状改善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自我院2018年1月~2019年5月收治的慢性荨麻疹患者9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7例,参照组采用自血疗法治疗,研究组采用养血定风汤加减联合自血疗法治疗,统计对比两组疗效、治疗前后症状积分变化、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标调查表(DLQI)评分。结果两组总有效率比较,研究组97.87%(46/47)高于参照组82.98%(39/47)(P<0.05);治疗后,两组症状积分低于治疗前,研究组低于参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DLQI评分低于治疗前,研究组低于参照组(P<0.05)。结论养血定风汤加减联合自血疗法治疗慢性荨麻疹患者疗效显著,能明显改善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联合消脂汤治疗单纯性肥胖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标准的115例单纯性肥胖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穴位埋线组、口服消脂汤组和穴位埋线联合消脂汤治疗组。穴位埋线组:按照穴位埋线主穴配方进行穴位埋线治疗;消脂汤组:采取口服消脂汤治疗;联合治疗组:穴位埋线联合口服消脂汤治疗。15d为1疗程,2个疗程后对每组患者腰围、体重指数进行评定,观察治疗效果。结果:穴位埋线组有效率79.49%;口服消脂汤63.16%;联合治疗组92.11%;联合治疗组与穴位埋线组治疗后腰围、体重指数对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组与口服消脂汤组治疗后腰围、体重指数对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穴位埋线联合消脂汤对单纯性肥胖患者体重和腰围的降低明显优于单纯穴位埋线或口服消脂汤。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壮骨消痿汤联合微创穴位埋线辅助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予利塞膦酸钠加碳酸钙D3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壮骨消痿汤口服,并予微创穴位埋线,疗程均为3个月.观察2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骨转换标志物、性激素水平及腰椎骨密度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86.7%,对照组有效率为6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2组的中医证候积分、骨转换标志物、性激素水平均有改善,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2组的骨密度均未发生明显改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壮骨消痿汤联合微创穴位埋线辅助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有良好的临床疗效,能够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调节体内性激素水平,改善异常骨代谢,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荨麻疹临床疗效。方法:将182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91例,对照组应用口服盐酸左西替利嗪片、多虑平片治疗;治疗组在以上基础上加服自拟养血消风汤。疗程均为4周。结果:治疗组治愈率和有效率分别为59.3%、86.8%,对照组分别为23.0%、47.3%,2组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均<0.01)。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荨麻疹疗效比单纯用西医治疗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归芪消疹汤联合穴位埋线治疗原发性获得性寒冷性荨麻疹的疗效。方法:120例入选患者随机分为3组各40例,治疗组予口服归芪消疹汤及穴位埋线治疗,对照组1仅予口服归芪消疹汤,对照组2予口服盐酸左西替利嗪片及盐酸赛庚啶片,均连续治疗29d,于治疗第30d评定疗效及治疗结束后第90d随访。观察其疗效、复发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复发率、不良反应率分别为87.5%、17.14%、7.5%;对照组1分别为67.5%、48.15%、7.5%;对照组2分别为65%、57.69%、12.5%。治疗组与各对照组比较在症状总积分(P0.01)、总有效率(P0.05)、复发率(P0.01)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三组在不良反应率(P0.05)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归芪消疹汤联合穴位埋线治疗原发性获得性寒冷性荨麻疹疗效更好,复发率更低。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中药内服、穴位埋线疗法治疗慢性荨麻疹的疗效。方法:将56例慢性荨麻疹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8例。对照组口服西替利嗪片,每次10mg,日1次;治疗组内服自拟中药方祛风止痒汤、穴位埋线治疗。两组均以3周为1个疗程。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为92.86%、85.71%;治愈率分别为85.71%、64.28%。两组治愈率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但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3个月后随访,治愈病例中复发率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为12.50%、38.89%,治疗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医综合疗法治疗慢性荨麻疹远期疗效明显优于西药对照组。  相似文献   

7.
穴位埋线法加SASP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比较配合穴位埋线与针灸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UC)的临床效果.方法:96例UC患者随机分为埋线组与对照组各48例,均口服柳氮磺氨吡啶(SASP)1 g,每日3次,埋线组加用穴位埋线法治疗,对照组加用针灸治疗.结果:治疗2个月后,埋线组完全缓解率及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81.2%、93.8%与50.0%、79.2%,P<0.01).结论:UC患者配合穴位埋线法治疗能明显缓解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8.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8):1745-1746
选取64例伪膜性肠炎患者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观察组采用参苓白术散结合穴位埋线疗法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万古霉素进行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症状消失时间、住院时间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参苓白术散结合穴位埋线治疗伪膜性肠炎的临床疗效显著,有助于改善患者临床症状,缩短住院时间,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盐酸西替利嗪联合穴位埋线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效果及对血清总IgE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09年6月—12月临床确诊的慢性荨麻疹79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38例)和对照组(41例)。对照组仅予盐酸西替利嗪口服,治疗组在口服盐酸西替利嗪基础上予穴位埋线,4周后评价疗效,并检测治疗前后血清总IgE水平。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71.05%,对照组为48.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总IgE水平均有不同程度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组下降更明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盐酸西替利嗪联合穴位埋线治疗慢性荨麻疹较单纯口服抗组胺药效果明显,且能明显降低患者血清总IgE水平。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穴位埋线治疗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所致肥胖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9年5月收治的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所致肥胖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埋线组和对照组,各40例。埋线组采用穴位埋线治疗,对照组采用穴位浅刺,不予埋线。两组治疗周期为8周。对比两组治疗前后体质量、体质量指数、腹围、脐周脂肪厚度、血脂指标,治疗总有效率和治疗后副反应量表评分。结果:治疗8周后,埋线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腹围、脐周脂肪厚度、副反应量表评分、体质量和体质量指数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穴位埋线治疗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所致肥胖患者效果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腹围、脐周脂肪厚度、体质量、体质量指数,促进血脂恢复正常,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小针刀结合穴位埋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4月~2016年4月收治的12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63例给予小针刀结合穴位埋线治疗,随访3个月,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腰部疼痛评分、腰部功能障碍指数。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65%,对照组为76.19%,两组比较,P0.05。治疗后,两组FairbankJC评分及ODI指数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小针刀结合穴位埋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较优,可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且疗效持久,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慢性腹泻脾胃虚弱证应用止泻汤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2年3月2013年9月本院门诊收治的95例慢性腹泻患者,按照用药方式分为两组。对照组47例予以常规西药治疗,研究组48例予以止泻汤治疗,分析两组患者治疗效果与预后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评分情况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明显(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后舌象情况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明显(P<0.05)。结论:慢性腹泻脾胃虚弱证应用止泻汤治疗,临床效果显著,能有效改善患者的脾胃功能情况。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针刀松解术结合穴位埋线治疗慢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2例慢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57例针刀松解术配合穴位埋线治疗,对照组55例常规西药治疗,治疗14d后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有效率96.5%,对照组有效率85.5%,观察组优于对照组。结论:针刀松解术结合穴位埋线治疗慢性胃炎临床疗效明显,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柴龙牡蛎汤联合穴位埋线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前瞻性选取2019年9月~2020年9月收治的92例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6例。在四联疗法基础上,对照组采用柴龙牡蛎汤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穴位埋线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治疗2周后胃蛋白酶原水平及炎症介质(白细胞介素-6、C反应蛋白)水平。结果:治疗2周后,两组胃蛋白酶原Ⅰ、胃蛋白酶原Ⅰ/胃蛋白酶原Ⅱ水平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2周后,两组血清白细胞介素-6、C反应蛋白水平均较治疗前低,且观察组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经柴龙牡蛎汤联合穴位埋线治疗效果较好,可缓解炎症反应,提高胃蛋白酶原水平。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西替利嗪分散片联合自血疗法治疗慢性荨麻疹的效果。方法:选取慢性荨麻疹患者6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及对照组,每组30例。试验组采用自血疗法,同时口服西替利嗪分散片;对照组仅口服西替利嗪分散片。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及复发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症状评分明显下降,其中试验组下降水平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试验组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试验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自血疗法联合西替利嗪分散片治疗慢性荨麻疹安全有效,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摘要:目的 观察清肠凉血方直肠滴入联合穴位埋线对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UC)的临床疗效及对肠道黏膜屏障的作用效果。方法 研究人员将满足研究要求的80例UC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对照组40例予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40例则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予清肠凉血方直肠滴入联合穴位埋线治疗。两组持续疗程均为8周。通过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主要中医症状积分,包括腹痛腹泻、脓血便和里急后重评分,UC疾病活动指数(DAI)变化、肠镜下黏膜积分及肠黏膜屏障功能指标变化,评价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 (1)所参与研究的病例均顺利完成该治疗,治疗后观察组临床缓解率显著优于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2.5%(37/40),显著高于对照组72.50%(29/40)(P<0.05)。(2)两组患者治疗后腹痛腹泻、脓血便、里急后重症状明显改善,且观察组改善幅度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DAI、Baron内镜评分及血清二胺氧化酶(DAO)、D-乳酸(D-LA)、细菌内毒素水平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3)两组患者在本治疗阶段的很少发生不良反应,对试验进程并无影响,且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清肠凉血方直肠滴入联合穴位埋线能显著提高UC患者的临床疗效,改善临床症状、有效缓解肠黏膜炎症,保护UC患者肠道黏膜屏障功能。  相似文献   

17.
崔文惠  容波 《中国临床研究》2012,25(11):1115-1116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配合自血疗法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方法将观察病例分为治疗组37例,对照组30例。治疗组用穴位埋入羊肠线配合自血疗法(抽取醋酸曲安奈德注射液2 ml+自体肘静脉血3 ml,迅速注入大椎、双侧肺俞、膈俞穴,每穴1 ml);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法。结果治疗组痊愈率加显效率为89.2%,对照组为63.3%,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穴位埋线结合自血疗法治疗慢性荨麻疹疗效显著,方法独特,经济方便,优于常规针刺疗法。  相似文献   

18.
《现代诊断与治疗》2022,(2):159-162
目的 探讨基于浊瘀理论的中药联合穴位埋线治疗慢性前列腺炎/慢性盆腔疼痛综合征(CP/CPPS)的疗效观察。方法 选取我院2020年1月至2021年8月我院收治的80例CP/CPPS患者,所有病例符合CP/CPPS纳入标准及诊断标准。将病例按随机分组法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试验组给予中药汤剂联合穴位埋线治疗;对照组给予前列舒通胶囊联合前列安栓,疗程均为4周;对比两组治疗后的NIH-CPSI评分、肛门指检评分、中医症状评分以及前列腺常规结果。结果 对照组NIH-CPSI评分为(13.22±6.129)分,肛门指检评分为(8.06±2.612)分,中医症状评分为(11.80±4.457)分;试验组NIH-CPSI评分为(10.73±5.464)分,肛门指检评分为(6.50±2.245)分,中医症状评分为(9.02±4.426)分,两组比较,试验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前列腺常规检测评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基于浊瘀理论的中药联合穴位埋线能改善CP/CPPS的肛门指检症状、中医症状评分以及NIH-CPSI评分,进而改善CP/CPPS患者的症状,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中药熏蒸配合针刺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0例慢性荨麻疹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及治疗组(30例),对照组常规抗过敏和对症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全身中药熏蒸和穴位针刺,治疗4周后评定其皮疹和症状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6.7%,高于对照组的73.3%,组间比较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熏蒸配合针刺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效果明显优于常规单纯西药抗过敏治疗。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小针刀结合选取扶正固本类穴位埋线疗法的临床效果观察分析,评价此疗法在治疗肌筋膜炎中的临床疗效,以及在缩短此病疗程,减少复发方面的优势。方法:将40例肌筋膜炎患者分均分为2组,每七天治疗一次,共治疗两次。每个疗程结束后VAS、JOA量表评分,同时随访4、6周患者VAS量表评分。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痊愈所需时间、每个疗程结束后的VAS及随访4、6周VAS评分、JOA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小针刀配合扶正固本穴位埋线法治疗腰背肌筋膜炎相对单一针刀疗法疗效更为确切,且能显著缩短病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