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高血压是全世界范围内引起共同关注的重要健康问题.随着对高血压机制研究的深入,研究者发现肾动脉交感神经活性在其中起着重要作用[1-2].2009 年澳大利亚学者Krum等[3]首次报道了用射频消融导管在肾动脉内消融肾动脉交感神经(RDN)治疗难治性高血压.肾动脉交感神经来自同侧椎旁和椎前神经节,沿着血管外膜分布走行到肾小球的入球、出球小动脉及整个肾单位.  相似文献   

2.
肾动脉交感神经射频消融术具有显著的降压效果和良好的安全性,为顽固性高血压治疗提供了一种新方法。近年来,肾动脉交感神经射频消融术的射频消融装置层出不穷,各具特色,现将5种常见的肾动脉交感神经射频消融术器械及其临床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
心房颤动和复杂心律失常导管消融的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心律失常机制的阐释推动了导管消融根治心律失常的发展,新能量、新器械和新的标测手段的应用,有利于提高心律失常导管消融的成功率,降低操作并发症和开展复杂心律失常的导管消融.  相似文献   

4.
关节镜手术已成为治疗膝关节疾病的重要方法之一。由于其创伤小、治疗精确、术后效果良好等特点,膝关节镜手术已越来越受到广大患者的欢迎及骨科医生的重视,成为近年来骨科领域推广最快的现代手术技术之一。但是,传统的关节镜手术器械是以机械切割、刨削和打磨为主,在操作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引起处理组织表面的损伤,  相似文献   

5.
<正> 心房颤动(房颤)是最常见的一种难治性心律失常,除射频消融外,人们曾研究化学消融、微波消融、冷冻消融、超声消融、激光消融等方法,已应用于临床治疗房颤的有冷冻消融、超声消融和激光消融。目前研究较多、技术较成熟的主要是射频消融,但冷冻消融近年发展较快,展示出独特的优势。  相似文献   

6.
肝癌局部消融治疗的现状和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肝癌局部消融治疗取得了令人满意的临床疗效,成为肝癌综合治疗中的一种重要手段.目前,主要有温度消融和化学消融两种.温度消融包括微波消融、射频消融、激光消融、高强度聚焦超声(high intensity focus ultrasound,HIFU)和冰冻消融等;化学消融包括酒精消融和醋酸消融等.本文将从各种消融治疗的原理、适应证、疗效、并发症、禁忌证及各种方法优缺点等多个方面来评述局部消融治疗的现状和进展.  相似文献   

7.
微波消融国外正在开展实验研究,尚未过渡到临床应用。同射频相比,微波消融具有损伤范围大;定位要求不高;无焦痂生成;不影响心电记录,效果可靠等优点。本文系统地介绍了微波消融原理,微波天线的改进,微波消融犬房室交界区,旁道,异位兴奋灶等现状,以及微波与射频的比较。  相似文献   

8.
基于临床研究的充分证据,导管消融治疗在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治疗相关指南中的推荐级别越来越高。文章从房颤导管消融的最新临床证据、消融策略和工具进展等方面加以论述,以期对临床医务人员和读者有所普及和启发。  相似文献   

9.
纤维(电子)内镜是一种娇嫩的精密仪器,经过一段时间或数百例使用后,常出现一些故障,关键是平日正确使用及时发现问题,避免造成更大的损坏,现将日常使用和维护中应注意的问题,归纳如下,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11.
心房颤动是临床常见且危害严重的心律失常,发病率为0.5%左右,60岁以上人群高达6%以上;有器质性心脏病者发生率明显增加.需行二尖瓣手术的病人中,心房颤动发生率高达50%以上.本病可使心功能从临界状态进展为心力衰竭.……  相似文献   

12.
热消融是甲状腺结节治疗领域颇受关注的新技术,目前已逐步得到应用。2020年欧洲甲状腺学会发布了《影像引导下良性甲状腺结节热消融治疗临床实践指南》,为临床相关人员提供了良性甲状腺结节热消融(TA)治疗方面详细、可靠的指导。熟悉该指南中介绍的TA技术、操作标准及甲状腺结节的治疗选择,对于合理应用TA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射频消融术已成为治疗室上性心动过速的主要手段.目前采用的房扑消融方法为解剖标志消融法,即在三尖瓣环及下腔静脉两处之间行线性消融,若首次未达到消融终点,则沿原线或改变消融线再次线性消融,以阻断房扑的折返环达到根治目的[1.2].但在实践中发现,用此方法消融点数多,对心房肌损伤部位较多.近期有研究发现,对线性消融失败的典型房扑病例,再次射频消融时采用在消融线上进行标测,寻找关键点进行消融的方法,成功率与安全性均较好.本研究对本院收治的22例房扑患者采用首次线性消融,对未成功者采用在消融线上标测关键点,进行点消融(local ablation),最终达到消融终点.  相似文献   

14.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2021,37(3):259-262
目的:探讨消融指数(AI)指导心房颤动(房颤)射频消融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8年4月—2019年4月在我院心脏中心首次接受射频消融环肺静脉电隔离术(PVI)的阵发性房颤患者105例,分为AI组(AI指导PVI,52例)和CF组(传导压力导管指导PVI,53例),比较两组单圈PVI成功率、双侧PVI成功率、消融时间、总手术时间、主要手术并发症及术后随访12个月房颤复发率。结果:与CF组相比,AI组单圈PVI成功率明显提高,消融时间、总手术时间缩短,房颤复发率明显降低(P0.05)。结论:AI指导房颤射频消融安全可行,PVI成功率高,并发症少,术后房颤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15.
目的:采用点消融三尖瓣峡部的方法治疗典型心房扑动,并对比常规线性消融,证实点消融治疗典型心房扑动的可行性. 方法:14例典型心房扑动病人分为线性消融组(A组)与点消融组(B组),分别比较2组下腔静脉与三尖瓣峡部双向阻滞的手术时间、X线照射时间、放电次数、手术费用、复发率. 结果:点消融组病人的手术时间、X线照射时间短,放电次数少,手术费用低(P<0.01),2组均无心包填塞、三度房室传导阻滞以及栓塞等并发症,复发率没有统计学差异. 结论:点消融是一种值得进一步推广的治疗典型心房扑动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前 ,心律失常的导管消融几乎都用射频能量[1] ,但并非都能取得满意的效果。发射至导管尖端的射频能量 ,对一些室上性心律失常可达到满意的效果 ,然而缺血性心脏病室性心动过速的消融 ,用这种能量则不易成功。这虽然与心律失常环路的标测困难有关 ,也与射频能量的组织穿刺性不够有关。另外 ,许多阵发性心房颤动 (简称房颤 )都是由起源于肺静脉的电活动所触发 ,现在用的点状射频消融方法很难在肺静脉与左心房交界处造成连续的环状损伤 ,以致仍不能防止肺静脉的电活动触发房颤的发生[2 ] 。目前 ,正在研究其它穿透较深的能源和导管如超声[3 ]…  相似文献   

17.
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起源于肺静脉的心房颤动(?…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报道2例经射频消融治疗成功的起源点位于肺静脉的心房颤动(简称房颤)均伴有频发房性早搏(简称房早)的阵发性房颤,电生理检查时行两次房间隔穿刺,将两根10极标测导管通过长鞘送入左,右上肺静脉,选择性肺静脉造影证实肺静脉开口部位,静脉滴注异丙肾上腺素后1例诱发出频发房早,另1例诱发出频发房早及房颤,且房早及房颤开始发作时的心内电图无间显示最早心房激动点位于右上肺静脉内,其局部电位分别产体表心电图异位P波  相似文献   

18.
射频导管消融治疗快速心律失常的新起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射频导管消融治疗快速心律失常的新起点蒋文平(苏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苏州215006)自1991年《起搏与心脏》报道国内首例(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仁济医院)射频导管消融(RFCA)治疗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以来,迄今治疗病人已逾万例。大量的临床实践无可辩...  相似文献   

19.
射频导管消融治疗快速心律失常指南   总被引:86,自引:11,他引:86  
射频导管消融治疗快速心律失常指南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心脏起搏与电生理分会导管消融学组*《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编辑部射频导管消融(RFCA)自1987年应用于临床以来,已使快速心律失常病人的治疗发生了划时代的变化。1991年至今我国有24个省、...  相似文献   

20.
全国射频导管消融治疗快速心律失常资料总汇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全国射频导管消融治疗快速心律失常资料总汇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心脏起搏与电生理分会导管消融学组《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编辑部参加本次注册的医院和单位共93家,1991年1月1日~1995年5月31日开展射频导管消融治疗快速心律失常病人共1003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