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探讨颈性眩晕经颈椎硬膜外连续神经阻滞联合银质针的治疗效果。方法总结收治的60例颈性眩晕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硬膜外连续神经阻滞联合银质针治疗(YYZ)组和星状神经阻滞(XZ)组的临床疗效。结果通过3个月~1年的随访,发现两种治疗方法治疗颈性眩晕均有疗效,但以颈椎硬膜外连续神经阻滞联合银质针治疗疗效好,颈椎硬膜外连续神经阻滞联合银质针治疗的总有效率(84.9%)明显大于星状神经阻滞治疗组(64.2%)。结论颈椎硬膜外连续神经阻滞联合银质针治疗颈性眩晕优于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颈性眩晕,不仅疗效确切,而且患者远期疗效好,复发少,颈椎硬膜外连续神经阻滞联合银质针治疗颈性眩晕是临床上较好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
星状神经节阻滞术的应用解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邵正仁  訾刚 《解剖学研究》2001,23(3):224-225
采用星状神经节阻滞术 (SGB) [1-3 ] 对多种疾病有治疗效果 ,但因星状神经节 (SG)周围的解剖复杂 ,穿刺定位较困难。为了临床能更安全便捷地进行星状神经节阻滞术 ,本文对行星状神经节阻滞术中的有关结构作了观测 ,为行星状神经节阻滞术提供了详细的应用解剖学资料。1 材料和方法选用经福尔马林固定后的 30具 (男 2 2 ;女 8)成人尸体标本 ,在颈根部由浅入深逐层解剖观测 ,对行星状神经节阻滞术 (SGB)所涉及的结构进行了观测。所得结果经统计学处理。2 结果2 .1 星状神经节的形态和位置 星状神经节有纺缍形(80 % )、哑铃形和三角…  相似文献   

3.
背景:颈部神经阻滞麻醉易引起严重麻醉意外与并发症,目前在建立颈部神经三维可视化模型并对颈部神经节阻滞进行虚拟仿真方面还处在临床探索阶段。 目的:寻求三维虚拟穿刺仿真在颈部神经阻滞中的应用方法。 方法:取健康志愿者颈部连续CT动脉造影/MRI脊髓造影断面图像,Mimics软件对骨骼、肌肉、动静脉、甲状腺、喉软骨、脊髓等组织进行半自动分割和重建,医学计算机辅助设计模块对神经等细小解剖结构进行重建,三维化显示颈部神经及周围相关解剖结构,并进行颈部神经穿刺虚拟仿真,包括模拟颈浅丛阻滞,颈深丛阻滞和星状神经节阻滞。 结果与结论:成功模拟颈浅丛阻滞, 颈深丛阻滞和星状神经节阻滞,显示虚拟穿刺针和骨性结构、动静脉、肌肉、脊髓、颈丛深浅支和星状神经节等解剖结构的三维毗邻关系,并测量穿刺进针的安全角度,深度和最佳穿刺路径。说明三维虚拟穿刺仿真技术可以为颈部神经阻滞术提供直观的形态学参考。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颈中交感神经节阻滞对神经性耳聋的治疗作用.方法:选择神经性耳聋患者90例,并随机分成三组:星状神经节阻滞组(S)、颈中交感神经节阻组(M)及对照组(C),每组各30例.三组均采用中药治疗,M组、S组分别加行颈中交感神经节、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2个疗程之间间隔1周.结果:M组、S组60例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分别为90%、86.6%,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高于C组66.6%(P<0.05).颈中交感神经节阻滞成功率(96.8%)高于星状神经节阻滞(78.7%),且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后者(P<0.05).结论:颈中交感神经节阻滞联合中医药辨证施治,对神经性耳聋是一种安全、有效、可靠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星状神经节阻滞术及其相关应用解剖,从而更好地指导临床工作。方法: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阐述星状神经节及其毗邻结构的解剖关系,分析星状神经节阻滞术式的发展过程及其并发症。结果:星状神经节毗邻众多重要结构,星状神经节阻滞术有一些比较严重的并发症。结论:术者需熟悉星状神经节周围结构以减少并发症,解剖学研究是一个必需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经皮星状神经节阻滞麻醉联合手法牵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慢性疼痛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评价.方法 5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采用经皮星状神经节阻滞麻醉联合手法牵引治疗,星状神经节阻滞采用0.5%利多卡因+VitB1 100mg+VitB12 0.5mg,同时予以牵引治疗,每日1次,疗程14天,记录患者麻醉起效时间、麻醉效率、不良发应.结果 5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中,治疗1次有效者31例,随访1年,疼痛治疗1次性有效率为64%,2次有效者17例,有效率34%,2例患者无效.眩晕痊愈38例,有效率76%,显效10例,有效率20%,平均起效时间为(5.62±2.25)min,其中,5例出现局部血肿,9例出现血压升高,未予特殊治疗好转.结论 经皮星状神经节阻滞联合手法牵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方法简便可行,疗效确切,无严重并发症,适合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旨在观察星状神经节阻滞对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老年患者术中双侧局部脑氧饱和度(rSO2)及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研究纳入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80例,随机分为超声引导星状神经节阻滞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比较术中双侧rSO2,采用简易精神量表(MMSE)、视觉语言学习测试(VVLT)、数字广度测试(DST)评估认知功能。结果发现:1术后第7天星状神经节阻滞组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2阻滞组阻滞侧rSO2在体外循环复温前显著高于星状神经节阻滞前(P0.05),体外循环开始前显著高于非阻滞侧(P0.05),体外循环开始前和体外循环停机后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阻滞组非阻滞侧rSO2在麻醉诱导前显著低于阻滞前和对照组(P0.05)。研究显示超声引导星状神经节阻滞可明显增加术中阻滞侧rSO2,明显减少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星状神经节阻滞麻醉的应用解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为气管旁入路星状神经节阻滞麻醉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对17具(34侧)成人尸体标本进行解剖,对星状神经节的形态、位置及其毗邻结构进行观测。结果:星状神经节出现率为82.35%,其位置位于第7颈椎横突基部和第1肋骨颈之间前方;从颈前皮肤至星状神经节的垂直距离为(31.86±0.72)mm。结论:气管旁入路星状神经节阻滞麻醉选择第6颈椎横突前结节为进针部位是较为安全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星状神经节形状、大小、位置及其与周围组织结构的毗邻关系,为临床进行星状神经节阻滞术提供确切的数据支持。方法:用新鲜成人尸体17具,逐层解剖星状神经节周围结构,暴露星状神经节,测量其大小及与周围结构的距离。结果:星状神经节长为(12.3±3.3)mm,宽为(3.9±1.1)mm,厚为(2.1±0.5)mm,神经节下缘距胸膜顶垂直距离为(55.1±1.5)mm,内侧缘距离颈正中线直线距离为(27.1±5.6)mm,星状神经节和椎动脉在冠状面上的最近距离为(7.6±4.8)mm,星状神经节和椎动脉在矢状面上的最近距离为(1.8±2.0)mm。结论:星状神经节周围组织结构复杂,星状神经节阻滞术易误伤周围结构产生并发症。  相似文献   

10.
星状神经节阻滞的应用解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临床成功实施星状神经节阻滞提供形态学依据。方法对19具成人尸体标本进行解剖.对星状神经节的形态、位置、大小及其与周围结构毗邻关系进行观测。结果星状神经节的形态主要为星形(左侧占66.67%,右侧占50.0%);其主要位于颈根部第七颈椎横突至第一肋颈处。星状神经节至颈前正中线的距离及至皮肤的深度在左右侧星状神经节的数值均比较相近,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临床应用中不必考虑侧别等问题。  相似文献   

11.
星状神经节阻滞术治疗适应证广,疗效可靠,植物神经系统、免疫系统、内分泌系统、心血管及疼痛传导等几乎遍布全身均是其治疗范围,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文章主要介绍了星状神经节阻滞术在临床上治疗面神经麻痹、头痛、颈椎病、过敏性鼻炎、心绞痛、失眠、痛经等疾病的应用.  相似文献   

12.
观察术前超声引导星状神经节阻滞对老年患者术中脑氧代谢及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我们纳入80名择期行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老年患者,采用简易精神状况量表(MMSE)测验认知功能,采用桡动脉-颈内静脉球部血氧含量差、脑氧摄取率评价脑氧代谢水平。结果发现老年患者术中存在脑氧代谢失衡,对术后认知功能有一定损害,术前行超声引导星状神经节阻滞可减少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其机制可能与改善脑氧代谢有关。  相似文献   

13.
颈源性头痛头晕是临床常见症状,是颈椎退变、小关节增生及椎间盘突出等原因导致椎动脉血流改变或上位颈神经卡压所致。我院自2007年2月至2009年11月共收治96例该类患者,经星状神经节阻滞配合椎旁注射治疗后,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气管旁入法与高位侧入法行星状神经节阻滞的解剖学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气管旁入法与高位侧入法行星状神经节阻滞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选取10具成人头颈胸尸体标本,在舌骨下区和颈外侧区以及胸锁乳突肌区由浅入深解剖至星状神经节处,观察星状神经节及其毗邻结构的关系,用游标卡尺测量相关数据,进行两种入路的比较。结果星状神经节位于第7颈椎基部前方和第1肋骨颈之间,其上缘与颈中神经节中点的距离,男性为(18.10±1.07)mm,女性为(16.71±1.10)mm;从第6颈椎横突前结节的前面观测,星状神经节上下径和左右径分别为(10.25±0.13mm和(14.02±0.58)mm,从侧面观测,其上下径和前后径分别为(9.22±0.14)mm和(2.12±0.52)mm。结论星状神经节阻滞选择气管旁入路法比高位侧入法更为安全且易掌握。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C7星状神经节阻滞对全麻患者围拔管期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胸腹部择期手术患者(ASA分级Ⅰ或Ⅱ级)60例,随机分为A、B、C 3组,每组20例(随机数字表法)。术前选择气管插管全身麻醉,诱导方式为快诱导,术中机械通气。A、B组手术结束时分别给予左、右侧超声引导C7星状神经节阻滞后停麻药送PACU,C组手术结束后无操作再停麻药送PACU。术毕患者符合拔管指征时边吸痰边拔除气管插管。记录出手术室前(基础值,T0)、拔管时(T1)、拔管后5 min(T2)的收缩期动脉血压(SBP)、舒张期动脉血压(DBP)、心率(HR)。同时,对A、B两组行星状神经节阻滞后出现霍纳综合征的例数以及相关并发症(声音嘶哑、神经血管损伤等)的发生情况进行观察记录。结果:与A、B组相比,C组患者在T1、T2时点(较T0时点来看)的SBP、DBP明显增高,HR明显加快(P<0.05)。A、B组星状神经节阻滞后均出现霍纳综合征,暂未发现相关并发症。结论:超声引导C7星状神经节阻滞在胸腹部择期手术患者全麻拔管时可有效减轻拔管过程中的心血管反应,且超声引导C7入路星状神经节阻滞兼具了安全性和有效性(成功率高、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6.
王宏  刘红秀 《医学信息》2009,22(1):71-72
目的 通过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方法对16例面神经麻痹的病人采用星状神经节阻滞,取仰卧位,面向正前方,颈部稍前抬或微张口松驰紧张的颈部肌肉,用指类将胸锁乳突肌前缘处于开颈总动脉,将静脉压向外侧,可向中第6横突前结节针尖到横突前结节后回吸无血及脑脊液、注入药物,阻滞成功测出无霍氏综合征,平卧15min无异常即可。结果16例周围性面神经麻痹者,获优11例,症状消失面部活动恢复,良5例,症状基本消失,面部有轻微不易察觉症状,1例尚可症状减轻,有轻度口角或其它。结论星状神经节由下颌交感神经及第一胸交感神经触合而成,位于第7颈椎与第1肋骨之间,在第7颈椎体的箭外侧面。一般发病以受风寒,面神经管或茎孔内增厚的炎性骨膜下压迫面神经引起,有的认为与免疫、病毒感染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星状神经节阻滞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体内去甲肾上腺素(NE)、肾上腺素(adrenalin,ADR)、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皮质醇(cortisol,ODR)等应激激素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择已被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6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4例)和对照组(34例).治疗组患者采用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两周为一疗程;对照组常规内科治疗。于阻滞前及阻滞后24、48、72、144h抽取静脉血标本。测定各时段的NE、肾上腺素、ACTH、皮质醇应激激素的含量。结果 阻滞后治疗组患者的NE、ADR、ACTH、ODR应激激素的含量与阻滞前及同时段的对照组比较有明显的降低,P〈0.05。结论 星状神经节阻滞可快速有效地缓解由于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引起的缺血性疼痛,抑制应激反应,降低患者体内NE、ADR、ACTH、00R应激激素的水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高血压鼠脑底动脉神经肽Y能神经与颈上神经节、星状神经节的关系。方法 应用神经节切除术和免疫组织化学ABC法 ,对 16只自发性高血压鼠脑底动脉神经肽Y能神经纤维的分布进行了观察。结果 对照组自发性高血压鼠大脑前动脉、大脑中动脉、大脑后动脉和基底动脉壁上均可见神经肽Y能阳性纤维 ,纤维似曲线状 ,多呈网状走行 ,密度较高。手术Ⅰ组作双侧颈上神经节切除术 ,脑底主要动脉的阳性纤维明显减少 ;手术Ⅱ组作双侧星状神经节切除 ,脑底主要动脉壁上的阳性纤维明显减少 ;手术Ⅲ组作双侧颈上神经节和星状神经节切除术 ,脑底主要动脉的阳性纤维完全消失。结论 自发性高血压鼠脑底主要动脉的神经肽Y能神经纤维起源于双侧颈上神经节和双侧星状神经节 ,神经肽Y能神经可能在高血压发病中起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急性头面部带状疱疹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30例急性头面部带状疱疹患者,冶疗前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疼痛程度,VAS评分均〉7分,治疗采用1%亚甲蓝1ml,2%利多卡因4ml行患侧星状神经节阻滞,每周1次,两次为1疗程。结果1疗程治疗结束后VAS评分均(3分,其中28例无疼痛。止痛率93.3%.结论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惠性头面部带状疱疹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星状神经节阻滞对头面部手术患者呼吸、循环、免疫功能、炎症反应、镇痛效果及麻醉相关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选取行头面部手术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0例。观察组在麻醉诱导前行超声引导下星状神经节阻滞,对照组麻醉诱导前不进行任何阻滞麻醉干预。比较2组患者围术期呼吸、循环、免疫功能及炎症指标变化情况,术后不同时点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围术期麻醉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2组患者术前1 d、麻醉诱导前、拔管时及术后1 h的呼吸频率组间及组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 05)。2组患者术前1 d、麻醉诱导前的心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拔管时及术后1 h的心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不同时点的心率组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对照组不同时点的心率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2组患者术前1 d的免疫球蛋白(Ig) G、Ig A、Ig M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 2组患者术后3 d的Ig G、Ig A、Ig M均低于术前1 d(P 0. 05);对照组术后3 d的Ig G、Ig A、Ig M低于观察组(P 0. 05)。2组患者术前1 d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白细胞介素-6(IL-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2组患者术后3 d血清TNF-α及IL-6高于术前1 d(P 0. 05),对照组术后3 d血清TNF-α及IL-6高于观察组(P 0. 05)。术后24 h、48 h,观察组疼痛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 0. 05)。2组患者围术期麻醉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 头面部手术患者术前实施超声引导下星状神经节阻滞有助于维持术中循环稳定,减轻围术期免疫抑制及炎症反应,提高术后镇痛效果,对呼吸功能影响较小,且不会增加围术期麻醉相关并发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