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先天性主动脉窦瘤破裂是一种较少见的心脏病,约占先天性心脏病的2%。主动脉窦瘤破裂将引起大量的左向右分流,导致充血性心力衰竭,继发细菌性心内膜炎,甚至死亡。自1996年6月-2005年5月我们共手术治疗主动脉窦瘤破裂21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主动脉窦瘤破裂是一种罕见的先天性心脏病,预后不良,一经诊断必须手术治疗[1]。我科于2003年5月至2009年5月共手术治疗主动脉窦瘤破裂30例,现总结其治疗经验。  相似文献   

3.
感染性心内膜炎外科治疗60例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1980年3月以来,我们手术治疗感染性心内膜炎60例,无手术死亡,现总结治疗体会如下:临床资料60例中男41例,女19例。年龄7~50岁,平均30岁。其中先天性心脏病19例,包括室间隔缺损13例,主动脉窦瘤3例(2例窦瘤破裂,1例伴主动脉瓣狭窄关闭不...  相似文献   

4.
1/3个David Ⅰ型手术治疗巨大主动脉右冠窦瘤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主动脉窦瘤是较常见的先天性疾病,但未破裂的单个主动脉窦形成巨大动脉瘤少见,我们采用1/3个 David Ⅰ型手术治疗1例巨大主动脉右冠窦瘤,并结合文献介绍如下.资料和方法病人男,48岁.发现主动脉窦瘤10余年,胸部闷痛3个月.有高血压病史.曾在多家医院诊断主动脉窦瘤,建议非手术治疗.查体心血管系统无阳性体征.  相似文献   

5.
龚茹  黄欣  林雪梅  石敏  訾颖 《护理学杂志》2000,15(12):739-740
先天性主动脉窦瘤破裂属少见的先天性心脏病之一,窦瘤可并发于心脏畸形,最常见的是室间隔缺损(VSD).在此基础上并发感染性心内膜炎(IE)更为少见,如不及时手术治疗,其病死率高达60%~80%(手术死亡率高达37%~44%)[1,2].我科1998年收治1例,经外科手术治疗治愈出院.围术期监护如下.  相似文献   

6.
1980年初至1997年末收治先天性心脏病946例,其中佛氏窦瘤破裂9例,发生为0.9%,其中合并VSD有3例,合并主动脉瓣关闭不全1例。VSD均为嵴内型,右冠窦瘤破入右室者有4例,破入右房1例;无冠窦瘤破入右房为4例。术后早期死亡1例,死于低心排综合症;余皆恢复良好。随访2 (10)/(12)年至12年,心功能NYHA Ⅰ~Ⅱ级。作者认为佛氏窦瘤破裂为少见的先天性心脏病,临床以充血性心功能衰竭表现为主,易误诊而耽误有效治疗。本组早期1例病人因误诊未及时手术而死亡。确诊有赖于彩色多普勒二维超声或升主动脉造影。本病一经确诊即需手术治疗。手术中应注意①心肌保护②主动脉瓣形态结构的完整性.避免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相似文献   

7.
正病例1:患者,女,19岁,身高160cm,体重70kg。因孕39周3/0胎位为左枕前(LOA)、先天性心脏病:主动脉窦瘤入院。既往有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病史19年,未予特殊治疗,孕7月偶感胸闷不适。查体:胸骨左缘3~4肋间可闻及4/6级双期杂音。实验室检查:Hb109g/L,Plt 183×109/L,凝血指标正常。ECG示:窦性心律伴偶发房性早搏。心脏彩超示: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瓦氏窦瘤破裂  相似文献   

8.
主动脉窦瘤破裂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主动脉窦瘤破裂的诊断和手术治疗的临床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总结收治的12例主动脉窦瘤破裂的临床经验,其中合并室间隔缺损2例,主动脉瓣关闭不全5例。手术时窦瘤直接缝合4例,补片修补8例,其中同一补片修补主动脉窦瘤破口和室间隔缺损2例,同期行主动脉瓣悬吊成形术2例。结果:全组无死亡,随访1~5年,恢复良好。结论:主动脉窦瘤破裂一旦确诊,应尽早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9.
我们对 52例主动脉窦瘤病人的手术方法及手术效果作了回顾性分析 ,现报道如下。资料和方法  1 994年 6月至 2 0 0 1年 6月 ,我们收治主动脉窦瘤破裂病人 52例 ,其中男 31例 ,女 2 1例 ;年龄 7~ 66岁 ,平均 2 9岁。主动脉右冠状动脉窦瘤 46例 ,无冠状动脉窦瘤 5例 ,左冠状动脉窦瘤 1例。窦瘤破入右室 46例 ,破入右房 5例 ,破入左室 1例。主动脉窦瘤合并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31例 ,合并室间隔缺损 2 3例 ,房间隔缺损 2例 ,三尖瓣关闭不全 2例 ,二尖瓣关闭不全 1例 ,III度房室传导阻滞 1例 (有多种畸形同时并存 )。发生感染性心内膜炎 7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未破裂主动脉窦瘤的诊疗特点及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2月至2012年1月在阜外心血管病医院行未破裂主动脉窦瘤修补术治疗患者33例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7例、女6例,年龄4.5~58.0(28.5±13.5)岁。右冠窦瘤29例(87.8%),无冠窦瘤和左冠窦瘤各2例(各6.1%)。合并室间隔缺损29例;合并少量或少量以上主动脉瓣反流20例。结果未破裂主动脉窦瘤术前超声确诊率仅为52.8%。全组患者无手术死亡。术后早期1例同期行主动脉瓣置换术患者因合并感染发生瓣周漏,于术后14 d再次手术。随访30例(90.9%),平均随访时间22~81(42.9±18.8)个月。术后随访显示患者心功能分级(NYHA)Ⅰ~Ⅱ级,无窦瘤修补处残余分流或主动脉窦瘤再发。右冠窦瘤患者中,术中在主动脉窦内进行窦瘤修补操作或实施主动脉瓣修复操作者随访期间主动脉瓣反流的改善情况不如仅在右心室单侧进行窦瘤修补者。结论对合并其他心内疾患的未破裂主动脉窦瘤患者采取积极的外科处理策略可以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1.
主动脉窦瘤破裂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目的 总结1973-1999年85例主动脉窦瘤破裂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 主劝脉窦瘤破裂85例,合并室间隔缺损40例(47.1%),主动脉瓣关闭不全15例(17.6%),均以补片行动脉窦瘤修补,其中40例以同一补片修补主动脉窦瘤和室间隔缺损,5例同期行主动脉瓣置换术,3例行主动脉瓣成形术。结果 全组死亡3例,死亡率3.5%,无残余分流等并发症,71例随访2个月-24年,心功能恢复良好。结论 主动脉窦瘤破裂一经确诊,应尽早手术,采用补片修补主动脉窦瘤及用同一乒乓球拍形补片修补窦瘤和室间隔缺损,效果较好,对于严重的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应同期行主动脉瓣置换术,而轻度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可不用特殊处理。  相似文献   

12.
主动脉窦瘤破裂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总结主动脉窦瘤破裂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 83例主动脉窦瘤破裂患者均在气管内插管静脉复合麻醉中度低温体外循环下行主动脉窦瘤修复术,同时矫治合并的心内畸形,包括行主动脉瓣置换术20例,主动脉瓣成形术9例,三尖瓣成形术4例,肺动脉瓣重建术2例,室间隔缺损修补术37例,房间隔缺损修补术5例,右心室流出道疏通2例,右室双腔心矫治术1例.结果 本组无手术死亡.术后并发心力衰竭2例,再次开胸止血4例,均经治疗后痊愈.所有患者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1个月~6年,平均随访25.6个月.心功能Ⅰ~Ⅱ级.心脏彩色超声心动图复查未发现主动脉窦瘤复发或残余分流,主动脉瓣轻度反流2例,轻至中度反流2例;术后6年主动脉瓣重度反流1例,再次行主动脉瓣置换术.结论 主动脉窦瘤破裂预后不良,尽早手术是治疗主动脉窦瘤破裂惟一有效的治疗方法.治疗的关键是恰当切除瘤体,可靠闭合窦瘤口,彻底矫治心脏畸形.  相似文献   

13.
全胸腔镜下手术治疗先天性心脏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胸壁打孔全胸腔镜下先天性心脏病手术的可行性。方法2004年10月-2008年8月,完成胸壁打孔全胸腔镜下先天性心脏病手术156例,其中单纯房间隔缺损79例、单纯室间隔缺损65例、主动脉窦瘤破裂合并室间隔缺损1例、右室双腔心合并室间隔缺损3例、房间隔缺损合并部分性肺静脉异位引流8例。右侧胸壁3孔,股动脉、静脉插管建立体外循环,特制的长阻闭钳阻闭升主动脉,冷晶体心脏停跳液顺行灌注保护心肌。结果手术均获成功,体外循环时间(74±28)m in,升主动脉阻闭时间(29±13)m in,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3.2±1.1)h,术后住院时间(6.1±1.2)d。术后并发症13例:7例右侧气胸,胸腔穿刺一次治愈;6例右腋下切口液化,伤口延期愈合。无严重并发症发生。全组术后5-7天超声心动图示房间隔、室间隔无残余分流,1例主动脉窦瘤破裂合并室间隔缺损修补术后主动脉瓣轻度返流,3例室间隔缺损合并右室双腔心术后右室流出道疏通满意;心电图示窦性心律,无房室传导阻滞。132例术后随访3个月-3年,其中95例〉12个月,无不适,心功能Ⅰ级。结论胸壁打孔全胸腔镜下手术治疗房、室间隔缺损安全可靠,创伤小,恢复快,美容效果好。  相似文献   

14.
主动脉窦瘤破裂是一种比较少见的心脏病,多数患者常突然发生破裂,形成主动脉-心脏瘘且伴有不同程度的主动脉瓣关闭不全,严重影响心功能,给麻醉处理带来一定困难。我院自1986年1月~1997年12月,在体外循环下手术治疗主动脉窦瘤破裂共92例,现将有关麻醉处理报告如下。临床资料92例患者中,男66例,女26例。年龄(9~52)岁(28.45±10.12)岁。心功能级8例,级45例,级30例,组9例。心胸比例0.50~0.60者46例,0.61~0.70者31例,大于0.71者15例。心电图正常者7例,左室肥大42例,其中12例伴有劳损,左室肥大19例,左右室肥大12例。脉压大于60mmHg(7.98kPa)3…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应用动脉导管未闭(PDA)封堵器和室间隔缺损(VSD)封堵器治疗主动脉窦瘤破裂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19例主动脉窦瘤破裂患者,按所用封堵器分为PDA封堵器组和VSD封堵器组,根据升主动脉造影结果,选择比破口直径大2~5mm的PDA封堵器或VSD封堵器进行经导管介入封堵。术后随访观察临床症状、心电图、残余分流、封堵器形态、有无瓣膜反流等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年龄、发病时间和术前TTE所示破口直径、主动脉造影示破口直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19例均经升主动脉造影确诊为主动脉窦瘤破裂,其中15例右冠状动脉窦瘤破裂入右心室,3例为右冠状动脉窦瘤破裂入右心房,1例无冠状动脉窦瘤破裂入右心室;共使用PDA封堵器10枚,VSD封堵器11枚,成功率分别为60.00%(6/10)和90.91%(10/11)。术后随访6个月~6年,未发生血栓事件,无瓣膜反流,无心律失常、感染性心内膜炎、心力哀竭及死亡。结论经导管介入治疗主动脉窦瘤破裂安全有效;应用VSD封堵器较PDA封堵器有一定优势。  相似文献   

16.
总结我院收治的先天性主动脉窦瘤66例,手术56例,病死率5.35%,非手术10例,病死率50%。认为出现心衰和合并亚急性心内膜炎者应急诊手术以减少病死率,左心减压引流有利于心肌保护,保证修补无遗漏,中度以上主动脉关闭不全者须行主动脉替换或整形术。窦瘤较大或合并定缺提倡补片修复。  相似文献   

17.
瓦氏窦瘤破裂的病因与治疗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瓦氏窦瘤破裂的病因与治疗邱维诚,任健,杭钧彪,周俊毅,张世泽瓦氏窦瘤是一种较少见的先天性心血管畸形,一旦破裂,原低压的心腔突然承受很高的压力和容量负荷,如不及时手术,可出现心衰甚至危及生命。临床资料1988年至1992年间,我们收治瓦氏窦瘤破裂7例,...  相似文献   

18.
我院自1988年10月至1999年3月共施行心内直视手术120例,现将我们的体会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全组120例,男44例,女76例,年龄3~65岁。病程0.5~31年,平均8.7年。临床诊断:先天性心脏病96例,其中VSD 56例,ASD 28例,法四联症9例,佛氏窦瘤破入右室3  相似文献   

19.
50例先天性主动脉窦瘤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总结先天性主动脉窦瘤外科治疗经验。方法:先天性主动脉窦瘤50例,合并室间隔缺损31例,主动脉瓣脱垂14例。行窦瘤切除修补术17例,窦瘤切除加定夺缺修补19例,窦瘤切除加主动脉瓣成形12例,主动脉瓣替换2例。结果:全组无手术死亡,无残余分流。结论:心脏超声对CASV诊断准确率高。  相似文献   

20.
主动脉窦瘤破裂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主动脉窦瘤破裂的外科治疗景华,高声甫,周采璋,丁永清,张石江,李忠东我们自1981年1月至1992年8月共行手术治疗主动脉窦瘤破裂(RASV)17例,均获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病人中,男10例,女7例。年龄11~47岁(平均22.6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