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曲颖  程晨  白雅静  蔡建利 《全科护理》2022,(26):3638-3641
从需求分析、功能及应用、应用优势、局限性及应对措施方面综述移动医疗在慢性病人群运动康复依从性干预中的研究进展。指出移动医疗技术为慢性病病人运动康复依从性管理提供了良好平台,能提高医疗资源利用率。但存在一些问题,目前研究样本量小,应用人群有限,部分移动设备的安全性能仍然需要进一步优化。今后应扩大样本量、开展多中心随机对照...  相似文献   

2.
李有娥 《全科护理》2012,10(17):1539-1540
[目的]研究康复护理干预对颅脑外伤病人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60例重型颅脑外伤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30例,对照组病人进行急诊对症手术治疗,并给予脱水、抗感染、支持治疗疗及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对病人行早期康复护理。比较两组病人治疗前后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定及躯体运动能力Fugl-Meyer运动功能变化。[结果]干预组进行康复护理后ADL、Fugl-Meyer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康复护理干预可改善重型颅脑损伤病人的日常生活能力及躯体运动能力。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运动意念对脑卒中偏瘫病人的康复作用。[方法]将98例脑卒中偏瘫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9例,对照组给予传统康复锻炼,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进行运动意念康复。比较两组入院时和治疗4周后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I)和功能独立性评定(FIM)评分。[结果]康复治疗4周后研究组病人BI评分及FIM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运动意念配合传统的康复锻炼能更好地改善脑卒中偏瘫病人的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运动再学习及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吞咽障碍病人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78例急性脑卒中吞咽障碍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9例,两组病人入院后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采取神经科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运动再学习训练方法.观察并比较两组病人的康复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9%,对照组为71.8%;观察组病人吞咽功能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果]运动再学习训练方法及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吞咽障碍病人的功能恢复有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综合康复训练对老年股骨骨折病人术后患肢功能恢复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72例老年股骨骨折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行综合康复训练,比较两组病人康复锻炼前后肢体功能康复和生活质量情况。[结果]康复锻炼后观察组运动功能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股骨骨折病人进行综合康复锻炼可明显促进患肢的功能康复、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后超早期康复的治疗效果。[方法]收集2014年1月—2015年12月在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住院的656例急性脑梗死病人,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超早期康复治疗组)在发病后12~24h内给予康复治疗,对照组(早期康复治疗组)在发病后72h后开始康复治疗。对两组入院时及发病后2周、1个月、3个月的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及Barthel指数分别进行比较。[结果]共556例完成肢体运动功能评分,606例完成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入院时两组病人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及Barthel指数组间数据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组病人康复干预2周时的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及Barthel指数组间数据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康复干预1个月及3个月时,两组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及Barthel指数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超早期康复治疗在改善急性脑卒中长期预后更明显。  相似文献   

7.
李博亚  齐曼曼  张育荷 《全科护理》2022,(26):3685-3687
目的:探讨不同频次肺康复运动训练对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病人肺通气功能、运动耐力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4月—2021年9月收治的100例稳定期COPD病人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抽签法分为常规组和高频组各50例,两组病人均采用常规治疗及8周肺康复运动训练,常规组频次为每周2次,高频组每周5次。比较两组...  相似文献   

8.
卢芳  崔秀珍  何月月  尹安春  付绍艳 《全科护理》2021,19(21):2895-2898
本研究围绕慢性心力衰竭病人的运动康复治疗内容,以对象筛选、康复类别及效果评价为中心展开综述,旨在促进我国心脏康复事业的深入扎根与延续,为提高慢性心力衰竭病人的运动耐力及生活质量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王霞  丁劲  葸英博  陈若岚  薛慧琴 《全科护理》2023,(31):4384-4387
从慢性心力衰竭病人运动康复的发展现状、不同左室射血分数慢性心力衰竭的特征、运动康复在不同左室射血分数心力衰竭病人中的应用、远程医疗等方面进行综述,从而为不同左室射血分数慢性心力衰竭病人的运动训练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授权理论在卒中后肢体运动障碍病人运动康复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脑卒中病人7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运动康复护理,观察组在常规运动康复护理的基础上采用授权式干预。比较两组病人入院时、出院时、出院3个月后肢体运动功能和生活自理能力的变化以及出院后3个月护理满意度。[结果]两组病人出院时、出院后3个月Fugl-meyer运动量表、Barthel指数评分与入院时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出院后3个月Fugl-meyer运动量表、Barthel指数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出院后3个月护理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授权式运动康复能帮助病人出院后实施自我康复管理,有助于肢体功能及生活自理能力的恢复,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院外延续性护理干预对脑卒中病人的康复效果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90例脑卒中住院病人随机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延续性护理干预,出院6个月后比较两组病人的院外康复依从情况、运动康复效果及生活质量。[结果]出院6个月后,干预组病人康复训练依从性总分(11.60分±1.67分)、Fugl-Meyer评分(76.27分±10.23分)、Barthel指数(72.08分±12.56分)和总体健康评分(72.68分±12.84分)高于对照组(9.58分±1.74分,68.64分±9.88分,60.44分±11.42分,64.13分±13.2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院外延续性护理干预提高了脑卒中病人院外康复的依从性,促进了病人肢体运动功能的恢复和日常生活能力的改善,同时也提高了病人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在中风偏瘫病人康复训练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120例中风偏瘫病人,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干预3个月后比较两组病人的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康复护理治疗依从性和生活质量。[结果]干预3个月后,两组病人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和生活质量均高于干预前,且干预组分值升高更明显(P0.05);干预组依从率(68.88%)高于对照组(47.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应用于中风偏瘫病人康复训练中,能有效提高病人的肢体运动功能,改善日常生活能力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阶段性康复运动干预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病人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6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1例,两组均采用微创手术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及健康教育,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接受4周的康复运动干预,出院后上门或电话随访1年。[结果]随访结束时两组病人健康状况问卷(SF-36)除生理机能外其他维度及3个月、6个月、1年运动依从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阶段性康复运动干预能有效提高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病人的生活质量及运动依从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介绍美国康复医疗统一数据系统(Uniform Data System For Medical Rehabilitation, UDSMR).方法统计和分析UDSMR1995年和1996年资料,重点介绍应用功能独立性评测(functional independence measure,FIM)量表评价脑血管意外和骨关节病病人康复治疗的疗效,以及随访情况,主要包括病人入院、出院和随访时(出院3个月)FIM的评分,FIM效率(每天进步的分数)及FIM进步程度等.结果美国国内的主要康复医疗单位收治的病人以老年人为主,平均年龄为69岁,住院病人中女性略多于男性.主要康复治疗的病种以骨关节病、脑血管意外等为主.在收住康复病房的病人中90%以上是由其他科室转入,康复医学科住院病人平均住院天数为18~21d,且有缩短趋势.FIM量表各项评分结果表明,康复医学科住院病人中功能障碍最明显的是运动能力和转移能力障碍,而康复治疗后功能改善最明显的同样是运动能力和转移能力的改善.在住院病人中出院与入院相比,FIM评分平均进步20分左右,随访与入院相比,FIM评分平均进步30分左右.结论UDSMR是一种理想的康复治疗病人,包括脑血管意外和骨关节病病人功能评价和随访记录的数据管理系统.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医疗共振音乐在脑卒中病人康复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研究方法,将初次发病被诊断为脑卒中的48例病人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24例。对照组病人接受常规康复治疗护理,干预组病人在此基础上给予医疗共振音乐干预,比较两组病人康复护理期间的疼痛评分和康复依从性。[结果]干预2周和4周后,干预组病人的疼痛评分[(23.70±13.12)分,(13.57±9.01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33.20±16.71)分,(20.40±10.94分)],且干预组病人出院1个月后的康复依从性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脑卒中病人康复护理过程中播放医疗共振音乐,有助于缓解病人的疼痛,提高康复依从性。  相似文献   

16.
曹美娟  刘宏青  廖春娥  庄海燕 《护理研究》2008,22(17):1549-1550
[目的]探讨阶段性康复运动干预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病人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6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1例,两组均采用微创手术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及健康教育,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接受4周的康复运动干预,出院后上门或电话随访1年.[结果]随访结束时两组病人健康状况问卷(SF-36)除生理机能外其他维度及 3个月、6个月、1年运动依从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阶段性康复运动干预能有效提高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病人的生活质量及运动依从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病人肺康复运动训练的影响因素,为更好地开展肺康复运动提供指导,从而进一步提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人的运动耐量和生活质量。方法:采用质性研究中现象学方法,以半结构式深入访谈了12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人,包括有意愿、已参与和拒绝或中途退出肺康复运动项目的病人。结果:运用Colaizzi分析程序进行分析,得到影响病人肺康复运动训练的因素,并归纳为4个主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人的个人因素;客观因素;家庭成员的态度及锻炼环境因素;住院期间医护人员因素。结论:加强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人肺康复运动的宣教,提高病人的依从性和积极性,在临床护理中,发挥医务人员的主导作用,鼓励病人家属的支持并合理的利用社区资源,促使病人形成健康的行为习惯,以促进康复、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早期综合康复护理训练对脑卒中偏瘫病人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40例住院脑卒中偏瘫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在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进行未经指导的自我锻炼,观察组进行综合康复护理训练.观察并比较两组病人治疗前及治疗后3个月肢体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治疗后Fugl-Meyer运动量表和Barthel指数评分明显提高,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 早期综合康复护理训练可有效改善脑卒中病人的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卒中后偏瘫病人进行康复运动训练前对实施循经按摩的主观感受、意愿和需要。[方法]选取10例脑卒中病人肢体存在一定的麻木疼痛或(和)肌张力异常且需要进行康复训练的病人进行半结构式访谈,并记录访谈的原始内容。运用现象学分析法对获得的原始资料进行分析和整理,提炼出主题,进行描述。[结果]卒中病人在未实施循经、肌肉按摩情况下直接进行康复运动训练存在多种负性情绪,表现为紧张、对循经按摩拒绝及回避等,并且关节活动幅度不能满足预期目标;实施循经、肌肉按摩后进行康复运动训练,负性情绪明显改善,身体放松,紧张感降低,疼痛减轻,病人依从性和康复运动强度得以提高。[结论]康复护理及康复技术人员在为偏瘫病人尤其是肌张力异常和麻木疼痛的病人进行康复运动训练过程中,应根据病人的情况和需求,为病人提供针对性的循经肌肉按摩,提高病人依从性,从而促使康复训练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20.
一个病人的康复医疗能取得最大收效,必须在通过康复评定全面了解病人后,制定一个完整切实可行的康复医疗计划;还须在社会康复工作的共同努力下,恢复和重建其失去的生活和工作能力,达到康复医学的目标,归复社会。本文就风湿性关节炎分成两个问题简述于下。一、康复医疗计划制定完整切实可行的康复医疗计划,必须根据对病人全面情况的评定和疾病的要求。如类风湿性关节炎从临床体会认为Go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