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树英 《医学文选》2004,23(3):323-324
喂养困难在新生儿尤其是早产儿、窒息儿中较常见,近年来国内外报道,红霉素作为新一代的促胃肠动力药,可改善新生儿喂养困难.2003年3月至2004年2月在我科住院期间发生喂养困难的新生儿36例采用红霉素治疗取得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张树英 《微创医学》2004,23(3):323-324
喂养困难在新生儿尤其是早产儿、窒息儿中较常见,近年来国内外报道,红霉素作为新一代的促胃肠动力药,可改善新生儿喂养困难.2003年3月至2004年2月在我科住院期间发生喂养困难的新生儿36例采用红霉素治疗取得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小剂量红霉素对喂养困难新生儿的治疗作用。方法将60例喂养困难新生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2组均给予综合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小剂量红霉素。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3.3%,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小剂量红霉素治疗新生儿喂养困难疗效可靠、安全、不良反应小、经济实惠,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4.
索有梅 《卫生职业教育》2007,25(10):150-151
目的探讨小剂量红霉素早期干预治疗新生儿喂养困难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03年9月~2006年8月的52例喂养困难新生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2组均于入院后12h~36h经胃肠喂养,不能吸吮者鼻饲。治疗组同时用小剂量红霉素进行干预。观察2组新生儿早期经胃肠道喂养情况。对2组疗效进行对比观察。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9.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9.2%,2组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结论早期小剂量红霉素治疗新生儿喂养困难有效。  相似文献   

5.
红霉素、多潘力酮联合治疗新生儿喂养困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红霉素、多潘力酮联合治疗新生儿喂养困难的经验。方法 :用黄瑛新生儿喂养困难诊断标准分析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新生儿病房 13例新生儿喂养困难。其中 8例应用红霉素、多潘力酮联合治疗。结果 :8例用红霉素、多潘力酮联合治疗 ,治疗第 1天进奶量为 (43 4 3± 2 2 4 0 )ml·kg-1·d-1,治疗第 4天进奶量 (130 5 7± 18 5 3)ml·kg-1·d-1(t =10 6 8,p<0 0 0 1)。 2例单用红霉素 ,1例有效 ,1例无效。 1例单用多潘立酮有效。 2例未用胃动力药 ,纠正病因后 ,喂养困难解除。结论 :喂养困难是新生儿常见症状。基础疾病的治疗是新生儿喂养困难的根本保证。 8例用红霉素、多潘立酮联合治疗有效。  相似文献   

6.
唐海燕 《右江医学》2008,36(1):39-40
目的观察小剂量红霉素对喂养困难新生儿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05年1月~2007年8月间喂养困难的52例新生儿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入院后皆予新生儿常规护理,治疗原发病,不能吸吮者鼻饲。治疗组按3~5 mg/(kg.d)用小剂量红霉素进行干预,对照组予少食多餐,体位疗法等非药物治疗,观察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每天完成奶量增加,胃潴留量减少,体重增加,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小剂量红霉素治疗新生儿喂养困难疗效可靠,安全,经济实惠,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经口吸吮是新生儿摄食正常途径,不能吸吮时可经胃管给奶,但由于早产及疾病,导致胃动力障碍,出现胃潴留、呕吐、腹胀、食欲低下等喂养困难。一旦出现喂养困难会影响胃肠道喂养,延长住院时间,增加新生儿病死率。我们采用微量红霉素静脉给药,治疗新生儿喂养困难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新生儿喂养困难时临床联合用药的治疗效果。方法:将63例喂养困难的新生儿随机分成治疗组32例,对照组31例。对照组给予少食多餐、体位疗法等常规治疗,并积极治疗原发病。治疗组在此基础上采用四磨汤和小剂量红霉素联合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缓解腹胀、呕吐、胃潴留等症状,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四磨汤和小剂量红霉素联合应用治疗新生儿喂养困难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红霉素和多潘利酮(吗叮啉)联合治疗新生儿喂养困难的效果。方法 喂养困难新生儿6 3例,其中观察组36例给予红霉素和吗叮啉治疗;对照组2 7例单纯给予吗叮啉治疗。两组均连用3~5 d。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8.9%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4 .1% ,两组总有效率无显著差异,但观察组显效率(75 % )明显高于对照组(P<0 .0 5 ) ,且症状消失时间较短(P<0 .0 1) ,治疗3d后的进奶量较多(P<0 .0 1)。结论 喂养困难是新生儿常见症状,用红霉素及吗叮啉联合治疗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四磨汤联合小剂量红霉素治疗新生儿喂养困难的效果。方法将128例喂养困难的新生儿随机分成:四磨汤治疗组、小剂量红霉素治疗组、两药联合用药治疗组(以下简称“联合治疗组”)和空白对照组四组,对比四组疗效。结果四磨汤治疗组总有效率为65.50%,小剂量红霉素治疗组总有效率为62.50%,均较对照组总有效率(25.40%)高(P<0.01);联合治疗组总有效率(87.50%)亦高于对照组(P<0.01),同时也高于两个单独用药组(P<0.05)。结论四磨汤和小剂量红霉素是治疗新生儿喂养困难的有效药物,两药联合应用疗效更优。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低剂量红霉素治疗新生儿喂养困难的效果。方法对50例出现喂养困难的新生儿随机分为治疗组26例,对照组24例,两组基础治疗相同,治疗组给予红霉素3~5mg/kg·d-1加入5%或10%葡萄糖液20ml中缓慢静脉滴注7d。观察两组日排便次数、日排便量、残留奶量、日呕吐次数、日腹胀次数。结果治疗组日排便次数、排便量比对照组明显增加(P均<0.01);残留奶量、日呕吐次数以及腹胀次数比对照组明显减少(P均<0.01),且无毒副作用发生。结论低剂量红霉素作为胃动素激动剂,能促进胃肠动力,对新生儿喂养困难有肯定的治疗作用,且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喂养困难的新生儿使用小剂量红霉素进行干预的效果。方法 :2 2例我院喂养困难的新生儿随机分为 2组 ;观察组 (n =12 )使用红霉素 3~ 5mg/ (kg·d)静脉滴注 5~ 7天 ,对照组 (n =10 )不给予干预。 结果 :红霉素干预后观察组新生儿每日奶量增加 3 2 %、61% ,与对照组 18%、44%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完成150~ 180ml/ (kg·d)奶量时间观察组为 (7 8± 2 2 )d比对照组 (11 ± 3 7)d明显缩短 (P <0 0 1) ;观察组新生儿治疗 7天未发现肝肿大 ,转氨酶升高 ,黄疸加重 ,菌群紊乱等副作用。结论 :小剂量红霉素静脉点滴能提高喂养困难新生儿的胃排空率 ,改善喂养。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小剂量红霉素治疗新生儿喂养不耐受的疗效.方法 选取喂养不耐受新生儿36例,在常规治疗的同时给予小剂量红霉素治疗,并根据不同病因给予针对性护理,观察治疗前后新生儿呕吐停止,腹胀消失,胃潴留改善,平均体重增加情况.结果 治疗前后新生儿上述症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剂量红霉素能减轻新生儿喂养不耐受症状,促进新生儿正常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14.
不同剂量红霉素治疗新生儿喂养困难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红霉素治疗新生儿喂养困难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60例喂养困难的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A、B、C三组,每组各20例,在积极治疗原发病的基础上加用不同剂量红霉素治疗,A、B、C组剂量分别为3~5 mg/(kg.d)6、~9 mg/(kg.d)、10~15 mg/(kg.d),每日1次,缓慢静脉滴注(3~5μg.kg-1.min-1),7天为1疗程,比较各组患儿红霉素干预前后喂养困难改善程度、奶量及体重的变化。结果红霉素干预后三组患儿总有效率分别为90%、75%、55%。A组与B组相比总有效率无显著性差异(χ2=0.69,P>0.05),但显效率(分别为75%、35%)存在显著性差异(χ2=4.95,P<0.05),A组与C组相比无论总有效率(χ2=6.47,P<0.05)还是显效率(χ2=12.13,P<0.01)均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红霉素治疗新生儿喂养困难存在量效关系,小剂量(3~5 mg.kg-1.d-1)疗效好,不良反应轻,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小剂量红霉素治疗早产儿喂养困难的疗效,为治疗早产儿喂养困难提供依据。方法对60例早产儿应用了小剂量红霉素治疗早产儿喂养困难,并对临床疗效进行了观察。结果小剂量红霉素治疗早产儿喂养困难疗效显著,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小剂量红霉素用于治疗早产儿喂养困难安全、有效、不良反应小,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6.
新生儿喂养不耐受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为呕吐、喂哺困难、奶量不足、胃潴留、腹胀等,常影响患儿生长发育,而完全静脉营养价格较贵,且易导致肠黏膜萎缩及乳糖酶缺乏[1].作者应用小剂量琥乙红霉素胃管内注入治疗新生儿喂养不耐受疗效较好,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窒息新生儿进行早期微量喂养与少剂量红霉素合用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 将68例窒息新生儿随机分为治疗组34例,给与早期微量喂养与少剂量红霉素合用,对照组34例,给与常规喂养.结果 两组未发生一例胃肠道功能紊乱,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吸入性肺炎.治疗组促进胃肠道达全量胃肠道营养时间,胆红素水平,住院天数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 少剂量红霉素与早期微量喂养可促进胃肠道发育成熟,减少可能发生的喂养问题,并且可缩短到达足量喂养时间,减轻胆红素水平,窒息新生儿进行早期微量喂养与少剂量胃肠动力剂红霉素合用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窒息新生儿进行早期微量喂养与少剂量红霉素合用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 将68例窒息新生儿随机分为治疗组34例,给与早期微量喂养与少剂量红霉素合用,对照组34例,给与常规喂养.结果 两组未发生一例胃肠道功能紊乱,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吸入性肺炎.治疗组促进胃肠道达全量胃肠道营养时间,胆红素水平,住院天数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 少剂量红霉素与早期微量喂养可促进胃肠道发育成熟,减少可能发生的喂养问题,并且可缩短到达足量喂养时间,减轻胆红素水平,窒息新生儿进行早期微量喂养与少剂量胃肠动力剂红霉素合用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9.
杨培东 《基层医学论坛》2007,11(13):663-663
新生儿出生后由宫内营养转向经胃肠道的哺乳喂养,由于胃肠功能不完善,尤其胃肠动力功能低下,常易出现喂养困难或称喂养不耐受(feeding intolerance)。临床表现为呕吐、腹胀、胃残留物增多、加奶困难等。红霉素可以通过与胃动素受体结合而产生胃肠动力作用,使患儿胃排空加快、运动增加、反流减少。我院儿科应用小剂量红霉素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疗效确切。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观察吗丁啉、红霉素在治疗早产极低出生体重儿喂养困难的疗效,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40例早产极低出生体重儿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对喂养困难患儿口服吗丁啉混悬液,红霉素静滴;对照组给予减少奶量,延长喂奶时间,观察患儿呕吐、腹泻、粪便排出次数.结果:吗丁啉口服配合红霉素静滴能有效改善早产极低出生体重儿喂养困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