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目的分析尺骨鹰嘴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肘关节僵硬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4-01—2019-01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的240例尺骨鹰嘴骨折,32例术后肘关节屈伸运动范围≤100°或前臂旋转运动范围≤100°(僵硬组),208例术后肘关节屈伸运动范围>100°或前臂旋转运动范围>100°(非僵硬组)。分析性别、年龄、损伤侧别、损伤能量、受伤至手术时间、骨折Mayo分型、固定方式、是否使用CPM机、是否合并其他骨折与尺骨鹰嘴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肘关节僵硬的相关性。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僵硬组与非僵硬组在损伤能量、骨折Mayo分型和固定方式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能量损伤、MayoⅢ型骨折是尺骨鹰嘴骨折术后肘关节僵硬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创伤性肘关节僵硬的发生常常是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高能量损伤和MayoⅢ型骨折为尺骨鹰嘴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发生肘关节僵硬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肘关节"恐怖三联征"的手术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 2005年6月~2009年2月,本组应用手术治疗闭合性肘关节"恐怖三联征"患者6例。桡骨头骨折按改良Mason分型,Ⅰ型2例,Ⅱ型4例;尺骨冠突骨折按Regan-Morrey分型,Ⅰ型3例,Ⅱ型3例。术中发现肘内、外侧副韧带均有撕裂。按照McKee手术方法,所有患者采用肘内、外侧联合入路进行手术治疗;术后在肘关节屈曲90°和前臂旋转中立位的姿势下,以长臂石膏后托外固定7~10 d,之后开始进行肘关节屈伸和前臂旋转的主动训练。结果术后随访6例,随访时间12~26个月,平均随访时间15个月。6例患者伤口均Ⅰ期愈合;骨折亦复位良好,未见畸形愈合,临床愈合时间平均为11周(8~19周);2例患者术后6个月X线片显示肘关节轻度异位骨化;2例患者术后15个月X线片显示肘关节轻度退行性改变;最后随访时肘关节屈伸活动度(109±12)°,前臂旋转活动度(97±15)°,未发现肘关节僵硬、复发性脱位以及桡神经损伤症状;采用Mayo肘关节功能评估指数对随访患者进行评价,其中优2例,良3例,一般1例。结论肘关节"恐怖三联征"由于伴发损伤多,导致肘关节的严重不稳;只有通过手术治疗,恢复和重建肘关节的稳定结构,同时配合早期的康复训练,才能较好地恢复肘关节的功能。  相似文献   

3.
创伤后肘关节僵硬553例回顾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研究创伤后肘关节僵硬的发病情况.方法 收集1997年1月至2013年12月北京积水潭医院收治的553例创伤后肘关节僵硬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记录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影像学资料.结果 553例中男性366例,女性187例;平均年龄为35岁(12 ~ 76岁),以>30 ~40岁年龄组的患者最多(166例,占30.8%).中低能量损伤301例(54.4%),高能量损伤227例(41.1%);关节外骨折、损伤60例(10.8%),平均固定时间6.1周,关节内骨折、脱位493例(89.2%),平均固定时间4.9周;肘关节活动范围平均30°(0°~110°);肘部有异位骨化者457例(82.6%),无异位骨化96例(17.4%).结论 创伤后肘关节僵硬通常累及年轻、活跃人群,在临床工作中应重视低能量损伤、关节外骨折和简单关节内骨折的治疗,避免超过3周的制动,采取适当的手术固定方式,早期进行以主动功能锻炼为主,辅以轻柔的被动练习,另外需积极应对异位骨化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不同手术时机对肘关节"恐怖三联征"疗效的影响。方法对2009年1月至2012年6月收治的45例肘关节恐怖三联征患者按手术时间分为急诊手术组(伤后24 h内)、早期手术组(伤后5~14 d)、延期手术组(伤后17~26 d),分别为12例、17例、16例,采用Pugh-McKee标准术式治疗,术后12个月按照Mayo功能评分标准进行疗效评价。结果其中40例获得随访(早期手术组丢失3例,延期手术组丢失2例),随访时间12~24个月(平均16.9个月)。急诊手术组肘关节平均屈伸弧度为118.1°(76°~145°),前臂平均旋转弧度为137.5°(67°~179°),Mayo评分平均88.3分(63~100分)。早期手术组肘关节平均屈伸弧度为119.7°(77°~145°),前臂平均旋转弧度为136.5°(67°~178°),Mayo评分平均89.2分(65~100分)。延期手术组肘关节平均屈伸弧度为98.5°(45°~120°),前臂平均旋转弧度为110.2°(60°~155°),Mayo评分平均78.3分(57~93分)。动态观察三组患者前臂旋转、屈曲功能,发现急诊组术后3个月好于其他两组,但在第6、12个月时急诊组与早期组结果相当,并均好于延期手术组。结论急诊或早期手术治疗肘关节"恐怖三联征"疗效优于延期手术治疗。对于肘关节"恐怖三联征"患者,应尽早进行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铰链式外固定支架治疗肘关节恐怖三联征的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选取2008年10月至2012年10月本院利用铰链式外固定支架治疗肘关节恐怖三联征28例,均行肘关节恐怖三联征切开复位内固定结合铰链式外固定支架外固定肘关节。结果全部病例术后随访1~3年,平均2年,采用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标准,平均86.5分(78~93分)。优16例,良12例。结论应用铰链式外固定支架辅助治疗肘关节恐怖三联征,可增强肘关节的稳定性,使肘关节早期、安全的功能煅练,利于防止肘关节僵硬,促进骨折愈合及损伤韧带的修复,是一种较好的辅助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创伤性肘关节异位骨化(traumatic heterotopic ossification of elbow,THOE)和神经源性肘关节异位骨化(neurologic heterotopic ossification of elbow,NHOE)的手术效果,探讨影响肘关节异位骨化手术疗效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7月~2011年9月间行肘关节异位骨化切除术的58例(66肘)患者资料。38肘为THOE组,20肘为NHOE组,8肘为混合组。测量患者术前、术后的肘关节活动角度,并进行Mayo评分。以术后2年肘关节僵硬情况和DASH上肢评分功能作为评定手术疗效的指标,分析可能对疗效产生影响的因素。[结果]屈伸活动度、旋转活动度和MEPS评分,THOE组、NHOE组、混合组各组术后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THOE组有1例出现异位骨化复发,而NHOE组有3例出现异位骨化复发。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骨折数量(OR=16.158,P=0.005)、受伤距松解手术时间(OR=20.408,P=0.004)、术前旋转活动度(OR=12.824,P=0.005)是肘关节异位骨化切除术后2年关节僵硬的独立危险因素;而病因(OR=48.914,P=0.006)、运动控制(OR=72.019,P=0.000)是肘关节异位骨化切除术后2年上肢功能差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手术治疗NHOE和THOE的疗效均满意,但NHOE术后可能更易复发。多处骨折、合并前臂旋转受限、伤后12个月手术影响肘关节异位骨化手术效果。运动控制异常的NHOE不利于术后上肢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肘关节恐怖三联征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对佛山市南海区第一人民医院2008年3月至2012年8月收治的9例关节恐怖三联征患者进行手术治疗,根据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标准进行疗效评价。结果全部患者术后获随访12~24个月,平均随访时间15个月。术后1年随访时肘关节屈伸范围(121±9)°,前臂旋前范围(85±7)°、前臂旋后范围(60±4)°;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优6例、良2例、可1例,优良率8/9;术后未出现伤口感染、螺钉松动、钢板断裂、骨折移位等并发症,1例骨化性肌炎对症治疗后疼痛缓解。结论手术治疗可重建肘关节恐怖三联征患者冠状突、桡骨头和软组织结构的稳定性,有利于早期康复锻炼,肘关节功能恢复良好。  相似文献   

8.
影响肘关节恐怖三联征治疗效果的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肘关节"恐怖三联征"的诊疗要点,对影响其预后的因素进行分析,为治疗肘关节"恐怖三联征"提供参考方案,减少后遗症。[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8年1月~2011年10月收治的肘关节恐怖三联征3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随访结果,对可能影响预后的因素进行分析。其中男26例,女10例;年龄23~59岁,平均36岁。其中保守治疗5例,手术治疗31例;1~3 d以内手术23例,3~14 d内手术4例,14 d以后手术4例;单纯肘关节外侧入路10例,肘关节外侧、内侧联合入路21例,切开复位内固定同时修复副韧带;肘关节制动时间<7 d 16例,>7 d但<14 d 10例,>14 d<21 d 5例,>28 d 5例。[结果]36例患者均获得14~30个月随访,平均1.4年。采用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随访发现:治疗方法 (保守治疗与手术治疗)优良率比较P=0.039(P<0.05);手术时机(伤后至进行确定性手术的时间)优良率比较P=0.039(P<0.05);手术入路(肘关节外侧入路与肘关节内外侧联合入路)优良率比较P=0.029(P<0.05);骨折类型优良率比较P=0.040(P<0.05);肘关节制动时间优良率比较P=0.040(P<0.05)。[结论]影响肘关节"恐怖三联征"治疗效果的因素与治疗方法、手术时机、骨折类型、手术入路、患肢制动时间相关,有统计学意义。临床上应加以充分认识,积极尽早手术治疗,尽可能地恢复其骨性解剖结构、修复关节囊及侧副韧带,恢复肘关节的稳定,且术后尽早功能锻炼,才能最大限度地避免关节僵硬,恢复关节功能,获得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肘关节恐怖三联征的临床效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5月至2016年9月在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行手术治疗的肘关节恐怖三联征患者25例,所有患者均明确高空坠落、车祸伤等高能量损伤外伤史,X线片及CT检查肘关节脱位,合并桡骨小头骨折及尺骨冠状突骨折且选择手术治疗。排除存在较为严重的复合伤、多发骨折,或合并类风湿性肘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良恶性骨肿瘤患者,合并脊髓损伤影响上肢功能者患者,依从性较差患者和中途退出本研究患者。其中男20例,女5例,手术时年龄平均(35±11)岁。采用Mayo评分以及Broberg-Morrey评分评估患者术后肘关节功能。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及Fisher确切概率法。 结果截止至2018年3月末次随访时,所有患者肘关节骨折部位均已愈合,平均愈合时间(16±5)周。术前患者前臂旋转活动度为(73±9)°,术后前臂旋转活动度为(121±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1.619,P<0.01),术前肘关节屈伸活动度为(63±8)°,术后肘关节屈伸活动度为(108±1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7.879,P<0.01)。肘关节Mayo评分:优14例,良5例,可4例,差2例,优良率为76 %;Broberg-Morrey肘关节功能评分:优12例,良8例,可3例,差2例,优良率为80%。手术时机<3 d、3~14 d、>14 d的患者术后肘关节功能优良率分别为94%、60%、25%(P=0.011);冠状突骨折Ⅰ、Ⅱ、Ⅲ型的患者术后肘关节功能优良率分别为94%、50%、45%(P=0.016),桡骨小头骨折Ⅰ、Ⅱ、Ⅲ型的患者术后肘关节功能优良率分别为94%、40%、3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6);内外侧联合入路、单纯肘关节外侧入路的患者术后肘关节功能优良率分别为89%、43%(P=0.032);制动时间<2周、2~4周、>4周的患者术后肘关节功能优良率分别为93%、67%、25%(P=0.013)。 结论手术治疗是肘关节恐怖三联征的重要治疗手段,术后肘关节功能的恢复与手术时机、冠状突及桡骨小头骨折类型、手术入路、制动时间等因素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肘关节恐怖三联征的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对11例肘关节恐怖三联征损伤患者行手术治疗,以φ3 mm钛空心拉力螺钉或φ1.5~2 mm克氏针分别固定尺骨冠突和桡骨头,并缝合修复肘内外侧副韧带.术后屈肘90°,前臂旋转中立位石膏外固定,3周后开始肘关节屈伸和前臂旋转康复训练.结果 11例均获得随访,时间6~18个月.骨折均愈合.肘关节功能按Mayo评分标准:优7例,良4例.结论 手术治疗肘关节恐怖三联征重建了骨关节和软组织结构稳定,可早期进行康复锻炼,功能恢复较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肘关节恐怖三联征的手术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5年8月手术治疗的恐怖三联征患者的临床资料。男9例,女3例;年龄26~45岁,尺骨冠突骨折按Regan-Morrey分型:Ⅰ型7例;Ⅱ型5例;无Ⅲ型患者。桡骨头骨折按Hotchkiss改良的Mason分型:Ⅰ型2例;Ⅱ型6例;Ⅲ型4例,所有患者均采用手术治疗。术后随访10~16个月,评价肘关节活动情况,并进行Mayo功能评分。[结果]本组患者无骨折不愈合发生,无感染。肘关节屈0°~20°,伸110°~140°,平均120.6°,前臂旋前40°~70°,旋后50°~80°,平均旋转范围124°,Mayo功能评分:优7例,良3例,中2例。3个月后1例出现肘关节僵硬,3例出现异位骨化。[结论]肘关节恐怖三联征可造成肘关节严重不稳定,手术应尽快恢复肘关节骨性解剖结构,修复关节周围韧带及关节囊等,术后早期进行功能锻炼,可获得良好的肘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12.
肘关节恐怖三联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介绍"肘关节恐怖三联征"的慨念、发生机制、损伤后肘关节稳定性变化以及诊疗中的注意事项.[方法]2008年2月~2009年7月共收治肘关节后脱位合并桡骨头和冠状突骨折患者13例.男8例,女5例,平均年龄35.7岁(17~54岁).桡骨小头骨折按照Mason分型:I型3例,Ⅱ型6例,Ⅲ型4例;尺骨冠状突骨折按照Regan-Morrey分型:I型5例,Ⅱ型6例,Ⅲ型2例.均行手术治疗,平均手术时间为伤后7.5 d(1~12 d).术后测量肘关节活动度,并对肘关节功能采用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MEPS)进行评分.[结果]本组13例患者均得到随访,平均随访19个月(14~31个月). 次随访肘关节平均屈伸范围117°;平均前臂旋转140°骨折均达到骨性愈合,2例出现异位骨化.5例患者术后1年肘关节活动时仍感疼痛.随访结束时平均MEPS评分81分(78~96分),其中优4例,良6例,可2例,差1例.[结论]上肢外展、前臂外翻及向后外侧旋转时的高能量损伤是发生肘关节在联损伤的主要原因,这种损伤导致了肘关节的严重小稳.早期手术恢复肘关节稳定、术后早期功能锻炼足预防肘关节三联损伤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李笛  汤健 《实用骨科杂志》2013,(5):435-438,462
肘关节脱位可以分为简单型和复杂型两种。简单型脱位仅有关节囊和韧带的损伤,而复杂型脱位常合并有肘关节周围的骨折。1996年Hotchkiss首先将肘关节后脱位合并尺骨冠状突和桡骨头骨折的这种复杂型脱位命名为“terribletriedinjuriesoftheelbow”,国内学者大多将其翻译为“肘关节恐怖三联征”。2005年Armstrong重新定义为肱尺关节后脱位合并尺骨冠状突骨折、桡骨头骨折及外侧副韧带损伤,伴或不伴有内侧副韧带、屈肌一旋前圆肌止点、伸肌总腱、肱骨头及尺骨滑车切迹等骨与软组织损伤。肘关节恐怖三联征可以引起肘关节僵硬、创伤性关节炎、异位骨化等各种并发症,因此,这种损伤越来越受到广大创伤学者的关注。本文将对肘关节恐怖三联征的诊治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改良手术方法治疗肘关节"恐怖三联征"的短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3-10—2015-09采用改良手术方法治疗的10例肘关节"恐怖三联征"。术中对桡骨头、外侧副韧带复合体以及内侧副韧带复合体重建,而未修复尺骨冠状突。结果本组手术时间65~160(100.10±32.32)min,术中失血量150~500(287.20±132.17)ml。10例均获得随访6~15(10.90±2.77)个月,无切口感染、尺神经麻痹表现、肘关节再脱位、骨化性肌炎等并发症。X线片显示骨折均在术后3个月内愈合。末次随访肘关节屈曲活动度110°~130°(118.53±6.11)°,伸展活动度为0°~20°(13.40±6.33)°,前臂旋前活动度45°~80°(63.20±11.46)°,旋后活动度25°~75°(52.91±15.31)°。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80~94(87.12±4.01)分,优8例,良2例。结论在不固定Regan-MorreyⅠ、Ⅱ型冠状突骨折的情况下,通过手术固定或修补肘关节其他结构,也能恢复"恐怖三联征"患者的肘关节稳定性,且短期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15.
手术松解治疗创伤后肘关节僵硬初步疗效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手术松解治疗创伤后肘关节僵硬患者的疗效,并探讨创伤后肘关节僵硬的治疗方法 .方法 本组共12例患者,其中男性9例,女性3例;左侧、右侧各6例.患者平均年龄32岁(16~47岁).原始损伤单纯骨折7例,单纯脱位1例,骨折合并脱位2例,单纯软组织损伤2例.患者伤后以石膏或颈腕吊带固定时间平均3.3周(0~8周).患者受伤至本次手术时间平均6.4个月(1~14个月).术前平均活动度为33.8°(0°~80°).本组患者术前3例前臂旋转受限.4例患者采用后侧入路,6例患者采用内、外侧联合入路,2例采用单纯内侧入路.去除影响肘关节活动的因素,部分患者行上尺桡关节松解.术中尽量达到肘屈伸0°~140°,前臂旋前80°,旋后90°.非常规行尺神经前移.术后第1天开始主动及主动辅助肘及前臂功能锻炼.口服吲哚美辛以预防异位骨化.术前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平均70.4分(50~90分).结果 所有患者均获随访,术后随访14~18个月,平均15.8个月,术后平均活动度为120.8°(100°~140°),9例患者(75% )恢复了肘关节屈伸30°~130°的功能弧度.10例患者伸肘受限10°以下,4例患者可达伸肘0°.3例术前前臂旋转受限患者术后旋转功能改善.术后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平均98.8分(85-100分).患者皆无异位骨化迹象.结论 术前审慎评估患者肘关节功能情况,术中细致松解,术后早期主动及主动辅助功能锻炼,可以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肘关节恐怖三联征的手术治疗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手术治疗11例肘关节恐怖三联征患者,7例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4例采用内固定结合外固定架固定。术后1周调节支架进行肘关节活动范围训练。结果 11例均获随访,时间9~20个月。骨折均愈合,肘关节稳定性良好。肘关节活动范围:伸0°~30°,屈130°~145°;前臂旋前60°~90°,旋后45°~80°。根据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优4例,良4例,一般1例,差2例。其中2例发生异位骨化,3例合并有肘关节轻微疼痛。结论肘关节恐怖三联征应早期手术治疗,重点是实现骨性结构的解剖复位和坚强固定,同时重建肘关节稳定结构;术后进行早期功能锻炼,方能获得满意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肘关节恐怖三联征改良分型标准可行性及指导治疗的效果。方法 2007年3月-2013年11月,收治12例肘关节恐怖三联征患者。男5例,女7例;年龄26~74岁,平均37.2岁。致伤原因:高处坠落伤8例,交通事故伤4例。受伤至手术时间4~11 d,平均6.8 d。在Mason分型标准和O’Driscoll分型标准基础上,根据桡骨头、冠状突、尺骨鹰嘴及内、外侧副韧带复合体损伤情况,提出肘关节恐怖三联征改良分型标准;并依据分型结果选择手术入路,行骨折复位固定、软组织修复,重建肘关节稳定性。结果 1例术后切口部分裂开,经换药后愈合;其余患者切口均Ⅰ期愈合。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9~35个月,平均21.6个月。X线片复查示,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10~17周,平均12.8周。末次随访时,肘关节屈伸活动度达95~135°,平均117.9°;前臂旋前70~85°,平均77.1°;前臂旋后45~75°,平均62.5°。采用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标准(MEPS),获优4例、良5例、可3例。术后1例拒绝行桡骨头置换者发生肘外翻,5例发生肘关节异位骨化。结论按骨性结构(桡骨头、冠状突、尺骨鹰嘴)及软组织结构(内、外侧副韧带复合体)损伤部位分类评估的肘关节恐怖三联征改良分型标准简单实用,利用该分型标准可指导治疗方法的选择。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铰链式外固定架联合微型钢板治疗肘关节恐怖三联征的疗效。方法 2008年8月-2011年6月,采用铰链式外固定架联合微型钢板治疗11例肘关节恐怖三联征患者。男9例,女2例;年龄22~56岁,平均34岁。致伤原因:高处坠落伤8例,交通事故伤3例。均为闭合性损伤。受伤至手术时间8 h~7 d,平均3.7 d。桡骨小头骨折根据Mason分型标准均为Ⅳ型,伴肘关节后脱位。尺骨冠状突骨折采用Regan-Morrey分型标准:Ⅰ型3例,Ⅱ型3例,Ⅲ型5例。结果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无神经损伤发生。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20个月,平均15个月。术后12周2例出现钉道感染,术后4个月1例出现肘关节轻度异位骨化。X线片复查示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8~20周,平均16周。随访期间均无复发性肘关节脱位或不稳发生。术后12个月,肘关节活动范围:伸0~25°,平均10°;屈120~145°,平均135°;前臂旋前50~90°,平均70°;前臂旋后50~80°,平均60°。根据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标准,获优5例,良4例,可2例,优良率81.8%。结论铰链式外固定架联合微型钢板固定能提高肘关节恐怖三联征术后关节稳定性,有利于早期功能锻炼,降低肘关节复杂性损伤的致残率。  相似文献   

19.
肘关节恐怖三联征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肘关节恐怖三联征的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 2006年10月-2010年6月,收治肘关节恐怖三联征患者11例。男8例,女3例;年龄21~53岁,平均32岁。摔伤4例,交通事故伤7例。伤后30 min~9 d入院。尺骨冠突骨折按Regan-Morrey分型标准:Ⅰ型5例,Ⅱ型5例,Ⅲ型1例。桡骨头骨折按Mason分型标准:Ⅰ型4例,Ⅱ型5例,Ⅲ型2例。肘关节屈伸活动度为(63±9)°,前臂旋转活动度为(71±8)°。手术采用肘内外侧联合入路行骨折复位内固定。术后石膏托固定肘关节于屈曲90°、前臂中立位,7~10 d后开始被动功能锻炼,4周拆除石膏托行主动功能锻炼。结果术后患者切口均Ⅰ期愈合。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7~27个月,平均14.5个月。X线片检查示骨折复位良好,于8~19周达临床愈合,平均11周。3例术后6个月出现肘关节轻度异位骨化,未作特殊处理;1例术后18个月出现肘关节轻度退行性改变,经康复锻炼后无进展。末次随访时,肘关节屈伸活动度为(103±14)°,前臂旋转活动度(122±13)°,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健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标准,获优5例,良5例,一般1例,优良率90.9%。结论肘关节恐怖三联征外科手术治疗能有效恢复肘关节稳定,可术后早期活动,促进关节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20.
桡骨头置换在肘关节恐怖三联征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采用人工桡骨头置换在治疗肘关节恐怖三联征中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08年2月至2013年8月,采用人工桡骨头置换治疗肘关节恐怖三联征13例,其中男7例,女6例;年龄33~75岁,平均46.7岁。左侧6例,右侧7例。受伤至手术时间为2~14 d,平均7.6 d。冠突骨折按Regan-Morrey分型,Ⅰ型8例,Ⅱ型5例;桡骨头骨折按Mason分型,Ⅱ型2例,Ⅲ型11例。采用Mayo评分评价术后肘关节功能。结果 13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12~22个月,平均15.6个月。13例患者评分,优10例,良2例,可1例。末次随访时,可见1例人工桡骨头松动,未见脱出,肘关节功能可,12例未见感染、异位骨化、人工关节松动、脱出、肘关节滑膜炎、功能障碍、旋转时疼痛等并发症。结论人工桡骨头置换在治疗肘关节恐怖三联征的短期临床应用效果良好,可早期恢复肘关节稳定性,能够使肘关节早期活动,有利于康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