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目的:探讨异丙酚与芬太尼复合静脉麻醉用于小儿气管异物取出术的应用效果、血流动力学变化及并发症情况。方法:40例气管异物的患儿,芬太尼0.004mg/kg,异丙酚2mg/kg静脉诱导,咽喉部表麻后置入直达喉镜;经直达喉镜的吸氧孔接高频喷射通气管,术中根据患儿体动情况静注异丙酚1~1.5mg/kg,异物取出后停止给药,记录入室、麻醉后、手术开始、及术毕时的MAP、HR、SPO2,记录术中喉痉挛、分泌物、手术操作满意度情况,术后患儿苏醒时间、有无惊厥、躁动,恶心、呕吐等并发症。结果:40例患儿麻醉成功,均顺利完成异物取出术,术中血流动力学变化稳定,术后苏醒快,并发症少。结论:异丙酚与芬太尼复合静脉麻醉可满足小儿气管异物取出的手术,麻醉安全、平稳,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氯胺酮与异丙酚复合静脉全麻行小儿支气管异物取出术的效果.方法 用1%的地卡因施行会厌部充分表面麻醉,置入支气管镜前,静注异丙酚2~3 mg/kg,术中以微量泵注射4~5 mg/(kg·h),术中根据患儿对手术的应激反应,间断注射氯胺酮0.5~1.0 mg/kg.结果 本组患者无需气管插管,无1例麻醉死亡,大部分患儿在停药后20~30 min离开麻醉恢复室.结论 氯胺酮合并异丙酚麻醉,是小儿支气管异物取出术的一种可靠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3.
陈春  龚园  孙德海  石波  冯雪刚 《四川医学》2007,28(11):1274-1275
目的 比较异丙酚和γ-羟丁酸钠复合表面麻醉在小儿气道异物手术中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60例气道异物的患儿分别以异丙酚1mg/kg或γ-羟丁酸钠80mg/kg诱导,然后行表面麻醉,完成手术。术中监测小儿的麻醉诱导时间(T1),术毕苏醒时间(T2),患儿手术过程中的心率、术毕15min呼吸道梗阻和SpO2〈95%的例数,术中呛咳例数。结果30例手术均顺利完成。但异丙酚复合表面麻醉组的患儿的所有监测指标与γ-羟丁酸钠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异丙酚复合表面麻醉较γ-羟丁酸钠复合表面麻醉的麻醉方法均可完成手术,但异丙酚组有显著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寻婴幼儿气管异物取出术中安全、稳定的麻醉方法。方法对76例需行气管异物取出术的75天~3岁患儿行全身麻醉,先肌注氯胺酮4~8mg/kg,后静推γ-羟丁酸钠40~50mg/kg、地塞米松2.5~5mg、异丙酚2mg/kg。10min后予0.5%~1%丁卡因喷喉麻醉。结果患儿安静,置镜从容,下颌肌肉松弛,满足术者要求,手术过程顺利。无并发症,患儿均痊愈出院。结论四种麻醉药物联合应用使患儿迅速进入平稳麻醉状态,适用于婴幼儿气管异物取出术。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异丙酚靶控输注联合咽喉、气管内表面麻醉应用于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取出术的疗效,并与氯胺酮复合γ-羟基丁酸钠麻醉效果比较.方法:40例婴幼儿气管、支气管异物患儿,年龄8~36 个月,体重7.5~18 kg,随机分为A组和B组.A组为异丙酚效应室靶控输注联合1%丁卡因咽喉、气管表面麻醉,B组为氯胺酮复合γ-羟基丁酸钠麻醉,观察麻醉效果、并发症和苏醒时间.结果:两组患儿均麻醉成功,全部一次顺利插入硬式支气管镜.B组患儿术中最低SpO2低于A组;支气管镜置入后发生较严重屏气、呛咳需处理的病例A组为1例,B组为5例.B组术毕全部病例发生下颌松弛和舌后坠,显著多于A组(1例)(P<0.01).术毕发生喉鸣、托下颌仍吸气困难B组12例,显著多于A组(0例).B组患儿术毕在手术室滞留时间、苏醒时间长于A组(P<0.01).结论:异丙酚靶控输注联合气管表面麻醉是一种可控性强、安全、实用的婴幼儿气管支气管异物取出术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6.
汪青 《中外医疗》2011,30(24):45-45
目的观察氯胺酮复合异丙酚麻醉在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取出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53例气管异物小儿,采取氯胺酮、咪唑安定、异丙酚复合麻醉相结合,以支气管镜侧孔供氧,以保证患儿充分通气、供氧,确保患儿术中生命安全。结果所有患儿均安全完成手术,未发现喉痉挛等严重并发症。结论该麻醉方法是安全可行的气管-支气管异物取出术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小儿气管异物取出术的麻醉处理方法,以保证围术期间患儿良好的氧供。方法:本组小儿支气管异物取出术20例,患儿术前30分钟肌内注射阿托品0.01 mg/kg,入室前给予氯胺酮5 mg/kg肌内注射,待患儿入睡后入室开放静脉通道,行ECG、NIBP、SPO2监测。静脉给予盐酸戊乙奎醚注射液0.01 mg/kg,地塞米松5 mg。面罩吸氧5 min后潮气量法吸入4%~8%的七氟醚。用2%利多卡因行喉头和声门内喷雾表麻。术中以异丙酚(加入利多卡因)6~12 mg/(kg.h)维持麻醉。术中均采用高频喷射通气,术中SPO2<90%时,采用辅助或控制呼吸。结果:20例患儿异物均完整取出,8例患儿置入气管镜取异物期间SPO2下降至<90%,其中6例利用高频喷射通气进行辅助呼吸维持正常SpO2,不必退出气管镜影响手术操作的连续;2例给予司可林完成手术。所有患儿麻醉恢复后均生命体征平稳,安返病房。结论:在高频通气的供氧方式下,氯胺酮联合异丙酚静脉麻醉复合七氟醚吸入麻醉是小儿气管异物取出术适宜的麻醉选择。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全身麻醉药 ,肌松药和喷射通气用于小儿气管内异物取出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A组 :氯胺酮 2mg kg ,异丙酚 2mg kg静脉注射 ,从支气管镜侧孔接带套囊的T管给氧 ,B组 :异丙酚 ,芬太尼 1μg kg ,琥珀胆碱2mg kg静脉注射 ,从支气管镜侧孔行喷射通气 ;分析两组患儿的置镜满意率 ,手术时间、麻醉苏醒时间 ,并发症。结果 :B组的置镜满意率明显增加 ,手术时间、麻醉苏醒时间明显缩短 ,并发症减少 (P <0 .0 5 )。结论 :全身麻醉药 ,肌松药和喷射通气用于小儿气道异物取出术安全、平稳 ,苏醒快 ,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 ,是一种好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9.
周乐顺  欧珊  白树荣  林露 《四川医学》2007,28(10):1137-1138
目的对比观察丙泊酚及羟丁酸钠在婴幼儿气管异物取出术的临床麻醉效果,并对其优缺点作全面分析。方法婴幼儿气管异物取出术83例,局部表麻5例、羟丁酸钠麻醉组45例、丙泊酚组33例;麻醉诱导维持:羟丁酸钠组用氯胺酮1mg/kg、羟丁酸钠40-70mg/kg静脉注射,丙泊酚组用咪唑安定0.1mg/kg,丙泊酚1-2mg/kg静脉注射,维持用丙泊酚8-10mg/(kg.h),均行咽喉部表面麻醉,支气管镜侧孔连接氧气或作喷射通气。结果两组麻醉均顺利,术后苏醒时间,羟丁酸钠组(62±11)min,丙泊酚组(16±4)min,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婴幼儿气管异物取出术中使用羟丁酸钠是一种安全有效、经济的麻醉方法,而丙泊酚起效迅速、苏醒快,具有一定的优点。  相似文献   

10.
凌敏 《安徽医学》2005,26(2):151-152
食管异物需在食管内镜下取出,以往多采用咽部表面麻醉后经口插入食管镜,但由于阻滞不全,术中吞咽反射及呛咳频繁,不利于手术者从容操作,也给患者带来痛苦。本文观察比较小剂量氯胺酮组(0.1~0.2mg/kg)复合异丙酚和氯胺酮复合咪唑安定在食管异物取出术中的麻醉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小儿呼吸道异物取出术麻醉方法及围术期有关处理。方法:回顾分析1995~2006年间小儿呼吸道异物取出术115例的麻醉方法:采用静脉复合麻醉结合咽喉、气管及支气管表面麻醉方法同时监测动脉血氧饱和度、呼吸及心电图。结果:麻醉经过平稳,围术期死亡率低于1%。结论:小儿呼吸道异物取出术选用静脉复合麻醉结合咽喉、气管及支气管表面麻醉是安全、可行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2.
异丙酚用于小儿气管异物取出术的临床体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评估不同剂量异丙酚静脉全麻在小儿气管异物取出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  4 2例 3~ 6岁适龄小儿 ,分三组静脉给予 2 5mg/kg ,3 0mg/kg ,3 5mg/kg异丙酚 ,意识消失后 ,用 1%地卡因咽喉部喷雾表面麻醉 ,置入支气管镜。出现呛咳反射或体动追加异丙酚 1 0~ 1 5mg/kg。记录各组追加用药及总药量 ,BP ,HR ,SO2 变化 ,术后清醒时间。结果  2 5mg/kg组 75 %的患儿插气管镜时需追加用药 ,3 0mg/kg组和 3 5mg/kg组需追加用药的患儿分别为 2 0 %和 7.1%。BP均有下降 ,经补液和手术刺激均有回升。在高频喷射通气下SO2 均能保持在 0 95以上。术毕清醒时间为 (10 2± 2 7)min。结论 应用适量异丙酚静脉全麻 ,施行小儿气管异物取出术 ,可使患儿平稳耐受麻醉和手术 ,术毕均能迅速苏醒 ,是一种安全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小儿支气管异物取出术的麻醉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小儿支气管异物取出术的麻醉处理方案.方法 回顾性分析112例小儿支气管异物取出术的麻醉处理.Ⅰ组,静脉注射丙泊酚,首剂量2 mg/kg,维持剂量4~8 mg·kg-1·h-1,辅以氯胺酮2 mg/kg;Ⅱ组,静吸复合麻醉,静脉注射氯胺酮2 mg/kg后,经面罩吸入七氟烷3%~4%;Ⅲ组,静脉注射τ-羟基丁酸钠50 mg/kg、氯胺酮2 mg/kg,术中追加氯胺酮每次1 mg/kg;所有患儿入睡后均以1%地卡因在咽喉部作喷雾表面麻醉;分别记录各组术中屏气呛咳、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降至90%以下、硬质支气管镜退出气道、气管插管以及喉水肿或喉痉挛等的发生率和苏醒时间.结果 Ⅲ组屏气呛咳、支气管镜退管以及喉痉挛或喉水肿的发生率均显著低于Ⅰ、Ⅱ组(P值均<O.05).苏醒时间显著长于Ⅰ、Ⅱ组(P值均<0.05).结论 小儿支气管异物取出术的麻醉选择以静脉注射τ-羟基丁酸钠、氯胺酮和1%地卡因局部表面麻醉为佳.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γ-羟丁酸钠(简称γ-OH)和瑞芬太尼复合全麻外加局部表面麻醉下高频喷射通气(HFJV)用于婴幼儿气管异物取出术的临床效果。方法:γ-羟丁酸钠瑞芬太尼复合静脉全麻加1%丁卡因充分咽喉表面麻醉,高频呼吸机以60~100次/min的频率经直喉镜侧孔喷射供氧。结果:37例病例中除1例发生心衰被迫改择期手术外,余36例顺利度过手术期。结论:γ-OH等复合静脉全麻联合局部表面麻醉下行HFJV用于婴幼儿气管异物取出术的麻醉效果是确切的。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比较两种小儿气管异物取出术的麻醉效果,探讨适宜的麻醉方法。方法 对60例发生气管异物的患儿,随机分为两组,采用不同麻醉方法,观察麻醉时间、手术时间、苏醒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两组间各项指标均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 氯胺酮复合异丙酚结合表面麻醉用于小儿气管异物取出术是较为理想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6.
我院自1971年以来对气管或支气管异物取出术采用强化剂、γ-羟基丁酸钠(γ-OH)、氯胺酮等麻醉药物的静脉复合麻醉方法,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136例,男105例,女31例;最大15岁,最小7个月。术前并发症:肺叶不张31例,肺炎13例,一侧肺气肿4例,Ⅱ°、Ⅲ°呼吸困难2例,气管切开3例,发热2例。实施异物取出术120例,10例未取出异物;行支气管镜检查16例。取出异物种类共17种。 1. 2 麻醉方法 术前阿托品0.02 mg/kg肌注。按麻醉用药分两组,Ⅰ组:强化剂小儿M1(即异丙嗪50 mg,氯丙嗪50 mg,哌替啶50 mg)或小儿M4(异丙嗪50 mg,乙酰普马嗪20 mg,哌替啶50 mg)与γ-OH复合应用共83例;Ⅱ组:氯胺酮基础麻醉,于术中复合应用小儿M1与γ-OH共53例。  相似文献   

17.
小儿呼吸道异物115例手术麻醉和术中监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小儿呼吸道异物取出术麻醉方法及围术期有关处理。方法:回顾分析1995~2006年间小儿呼吸道异物取出术115例的麻醉方法:采用静脉复合麻醉结合咽喉、气管及支气管表面麻醉方法同时监测动脉血氧饱和度、呼吸及心电图。结果:麻醉经过平稳,围术期死亡率低于1%。结论:小儿呼吸道异物取出术选用静脉复合麻醉结合咽喉、气管及支气管表面麻醉是安全、可行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8.
小儿呼吸道异物取出术的麻醉管理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①目的探讨小儿呼吸道异物取出术麻醉方法及围术期有关处理。②方法回顾分析1985-2003年小儿呼吸道异物取出术1156例的麻醉管理方法。③结果麻醉经过平稳,围术期病死率低于0.1%。④结论小儿呼吸道异物取出术选用静脉复合麻醉结合咽喉、气管及支气管表面麻醉是安全、可行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不同配伍的氯胺酮用于小儿呼吸道异物取出术的麻醉效果,探讨适宜的麻醉方法。方法采用随机抽样、单盲对照的方法对60例发生呼吸道异物的患儿,就所采用的两种不同氯胺酮配伍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着重考查麻醉时间、手术时间、苏醒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间各项指标均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氯胺酮复合异丙酚结合咽喉、气管及支气管表面麻醉用于小儿呼吸道异物取出术是较为理想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小儿气管异物取出术的适宜的麻醉方法。方法选择42例气管异物小儿,采取表面麻醉与静脉麻醉相结合,以支气管镜筒作为通气管道,外接可控辅助呼吸装置,以保证患儿充分通气、供氧,确保患儿术中生命安全。结果除1例气管切开患儿转院治疗外,所有患儿均安全完成手术,未发现喉痉挛及术中死亡等现象。结论该麻醉方法对婴幼儿呼吸、循环功能影响较小,能较好地抑制咽喉反射,术中有充分的辅助通气,是用于小儿呼吸道异物取出术的安全、可行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