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玻璃体切除术联合眼内填充治疗复杂性视网膜脱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敏丽  区显宁  梁勇 《广西医学》2003,25(10):1891-1893
目的:讨论玻璃体切除术联合眼内C3F8或硅油填充治疗复杂性视网膜脱离的效果。方法:对61例(61眼)复杂性视网膜脱离患行玻璃体切除联合冷冻、惰性气体C3F8或硅油眼内充填治疗,术后密切观察随访6个月.结果;玻璃体切除联合冷冻、惰性气体C3F8或硅油眼内充填治疗术后视网膜解剖复位49例,其中行最后随访时的视网膜复位率80.3%。视网膜复位眼最后视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结论:玻璃体切除术联合眼内填充治疗复杂性视网膜脱离有良好的疗效,解除视网膜牵引及合理选择充填物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玻璃体切除眼内注硅油术治疗复杂性视网膜脱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玻璃体切除眼内注硅油术治疗复杂性视网膜脱离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 11例 (11眼 )伴有玻璃体积血、巩膜破裂、严重增殖牵引等的视网膜脱离患者进行玻璃体切除术 ,采用三通道睫状体平坦部切口切除玻璃体、剪断牵引、剥膜、眼内光凝等 ,最后眼内注入硅油。术后随访观察。结果  11眼中 9眼获得解剖复位 ,占80 %。 2眼出现并发症 ,取出硅油 ,视力及网膜无明显变化。结论 玻璃体切除眼内注硅油术治疗复杂性视网膜脱离安全可靠 ,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硅油眼内填充治疗复杂性视网膜脱离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研究45例(46眼)复杂性视网膜脱离病例,视网膜脱离伴严重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23眼(D1级5眼,D2级6眼,D3级12眼).其中6眼单纯巩膜扣带术后未复位,巨大裂孔4眼,伴巩膜后葡萄肿的黄斑裂孔4眼,糖尿病视网膜病变Ⅵ期6眼。眼外伤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致牵拉性视网膜脱离9眼。行闭合式玻璃体手术硅油眼内填充,联合巩膜扣带术治疗。结果 术后随访3~24个月,43眼获解剖复位,成功率93.5%。成功病例视力均有不同程度提高。术后并发症高眼压6眼,白内障5眼,硅油乳化1眼。结论 玻璃体手术眼内硅油填充治疗复杂性视网膜脱离可明显提高手术成功率,用5000cps以上的硅油可减少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4.
重硅油填充治疗高龄复杂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萍  胡蓉  王鲜  韩樱 《贵阳医学院学报》2010,35(5):514-515,517
目的:观察重硅油治疗高龄患者复杂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的疗效。方法:复杂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患者40例40只眼,年龄65-80岁;行睫状体平坦部三切口闭合式玻璃体切割联合重硅油填充术,观察术后的视网膜复位、黄斑裂孔封闭、视力及并发症。结果:随访2-12个月,术后38只眼(95%)黄斑裂孔封闭,视网膜复位,其中36只眼(90%)是一次性填充重硅油痊愈;痊愈38只眼中35只眼视力提高;术后并发症有一过性高眼压、晶状体混浊、硅油乳化及硅油进入前房等。结论:对于高龄复杂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应用玻璃体切割联合重硅油填充,治疗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5.
玻璃体切割术治疗复杂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回顾性分析玻璃体切割术治疗复杂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的疗效。方法:对58例(61日艮)复杂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病人行常规睫状体平坦部三通道玻璃体切割术。并根据病情相应处理视网膜病变,选择眼内激光及眼内填充物。结果:随访3~13mo,术后矫正视力不同程度改善46眼(75%),12眼(20%)不变,3眼(5%)视力减退。结论:玻璃体切割术联合视网膜手术及光凝、眼内气体、硅油填充治疗复杂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有效。  相似文献   

6.
玻璃体切除联合眼内硅油填充是治疗复杂性视网膜脱离常用的手术方法。眼内硅油填充有利于提高视网膜复位率,改善视力预后,但也常带来许多并发症,如术后眼压升高。2002年10月至2006年12月,我院诊治玻璃体切除联合眼内硅油填充术后短期内眼压升高者18例18眼,现将其发生原因及处理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玻璃体切割联合眼内填充术治疗漏斗状视网膜脱离的效果。方法 :漏斗状视网膜脱离18例、18眼 ,行三切口闭合式玻璃体切割术 ,14眼填充硅油 ,4眼填充C3 F8。结果 :18眼中视力增进 13眼 ,占72 .2 % ,不变 4眼 ,占 2 2 .2 % ,下降 1眼 ,占 5 .6 %。硅油填充 14眼 ,C3 F8填充 3眼视网膜均一次复位成功。C3 F8填充 1眼术后复发网脱 ,行二次手术 ,视网膜复位。硅油填充 ,术后 4眼暂时性眼压升高。 1眼持续高眼压 ,2个月取出硅油 ,视神经萎缩。结论 :漏斗状视网膜脱离会致视功能严重损害 ,玻璃体切割联合眼内填充术可有效地提高视网膜复位率 ,挽救患者的视功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治疗急性视网膜坏死性视网膜脱离的玻璃体视网膜联合手术效果。方法:急性视网膜坏死性视网膜脱离4例患者,1例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加玻璃体切除加眼内光凝加硅油填充加巩膜环扎术;2例行玻璃体切除加眼内光凝加C3F8填充术;1例行玻璃体切除加眼内光凝加硅油填充术。结果:4例患者的炎症均控制良好,视网膜均成功复位。随访9个月-3年,4例视力分别为0.01(矫正视力0.12),0.15,0.1,0.3  相似文献   

9.
硅油治疗复杂性视网膜脱离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玻璃体切割结合注射硅油顶压治疗复杂性视网膜脱离的疗效和并发症。方法 对我院近年来开展的9例复杂性视网膜脱离应用硅油顶压治疗的患者随访10~20个月,平均13个月。其中硅油注入保留在眼内的时间3~20个月,因硅油乳化而取出。结果 硅油术后患者视力均有不同程度提高,视网膜复位,术后并发症主要有:并发性白内障、继发性青光眼、硅油乳化和角膜变性;而取出硅油后并发症主要有:视网膜脱离复发、眼内硅油残留和继发性青光眼。结论 玻璃体切割结合注射硅油治疗复杂性视网膜脱离,提高了手术的治愈率。注油后或取油后的并发症经适当处理,仍可取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10.
唐晶  钟捷  黄海  万宇  樊宗山 《西部医学》2017,29(12):1727-1730
【摘要】目的 探讨手术治疗儿童外伤性眼内炎的临床疗效与影响因素和预后。方法 纳入南充市中心医院2011年10月至2015年3月接诊的儿童眼内炎行玻璃体切割手术患儿55例(55眼), 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3组, I组(玻切+硅油填充)16只眼, II组(玻切+硅油填充+注药)21只眼, III组(环扎+玻切+硅油填充+注药)18只眼。术后随访≥6个月, 评估最佳矫正视力、视网膜复位情况。结果 儿童眼内炎行玻璃体切割术后视网膜脱离的总发生率为21.8%, Ⅰ、Ⅱ、Ⅲ组发生率分别为43.8%, 19.0%, 5.6%,经卡方检验, 三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7天内行手术者36例, 7天后行手术者19例, 术后视网膜脱离发生率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病例炎症均得到控制。结论 儿童眼内炎由于其特殊性, 玻璃体切割联合巩膜外环扎、曲安奈德玻璃体腔注射、硅油填充可有效预防术后视网膜再脱离, 尽早手术有利于提高手术预后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视网膜脱离最小量手术(单纯巩膜外加压+冷凝术)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45例145眼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行视网膜脱离最小量手术。结果138例138眼1次手术后视网膜复位成功,成功率95.2%。失败7眼,其中6眼再次手术后复位,另1眼行玻璃体切割手术后视网膜复位。术后第1天视网膜下液完全吸收者102眼(70.3%),30眼术后2~3 d完全吸收,4眼术后3~7 d吸收,2眼术后15 d以后吸收。随访3个月,视力均较术前提高。结论在双目间接眼底镜下实施最小量视网膜脱离手术是治疗绝大部分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巨大裂孔性视网膜脱离有效治疗方法。方法 :根据病情的不同 ,对巨大裂孔性视网膜脱离 2 1例 2 1眼选择环扎术、冷冻、外加压或玻璃体切除术、视网膜前膜剥离、切除、视网膜切开、切除、眼内氩激光封闭视网膜裂孔。部分病例采用气液交换平复视网膜。术后眼内充填 C3F8或硅油。结果 :随访 3~ 12个月 ,视网膜最终复位 18眼 ,3眼未复位。手术成功率 86% (18/ 2 1)。结论 :采取适当的联合手术方法 ,能提高巨大裂孔性视网膜脱离治愈率。氟碳液的应用 ,简便了手术操作 ,提高了成功率  相似文献   

13.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27岁,因右眼视力下降1年余,加重伴视物遮挡感2月入院.查体:右眼视力0.05(矫正-7.00DS→0.2),左眼视力0.2(矫正-7.00DS→1.0);右眼前节(一),眼底:-6 D见视乳头边界清,色泽淡红,4:00~7:00位视网膜隆起,色泽灰白,最高处+1 D可看清,12:00~5:00位视网膜呈球状隆起,呈幕布样下垂,色泽灰白壁薄,边界清楚,有囊性感,血管爬行其上,最高处+6 D可见,黄斑区呈囊样水肿改变.左眼(一).  相似文献   

14.
胡茵  唐晓昭 《四川医学》2012,33(9):1562-1563
目的探讨经显微镜直视下外路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临床疗效。方法孔源性视网膜脱离136例(136眼)由同一术者进行外路手术,均在术中应用手术显微镜进行裂孔定位、冷凝封闭及巩膜外垫压。定期观察术后视力、眼内反应和视网膜复位情况。结果经显微镜直视下外路手术患者,术后随访1~6个月,视网膜完全复位125只眼(91.9%),视力较术前提高120只眼(88.2%),不变8只眼,下降8只眼。最好矫正视力0.3以上95只眼(69.8%)。术后所有患者视网膜冷凝反应Ⅰ~Ⅱ级,无Ⅲ~Ⅳ级。轻度屈光介质浑浊不影响手术过程。结论经手术显微镜直视下外路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安全有效、简单可行,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比较同1患者在既往有或无视网膜脱离手术史的眼中行LASIK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前瞻性临床研究,7例近视眼患者有单眼巩膜环扎手术史,于双眼行常规LASIK手术。术前及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和12个月记录裸眼视力(UCVA)、最佳矫正视力(BCVA)、屈光度、Orbscan角膜地形图以及角膜厚度。患眼被分为2组:1组患眼有既往视网膜脱离手术史,2组为同1患者的另1只眼,无任何眼部手术史。采用配对Student s t检验对组间差异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均成功实施LASIK手术。2组中所有眼的UCVA都获得提高。2组LASIK手术后1~12…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探讨B超检查方法对视网膜脱离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通过对104例经手术证实的视网膜脱离B超检查图像分析,总结出视网膜脱离的B超特征。结果:视网脱离的B超图像特征为“一”字形、弧形、V型、Y型、T型、人字型。对屈光间质不清,眼底窥不清的视网膜脱离诊断符合率为94%。结论:B超检查对视网膜脱离是一种简便有效、准确的诊断方法,对屈光质不清者B超为首选的检查方法。对手术的选择及预后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9.
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合并脉络膜脱离的玻璃体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合并脉络膜脱离的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是一种复杂的特殊类型视网膜脱离 ,以往由于技术限制 ,采用巩膜外手术 ,治愈率低 ,视网膜复位率约 5 0 % [1,2 ] 。近年来 ,长海医院眼科采用经玻璃体手术治疗合并脉络膜脱离的孔源性视网膜脱离 ,现将资料较完整的 7例诊疗情况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男 4例 ,女 3例。年龄 2 9~ 6 8岁 ,平均4 5 .71岁。右眼 2例 ,左眼 5例。病程 1周至 1个月 ,平均病程 12d。 1例拳击伤后即出现症状 ,1周后住院。 1例为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半个月出现症状。有高度近视 4例 ,其中 1例伴弱视、眼球震颤。术前…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