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自拟头痛汤加减配针灸治疗偏头痛疗效观察。方法运用自拟头痛汤加减配针灸治疗偏头痛68例,疗程2~3周,对服药后综合疗效进行总结,结果临床治愈55例,好转9例,无效4例,治愈率为81%,有效率为94%;结论自拟头痛汤加减配针灸治疗偏头痛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青蒿五苓汤加减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的效果.方法:两组患者接受治疗和观察的时间相同.结果:青蒿五苓汤加减治疗小儿外感发热有效率为95.24%,对照组西药治疗的有效率为86.66%.结论:青蒿五苓汤加减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3.
林桂坤 《当代医学》2013,(34):153-154
目的:分析小青龙汤加减的方法对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6月-2012年6月东莞市石碣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88例小儿毛细支气管炎患者,按随机平行对照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4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法,治疗组应用常规治疗的同时给予小青龙汤加减治疗。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心率转正常时间、喘憋缓解时间、哮鸣音消失时间、咳嗽消失时间均明显缩短,观察组总有效率95.5%,显效率27.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5.0%,显效率为20.5%;观察组效果更明显(P〈0.05)。结论采用小青龙汤加减的方法治疗小儿高发的毛细支气管炎不仅安全,还可以有效的缩短患儿病程,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柴芎汤加减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的临床效果。方法将72例血管神经性头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32例),治疗组采用自拟柴芎汤治疗,对照组口服西比灵胶囊,治疗1个疗程(30d)后比较其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0.0%)高于对照组(71.9%)(P<0.05)。结论柴芎汤加减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疗效较好,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并比较头痛新1号与正天丸治疗小儿偏头痛的疗效。方法将186例小儿偏头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98例、对照组88例,治疗组给予头痛新1号,对照组给予正天丸治疗。两组疗程均为3个月。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小儿偏头痛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6.94%和88.64%,治疗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头痛新1号对小儿偏头痛具有较好的疗效,小儿偏头痛应从风、从瘀、从湿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镇肝熄风汤加减治疗高血压。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高血压常规治疗的同时,镇肝熄风汤加减内服;对照组高血压常规治疗与对症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5%,对照组总有效率60%,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镇肝熄风汤加减疗法能有效控制高血压,并能改善头痛、晕眩等症状。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温胆汤加减治疗痰热上扰型头痛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3年12月—2014年5月期间我院收治的32例痰热上扰型头痛患者,采用温胆汤加减治疗,观察临床疗效。结果临床治愈12例,显效18例,未愈2例,总有效率为93.75%。结论通过中医的辨证分型,对痰热上扰型头痛患者采用温胆汤加减治疗,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针药并用治疗偏头痛疗效.方法 自拟芎归天葛汤加减口服配合头痛方针刺.结果 39例患者2个疗程内痊愈19例;显效11例;有效6例.总有效率92%.结论 芎归天葛汤、头痛方对偏头痛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9.
李雯  匡怡  张晨 《中外医疗》2023,(29):108-111
目的 探究儿童肺热型咳嗽应用小儿推拿与麻杏石甘汤加减方联合方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随机选择2022年1月—2023年3月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中医科收治的儿童肺热型咳嗽患儿80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分成对照组、观察组,各40例。分别接受常规治疗、小儿推拿+麻杏石甘汤加减方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及肺功能指标。结果 观察组临床疗效(95.00%)优于对照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14,P<0.05)。两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各项肺功能指标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取小儿推拿联合麻杏石甘汤加减方治疗儿童肺热型咳嗽效果显著,安全性高,能够促进患儿肺功能改善。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竹叶石膏汤加减法治疗小儿下呼吸道感染后期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方法参考。方法:对30例小儿下呼吸道感染后期的患者给予竹叶石膏汤加减进行辨证治疗,并观察治疗结果。结果:治疗10d后,30例患者中显效20例,好转8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3.3%;治疗过程中没有发现患儿出现不良反应情况。结论:采用竹叶石膏汤加减法治疗小儿下呼吸道感染后期临床疗效显著,并且安全系数高,值得临床推广使用,为患儿带来更多的健康福利。  相似文献   

11.
1999年,美国风湿病学会(American College of Rheumatology,ACR)发表了神经精神狼疮的命名和病例定义,逐渐统一和规范了对系统性红斑狼疮神经精神损害的认识。其中,狼疮头痛是临床颇为棘手的难题,尤其是合并出现严重的多系统损害时;本病多数属于血管性头痛的范畴,极少数存在神经性头痛的特点;其病理生理学机制尚不清楚,ACR和国际头痛学会(International Head Society,I HS)的临床分类标准均存在局限性,特别是对精神症状相关头痛未给予明确分类;本病以经验治疗为主,包括对症处理、免疫抑制、抗血小板聚集或抗凝治疗。狼疮头痛应从中西医结合的角度,从内伤头痛立论,以本虚标实辨证,活血通络立法。  相似文献   

12.
增骨健步汤预防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增骨健步汤防治激素性骨头坏死的作用机理。方法:将24只健康兔随机分为3组:激素组、中药组及正常对照组。激素组和中药组分别给予醋酸强的松龙肌注造模型,中药组同时喂服增骨健步汤,激素组喂服等量生理盐水。10周后全部动物处死取血,行血液流变检测和取股骨头进行形态组织学观察。结论:增骨健步汤能显著降低血粘度、血脂水平,改善肌骨头血运、防治激素性肌骨头坏死。  相似文献   

13.
本实验采用甲皱微循环综合定量评价方法,观察了针刺对Ⅱ期高血压病患者甲皱微循环的形态、流态及周状态的影响,并从微循环的角度探讨了针刺治疗高血压病的作用原理。结果表明,Ⅱ期高血压病患者的甲皱微循环中度异常(综合积分值>4),针刺使血压显著下降的同时,甲皱微循环显著地改善。结果提示,针刺降压的作用原理,与改善微循环异常而使外周阻力减小有关。  相似文献   

14.
解毒化瘀汤抗内毒素及急性毒性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解毒化瘀汤给小鼠灌服相当临床成人用量的60倍,未见毒性反应。本汤剂能降低大肠杆菌内毒素对小鼠的急性毒性,并能抗内毒素对小鼠重要脏器的损害作用,具有显著解毒、抗炎功能。  相似文献   

15.
林宏伟 《医学综述》2012,18(5):701-704
指端缺损是常见病,治疗要求尽量保持手指长度,指腹饱满,感觉良好。治疗方法常用的有截骨手指缩短,保守治疗,末节断指再植,各种皮瓣移植,指尖再造,甲床扩大术以及衍生的各种改良手术方法等。手指微循环特征和指甲再生的组织学基础是各种术式的主要理论和临床依据。采用显微外科技术治疗效果良好,但技术要求高,风险大,存在理论和供区损害。现将近年来治疗方法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16.
特发性头痛7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多方面探讨特发性头痛的病因。方法:对2005年2月~2006年4月间78例特发性头痛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78例特发性头痛患者全部存在脑供血异常。脑供血异常包括:脑动脉痉挛,脑供血不足,脑动脉供血不平衡;78例特发性头痛患者中有30例患者血小板增多,占78例特发性头痛患者的38.46%。结论:特发性头痛与脑供血异常相关,临床治疗特发性头痛时应注意纠正脑供血异常;血小板增多在特发性头痛患者中比较常见,可以考虑作为诊断特发性头痛的一个依据,并作为使用抗血小板药阿司匹林、双密达莫等治疗特发性头痛的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中鼻甲异常引起头痛的临床特点,以提高对本病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分析28例中鼻甲异常引起头痛的临床资料。结果:28例病变均通过鼻内镜、鼻窦CT确诊,采用中鼻甲部分切除术,21例头痛消失,5例头痛缓解,3例无改善。结论:中鼻甲部分切除术是治疗中鼻甲异常引起头痛的一种很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嗓音疾病30例住院病案,包括喉部炎症性增生病变、喉部慢性炎症和喉淀粉样变,以活血化淤法治疗,桃仁四物汤加减,显效53%,有效93%。作者还提出喉淀粉样变的病因病理为久病脾虚,中气不足,运化失健,血淤痰结。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活血化瘀疗法对银屑病患者微循环及免疫球蛋白的影响。方法:于治疗前后测定50 例男性患者(17~35 岁)的血液流变、甲襞微循环及免疫球蛋白的变化。结果:银屑病患者存在血液粘度高和甲襞微循环异常。活血化瘀治疗使血液流变及甲襞微循环有明显改善。结论:活血化瘀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它从不同方面控制银屑病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20.
经过了相当长的历史进程,人类对头痛的认识才从模糊走向清晰。2003年,国际头痛协会在其第一版《国际头痛疾病分类》公布了15年后,公布了第二版《国际头痛疾病分类》,使得头痛疾病终于有了一部清晰的、可操作的分类和诊断标准,它将极大地促进头痛疾病领域的研究进展。回顾中外医学家对于头痛疾病的分类认识历史,不仅对于头痛疾病本身的研究,而且可能对于整个医学科学的发展都有借鉴意义。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