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目的 探讨老年人急性非农药中毒的临床特点。方法 收集2002年1月-2006年12月≥60岁的急性非农药中毒病例89例和同期<60岁急性中毒病例761例;项目包括:中毒原因、毒物种类、接触途径、接触毒物时间、就诊时间、就诊时状态、转归等。结果 89例老年急性中毒男、女性别比为1:1.07,涉及的毒物主要是镇静催眠药中毒(38.2%)、一氧化碳中毒(36%)、心血管类药中毒(12.4%)、酒精中毒(9.0%)及其他类药物中毒(4.5%),住院率为44.9%,死亡率为2.2%。结论 老年人急性非农药中毒最主要致毒物质为药物和一氧化碳。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分析315例急性中毒患者临床资料,旨在总结急性中毒的救治经验。方法收集我院2005年1月~2006年12月在急诊科就诊的急性中毒患者的性别、年龄、发生时间、中毒原因、毒物种类、毒物侵入途径、急诊诊断、急诊处理情况、转归等资料并进行分析。结果急性中毒患者共315例,占急诊患者总数的2.33%o,男女比为1:0.84,年龄主要集中于20~29岁年龄组(占35.9%);毒物种类以酒精为主(占38.4%),其他依次为药物、食物、其他化学物质、农药中毒等;中毒时间呈无规律性波动;毒物进入人体最常见的途径是经消化道摄入(占85.1%);中毒原因有自杀意念者占39.0%,其余为误食、误吸等:98.1%患者治愈出院,1.9%死亡。结论迅速明确诊断是中毒抢救的基础,维持呼吸和循环的稳定、立即终止接触毒物、清除尚未吸收的毒物和促进体内毒物的排泄是救治成功的关键,保护重要器官功能是治疗的重点。  相似文献   

3.
新兴工商业镇十年间住院小儿急性中毒病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新兴工商业镇小儿急性中毒的原因及发生状况,为采取相应预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回顾分析1998年5月~2008年4月收住院的小儿急性中毒病儿100例的临床资料。结果〈1岁7例(7%),1~3岁48例(48%),~7岁26例(26%),~14岁19例(19%)。毒物构成:医药中毒35例(35%),化学类20例(20%),农药17例(17%),食物中毒16例(16%),洗涤剂7例(7%),CO中毒5例(5%)。以医药及化学类中毒为主。中毒原因以误服为主,占91%。预后良好。结论新兴工商业镇小儿急性中毒的主要防范对象是1~7岁儿童,加强药品管理,规范工业化学品销售及管理,对预防小儿急性中毒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综合性基层医院急性中毒患者的发病特点。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对2007年1月~2007年12月在急诊科就诊的急性中毒患者的性别、年龄、职业、中毒时间、中毒原因、毒物种类、中毒途径、急诊诊断、急诊处治情况、转归等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急性中毒患者共534例,占急诊患者总数4.12%,男女比为1:1.02,主要集中于30~39年龄组(占24.7%),毒物种类以农药为主(34.6%),其他依次为药物、酒精、一氧化碳、食物、其他化学物质等:中毒时间呈无规律性波动,以1~2月、8月、12月相对较多,毒物进入人体最常见的途径是经消化道摄入(占80.6%),中毒患者的职业以农民为主(占36.1%),其他依次为城镇居民、个体从业者、无业人员、学生等,94.6%患者治愈出院,3.4%死亡。结论:青年人与农民是县级市急性中毒的高危人群,毒物种类以农药、药物、酒精、一氧化碳、食物和其他化学物质为主,中毒途径主要为消化道摄入,中毒季节无明显规律性。  相似文献   

5.
急性中毒在儿科急诊中较常见,我院1990年─—1993年共收治急性中毒患儿68例,占同期住院病儿的1.63%。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情况:本组急性中毒用例,农村患儿多于城市(41:27);男36例,女32例;年龄最小8个月,最大14岁,其中1岁以下5例,1~3岁29例,4~7岁16例,8~14岁18例。中毒途径:消化道食入59例,占86.8%;呼吸道吸入6例,占8.8%;皮肤接触3例,占4.4%。就诊时间最早10分钟,最晚12天。2.中毒种类:药物中毒52例,占76.5%;食物变质及有毒食物中毒9例,占13.2%;其它中泰7例,占10.7%,其中酒精中毒2例…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近 10年收治 77例急性中毒的患儿进行了回顾性分析。观察到 :年幼小儿、农村小儿发病率较高 ,因误服药物、鼠药的食物致急性中毒的患儿较多 ,死亡病例均因就诊太晚。提示 :对急性中毒必须早诊断、早治疗。并提出减少小儿意外中毒的关键应从预防着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我院急性中毒群体的流行病学特点,为本地区急性中毒的防治提供参与。方法设计急性中毒流行病学调查表格,内容包括年龄、性别、职业、发病时间、中毒后就诊时间、就诊方式、毒物类型、接触毒物途径及场所、中毒原因、处置和去向等主要内容。所有急性中毒患者的资料由急诊医师详细填写。结果本地区急性中毒的发病最高的年龄段为20-29岁,女性245名,占55.1%,中毒常见的职业分布依次为:农民、城镇居民、外来务工者、学生等。农药中毒主要发生于7~9月,食物中毒主要发生于6~8月,而一氧化碳中毒多发生于12月到次年2月,药物中毒及其他化学品毒物中毒在各时间段发病率无明显差别。患者接触毒物后就诊时间为15min到6天不等。主动来院者占25%,被他人强制送医院者占75%。镇静安眠药中毒位居所有中毒原因之首,其他依次为一氧化碳、农药中毒、酒精中毒和食物中毒。接触毒物途径最常见为经口消化道75%,有意中毒者比例高达70%,84%病人经急诊处置后回家,约16%的中毒者需留院观察和进一步治疗,2天至10天出院;住院治疗者中死亡15人,急性中毒死亡率为3.4%。结论从流行病学角度来看,我院急性中毒就诊患者群体以农药中毒的比例偏高,并且此类中毒死亡率高。因此研究清除胃肠道毒物方法,提高急性中毒的救治水平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8.
儿童急性中毒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徐建 《西部医学》2006,18(5):653-653,656
目的 探讨儿童急性中毒相关因素及防治对策。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儿科住院的急性中毒患儿359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359例儿童急性中毒中,治愈和好转334例(93.4%),放弃治疗10例,死亡15例,病死率4.18%(2.11%~6.25%)。结论 儿童急性中毒的发生农村高于城市,以灭鼠剂中毒为主要因素;1~3岁儿童春季急性中毒发生发生多。预防儿童急性中毒应加强社区健康教育和急救知识的普及工作。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广西地区急性中毒程度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分析方法 对2005-2009年6 011例中毒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查阅、分类统计及分析.结果 在6 011例中,轻、中、重度中毒分别为2 577例(42.87%)、2 038例(33.90%)和1 396例(23.22%),死亡157例(2.61%).各类影响因素与病例分布分析表明,发病地区以农村病例数(61.84%)最多,重度中毒率与死亡率(分别为25.88%和3.38%)最高.发病形式以散发性病例数(89.34%)最多,其重度中毒与死亡人数分别占总构成数的96.85%和95.54%.年龄以20~60岁组病例数(68.84%)最多,其重度中毒与死亡人数分别占71.78%和72.61%.中毒原因以意外性、自杀性、误食性中毒的病例数(91.89%)最多,其重度中毒与死亡人数分别占93.76%和92.99%.毒物类别以农药类与化学类的病例数(61.23%)最多,其中农药类的重度中毒与死亡人数分别占60.24%、73.25%.结论 以农村、散发性、20~60岁年龄段和意外性、自杀性、误食性原因与农药类、化学类毒物对发病人数和中毒程度有着突出影响,应为广西地区急性中毒关注的重点.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小儿急性中毒的临床特点。方法:对89例中毒患儿的临床资料按年龄、途径及毒物种类进行分析。结果:学龄前儿童是急性中毒的高发群体(85.3%)误服及监护人过失所制的中毒为小儿急性中毒的主要原因.其次为医源性的药物申毒.消化道中毒为主要的中毒途径(86.5%);中毒种类主要为药物(52.9%);其次为农药鼠药等。结论:要调动各种社会力量来参与对小儿急性中毒的预防才能有效减少儿童中毒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1984~1998年我科共收治小儿急性中毒106例(不包括食物中毒),涉及医疗用药、工农业和日常生活用化学药品等,现将急性中毒的原因、特点及误诊教训作一分析。IIR床资料1.l一般资料106例中男64例,女42例,年龄最小为出生后Zd,最大12岁。<l岁2例(l.89%),1~岁6例(5.66%).2~岁18例(16.89%),3~岁63例(59.43%),7~12岁17例(16.04%)。其中人院时危重者42例(39.62%),延误诊治13例(12.26%),死亡3例(2.83%),留有后遗症2例(1.89%)。1.2中毒途径和毒物的种类1.2.l中毒途径经口误服93例(87.7…  相似文献   

12.
1010例急性中毒流行病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通过建立标准化急性中毒登记表,了解急性中毒流行病学现状。方法:设计标准化的急性中毒登记表,并在1998年1月到2001年12月对急性中毒的急诊病人进行登记;利用已开发的急性中毒信息管理软件对1010例急性中毒病人进行前瞻性、描述性的流行病学分析。结果:1010例急性中毒病例中以镇静催眠药物急性中毒为第一中毒类别;年龄以20-45岁为急性中毒第一位高发年龄组;女性多于男性;职业以失业人员为第一位职业类别;中毒途径以消化道为最(96.83%);毒物明确(鉴定)率仅16.04%。结论:预防急性中毒及其心理教育与咨询重点应在13-45岁的女性以及失业人群,并应注意管理好安眠类药物,本地区对中毒毒物的检定有待加强与提高。  相似文献   

13.
小儿急性乙醇中毒常见于家庭各种饮用酒保管不妥导致小儿误食、偷饮或家长不能把握小儿饮酒量与质的关系而中毒。我科1992年至1995年共收治小儿急性乙醇中毒18例,现分析如下:l临床资料j.j一般资料本组18例中,男匕例,女5例。年龄最大13岁,最小的1岁4个月,<4岁3例,占16厂%,七岁10例,占钴.6%,>9岁5例,占2入8%。农村匕例,占83.3?/0,城市3冽。饮自制米烧酒、米酒的7例,其余均饮白酒和药酒。含乙醇量(’1:一般黄酒、米酒10%~15%,白酒40~60%,米烧酒20%~4O%。就诊时间最短为0.5h2例,l~4bio例,8~10hs例,1…  相似文献   

14.
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在小儿急性中毒中所占比例较大,本文收集1991年~1995年小儿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57例,现将其临床特点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1991年~1995年共收治小儿急性中毒(未含食物中毒)180例,其中急性有机磷中毒57例,占小儿急性中毒的31.7%。57例中男32例,女25例,年龄10月~14岁。~3岁16例,~6岁15例,~14岁26例。1.2中毒方式进食农药污染的蔬菜36例,误服11例,自杀4例,6例皮肤吸收中毒。1.3临床表现本组病例的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皮肤潮湿、瞳孔变小、心率快慢不一,重者昏迷、面色青紫…  相似文献   

15.
张宝顺 《黑龙江医学》2003,27(7):551-552
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 ,是农村常见的急危重症之一 ,其病情急骤 ,来势凶险 ,死亡率高。我院近 2年收治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住院患者 1 92例 ,现将在抢救过程中的几点体会 ,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1 92例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 (以下简称急性中毒 ) ,其中男性 36例 ,女性 1 5 6例。年龄最大 6 8岁 ,最小 4岁。经口服中毒 1 83例 ,皮肤接触中毒 9例。毒物种类 :敌敌畏 1 2 3例 ,乐果 4 4例 ,敌百虫 2 5例 ;口服毒物或皮肤接触毒物后 1~ 1 4h来诊 ;口服毒物量在 1 0~ 2 5 0mL ;其中 ,因来诊较晚 ,服毒量较大 ,失去抢救时机 ,抢救无效死亡 7例…  相似文献   

16.
为了提高对小儿误服毒物的护理质量。现将我院2002年以来收治的28例1~6岁误服毒物的病儿的护理特点及预防对策归纳如下。一般资料:28例中男17例,占60.71%,女11例,占39.29%,男孩多于女孩。其中2~5岁小儿22例,占78.57%;1~2岁小儿2例,占7.14%;5~6岁小儿4例占14.29%。以2~5岁小儿中毒多数。治愈组23例,治愈率为82.14%;死亡组5例,死亡率为17.86%。  相似文献   

17.
金文武 《中国现代医生》2010,48(25):136-137
目的为农村社区居民急性中毒的救治和健康教育方案及策略提供一定的依据。方法收集2007年1月-2009年12月本社区居民急性中毒126例临床资料,对其性别、年龄、中毒原因、毒物类型、中毒途径、发病季节、就诊时间与里程、救治及转归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本组126例中,男56例,女70例,男女性别比1:1.25,中毒年龄集中在18—52岁之间,生产性中毒35例,生活性中毒91例中,自杀性中毒66例,占全部病例的52.4%。毒物谱:农药类中毒占首位(53.97%),其次是乙醇中毒,然后依次是亚硝酸盐类中毒,CO中毒,镇静催眠药中毒。中毒途径以消化道为主,其次是皮肤黏膜,然后是呼吸道。救治转归:除34例转上级医院外,其余病例均治愈出院。结论本组资料为农村社区居民急性中毒的救治与健康心理干预提供了有用信息。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对各种急性中毒性疾病的流行病学回顾调查,分析其特点,以便更好地提高控制和救治中毒的能力。方法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急诊内科病房成立1年来收治的急性中毒患者,对患者年龄、性别、职业、中毒途径、毒物种类、中毒规律、中毒并发多器官功能衰竭(MOF)及其预后进行临床分析。结果375例急性中毒患者女性多于男性(1.53:1);年龄以20—49岁最多(66.4%);职业分布以农民最多(92.53%),其次为城市居民(4.53%)、工人(2.13%)、学生(0.81%);口服自杀是主要原因,少数为误服或皮肤接触中毒;毒物种类以农药为主,百草枯、有机磷及其他低毒类的除草剂占居前3位;发病季节以6,7,8,9月份最多;其中71例发生MOF(18.93%);MOF的原发病因,主要为百草枯中毒(70.42%),其次为有机磷中毒(15.49%);375例急性中毒治愈191例(50.93%)、好转117例(31.2%)、未愈35例(9。33%)、死亡32例(8.53%);X2检验不同毒物种类中毒病死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要重视广大民众心理健康及预防保健教育,建立中毒急救的绿色通道,完善各种中毒的诊疗程序,提高医务人员的抢救水平。  相似文献   

19.
小儿杀鼠药中毒较为多见。多因药品放置不妥.破小儿自取吞服或误食杀鼠药拌混的鼠饵所致。误服后可引起全身性中毒.以中枢神经系统损害和凝血机制障碍为主。并可导致多脏器衰竭甚至死亡。目前尚无特的解毒万.去我们于1992年至1998年共收治杀鼠药中毒害儿10例.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10例中,男5例.女5例,年龄15月~4岁服毒后就诊时间:1小时~20小时。毒物不明4例,敌鼠钠1例、磷化锌1例、有机氟1例、三步倒1例、毒鼠强2例.往院日3天~24天。1.2临床表现高热3例(30%),呕吐例8(80%),抽搐10例(100…  相似文献   

20.
急性百草枯中毒40例临床特点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调查急性百草枯中毒的临床特点,分析主要死亡原因和抢救要点。方法:回顾分析40例百草枯急性中毒的临床诊治资料。结果:本组百草枯中毒均为口服中毒,死亡36例(90.0%),死亡原因主要是呼吸衰竭,且死亡率与开始抢救的时间、摄入量及临床分度有一定的关系。治疗中应防止毒物继续吸收,清除体内毒物,防止组织受损,应用抗自由基药物,支持呼吸和循环功能,尽早和反复予以血液净化。结论:百草枯急性中毒预后极差,死亡原因主要是呼吸衰竭,积极有效的综合治疗是减少中毒死亡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