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3 毫秒
1.
经Swartz鞘标测和消融常规方法消融失败的房室旁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Swartz鞘在房室旁路标测和消融中的作用.[方法]23例常规导管标测和消融未成功的房室旁路,采用消融导管经Swartz鞘标测和消融的方法.[结果]23条旁路全部消融成功.11条右外侧显性旁路用SR2型和SR3型Swartz鞘、12条左前外侧旁路(显性10条、隐匿性2条)用SL1和SL2型Swartz鞘.标测和消融的操作时间(46±20)min,X线曝光时间(24±12)min.右外侧和左前外侧显性旁路成功消融靶点图的比较A/V比值为0.62±0.32比0.65±0.28(P>0.05)、AV间期为(29±12)ms比(37±11)ms(P<0.05)、V△间期为(18±11)ms比(8±9)ms(P<0.05)、靶点图的稳定性为0.74±0.16比0.78±0.12(P>0.05).随访(16±14)月,无1例复发.[结论]Swartz鞘有助于消融导管标测定位和消融导管头端电极与房室环紧密接触,从而提高消融成功率,减少复发,缩短操作时间.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Swartz鞘管在右侧房室旁路标测和消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5例右侧房室旁路消融失败或消融后复发患者,经Swartz(SRO)长鞘进行心内膜的标测与消融.观察消融即刻成功率、手术时间、消融时间和X线曝光时间以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通过随访,评价导管消融后的远期效果.结果:消融术中证实,24例为右侧游离壁房室旁路,1例为右后间隔房室旁路.经Swartz鞘管进行标测、消融,术中均成功阻断房室旁路,未出现并发症.手术时间(2.1 ±1.1)h,旁路阻断时间(6.2±0.4)s,X线曝光时间(20.0±2.8)min,放电时间(120±25)s,平均放电次数(2.1±0.2)次.随访6个月,均未有复发.结论:采用Swartz鞘管进行右侧房室旁路的标测与消融有助于提高消融成功率,减少射线暴露和手术时间.  相似文献   

3.
目的: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是临床实践中常见的心律失常,本文报道对其进行标测及射频导管消融(RFCA)的经验。方法:16例患者(男性9例,女性7例),平均年龄(40.1±10.7)岁,对全部患者进行了心内电生理检查,在标测到的逆行心房最早激动部位进行射频导管消融。结果:16例患者中,11例为隐匿性左侧旁路,1例为隐匿性右后间隔旁路,4例为B型预激综合征。隐匿性左侧旁路中,左后间隔旁路3例,左前旁路5例,左后旁路3例。B型预激综合征中3例为右前游离壁旁路,1例为右后游离壁旁路。B型预激综合征右前游离壁旁路影像学有效消融靶点为:左前斜位45°,右房室环9点处。右后游离壁旁路影像学有效消融靶点为:左前斜位45°,右房室环7点处。所有患者均获得成功,无并发症。结论:RFCA术治疗AVRT有效、安全。  相似文献   

4.
目的介绍导管射频消融治疗心律失常的初步体会。方法对房室结双径路伴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选择消融慢径,对房室旁路伴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采用常规方法标测和消融旁道,对室速和室早均采用寻找心内膜最早激动点与起搏标测相结合。能量均从10W开始。结果53例消融成功,2例右侧旁路消融失败;并发Ⅰ°AVB 3例,完全性左束支阻滞1例,急性心包填塞2例。结论为减少并发症,开展导管射频消融治疗心律失常,应做到导管操作轻柔,大头电极位置难以确定时应采用多角度透视,冠状窦电极不宜过深,靶点图不带H波,从低能量开始,严密监测阻抗。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旁路介导的心动过速及射频消融的方法对旁路消融的影响。方法:100 例旁路介导的心动过速经常规电生理检查,双旁路5 例,单旁路95 例,共105 条旁路。用动脉鞘Webster 消融导管标测和Swartz 鞘Daig 消融导管标测二尖瓣环或三尖瓣环,以旁路顺传的最早心室激动或逆传的最早心房激动处为消融靶点。结果:顺向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94例,逆向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3 例,房颤7 例,房扑1 例。97(97/105,92%) 条旁路消融成功,其中动脉鞘Webster 消融导管标测成功85 条,12 条未成功的改用Swartz 鞘Daig 消融导管标测成功。结论:两种消融方法的运用可提高旁路消融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左心室起搏在判定左侧旁路射频导管消融终点中的价值。方法120例左侧旁路参与的顺传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患者,在射频导管消融前、后均行右心室心尖部S1S1分级递增刺激;射频导管消融后在右心室心尖部刺激显示经旁路的室房逆传被完全阻断后,经大头电极在消融靶点处或左心室游离壁进行S1S1刺激。结果在常规右心室S1S1刺激显示旁路逆传被阻断之后,共有5例患者在经大头电极以相同的条件在左心室刺激时显示旁路逆传仍然存在,有3例仍能诱发出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5例均继续行射频导管消融,直至右心室心尖部及左心室刺激均无经旁路室房逆传。平均随访(17±10)个月,均无心室预激及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复发。结论左心室起搏可作为判断左侧旁路是否被完全阻断的常规电生理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估灌注盐水大头电极导管在常规射频消融失败的快速心律失常中应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对经普通大头电极导管消融失败的 1 1例快速心律失常患者常规穿刺静脉和放置电极导管行心内电生理检查 ,应用冷盐水灌注大头电极导管标测 ,确定靶点后以 3 0~ 5 0W能量消融。结果 :1 1例患者均消融成功。平均手术时间为 91 .2± 2 3 .3min,放电次数 3 .5± 1 .9次 ,平均能量输出 3 7.6± 7.5W ,X线曝光时间 3 7.8± 1 8.9min ,所有患者术中无阻抗增高 ,无心肌穿孔及其它并发症发生。随访 4 .9± 1 .2个月 ,无一例复发。结论 :灌注盐水大头电极导管在常规射频消融失败的快速心律失常中应用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 回顾分析155例老年快速性心律失常患者行射频导管消融治疗的结果,评价射频导管消融治疗老年快速性心律失常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 对155名老年快速性心律失常惠者进行常规电生理检查并标测消融靶点,行射频导管消融治疗.结果 155位患者中旁路53例,房室结双径路77例,旁路合并房室结双径路4例,心房扑动11例,房性心动过速4例,阵发性房颤6例.一次性成功率97.4%,二次成功率100%,无死亡病例,术中出现心包填塞1例;永久性房室传导阻滞1例,无严重的血管并发症出现.结论 导管射频消融治疗老年快速性心律失常是安全且有效的,但需加强监护及并发症的防治以及对并存疾病的积极处理.  相似文献   

9.
目的 回顾分析155例老年快速性心律失常患者行射频导管消融治疗的结果,评价射频导管消融治疗老年快速性心律失常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 对155名老年快速性心律失常惠者进行常规电生理检查并标测消融靶点,行射频导管消融治疗.结果 155位患者中旁路53例,房室结双径路77例,旁路合并房室结双径路4例,心房扑动11例,房性心动过速4例,阵发性房颤6例.一次性成功率97.4%,二次成功率100%,无死亡病例,术中出现心包填塞1例;永久性房室传导阻滞1例,无严重的血管并发症出现.结论 导管射频消融治疗老年快速性心律失常是安全且有效的,但需加强监护及并发症的防治以及对并存疾病的积极处理.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比较显性右侧房室旁道 (RAP)顺、逆向标测方法寻找导管法射频消融靶点的效果。方法 在显性RAP患者 10 0例中 ,电生理检查显示显性RAP 10 0条 ,5 1条采用顺向房室 (AV)标测法、49条采用逆向室房 (VA)标测法寻找消融靶点。结果 两种标测方法消融的成功率相同 (10 0 % ) ,但逆向标测方法标测和消融的总时间、试消融次数及复发率与顺向标测法相比 ,分别为 86± 13VS 12 5± 19min(P <0 0 1)、7± 5VS 15± 9(P <0 0 1)和 8 2 %VS 15 7% (P <0 0 1) ,差异非常显著。结论 导管法射频消融RAP ,即使旁道为显性 ,也建议首选逆向标测法定位消融靶点  相似文献   

11.
周威  赵卫 《当代医学》2009,15(11):199-200
目的评价Yashiro导管及RH导管在肝癌患者TACE治疗中的应用。方法235例肝癌患者中采用Yashiro导管治疗者182例286次。RH导管治疗者53例64次。结果Yashiro导管治疗超选成功271次,成功率约为94.8%。RH导管治疗超选成功56次,成功率为87.5%。Yashiro导管及RH导管超选成功率经卡方检验=3.38,P=0.048(P〈0.05)。结论在肝癌患者TACE治疗中,Yashiro导管较RH导管更易超选入供瘤动脉。  相似文献   

12.
13.
漂浮电极与普通电极心脏临时起搏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床旁紧急置入漂浮电极导管和经X线透视下置入普通电极导管进行心脏临时起搏的优缺点。方法110例严重心动过缓的患者,52例行床旁紧急置入漂浮电极导管进行心脏临埘起搏,58例经X线透视下置入普通电极导管进行心脏临时起搏,对比观察两组手术成功率、手术耗时、起搏参数及并发症。结果漂浮电极导管组与普通电极导管组手术成功率分别为98.1%与100.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漂浮电极导管组手术操作耗时较普通电极导管组长(P〈0.05),两组起搏阈值与感知灵敏度、心律失常率、并发症的发生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床旁紧急置入漂浮电极导管进行心脏临时起搏在抢救的及时性上有其优越性,可作为一项院内或院前急救措施,在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15.
16.
17.
18.
吴芳兰  梁榕  杨丽花 《广西医学》2007,29(9):1335-1336
目的探讨从深静脉留置针抽血检验血浆电解质(K 、Na 、Cl-、离子Ca2 )的意义。方法选择30例同时留置深静脉(颈内静脉或右锁骨上、下静脉)导管和动脉留置针的病人,分别同一时段采静脉血0.5 ml和动脉血0.5 ml检测;两种途径采血标本前,动脉测压管回抽稀释血液6 ml(由连接动脉测压换能器或连接动脉留置针的T型延长管的三通接头抽血),深静脉回抽稀释血10 ml(由连接输液管和T型延长管的三通接头抽血)。结果经深静脉留置导管抽血查血浆电解质与经动脉留置针抽血测血浆电解质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工作中,在深静脉留置针处采血行血浆电解质检测是可行的,只是要先回抽稀释血10 ml。  相似文献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