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 了解我国ICD领域的整体研究情况,为科研人员深入展开相关研究提供借鉴.方法 在〈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中检索有关ICD的研究论文,对其发文量、作者及其所在机构和地区、期刊和基金资助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共检索到相关文献1443篇;大部分作者的发文量只有1篇,发表3篇及以上论文的作者占作者总数的8.40%;发文量统计指标表明,单位层面湛江市中心人民医院的发文量最多,地区层面广东省的发文量处于领先地位,但全国范围内地区间存在很大差异;〈中国病案〉是刊载ICD研究论文最多的期刊.结论 目前国内ICD的相关研究尚未达到成熟稳定阶段,需要更多专家、学者和工作人员的关注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2.
目的:梳理国内外图书情报学领域的发展现状与研究热点,为图书情报学领域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方法:以Web of Science及《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与“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牵引”(CSSCI)收录的高影响力图书情报学期刊在2016-2020年所刊载的论文为数据源,通过可视化软件CiteSpace对作者、国家、机构、关键词等进行分析。结果:国内外均没有形成大范围相互联系的作者合作网络。西方发达国家在该领域的研究优势比较明显,形成了以美国为中心的世界范围内的合作网络。国外研究机构主要集中在高等院校和医院,国内集中在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国外文献计量学研究、知识管理研究和医学信息学研究等越来越受到学者们的关注,国内研究仍处于探索阶段,与国外还存在较大差距。结论:未来应该加强该领域学者和机构间的交流与合作,丰富研究主题,提升我国在该领域的学术影响力。  相似文献   

3.
我国PBL教学研究现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分析我国学者近10年来在医药卫生领域已发表的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PBL) 研究的现状,以期为国内医药卫生领域PBL教学的开展提供借鉴与参考。方法:计算机检索获取PBL教学研究。用VOSviewer 1.6.10软件对纳入文献的年代、发表期刊、作者及其单位和关键词等信息进行提取和分析。对高产作者、高产机构和高频关键词进行聚类分析,并生成可视化知识图谱。结果:纳入国内医药卫生领域PBL教学研究共计5 993篇,年发文量于2012年以后迅速增长。发文量最多的期刊为《中国高等医学教育》(437篇)。15 802位作者参与了研究的发表,发文量大于5篇的作者仅占0.84%。发文量前3位的机构为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100篇)、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76篇)和中国医科大学(65篇)。主要作者形成了13个合作团体,主要机构形成了4个研究团队,但各作者之间、机构之间合作较少。研究的主题主要有4个,主要的研究热点是医学相关课程教学模式的探索及应用。结论:我国医药卫生领域PBL教学研究的数量呈由递增到递减的趋势,高产作者较少,参与研究的团体较多,机构团队较少,各团体、机构之间的联系不够紧密,仍需进一步增强合作。研究主题较局限,仍需开拓新的研究主题。  相似文献   

4.
国际疾病分类( 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diseases, ICD),是目前国际上公认的、共同使用的疾病分类方法,是国际卫生信息的标准分类。它由世界卫生组织负责组织、协调、出版,用于疾病和相关健康问题的国际统计分类编码[1]。目前,全世界普遍采用的疾病分类标准为第10次修订本,即ICD-10。 ICD系统在国内的实施始于1990年3月20日卫生部卫医司字(90)第15号文件《关于医院使用统一的病案首页的通知》,正式提出病案首页要求使用ICD-9中的国际疾病统一编码,1993年开始在国内临床领域推广实施,2001年等效采用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ICD-10[2]。但是,由于ICD系列应用规则较为复杂,其分类命名粒度较粗,且国内存在大量地方性疾病在ICD-10编码中无法匹配,因此不同地区在应用时分别进行了本地化改造,同时也造成了各地区的编码不统一、编码质量不规范等一系列问题。  相似文献   

5.
目的 对人工智能技术在我国电子病历领域的文献进行定量描述,以期为相关科研和医疗工作者开展相应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方法 以CNKI数据库中2000年1月1日-2021年12月31日收录的971篇相关研究论文为数据来源,应用CitespaceⅤ软件对相关文献的发文情况、研究者、研究机构、关键词聚类等进行分析。结果 人工智能技术在电子病历领域的研究论文量总体呈上升趋势,但作者合作网络密度0.0039,研究机构合作网络密度0.0022,显示作者合作与机构合作联系较少。关键词聚类分析中Q为0.8982,S为0.979,表明聚类模块结构显著,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数据挖掘、机器学习、深度学习、信息抽取、知识库与知识图谱等方面。结论 人工智能技术在电子病历领域近3年发文量持续较高,未来很有可能持续成为热点。但目前各机构和研究者间的交流合作不充分,学者间应打破机构和专业边界,促进交流和合作,以促进该领域的深入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我国中医中文核心期刊在治未病领域的载文特点和主题聚类。方法以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CNKI)为数据源,采用文献计量方法和Citespace 5.3.R4软件,对2018年11月5日之前的中医中文核心期刊(2017年第八版)治未病领域载文数量、载文期刊、发文作者、发文机构、主题热点等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检索出国内中医中文核心期刊在治未病领域的载文411篇,载文数量从2006年开始出现增长,2017年达到峰值43篇。载文数量排名前5位的中医中文核心期刊载文数量占全部载文量的71.53%(294/411);发文量≥2篇的作者共为110名;发文量排名前5位的机构共发文58篇(14.11%)。载文热点聚类形成了治未病理论和思想研究、治未病在预防医学中的相关研究、治未病在糖尿病及糖尿病前期阶段防治的研究、治未病在健康管理中的相关研究4个聚类。根据关键词的凸显词和时区图结果显示,主要载文新热点在利用治未病理论进行健康整体管理,以及糖尿病等慢性病防治方面。结论治未病领域载文期刊较为集中,发文作者较分散,发文机构间存在一定的合作关系,但整体合作还不密切。载文新热点主要出现在健康管理和慢性病防治等方面。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国内公共卫生人才培养研究的现状、热点及趋势,为公共卫生人才培养提供参考。方法:以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近20年公共卫生人才培养相关期刊为数据源,利用Excel、CiteSpace对发文量、作者及机构分布、期刊来源分布、关键词共现与聚类时间线图谱进行分析。结果:国内公共卫生人才培养研究的热点主要集中在培养质量、培养层次与类型、培养能力、培养经验、教学模式方面。其演变时间为初步探索期、多元发展期、高质量发展期。结论:国内公共卫生人才培养研究不够丰富,作者间及机构间合作欠缺。其论文质量偏低,研究角度单一。应加强作者间及机构间的合作与交流,拓宽研究的视野及角度,侧重实证挖掘和评价研究。  相似文献   

8.
李范  赵玉虹  何欢 《中国病案》2013,(2):65-66,M0002
目的了解我国DRGs研究的现状,为科研人员今后更好的开展该领域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方法检索CNK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收录的关于DRGs研究的论文,统计和分析了这些论文的年发文量、期刊、著者及其所在单位和地区,同时对关键词进行统计获得该领域的主题分布情况。结果共检索到相关论文273篇,最早的DRGs研究论文见于1989年;发表DRGs研究论文最多的期刊是《中国病案》;发表3篇及以上论文的第一作者共有11名,北京市在DRGs的研究中处于领先的地位,北京市医院管理研究所的发文量最多;研究的主题集中在医疗费用、管理方法等方面,此外病案管理以及医院信息系统等也是DRGs研究与实施的重要主题。结论目前国内DRGs研究的主旨集中在医疗费用方面,但我国对于DRGs的研究和应用尚处于起步阶段,需要包括病案管理等更多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和工作人员关注DRGs研究领域,对其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9.
国外医学领域知识库研究主题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分析国内医学领域知识库研究现状,了解研究热点,为今后学者开展医学领域知识库相关研究提供参考。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和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中文数据库获取国内知识库研究。研究者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独立筛选,采用书目共现分析系统(BICOMS-2)分析软件对发表时间、期刊、作者、作者单位、省份、关键词等信息进行提取和整理,并生成共现矩阵,针对主要关键词利用NetDraw和gCLUTO软件分别绘制网络关系图和对主要关键词进行聚类分析。结果:知识库研究自2000年起年发文量呈现快速增长趋势,但2016年发文数量开始回落,收录期刊共144种,但总收录量超过30篇的期刊仅16种(11.11%),发文作者共计2 732位,但合作较为紧密的团队仅有两个,各单位间的合作也不密切,仅形成了以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国家图书馆)、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为核心的一个较大的单位合作群体,国内省(市)合作则是北京、江苏、广东、上海、天津等省(市)为中心。对主要关键词进行分析,则发现机构知识库、知识库、开放存取/获取、图书馆、知识服务、高校为研究热点,通过聚类分析,共得出4个主题。结论:我国知识库研究数量总体呈上升趋势,参与研究的学者及单位众多,但彼此间的合作不紧密。各学者、团体、单位间应加强合作,进一步探索与开拓新的研究主题。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中医药防治偏头痛的研究热点、发展现状及趋势。方法 检索中国知网2002年1月至2021年12月发表在中文科技核心期刊上中医药防治偏头痛的文献,使用Cite Space对作者、机构、关键词共现及突现词等进行分析。结果 纳入文献794篇。初步形成以梁繁荣-赵凌等为核心的研究团队,但研究团队、机构间合作极少。研究机构以中医药大学及其附属医院为主。该领域时间跨度最大,持续保持热度的研究热点为针灸。该领域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机制研究和临床研究。结论 有关中医药防治偏头痛的研究发展趋势良好,研究热点主要集中于机制研究、临床研究等方面。图谱直观地介绍了中医学对偏头痛防治的研究概况,以期为该领域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前列腺癌是中老年男性最多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儿茶素在防治前列腺癌中已经表现出令人兴奋的结果,可以抑制前列腺癌细胞增殖,诱导前列腺癌细胞凋亡,对前列腺癌形成中的关键酶进行调控。就儿茶素对前列腺癌的作用机制进行综述,并对前景提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失笑散颗粒对大鼠的毒性。方法:取体质量为140~160 g的雄性SD大鼠30只,随机分成3组,每组10只,分别为A组、B组、C组。正常喂养3 d,给药前禁食10 h,A组给药剂量为65.00 g·kg-1,B组剂量为45.50 g·kg-1,C组剂量为31.85 g·kg-1。给药后观察大鼠的一般状态,包括行为活动、皮毛、分泌物、排泄物、中毒及死亡情况。另取体质量为140~160 g的雄性SD大鼠30只,随机分成两组,分别为实验组和对照组,称质量并记录,给药前禁食10 h,实验组给予最大剂量失笑散颗粒,一次用量64 g·kg-1,每天给药3次,采取灌胃方式给药,此给药剂量相当于临床成人用量的216.5倍。对照组给予等体积的灭菌纯水灌胃。给药2 h后自由饮水和进食,观察时间为2个月,记录观察期末两组大鼠的体质量、饮食及饮水量。观察期结束后,脱颈椎处死大鼠,解剖各组大鼠,肉眼观察其主要脏器是否有病变,并用电子天平测定心、肝、肾、胃、脾的湿质量,计算各脏器系数并记录。对比各组大鼠血液生化指标检测结果。结果:大鼠的一般情况如下,运动情况:第1次给药后,大鼠无明显异常表现,第2次给药后,部分大鼠在2 min后出现整理毛发,自主活动减少,喜静卧不动,第3次给药后,大鼠活动状态同第2次给药后;排泄物及分泌物:第1次给药后2 h,个别大鼠大便较稀,第2次给药后1 h,个别大鼠大便较稀,第3次给药后大鼠状态同第2次给药后,大鼠分泌物无异常,第2天稀便症状基本消失;无中毒及死亡现象。实验结果表明,失笑散的半数致死量无法得出。实验组与对照组给药前后大鼠的体质量、进食量、饮水量无明显变化,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给药前和给药后大鼠的体质量、进食量、饮水量均无明显变化,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大鼠的心脏、肝脏、肾脏、肺脏、脾脏的脏器系数均无明显变化,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大鼠的血糖、总胆固醇、三酰甘油均无明显变化,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失笑散颗粒剂对实验动物的体质量、进食、饮水及动物脏器无明显不良反应,毒性较小,安全性高,可以为临床用药提供较为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3.
对《湿热病篇》中论及口渴的病机进行了归纳分析。口渴常见病机为邪热伤津所致,在湿热性疾病中可由湿热阻滞,津不上承,或邪热伤津,或暑伤津气,或病末正虚、虚阳外越、中阳虚不能布津等所致。治疗各随病机不同而灵活用药。   相似文献   

14.
《伤寒论》太阴病篇评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伤寒论》太阴病篇有关问题进行了评述,指出太阴病篇所论之太阴病仅是脾的病变,不包括肺的病变;太阴病篇所论之太阴病的证治很不完整,太阴病的证治散见于其他各篇,学习时当结合其他病篇,方能全面;治疗太阴病的代表方剂当为理中汤(丸);桂枝加芍药汤证、桂枝加大黄汤证的病机是脾络瘀滞,并无表证;太阴病的转归除转愈者外,更有虚实之辨。  相似文献   

15.
对少阴病篇中有关问题进行了讨论 ,认为 :“少阴之为病 ,脉微细 ,但欲寐”是少阴寒化证的脉证提纲 ;四逆汤是治疗少阴阳虚阴盛证的主方 ,并对“急温之”等进行了说明 ;指出真武汤证 82条中“仍恶寒”是表未解 ,真武汤证两条体现了《伤寒论》方证辨证一方多证的特点。  相似文献   

16.
四草二根汤治疗小儿急性肾炎临床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中药汤剂四草二根汤 (由车前草、益母草、白花蛇舌草、仙鹤草、白茅根、芦根等组成 )配合西医抗感染对症治疗为治疗组 ,以纯西药为对照组治疗小儿急性肾炎。结果表明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 0 6 %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 93 0 5%。且治疗组在缩短疗程、减少复发率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17.
《伤寒论》下法主要用于治疗阳明腑实证,多为驱邪而设,力专药猛.该法在攻邪的同时易使病邪传里并损伤正气,故病在表不可下,阳明病腑实未成者不可下,脾胃虚寒者不可下,阴血亏虚者不可下,阳气虚衰者不可下,下后慎用攻下.  相似文献   

18.
青南地区1997~2001年包虫病资料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掌握青海省包虫病的地区分布,流行程度,流行特点及为预防打基础。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收集、整理,分析1997~2001年青海南部包虫病资料。结果包虫病流行区人群血清学调查结果显示阳性率达14.05%(Dot-ELISA),患病率达7.64%(影像学),呈重度流行;绵羊的包虫病感染率为54.38%。结论青南地区是青海省人体包虫病的重要流行区,今后要加强包虫病的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19.
联用红霉素对多索茶碱在大鼠体内药代动力学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通过检测多索茶碱(Dox)在大鼠体内的血药浓度,分析红霉素对Dox药代动力学参数的影响。方法 用微量取血及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RP-HPLC)检测Dox的血药浓度,数据用“3P87”程序计算机处理。结果 红霉素使Dox吸收时间缩短,峰浓度略有下降,曲线下面积减小,对其消除过程基本无影响。结论 两药联用时,红霉素不增加多索茶碱的毒性,仅轻微影响其药效,而对Dox的代谢过程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20.
分析在版编目分类标引与分类法标准的差距,在版编目分类标引存在缺乏科学根据,不 够精确一致,分类简略等问题,探讨分类质量控制的一些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