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 探讨中老年男性高血压与骨质疏松的关系.方法 入选中老年男性高血压患者115例(A组)及血压正常者91例(B组),记录血压并测量骨密度值,对两组差异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组比较骨密度值有显著性差异(P<0.05);A组骨密度值低于B组,骨质疏松发生率高于B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合并原发性高血压的中老年男性发生骨质疏松的危险增加.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索中老年男性骨质疏松的影响因素及与女性的区别。方法 收集2018年1月至2021年7月在晋江市第二医院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检查的年龄≥50岁的男性患者340例,同时收集400例女性患者作为对照组,两组进行年龄配对。通过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男性骨质疏松的影响因素,对比男性不同骨量及脆性骨折之间的特点,比较男女各年龄段不同骨量与脆性骨折的关系。结果 单因素分析提示,年龄、BMI和吸烟与骨质疏松的患病率可能存在关联(P<0.1),饮酒与是否骨质疏松患病率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1);多因素分析表明,年龄、抽烟是骨质疏松的危险因素,BMI是保护因素(P<0.05)。男性不同年龄组间脆性骨折风险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高(P<0.05)。男性随着骨量减少,骨折风险增高(P<0.05)。男女性低骨量组对比,男性骨折率高于女性(P<0.05)。结论 中老年男性骨质疏松风险高,年龄、抽烟是中老年男性骨质疏松的危险因素,BMI是保护因素。男性随着增龄骨折风险增高,低骨量组骨折风险男性高于女性,提示关注男性骨质疏松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3.
呼和浩特地区中老年人群腰椎骨密度测定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呼和浩特地区中老年人骨质疏松的患病情况,为呼和浩特地区老年病的防治和老年人群的骨保健提供资料。方法采用美国GE公司生产的LUNAR-Bravo双能X线骨密度仪对呼和浩特地区500对汉族中老年夫妇进行骨密度(BMD)测定。结果①按年龄分组,从45岁以后开始男性和女性随着年龄的增大,BMD值和T值逐渐降低,女性降低幅度明显高于男性(P<0.05)。②女性在55岁以后可见明显的骨量丢失加速,男性是逐渐和缓慢的。女性的患病率明显高于男性(P<0.05)。③BMD测定结果与年龄的相关性分析显示,BMD值和T值与年龄呈显著的负相关(P<0.05),女性相关性更强。结论呼和浩特地区汉族中老年人群随着年龄的增长,BMD逐渐降低,骨质疏松患病率明显增加,女性更为明显,但比其他地区(广州、上海、长沙、成都等地区)报道骨质疏松的发生的年龄推迟,这与呼和浩特地区特殊的地理环境和饮食习惯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自主神经变化规律。方法:对37例原发性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进行24小时心率变异时域分析,并与年龄匹配的单纯性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及对照组比较,观察心率变化规律。结果:单纯性原发性高血压病组心率变异时域分析指标比对照组减低(P<0.01),而原发性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PNNSO进一步减低(P<0.05)。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自主神经功能受损,伴糖尿病患者迷走神经功能进一步受损。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腰椎骨密度及其年龄、性别因素。方法对不同年龄、性别组2型糖尿病((T2DM)患者与健康对照组的腰L1-3椎体骨密度(BMD)进行测定及相关性分析,判断有无骨质疏松。结果 2型糖尿病组与正常对照组年龄、性别构成比例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型糖尿病男性患者60~69年龄以下组腰椎骨密度值、骨质疏松患病率与对照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型糖尿病女性患者70岁以上组的L1-3腰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呈现骨质疏松。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腰椎骨密度(BMD)和骨质疏松(OP)患病率均与正常对照人群基本相似。随着年龄增长,男、女性T2DM患者腰椎BMD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退行性脊柱侧凸( DS)与骨质疏松( OP)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04年1月-2014年1月在解放军117医院门诊及住院的DS患者116例设为DS组,另选取同期来院就诊的非腰椎侧凸的腰痛患者116例为对照组,测定Cobb's角、腰椎(腰1~4)及股骨颈、股骨粗隆和Ward's三角T值,分析患者OP发病率,年龄、Cobb's角与对应T值的相关性。结果 DS组骨质疏松发病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1);DS组腰椎(腰1~4)、股骨颈、股骨粗隆和Ward's三角区骨密度T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DS组T值(绝对值)与年龄存在正相关关系(r=0.421,P<0.01);DS患者腰椎及股骨近端各部位的T值与侧凸Cobb's角无相关性(P>0.05)。结论 OP是DS发病的危险因素,同时骨质疏松程度随着年龄的增大而增加,但与侧凸程度无明显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抑郁症患者骨密度变化。方法测定106例抑郁症和102例健康者吸对照组)的股骨硕、大转子和Words三角骨密度(BMD)。结果抑郁症组股骨各部位BMD明显低干对照组(P<0.05,<0.01);抑郁症组女性股骨Neck、Troch的BMD明显低于男性(P<0.05,<0.01);抑郁轻度者各部位BMD明显高于中、重度者(P<0.05),病程短者明显高于病程长者(P<0.05,<0.01);骨量丢失表现,且与性别、抑郁程度和病程密切相关。结论对抑郁症(特别是中老年)患者应监测其骨矿含量,预防骨质疏松症及脆性骨折。  相似文献   

8.
赵宇宙  马蒲阳  陈晓静  张平方 《安徽医药》2020,24(11):2213-2217
目的探讨成年男性内脏脂肪面积(VFA)与腰椎骨密度(BMD)的相关性。方法收集 2017年 5月至 2017年 8月入华北石油总医院体检男性共 1368例,年龄(50.91±0.30)岁,年龄范围为 25~65岁。所有研究对象均测定身高、体质量、腰围,计算体质指数(BMI);利用定量 CT(QCT)测量 L1、2椎体的平均骨密度值及 L2层面的腹部皮下脂肪面积(SFA)与 VFA。根据研究对象的骨密度分为骨量正常骨量组、低骨量组及骨质疏松组,比较各组年龄、 BMI、VFA、SFA的差异,并分析其与腰椎骨密度的相关性。结果正常骨量组 805例、低骨量组 449例及骨质疏松组 114例。正常骨量组、低骨量组和骨质疏松组年龄分别为(39.25±9.33)、(56.17±7.61)、(67.28±8.19)岁, BMI分别为(24.31±4.62)、(22.65±2.81)和(19.84±3.11)kg/m2;低骨量组和骨质疏松组年龄均高于正常骨量组,骨质疏松组年龄高于低骨量组;低骨量组和骨质疏松组 BMI均低于正常骨量组;骨质疏松组 BMI低于低骨量组;低骨量组和骨质疏松组内脏脂肪量(VAT)[(25.59±2.11)g和(39.68±5.05)g]和 VFA值均高于正常骨量组(24.20±2.09)g,同时骨质疏松组 VAT、VFA值明显高于低骨量组,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腰椎骨密度与 VFA呈负相关,且控制年龄及 BMI因素后,男性腰椎骨密度与 VFA仍呈负相关。结论男性腰椎骨密度与内脏脂肪组织呈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9.
关杏英  黄文 《北方药学》2021,18(5):36-37
目的:对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治疗中骨宝口服液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取医院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55例,采用随机分组方法,其中给予阿法迪三用药28例(对照组),采用骨宝口服液用药27例(观察组),对两组患者用药三个月后骨密度值、骨代谢生化指标进行观察.结果:治疗后骨密度测量结果观察,股骨颈、大粗隆、Wards三角骨密度值两组患者组间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代谢生化指标观察,血磷值两组患者治疗后无显著差异(P>0.05).PTH、DPD/Cr值组间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给予骨宝口服液治疗,有助于骨密度增强,且骨代谢改善,对帮助提高骨质疏松症疗效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吴丹荣  张韬威  张巧 《贵州医药》2005,29(10):883-885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人定量超声骨量的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测定118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超声传导速度(SOS),按性别、年龄、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进行分组,采用Student-t检验进行组间比较;同时与性别、年龄、病程、体重指数(BMI)等作多因素分析.结果 (1)男性SOS值及其标准差均显著高于女性(P<0.01),男、女组SOS值随UAER的增加而降低,正常白蛋白尿组(NA)与大量白蛋白尿组(MA)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2)男性病人SOS改变仅与UAER(对数值)呈负相关(P<0.05),女性病人与年龄呈负相关(P<0.01);(3)女性糖尿病病人骨质疏松发病率显著高于男性患者(P<0.05).结论 2型糖尿病女性患者定量超声骨量下降较男性明显;年龄与UAER分别是糖尿病女性和男性骨质疏松发病的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11.
壮骨颗粒对去卵巢大鼠骨质疏松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壮骨颗粒对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作用机制,为壮骨颗粒治疗骨质疏松症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建立6个月龄雌性SD大鼠卵巢摘除骨质疏松模型,模型成立后随机分为A组(假手术对照组)、B组(去卵巢对照组)、C组(钙尔奇-D组)、D组(壮骨颗粒组),A、B组喂服生理盐水、C组喂服钙尔奇-D、D组喂服壮骨颗粒。喂药12周后处死取材,检测大鼠离体股骨骨密度和血清钙、磷、碱性磷酸酶(ALP)、骨钙素(BGP)、雌二醇(E2)等的浓度。结果 A组大鼠毛皮颜色光泽,饮食、活动均正常;B组大鼠毛皮颜色无光泽,饮食量减少,活动次数降低,体重高于A组(P〈0.01),与发生骨质疏松症时出现的脾肾阳虚标准相符;C、D组大鼠毛皮颜色光亮,饮食量增加,活动次数增多,体重高于A组(P〈0.05)。B组股骨骨密度及血清E2水平均显著低于A组(P〈0.05),C、D组双侧骨密度水平显著高于B组(P〈0.05)。4组间的血清钙、磷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血清BGP测定结果显著高于A组(P〈0.05),C、D组也明显高于A组(P〈0.01),而与B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D组血清ALP较A组明显升高(P〈0.01)。结论壮骨颗粒可以提高骨质疏松大鼠的骨密度及BGP、E2水平,增强成骨细胞活性,促进骨形成,抑制骨吸收。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骨质疏松与2型糖尿病的关系。方法选择本院2型糖尿病患者120例,所有患者均符合1999年WHO制定的糖尿病诊断标准,该组患者作为实验组。并选择同时期到我院体检的健康者100例,作为对照组。两组人群均采用双能X线吸收测定法检测骨密度,两组人群均在股骨颈和腰椎两部位进行骨密度检测。同时化验两组空腹血糖、血钙水平、血磷水平。结果实验组空腹血糖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且该组血钙、血磷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总计松质骨骨密度、总计皮质骨骨密度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男性松质骨骨密度、男性皮质骨骨密度分别与本组中女性松质骨骨密度和女性皮质骨骨密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高血糖水平与骨质疏松有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老年人血浆总同型半胱氨酸(tHcy)与骨矿密度(BMD)的关系。方法测定177例老年人(60~93岁)血钙、血磷、碱性磷酸酶(ALP)、肌酐和tHcy。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定腰椎(L2~4)、股骨颈、大转子及ward’s三角区BMD。结果女性骨质疏松组年龄均大于低骨量组和正常骨量组(均P〈0.05);女性骨质疏松组tHcy水平均高于低骨量组和正常骨量组(均P%0.05),低骨量组tHcy水平高于正常骨量组(P〈0.05);女性tHcy分别与腰椎正位总体(r=-0.231,P〈0.05)和股骨总体BMD均呈负相关(r=-0.194,P%0.055;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发现股骨总体BMD的影响因子是年龄(回归系数b1=-0.203,P=0.029)和tHcy(回归系数b7=-0.003,P-0.025)。男性骨质疏松组年龄均大于低骨量组和正常骨量组(均P〈0.05);男性血浆tHcy水平与腰椎正位总体(r=-0.052,P〉0.05)和股骨总体BMD均无相关性(r=-0.008,均P〉0.05)。结论老年女性高水平tHcy可能与低BMD有关,老年男性tHcy水平与BMD无相关性。tHcy可能是老年女性骨质疏松潜在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患者绝经后女性的骨密度变化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选取住院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绝经后女性(糖尿病组)42例,绝经后血糖正常女性(对照组)21例。所有研究对象全部进行一般项目、临床资料调查、生化指标测定。双能X线骨密度仪(DXA)测定L1、L2、L3、L4及腰椎前后位总体(LH),股骨颈(Neck)、Ward’S三角区、股骨大粗隆、股骨的骨密度值(BMD)。连续性变量以均数±标准差表示,正态分布变量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多因素分析应用Logistic回归,显著性水准a设置为0.05。结果糖尿病组与对照组的年龄、绝经年龄、绝经年限、BMI、骨密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骨密度测量结果,将糖尿病组进一步分为糖尿病组骨质疏松组、糖尿病骨量减少组、糖尿病骨量正常组,糖尿病骨质疏松组骨密度较骨量正常组显著下降(P〈0.01);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骨质疏松的发生与年龄独立相关,与BMI独立负相关(P〈0.05)。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绝经后女性骨密度与绝经后血糖正常女性的骨密度无显著性差异,年龄、BMI是骨质疏松症的独立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上海某社区低骨量(包括骨量低下及骨质疏松)女性患者的骨密度现况及不同年龄段骨丢失情况。方法:2010年2月至2010年12月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对146例50~75岁的低骨量女性患者进行骨密度测量,并于2012年12月至2013年1月再次测量骨密度,按每5岁为一个年龄组将患者分为5组,比较不同年龄段患者的骨丢失情况。结果:低骨量女性患者身高随年龄增长呈下降趋势;各年龄段腰椎及左、右股骨颈骨密度值随年龄增加下降,以50~岁及65~岁组下降明显(P<0.05)。在未经任何干预情况下,各年龄段各部位总骨丢失率下降趋势明显,其中50~岁组L1-4的总骨丢失率为50%,为所有年龄组中最高。结论:骨量低下作为骨质疏松症的前期,应早期进行规范干预,以减少骨量的丢失。  相似文献   

16.
目的进一步探讨仙尼骨宝的抗骨质疏松作用。方法取3月龄雄性SD大鼠作为制备对象,随机分为3组,分别为对照组6例,骨质疏松组6例,治疗组6例。所有受试大鼠均饲养90d,行麻醉并处死,取各鼠的胫骨作为骨密度的测量骨。结果骨质疏松组大鼠平均股骨密度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组平均股骨密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但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股骨中段和远段,骨质疏松组平均股骨密度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组平均股骨密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但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股骨近段三组经统计学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仙珍骨宝对于动物体的骨质疏松具有较好的抵抗作用,可有效改善骨密度降低的问题,提高骨强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调查漳州地区健康人群骨密度峰值、变化规律及骨质疏松症的发病情况,为本地区骨质疏松症的防治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韩国OsteoSys公司生产的EXA一3000型前臂双能X线骨密度测定器对2010年6月-2012年6月3796名健康体检者非惯用手前臂远端骨密度进行测定。结果17岁后男性骨密度T值高于女性(P〈0.05)。骨密度T值男性在21~25岁组开始增高,41~45岁组达到峰值后开始下降;女性17~20岁组开始增高,在31—35岁组达到峰值后下降,不同性别76~87岁骨密度T值均低于71~75岁组(P〈0.05)。骨质疏松发病率男性在61~65岁组,女性在51~55岁组开始明显增高,女性在〉51岁各年龄组及总体骨质疏松发病率均高于男性(P〈0.05,P〈0.01)。结论骨质疏松症的发病有逐渐年轻化的趋势,骨密度测量可早期评估骨质疏松症的发生风险,而前臂远端骨密度测定是一种简便易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脑卒中十年发病风险相关危险因素特征。方法2011年10月至2012年6月,对全国23省市三甲医院心内科门诊入选的96729例高血压患者,根据美国弗莱明翰心脏研究中“脑卒中十年发病风险评分量表”计算所得脑卒中十年发病风险概率,分为低危组(≤5%,1223例)、中危组(≥6%且≤9%,2768例)和高危组(≥10%,11923例),分析比较合并糖尿病与不合并糖尿病患者脑卒中危险因素。结果低、中、高危组合并糖尿病患者脑卒中十年发病风险为(4.3±0.8)%、(7.6±1.1)%和(25.7±16.0)%,分别是不合并糖尿病患者的1.16倍、1.04倍和1.28倍。低危组合并糖尿病患者中,收缩压水平、左心室肥厚和吸烟比例均明显低于不合并糖尿病患者[收缩压(122±12)mmHg(1mmHg=0.133kPa)比(132±18)mmHg]、左心室肥厚0%(0例)比0.8%(218例)、吸烟1.9%(123例)比4.6%(1277例),均P〈0.05],但年龄大于不合并糖尿病患者[(54.47)岁比(53±9)岁,P〈0.05];当排除年龄评分影响因素后,合并糖尿病患者脑卒中十年发病风险仍高于不合并糖尿病患者(3.9%比3.2%,P〈0.05)。中危组合并糖尿病患者中,年龄、收缩压水平、左心室肥厚、吸烟及心房颤动比例明显低于不合并糖尿病患者[(58±7)岁比(59±10)岁、(132±16)mmHg比(139±19)mmHg、1.2%(33例)比3.5%(628例)、8.1%(223例)比18.5%(3355例)和0.4%(10例)比1.7%(315例),均P〈0.05]。高危组糖尿病患者中,仅其他心血管疾病比例高于不合并糖尿病患者(65.5%比61.0%)(P〈0.05)。当排除该项评分影响因素后,合并糖尿病患者剩余脑卒中十年发病风险仍然高于不合并糖尿病患者(19.5%比15.1%,P〈0.05)。糖尿病危险因素评分对女性高血压患者脑卒中十年发病风险低、中、高危组总评分的贡献率分别是男性的1.40、2.18和1.93倍;所有危险因素中,收缩压评分对高血压患者脑卒中十年发病风险总评分的贡献率最高(男性44.4%,女性52.0%)。结论糖尿病是高血压患者脑卒中十年发病风险增加的重要影响因素,糖尿病评分对女性高血压患者脑卒中十年发病风险的贡献率高于男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小檗碱对去卵巢大鼠骨量丢失的作用.方法:以去卵巢诱导大鼠骨质疏松症,3月龄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去卵巢组(空白组)、阳性对照组(尼尔雌醇组)及低(10mg· kg^-1)、中(30 mg· kg^-1)、高(90 mg· kg^-1)剂量小檗碱组,每组10只.12周后,取胫骨近端行不脱钙制片,采用骨组织形态计量学方法测定胫骨中段皮质骨动、静态学参数.双能X射线骨密度仪测量股骨骨密度.结果:与空白组比较,小檗碱能显著增加大鼠胫骨中段松质骨骨小梁面积百分比和骨小梁厚度(P<0.01),减少骨小梁分离度(P<0.05);增加骨形成参数:矿化沉积率(MAR)、骨形成率(BFR/BS、BFR/BV、BFR/TV)(P<0.05或0.01);同时,显著增加去卵巢大鼠股骨骨密度(P<0.05).对胫骨干骺端松质骨破骨细胞数目及体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小檗碱对去卵巢大鼠骨量丢失有保护作用,主要是通过促进骨形成、抑制骨吸收、提高骨密度.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与骨质疏松的指标变化观察。方法将60例T2DM患者根据骨密度测定结果分为骨质疏松组(A组)27例和非骨质疏松组(B组)33例,并与正常健康人15例(正常组)作对照。3组均行常规治疗,在治疗第1、2、6周检测骨密度(BMD)及血清骨钙素(BGP)、空腹胰岛素(FINS)变化情况。结果 A、B组第1、2周BGP、BMD及FINS均明显低于正常组(P<0.05)。A组治疗后第6周BGP和BMD水平高于治疗后第1、2周,且第2周高于第1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治疗后第1周BGP和BMD水平低于B组(P<0.05)。A、B组治疗后6周FINS水平高于治疗后第1、2周,且第2周高于第1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2DM患者BMD、BGP及FINS水平变化与骨质疏松关系密切,密切监测其变化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