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5 毫秒
1.
目的探讨糖代谢异常对顽固性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变化规律的影响。方法选取顽固性高血压患者144例,按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分为糖耐量正常(NGT)组(53例)、糖耐量减低(IGT)组(43例)和糖尿病组(48例),并监测24h动态血压。结果糖代谢异常者(IGT组和糖尿病组)非杓型收缩压和舒张压发生率高于NGT组[79.1%(34/43)、83.3%(40/48)比69.8%(37/53),81.4%(35/43)、70.8%(34/48)比66.0%(35/53)](P〈0.05);糖尿病组非杓型收缩压发生率高于IGT组(P〈0.05),非杓型舒张压发生率低于IGT组(P〈0.05)。夜间高血压3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GT组的24h舒张压负荷高于NGT组和糖尿病组[40.8(16.9,73.1)mmHg比30.4(2.9,50.2)、23.3(1.3,43.7)mmHg](P〈0.05),NGT组患者24h收缩压、白昼收缩压、夜间收缩压明显低于IGI组和糖尿病组f(126±13)mmHg(1mmHg=0.133kPa)比(133±17)、(133±12)mmHg,(128±12)mmHg比(135±18)、(134±12)mmHg,(122±16)mmHg比(131±19)、(130±16)mmHg](P〈0.05),IGT组24h舒张压、白昼舒张压、夜间舒张压、24h平均动脉压、夜间平均动脉压高于NGT组和糖尿病组[(854-12)mmHg比(80±11)、(76±12)mmHg,(87±13)mmHg比(82±11)、(78±13)mmHg,(83±14)mmHg比(76±12)、(72±12)mmHg,(101±13)mmHg比(95±10)、(95±10)mmHg,(99±14)mmHg比(92±12)、(92±12)mmHg](P〈0.05),同时IGT组dSBP、nSBP高于糖尿病组(P〈0.05)。糖尿病组24h平均脉压差、白昼平均脉压差、夜间平均脉压差高于NGT组和IGT组[(57±13)mmHg比(46±10)、(48±10)mmHg,(56±12)mmHg比(46±10)、(48±10)mmHg,(58±14)mmHg比(46±11)、(48±12)mmHg](P〈0.05)。结论顽固性高血压合并血糖代谢异常的患者昼夜血压调节功能明显受损。  相似文献   

2.
姜业勤 《中国基层医药》2014,(12):1806-1808
目的探讨罗格列酮对老年原发性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血压的影响。方法选择住院的原发性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62例,采用随机序号的分配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1例,观察组给予罗格列酮,对照给予二甲双胍,治疗周期为2个月,对两组治疗前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含量和血压各项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治疗后两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含量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均P〈0.05);观察组治疗后糖化血红蛋白含量(6.5±0.3)%,低于对照组的(8.0±1.2)%(t=5.371,P〈0.05);两组治疗后日间平均收缩压(dMSBP)、日间平均舒张压(dMDBP)、夜间平均收缩压(nMSBP)、夜间平均舒张压(nMDBP)较治疗前均有所下降(均P〈0.05),观察组较对照组下降更明显[分别为(140.3±23.8)mmHg、(80.9±19.8)mmHg、(132.3±15.4)mmHg、(74.4±12.1)mmHg与(151.2±24.8)mmHg、(91.3±20.1)mmHg、(140.2±14.3)mmHg、(85.3±15.8)mmHg,t=4.98、4.02、4.92、4.52,均P〈0.05]。结论原发性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应用降糖药物罗格列酮,在降糖的同时可有效降低患者血压,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钱虹 《中国医药》2014,(1):62-65
目的探讨替米沙坦对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病患者脂代谢紊乱的影响。方法选择广西壮族自治区梧州市人民医院的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120例,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观察组采用替米沙坦口服40mg,1次/d;对照组采用硝苯地平缓释片口服10mg,2次/d;2组均治疗4个月。观察对比2组治疗前后血压、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三酰甘油、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胰岛素及肝肾功能、心电图及不良反应。结果2组治疗后收缩压[观察组:(131±7)mmHg(1mmHg=0.133kPa);对照组:(136±5)mmHg]、舒张压[观察组:(82±4)mmHg;对照组:(91±6)mmHg]与治疗前[观察组收缩压:(163±11)mmHg,舒张压:(102±5)mmHg;对照组收缩压:(162±9)mmHg,舒张压:(100±3)mmHg]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收缩压、舒张压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总胆固醇[(4.1±0.9)mmol/L]、三酰甘油[(1.6±0.8)mmol/L]、空腹胰岛素[(15±7)mIU/L]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5.7±1.7)mmol/L、(3.3±1.4)mmol/L、(21±13)mIU/L](P〈0.05)。观察组治疗后三酰甘油、空腹胰岛素与对照组[三酰甘油:(3.5±1.4)mmol/L,空腹胰岛素(22±13)mIU/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总有效率[88.3%(53/60)]明显高于对照组[75.0%(45/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3.3%(2/60)]明显低于对照组[15.0%(9/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替米沙坦治疗糖尿病合并高血压安全、有效、依从胜好,并且能改善胰岛素抵抗和脂代谢异常。  相似文献   

4.
李艳东  靳翠彬  高红雨  赵静惠 《河北医药》2010,32(20):2827-2828
目的研究冠状动脉病变与血压的关系。方法选择可疑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121例,采用Judkin法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根据冠状动脉有无病变分为病变组(85例)和无病变组(26例);根据冠状动脉病变的范围分为单支血管病变组、双支血管病变组和三支血管病变组。所有患者入院后测量血压,并对每例患者进行高血压、吸烟和糖尿病病史的调查,测定血脂水平。结果病变组高血压病程(6.3±8.7)年、收缩压(138±32)mmHg、舒张压(84±14)mmHg及脉压(46±16)mmHg均明显高于非病变组[(2.4±2.9)年、(123±22)mmHg、(79±13)mmH趴(39±12)mmHg)](P〈0.05)。三支血管病变组高血压病程、收缩压和脉压均高于单支血管病变组和双支血管病变组(P〈0.05)。经多因素回归分析高血压病程(OR=0.14,P〈0.05)、年龄(OR=1.45,P〈0.05)等因素是冠心病发生独立的危险因素。结论高血压病程增加、年龄和脉压增大患冠心病的机会增加,并且收缩压和脉压的升高对冠状动脉的危害性较大。减肥、控制血压、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可降低脉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氨氯地平治疗糖尿病高血压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3年6月本院收治的的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14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均口服缬沙坦,观察组再加服氨氯地平,治疗后观察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收缩压、舒张压及空腹血糖分别为(132.8±12.3)mmHg、(73.24±6.5)mmHg及(7.14-0.7)mmol/L;对照组收缩压、舒张压及空腹血糖分别为(147.4±10.3)mmHg、(84.24±7.2)mmHg及(8.4±0.9)mmol/L。治疗后两组患者三项指标均有所改善,而观察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氨氯地平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临床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血糖和血压,并建议在临床治疗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氨氯地平辅助治疗糖尿病肾病合并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探讨其临床适用性。方法选择2011年3月至2013年12月于我院就诊的78例糖尿病肾病合并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服用氨氯地平联合缬沙坦降压治疗。观察患者的血压、24h尿蛋白定量、血肌酐、24h尿清蛋白、空腹血糖、血尿素氮、血尿酸指标的变化情况及用药后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患者服药后收缩压由(159.4±10.6)mmHg降至(120.5±10.5)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舒张压由(108.2±9.8)mmHg降至(89.1±9.9)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4h尿蛋白定量、血肌酐、24h尿清蛋白、血尿酸较治疗前降低,分别由(0.29±0.01)mg/24h、(201.7±9.3)μmol/L、(104.2±8.8)mg/24h、(492.6±6.4)μmol/L降至(0.15±0.05)mg/24h、(105.3±8.7)μmol/L、(55.6±9.4)mg/24h、(450.5±6.5)μ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空腹血糖、血尿素氮与治疗前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患者服药后未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氨氯地平辅助治疗糖尿病肾病合并高血压安全有效,不良反应轻微,适合临床长期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北京市公交司机血压水平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对公交司机693人(公交司机组)及非公交司机678人(对照组)进行血压检查和血压相关危险因素的现场问卷调查,并对其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公交司机组检出高血压患者198例,检出率28.6%,明显高于对照组高血压检出率13.7%(93/678)(P〈0.05)。在公交司机组中,26~35岁者159人,检出高血压24例,检出率为15.1%;36—45岁者282人,检出高血压75例,检出率为26.6%;46—55岁者252人,检出高血压99例,检出率为39.3%。对照组中,26~35岁者152人,检出高血压6例,检出率为3.9%;36—45岁者264人,检出高血压36例,检出率为13.6%;46—55岁者262人,检出高血压51例,检出率为19.5%。不同年龄段公交司机高血压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一年龄段,公交司机组高血压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公交司机组的收缩压、舒张压及平均动脉压均高于对照组[(122±13)mmHg(1mmHg=0.133kPa)比(108±11)mmHg,(73±8)mmHg比(64±8)mmHg,(89±9)mmHg比(75±8)mmHg](P〈0.05)。公交司机组中体重指数〉25ks/m2者高血压患病率明显高于体重指数≤25ks/m2者,有吸烟史者高血压患病率明显高于无吸烟史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北京市公交司机血压明显高于非公交司机,且高血压的检出率随着年龄段的增加而增加。肥胖、吸烟的公交司机高血压患病率较高。  相似文献   

8.
杨璇  李长江  武越 《中国医药》2013,8(2):159-161
目的比较奥美沙坦酯联合氨氯地平与奥美沙坦酯联合氢氯噻嗪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方法将206例2—3级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完全随机分为观察组(奥美沙坦酯联合氨氯地平)和对照组(奥美沙坦酯联合氢氯噻嗪),每组103例,监测2组治疗前和治疗8周后24h动态血压,分析2组间降压效果及血压变异的差异,并观察治疗期间药物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24h平均收缩压及舒张压、白昼收缩压及舒张压、夜间收缩压及舒张压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观察组:(133±9)mmHg(1mmHg=0.133kPa)比(166±10)mmHg,(73±8)mmHg比(96±9)mmHg;(134±9)mmHg比(164±9)mmHg,(76±8)mmHg比(100±8)mmHg;(120±9)mmHg比(158±11)mrllHg;(72±7)mmHg比(94±8)mmHg。对照组:(130±7)mmHg比(164±11)mmHg,(75±7)mmHg比(97±8)mmHg;(131±8)mmHgI;L(164±10)mmHg,(79±7)mmHg比(101±8)mmHg;(129±8)mmHg比(160±9)mmHg,(80±8)mmHg比(102±8)Inlll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白昼和夜间血压变异性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降压总有效率分别为97.1%(100/103)和96.1%(99/10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奥美沙坦酯联合氨氯地平与氢氯噻嗪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降压效果较好,疗效相当且安全,奥美沙坦酯联用氨氯地平在血压变异性上控制较好。  相似文献   

9.
陈玉华  邱平  任伶俐 《中国医药》2012,7(12):1522-1524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外周血管病变外周动脉病变的易患因素。方法对78例在我科住院治疗的、进行下肢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型糖尿病合并PAD组(46例)病程较无PAD组(32例)长[(10±6)年比(5±3)年,P〈0.01],血尿酸、TG、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VLDL—C)、脂蛋白a水平明显升高[(339±107)umol/L比(270±53)umol/L,(2.44-1.7)mmol/L比(1.64-0.4)mmol/L,(1.15±0.77)mmol/L比(0.78±0.33)mmol/L,(305±222)mg/L比(199±88)mg/L,均P〈0.01),LDL—C、载脂蛋白Bico水平也升高[(2.53±0.82)mmol/L比(2.17±0.62)mmol/L,(0.94±0.20)/L比(0.84±0.18)g/L,均P〈0.05),而HDL-C、载脂蛋白A1(ApoAl)水平降低[(1.01±0.30)mmol/L比(1.14±0.23)mmo]/L,(1.08±0.22)/L比(1.26±0.46)g/L,均P〈0.05],合并高血压者也明显增多[76.0%(35/46)比40%(13/32),P〈0.05]。回归分析显示,病程(OR=0.365,P〈0.01)与尿酸(OR=0.968,P〈0.05)、LDL—C(OR=0.274,P〈0.05)均是2型糖尿病患者PVD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PAD与病程、尿酸、血脂紊乱有关,病程长和尿酸及LDL—C水平越者更易发生PVD。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门诊健康教育对脑卒中高危人群危险因素的干预效果。方法将2010年6月至2012年6月在我院就诊的500名脑卒中高危患者分成两组,一组为对照组,未进行系统的健康教育,另一组为干预组,针对危险因素进行系统的健康教育。比较两组在血糖、血脂、血压方面的控制情况及两组脑卒中的发病率。结果干预组在接受系统的健康教育后,血糖为(6.5±1.2)mmol/l,血脂为(2.39±1.27)mmol/l,收缩压为(135±18)mmHg,舒张压为(85±23)mmHg,脑卒中发病率为4.4%;未进行系统健康教育的对照组血糖为(7.5±1.3)mmol/l,血脂为(3.32±1.21)mmol/l,收缩压为(159±22)mmHg.舒张压为(95±31)mmHg,脑卒中发病率为7.2%,干预组对血糖、血脂、血压的控制情况优于对照组,脑卒中的发病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门诊对脑卒中高危人群,针对其危险因素进行健康教育,可更好地控制血糖、血脂及血压,降低了脑卒中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11.
郭春明 《中国医药》2014,(7):1009-1011
目的探讨氯胺酮、丙泊酚和依托咪酯对2型糖尿病患者行全身麻醉的血流动力学影响。方法选取60例行全身麻醉手术的2型糖尿病患者,并选择同期行全身麻醉手术的非糖尿病患者60例,将120例患者随机分成丙泊酚组、氯胺酮组和依托咪酯组,每组40例,2型糖尿病与非糖尿病患者各占一半,分别用丙泊酚、氯胺酮、依托咪酯麻醉诱导,观察各组的收缩压、心率、每搏量和心排血量变化情况。结果行氯胺酮麻醉中,2型糖尿病患者的收缩压(82±8)mmHg(1 mmHg=0.133 kPa)、心率(60±10)次/min和心排血量(3.1±1.2)L/min明显低于非糖尿病患者的[(92±6)mmHg、(73±7)次/min及(3.9±1.1)L/min](P〈0.05)。行依托咪酯麻醉中,2型糖尿病患者的收缩压(109±6)mmHg明显高于非糖尿病患者的(97±5)mmHg(P〈0.05),而心率(55±9)次/min和心排血量(3.3±1.1)L/min则明显低于非糖尿病患者的(68±7)次/min和(4.0±0.9)L/min(P〈0.05)。行丙泊酚麻醉中,2型糖尿病患者的收缩压(116±7)mmHg明显高于非糖尿病患者的(104±5)mmHg(P〈0.05)。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行氯胺酮麻醉的收缩压(82±8)mmHg明显低于丙泊酚组的(116±7)mmHg(P〈0.05),行丙泊酚麻醉的心率(77±7)次/min和心排血量(5.0±0.9)L/min明显高于氯胺酮的(60±10)次/min和(3.1±1.2)L/min和依托咪酯组的(55±9)次/min和(3.3±1.1)L/min(P〈0.05)。结论不同的麻醉药物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流动力学会产生不一样的影响,应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不同的麻醉药物。  相似文献   

12.
陈一民 《中国基层医药》2013,20(20):3070-3071
目的 研究手术时机手术方式选择与重症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治疗效果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高血压脑出血患者90例,分为超早期治疗组32例、早期治疗组29例、延期治疗组29例以及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组41例、小骨窗显微手术血肿清除术治疗组49例,观察治疗效果、神经功能和精神状态.结果 超早期治疗组以及小骨窗显微治疗患者的MMSE评分(22.22±2.33)分、(31.55±3.68)分、总有效率(93.32%、93.56%)均明显高于其余组别(F=6.672、5.325,均P<0.05;x2=6.852、7.372,均P<0.05);CSS评分(17.92±1.84)分、(17.41±1.97)分、NIHSS(22.22±2.33)分、(22.53±2.48)分均明显低于其余组别(F=5.624、6.621,均P<0.05;F =5.458、6.171,均P<0.05);手术时机与CSS评分、NIHSS评分呈正相关,与MMSE呈负相关,;手术方式与CSS评分、NIHSS评分呈负相关,与MMSE呈正相关.结论 尽早采取小骨窗显微手术治疗能够改善神经功能和精神状态,具有积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呼吸干预在高血压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分析2012年4月至2013年5月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住院的高血压合并OSAHS患者383例的病历资料,根据是否使用持续正压通气(CPAP)治疗将上述高血压合并OSAHS患者分为2组,CPAP治疗组(144例)及未经CPAP治疗的对照组(239例).对这些患者的临床特点、性别年龄分布及呼吸干预治疗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383例高血压合并OSAHS患者高血压的发病年龄低于普通人群,45岁以下诊断高血压病者达52.9%(203/383);所有患者中男306例,女77例,男女比例为3.97∶1.CPAP治疗组的患者治疗后收缩压、舒张压、体重指数明显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30.0±7.6)mmHg(1 mmHg=0.133 kPa)比(150.0±12.2) mmHg、(85.0±2.1)mmHg比(93.0±2.3) mmHg、(24.8 ±2.6) kg/m^2比(26.9±2.7) kg/m^2] (P<0.05).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夜间最低血氧饱和度也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3.5±1.2)比(48.5±10.6)、(89.5±5.2)%比(75.1±8.5)%](P<0.01);部分患者降压药物减量或停用,仅用CPAP治疗就能维持正常血压.结论 睡眠呼吸暂停相关性高血压患者高血压的发病年龄趋于年轻.患者经CPAP治疗后,不但可改善睡眠呼吸障碍,还可以有效控制血压,提示对于高血压患者来说进行OSAHS的筛查十分必要,而CPAP的治疗对高血压合并OSAHS患者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抗高血压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进展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6月至2012年12月山西省长治市人民医院的2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疾病类型分为观察组100例(进展性脑梗死)和对照组100例(完全性脑梗死)。观察2组患者的年龄、糖尿病史、高血压病史、冠心病史、吸烟史、饮酒史、平均动脉压、血糖、白细胞计数、颈动脉狭窄、颅内动脉狭窄等因素以及影像学特征。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糖尿病史、平均动脉压、白细胞计数、血糖、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颈动脉狭窄、颅内动脉狭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58例(58.0%)比43例(43.0%),(115±13)mmHg(1 mmHg=0.133 kPa)比(130±15)mmHg,(8.1±0.8)×109/L比(6.6±0.4)×109/L,(7.5±0.5)mmol/L比(5.6±0.4)mmol/L,(2.2±0.2)mmol/L比(1.5±0.2)mmol/L,48例(48.0%)比34例(34.0%),39例(39.0%)比25例(25.0%)](均P<0.05)。观察组头颅CT早期低密度改变、大脑中动脉高密度征、完全性前循环梗死、分水岭梗死的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33.0%(33例)比20.0%(20例),13.0%(13例)比6.0%(6例),39.0%(39例)比26.0%(26例),53.0%(53例)比39.0%(39例)](均P<0.05)。结论平均动脉压、血糖、血脂、颅内外动脉狭窄、发热为进展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头颅CT早期低密度影、大脑中动脉高密度征、完全性前循环梗死、分水岭梗死对进展性脑梗死发生有早期预警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低(亚甲减)对老年高血压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方法 未系统治疗的286例老年高血压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病情将其分为高血压合并亚甲减组(31例)及单纯高血压病组(255例).2组患者均常规测定收缩压、舒张压、身高、体重、空腹血糖、血肌酐、血尿酸、血脂、甲状腺功能及颈动脉内-中膜厚度,计算体质指数.应用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方法分析上述各指标以及吸烟史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结果 高血压合并亚甲减组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较单纯高血压病组厚[(2.2±1.1)mm比(1.8±0.7)mm,P<0.05],舒张压水平、TG、血清促甲状腺激素水平均较单纯高血压病组高[(82 ±11)mm Hg(1 mm Hg=0.133 kPa)比(78 ±11)mm Hg,(2.1±1.3)mmol/L比(1.7±1.0) mmol/L,(10.5±17.3) mIU/L比(2.0±1.1)mIU/L,P<0.01或P<0.05];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随吸烟史增长,TG、舒张压、血清促甲状腺激素水平增高,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增厚.结论 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在通过超声测定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的同时应行甲状腺功能检测,以更好地预测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6.
陈佳力 《中国基层医药》2014,(22):3433-3435
目的:比较阿托伐他汀联合氨氯地平与氨氯地平单药治疗高血压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择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16例,根据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60例,给予氨氯地平治疗;干预组56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阿托伐他汀治疗。观察治疗前后收缩压和舒张压;颈动脉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并检测颈动脉有斑块面积;血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尿微量白蛋白(mAlb)。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后收缩压分别为(138.51±12.90)mmHg和(147.62±13.45)mmHg,均低于治疗前(t=12.67、10.35,均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低于对照组(t=7.82,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后舒张压分别为(90.17±4.30)mmHg和(93.63±6.26)mmHg,均低于治疗前(t=9.86、11.03,均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低于对照组(t =5.14,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后 IMT 分别为(0.73±0.34)mm和(0.85±0.39)mm,均低于治疗前(t=6.60、6.29,均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低于对照组(t=5.74,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后斑块面积分别为(12.02±1.45) mm^2和(13.52±1.86) mm^2,均低于治疗前(t=8.13、8.59,均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低于对照组(t=6.22,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后mAlb、TC和LDL-C均低于治疗前(t=7.65、8.01、6.08、6.44、5.94、6.02,均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低于对照组(t=5.86、5.37、5.63,均P<0.05);两组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8,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联合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效果显著,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刘瑞  高见  赵斌  朱江 《中国当代医药》2013,20(25):24-25
目的 总结分析脑卒中并抑郁与血压水平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010年6月~2012年11月本院收治的90例脑卒中并抑郁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血压水平分为血压正常组26例、高血压A组32例、高血压B组32例,通过汉密尔顿抑郁(HAMD)评分表评定抑郁程度,分析不同血压水平脑卒中患者的抑郁情况.结果 血压正常组患者脑出血和脑梗死发生率均明显低于高血压A、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压A、B组脑出血和脑梗死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压正常患者抑郁改善程度明显优于高血压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随着脑卒中患者血压的升高,其脑出血与脑卒中发生率呈上升趋势,脑卒中患者抑郁程度与血压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