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通过对床旁摄片计算机X线摄影图像质量进行分析,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修正,提高影像质量。方法抽取本院进行质量控制前后影像各300例,由2位高年资技师和1位主治医师对影像进行分析,分别统计甲、乙、丙级片和废片率,并对原因进行分析统计、纠丁。结果质量控制前甲片率68%,乙片率26%,丙片率4%,废片率2%;质量控制后甲片率83%,乙片率16%,丙片率1%,废片率0%,实行质量管理后甲片率上升了15%,乙片率下降了10%,丙片率下降3%;各项指标前后比较P〈0.05,位置不正、录入信息错误、异物、伪影、摄影条件、后处理不当,病人不能配合是乙、丙片产生的主要原因。结论通过有效的方法和手段对床旁摄片进行细致管理,可明显提高床旁计算机X线摄影图像质量,获得高质量图像,减少重拍率,满足临床诊断的要求。  相似文献   

2.
计算机X线摄影图像质量的分析与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慧华 《西部医学》2009,21(1):110-111
目的通过对计算机X线摄影(CR)图像质量分析,发现问题,以便采取相应的修正,提高影像质量。方法抽取我院进行质量控制前后计算机X线摄影(CR)图像各1000例,由3位高年资技师对影像进行分析,分别统计甲、乙、丙级片和废片率,并对原因进行分析统计。结果第1组甲片率77.3%、乙片率17%、丙片率5.7%、废片率0%;第二组甲片率92.1%、乙片率6.7%、丙片率1.2%、废片率0%。实行质量管理后甲片率上升了14.8%、乙片率下降了10.3%、丙片率下降4.5%;位置不正、摄影条件、异物、伪影、录入信息错误、后处理不当是乙、丙片产生的主要原因。结论通过有效的方法和手段,对诊断设备、器材的各种性能和指标进行检测和维修,并对图像制作过程监测和加以校正,可以获得高质量图像以满足诊断的要求。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数字化X线摄影(DR)在精神病患者体格检查中的应用优势。方法:收集我院住院精神病患者2008年10月普通X线机检查的平片325张与2010年10月DR检查的平片468张,就图像质量、甲片率及废片率等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普通X线机针对精神病人检查中重复曝光次数多,甲片率低,废片率达6.8%。DR摄片影像清晰,重复曝光次数明显减少,甲片率高,废片率减低至0。结论:DR在精神病患者体格检查应用中操作简单、易于掌握、图像质量优良,受检者接受X线剂量低,减少重复曝光及废片的产生,降低成本,具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4.
白艳  周婷  王刚 《重庆医学》2008,37(5):512-513
目的评价CR(computed radiography)与普通X线摄影术在静脉肾盂造影(IVP)中的优劣。方法抽取本院采用CR术和普通X线摄影术进行静脉肾盂造影像各1 000例,请3位经验丰富的影像专家双盲法读片,独立做出判断,分别统计甲、乙、丙及废片率,同时对整个造影影像的结构显示率进行评价。结果(1)CR影像:甲片率56.2%、乙片率34.4%、丙片率9.4%、废片率0%。(2)普通X线静脉肾盂造影影像:甲片率43.4%、乙片率39.8%、丙片率14.6%、废片率2.2%。CR静脉肾盂造影术的影像等级明显高于普通X线静脉肾盂造影术;经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CR静脉肾盂造影术的图像质量好于普通X线摄影静脉肾盂造影术。  相似文献   

5.
郭辕森 《求医问药》2014,(3X):165-165
目的:考察CR成像技术在新生儿胸部床旁摄影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择在本院分别采用CR成像技术行胸部床旁摄影和传统X线胸部床旁摄影的新生儿各70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CR新生儿胸部床旁摄影片对比度良好,层次清晰度高,失真度较小,甲片43份(61.4%),乙片21份(30.0%),丙片5份(7.1%),废片1份(1.5%)。而传统X的线摄影甲片为28份(40.0%),乙片34份(48.6%),丙片6份(8.6%),废片2份(2.8%)。两种方法产生的胶片质量等级具有统计学差异。结论:CR成像技术在新生儿胸部床旁摄影中的应用实现了影像数字化,降低了X线照射剂量,提高了摄片的质量,基本消除了废片,为临床治疗提供了良好的影像诊断依据[1]。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在婴幼儿胸部摄影中,采用超短时间曝光的数字X线摄影(DR)调节控制技术的应用。方法我院在2011-2012年所做DR调节控制和固定控制随机各选80例婴幼儿胸片,对所有胸片的质量由放射科中级以上医师和技师各2名进行分析,对甲、乙、丙、废片分别统计,并通过细微结构的显示率来对所做婴幼儿胸片进行评价。结果数字X线摄影调节控制的胸片:甲片为72%,乙片为18%,丙片为10%,未出现废片;数字X线摄影固定控制的胸片:甲片仅为40%,乙片为50%,丙片为26%,废片为2%。DR调节控制影像的婴幼儿肺内的细微结构显示率达到了100%,而DR固定控制影像的该项数据为90%。结论在婴幼儿胸片的诊断图像质量方面,DR调节控制要明显优于DR固定控制影像。  相似文献   

7.
目的 综合分析胸部直接数字化X线摄影(DR)影像质量,探讨缺陷胸片产生的原因及其改进的对策. 方法 抽取DR胸部后前位片316例,分析其图象质量,统计优质胸片和缺陷胸片的比例. 结果 根据1993年<全国放射科QA、QC学术研讨会纪要>的标准,得到甲片率60.1%,乙片率36.4%,丙片率3.5%,无废片;甲片的DR胸片能清晰显示肺门、气管隆突、胸椎、胸壁软组织层次等胸部正常解剖结构;乙片和丙片影像主要由噪声偏大、肩胛骨未旋开、膈肌高位造成. 结论 通过修正胸部DR影像的缺陷,可大大提高DR胸部X摄影图像质量和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①目的通过对计算机X线摄影图像质量分析,发现问题,以便采取相应的修正,提高影像质量。②方法抽取我院进行质量控制前后CR影像各1000例,由3位高年资技师对影像进行分析,分别统计甲、乙、丙级片和废片率,并对原因进行分析统计。③结果第1组甲片率79.2%、乙片率16%、丙片率4.8%、废片率0%;第二组甲片率91.3%、乙片率6.8%、丙片率1.9%、废片率0%。实行质量管理后甲片率上升了12.1%、乙片率下降了9.2%、丙片率下降2.9%;位置不正、录入信息错误、异物、伪影、摄影条件、后处理不当是乙、丙片产生的主要原因。④结论通过有效的方法和手段,对诊断设备、器材的各种性能和指标进行检测和维修,并对图像制作过程监测和加以校正.可以获得高质量图像以满足诊断的要求。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CR乳腺钼靶X线摄影在乳腺疾病诊断中的优越性、重要性,及临床价值.方法 300例来我院做乳腺检查者分为两组,50人作普通钼靶摄影,250人作CR钼靶摄影X线检查,并对其X线片进行分析、评价.结果 在本组300例患者中,乳腺总患病率90%,其中乳腺增生症占80%,纤维腺瘤5%,乳腺癌5%.40岁以下乳腺增生症发病率高,40岁以上乳腺癌发病率高.普通钼靶摄影患者正确率71%,甲片率60%,废片率27%,CR乳腺钼靶X线诊断正确率为93%,甲片率为81%,废片率为0.CR乳腺钼靶摄片明显优于普通钼靶X线摄片.结论 采用CR数字化乳腺钼靶X线摄影能提供高质量的影像图像,满意率、阳性率明显高于普通钼靶摄影,并提高乳腺疾病的诊断正确率及阳性率,对乳腺癌尤其早期乳腺癌的发现及诊断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NICU(新生儿重症监护,以下简称NICU)床边胸部CR摄影过程中摄影参数的合理选择对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对2012年1月—2012年12月一年中58例NICU患者床边胸片CR进行图片质量分析,并参照"三甲"医院评片的质量标准进行评定。结果:NICU床边胸部CR投照中甲片率达50张(86.2%),乙片率达7张(12.1%),丙片率达1张(1.7%),废片率为0,结合数字化处理,为诊断提供依据。结论:为提高数字影像质量,需正确调节胸部数字化摄影的各种参数。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计算机X摄影在新生儿床旁胸片检查中的价值。方法 抽取我院计算机X摄影和传统X线摄影新生儿床旁胸片各200份,由3位主管技师对照片进行分析,统计甲、乙、丙及废片率。结果 计算机X摄影照片甲级片率为52.5%,乙级片率35.0%,丙级片率12.0%,废片率0.5%;传统X线摄影照片甲级片率为41.0%,乙级片率42.5%,丙级片率15.0%,废片率1.5%。结论 计算机X摄影新生儿床旁胸片质量好于传统X摄影,值得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2.
林启明 《当代医学》2014,(1):151-152
目的:分析移动式数字化X线摄影(DR)在新生儿床旁胸部X线片中应用的效果。方法将收治的500例新生儿胸部摄影患者随机均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各250例。试验组:对患者采用移动式数字化X线摄影(DR);对照组:对患者采用计算机X线(CR)摄影进行摄影。比较两组图像的质量和摄影条件。结果实验组:甲片占96.0%;废片为0;对照组:甲片占51.6%;废片有60片,占24.0%,实验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两组胸片的曝光剂量相比对照组平均为3.5 mas,试验组平均为1.8 mas,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新生儿进行胸部DR摄影,可有效地提高摄影图像的质量,增强诊断效果,同时其辐射剂量比较少,对新生儿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移动数字化X线摄影系统(DR)床边摄片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利用移动DR设备对1 000例患者行床边摄影检查,摄片1 250张。结果成功率为100%;甲片率85.04%;无废片且能即时看到影像。结论移动DR床边摄片明显优于普通床边或CR床边摄片,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通过对在床旁计算机摄影(CR)与普通X线摄影中的图像质量分析,探讨CR摄影的优势。方法 用移动床旁摄影机拍摄CR片200张,与以前普通X线摄影抽取的200张片进行比较。结果 在胸部床旁摄影中,CR及其后处理技术使图像的质量较普通X线摄影得到大幅度的提高。结论 CR摄影较普通X线摄影具有绝对的优势,在危重患者和手术患者的诊治中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计算机X线摄影(CR)在床边摄影中的应用价值.资料和方法对300例床边病人用CR的IP板进行照射,得到共500张图像,对图像的质量、临床应用的灵活性、对周围环境包括其他病人的影响及临床的应用价值进行评估,并与屏一片系统获得的影像图片进行对比.结果 所有的CR图像能达到临床诊断的需求,其中甲片482张,占96.4%,乙片16张,占3.2%,丙片2张,占0.4%,无废片,与传统屏一片系统相比,CR较大的宽容度,良好的动态线性范围,较宽的响应和后处理能力,大大的提升了影像质量,同时CR存在空间分辨率和时间分辨率不足,曝光量较大等缺点.结论 CR在床边摄片中较传统屏胶系统的图像质量高,病变部位显示清晰,能完全满足临床工作的需要,并在临床诊断治疗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广泛应用,X线数字摄影(Digital Radiography,DR)给X线影像技术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其中直接式X线数字摄影(Direct Digital Radiography,DDR)将X线能直接转换为数字信号,省去了早期数字摄影中将X线能转换为可见光的过程,减少了数据的丢失和能量的损耗。它具有图像分辨率高、放射剂量低、成像速度快等诸多优点,其中应用最多的是胸部数字摄影。本文通过对胸部DDR与X线平片图像质量及工作效率的对比分析,探讨DDR在胸部摄影中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肋骨骨折直接数字化X线摄影双能量减影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直接数字化X线摄影(DR)的双能量减影胸部摄影在肋骨骨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42例胸部外伤患者行胸部普通X线摄影和DR双能量减影检查,每例患者分别获得普通X线摄影图像、DR标准图像、双能量减影软组织像和双能量减影骨组织像,比较普通X线摄影图像、DR标准图像和DR双能量减影骨组织图像对肋骨骨折的显示率。结果42例共发现98处肋骨骨折;普通X线片显示肋骨骨折70处,显示率为71.4%;标准胸片显示肋骨骨折89处,显示率89.7%;DR双能量减影骨组织像肋骨骨折的显示率为100%。DR双能量减影骨组织像对肋骨骨折的显示率显著高于标准DR胸片及普通X线片(P<0.05)。结论DR双能量减影胸部摄影在肋骨骨折的诊断中有重要价值,其骨组织像能明显提高肋骨骨折的显示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无线数字化X线摄影平板探测器在临床上的应用价值。方法运用佳能公司(Canon CXDI-701C Wireless)无线数字化X线摄影平板探测器对300例患者进行数据采集,运用计算机后处理软件对450张片子的清晰度、对比度及密度等进行分析。结果 300例450张片中,甲级片331张(73.5%)、乙级片113张(25.1%)、丙级片6张(1.3%),没有废片。结论无线数字化X线摄影平板探测器能够兼容任何X线机组合成临时数字化X线摄影系统,极大减低了数字化X摄影技术的改装费用,提高图像质量、图像甲级率、摄片成功率及诊断正确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计算机X线摄影与普通X线摄影在骨骼系统中的应用情况进行比较分析。方法将CR骨骼影像与普通骨骼片各100例患者的图片质量实施分析比较,分别统计甲、乙、丙级及废片率,并将骨骼之间的细微结构显示率进行比较研究。结果 CR甲级片率为85.00%,乙级片率为10.00%,丙级片率为5.00%,没有废片率。普通X线骨骼片的甲级片率为40.00%,乙级片率为40.00%,丙级片率为15.00%,废片率为5%。结论应用CR影像诊断的图质量显著优于普通X线,并且具有成像快捷、便于放射诊断的优势,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刘桂芬  刘芳 《基层医学论坛》2011,15(23):736-737
目的通过对床旁计算机摄影与普通X线摄影的图像质量分析,探讨CR摄影的优势。方法用移动床旁摄影机拍摄CR片100张,与以前普通X线摄影抽取的100张摄片进行比较。结果在胸部床旁摄影中,CR及其后处理技术使图像的质量较普通X线摄影得到大幅度的提高。结论 CR摄影较普通X线摄影具有绝对的优势,在危重患者和手术患者的诊治中可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