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目的比较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术与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效果。方法选取孟州市第二人民医院2016年5月至2017年11月治疗的52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股骨头置换组和PFNA组,各26例。股骨头置换组患者接受股骨头置换术治疗,PFNA组患者接受PFNA内固定术治疗。统计两组手术时间、失血量、首次下地活动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髋关节Harris评分优良率。结果 PFNA组手术时间短于股骨头置换组,失血量少于股骨头置换组,首次下地活动时间晚于股骨头置换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FNA组Harris评分优良率为84.62%(22/26),股骨头置换组为80.77%(21/26),两组Harris评分优良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FNA内固定术和股骨头置换术均可有效改善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髋关节功能,PFNA内固定术用时较短,术中出血量较少,股骨头置换术有利于患者早期下床活动,临床应根据患者病情及诉求合理选择术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与股骨近端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在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09年2月-2012年2月收治住院的股骨转子间骨折老年患者200例,随机分为THA组100例与PFNA组100例。THA组采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PFNA组采用股骨近端钉内固定术治疗。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指标如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X线透视次数、下床活动时间、并发症、住院天数等,采用MedliD’Aubigne评分方法评价髋关节功能。结果: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HA组术中出血量较PFN组多,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THA组患者术中X线透视次数、平均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均较PFNA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THA组髋关节功能优良率比PFNA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是治疗高龄患者股骨转子间骨折的重要方法,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3.
戴海  黄宗贵  徐应龙 《广西医学》2015,(2):247-248,251
目的对比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86例老年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其中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置换术组)42例,PFNA内固定治疗(PFNA组)44例。观察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下床时间以及并发症等,对比术后3、6、12个月髋关节Harris评分。结果与置换术组相比,PFNA组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P<0.05),但下床活动时间长(P<0.05)。术后6、12个月PFNA组髋关节Harris评分均高于置换术组(P<0.05)。两组术后均发生肺部感染并发症,经对症处理后痊愈。结论 PFNA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均可以有效地治疗老年性股骨粗隆间骨折;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更有利于患者早期下床活动,而PFNA有利于患者关节功能恢复,远期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08年1月~2012年3月本院收治的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122例,按照不同固定方式将其分为动髋螺钉(DHS)治疗57例和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治疗65例,比较两组术中出血量、平均手术时间、术后骨折临床愈合时间、髋关节的功能。结果:PFNA组骨折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明显少于DHS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病例均获得随访,平均12个月,在骨折临床愈合时间及髋关节的功能方面也优于DHS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FNA内固定术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5.
汪洋  彭家全  唐春江  胡财杰  熊卫平  刘春 《重庆医学》2018,(20):2706-2708,2713
目的 比较防旋转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与人工髋关节置换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该院接诊的134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患者,按手术方式分为PFNA组(n=65)和人工关节组(n=69).比较两组患者术前一般临床资料、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术后1年髋关节改良Harris功能评定结果.结果 PFNA组患者手术时间明显短于人工关节置换组,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人工关节置换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PFNA组下床活动时间和住院时间显著长于人工关节置换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两组患者髋关节改良Harris关节功能评估优良率均较高,但人工关节置换组优良率(94.20%)高于PFNA组(83.0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总并发症发生率均较低,且人工关节置换组(5.80%)低于PFNA组(18.4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FNA固定术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两种方法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均可以取得较为满意的疗效.PFNA固定术的手术创伤小于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但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更好,并发症发生率更低.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比分析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与动力髋螺钉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2年1月我院住院治疗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72例,全部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随机分为PFNA组和DHS组各36例,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PFNA组术中平均出血量少于DHS组,手术时间也短于DHS组,且PFNA组Harris评分明显高于DHS组(P〈0.05)。PFNA组的疗效明显优于DHS组(P〈0.05)。结论与DHS内固定术相比,PFNA内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问骨折更具优势,疗效满意,髋关节功能恢复效果好,并发症少,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7.
王永文 《中国民康医学》2013,25(8):12-13,100
目的:探讨应用股骨近端锁定钢板(PF-LCP)与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PFNA)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手术方法与疗效。方法:选择54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按照国际内固定研究学会(AO/ASIF)股骨转子间骨折分类标准(AO31.A1-A3),分别应用股骨近端锁定钢板(PF-LCP组)或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PFNA组)手术方式治疗。记录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骨折愈合时间及关节功能康复情况,并参照Harris评分标准测定髋关节功能。结果:术后48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18个月,中位时间12.5个月,其中PF-LCP组25例,PFNA组23例。PFNA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均低于PF-LCP组(P〈0.01),两组骨折愈合时间、关节功能康复(Harris评分)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应用股骨近端锁定钢板或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均能获得良好治疗效果,临床应该根据不同骨折类型选择适合的内固定方式。  相似文献   

8.
李捷  黄必留  潘磊 《中外医疗》2014,(22):82-84
目的探讨应用股骨近端锁定钢板或PFNA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0年4月—2012年5月该院入选的患者随机分组,分为股骨近端锁定钢板组(n=39),PFNA组(n=42)。记录1年内死亡率、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时间、术中出血量、输血量、末次随访髋关节Harris评分。结果术后1年病死率,两组相似(均死亡1例)。PFNA平均手术时间55min(平均49~86 min),低于股骨近端锁定钢板手术时间68 min(平均58~97 min)。术中透视时间PFNA组明显少于股骨近端锁定钢板组,前者平均180 s(100~340 s),后者260 s(100~410 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出血PFNA组110mL,平均输血量230 mL,而股骨近端锁定钢板组250 mL,平均输血量245 mL。虽然出血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输血量没有明显统计学意义。两组均无感染、肺栓塞发生。在股骨近端锁定钢板组,出现4例内固定相关并发症。PFNA组出现1例。末次随访,PFNA组髋关节Harris评分81分,股骨近端锁定钢板组76分(P〈0.05)。结论在掌握应用股骨近端锁定钢板、PFNA内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技术的情况下,采用PFNA治疗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更微创、更有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锁定钛板(PFLCP)和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治疗老年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3年12月—2015年12月76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随机分为2组,分别选择PFNA及PFLCP两种方式进行手术治疗。观察手术总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骨折愈合时间、Harris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76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为21个月,与PFLCP组比较,PFNA组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骨折愈合时间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组髋关节Harris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PFNA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手术创伤小、术中出血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0.
杨慧斌 《基层医学论坛》2016,(23):3314-3315
目的:探讨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对26例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均采用闭合复位小切口置入PFNA治疗,根据髋关节Harris评分评价治疗效果。结果26例均获随访,时间8个月~15个月,骨折均骨性愈合,伤口无感染,无螺旋刀片切割或退出。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优16例,良8例,可2例,优良率92.3%。结论 PFNA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创伤小,时间短,出血少,并发症少,髋关节功能恢复良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femoral head replacement,FHR)和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治疗伤前日常生活能力较好的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intertrochanteric femoral fracture,IFF)患者的效果。 方法选取伤前日常生活能力较好的高龄IFF患者106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FHR组51例和PFNA组55例。比较2组手术时间、围术期失血量、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髋关节Harris评分及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FHR组围术期失血量高于PFNA组,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PFN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2组髋关节Harris评分高于术前,FHR组髋关节Harris评分高于PFN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2个月,FHR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PFN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相较于PFNA,FHR治疗伤前日常生活能力较好的高龄IFF患者可显著减少术后出血,缩短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加快髋关节功能恢复,且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2.
[摘要] 目的探究全髋双动置换术与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择77例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32例患者行全髋双动置换术,纳入全髋双动置换术组,45例患者行PFNA手术治疗,纳入PFNA组。比较2组患者围手术期指标、疼痛评分、术后髋关节功能及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全髋双动置换术组手术时间、下地负重时间及住院时间短于PFNA组,术中出血量高于PFN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后2周时疼痛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全髋双动置换术组患者术后3、6个月时疼痛评分显著低于PFNA组(P<0.05);末次随访时全髋双动置换术组患者Harris评分优于PFNA组(P<0.05);全髋双动置换术组、PFNA组髋关节功能恢复Harris评分等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全髋双动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效果较好,与PFNA术比较,可缩短术后恢复时间,提高髋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人工关节置换术与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固定术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6年1月至2017年10月汝南县人民医院收治的102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关节置换术组(50例)和PFNA固定术组(52例),分别实施相应手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持续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天数、骨折愈合时间、治疗总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与关节置换术组比较,PFNA固定术组患者术中出血量较少,手术持续时间、住院天数、骨折愈合时间均较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关节置换术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00%(47/50),PFNA固定术组为80.77%(42/52),关节置换术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PFNA固定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总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工关节置换术对股骨转子间骨折疗效较PFNA固定术好,患者术后恢复较快,髋关节功能恢复较好,PFNA固定术操作较人工关节置换术快捷,患者术中出血量更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人工关节置换术、动力髋部螺钉(DHS)内固定术和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针(PFNA)内固定术治疗高龄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149例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根据手术方式分为人工关节置换术组、DHS内固定组和PFNA内固定组,对3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下床时间、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进行对比。结果 3组患者住院后均在5 d内手术,平均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人工关节置换组和PFNA内固定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明显低于DHS内固定组(P<0.05),而PF-NA内固定组与人工关节置换组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FNA内固定组术中出血量低于人工关节置换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下床时间人工关节置换组和PFNA内固定组明显短于DHS内固定组(P<0.05),而人工关节置换组明显短于PENA内固定组(P<0.05)。人工关节置换组和PFNA内固定组的Harris评分优良率明显高于DH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人工关节置换组和PFNA组的Harris评分优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工关节置换术是治疗老年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较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股骨转子间骨折手术治疗效果及其影响因素,为股骨转子问骨折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方法。方法选取浙江省衢州市柯城区人民医院2010年3月~2012年3月收治入院的60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并按照数字随机方法分为两组:其中滑动加压髋螺钉内固定系统(DHS组)25例和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组)35例。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平均出血量、围手术期并发症及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等指标。并对影响手术效果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60例患者随访12个月后,患者内固定组均获得骨性愈合。两组患者中,手术时间最短的是PFNA组,与DHS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PFNA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和围手术期并发症上较DHS组少,且改良Harris髋关节评分,PFNA组要优于DHS组,两组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影响股骨转子间骨折手术效果的因素较多,患者的年龄、骨折的类型、骨折复位后的稳定性及内固定强度、骨质疏松以及患者过早负重有显著的相关性。结论对于股骨转子间骨折手术的方式较多,且疗效显著。但相对于DHS组,PFNA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具有操作简单、出血少、手术时间短、固定可靠。不管选择哪种手术治疗方式,一定要注意其预后的相关影响因素,避免不必要的损伤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比较行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内固定术、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粉碎骨折的应用和疗效。方法 收集78例股骨转子间粉碎骨折的老年患者资料,其中行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内固定术30例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48例,术后随访36-84个月,平均45个月。结果 PFNA组平均手术时间(79.83±21.48)min,术中出血量50-500 ml,平均(297.66±148.32)ml;术后伤口引流量80-320 ml;平均(136.66±33.14)ml;患肢负重时间3-28 d,平均(11.26±6.10)d。Harris髋关节评分:优26例(86.7%),良4例(13.3%),差0例。人工髋关节置换组平均手术时间(63.37±12.05)min,术中出血量200-380 ml,平均(234.52±43.26)ml;术后伤口引流量100-280 ml,平均(117.29±21.51)ml;负重时间3-7 d,平均(4.95±1.30)d,Harris髋关节评分:优42例(87.5%),良6例(12.5%),差0例。两组间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平均患肢负重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Harris评分和骨折愈合时间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长期随访PFNA组与人工髋关节置换组,治疗部位均未出现并发症。结论 两种方式各有其优缺点,人工髋关节置换在患肢负重时间、手术时间方面等较PFNA有一定优势,但人工髋关节置换有翻修的风险。对老年股骨转子间粉碎骨折选择合适的适应证都是目前最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PFNA钉与股骨近端外侧锁定钢板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我院2009年1月至2012年4月分别采用PFNA钉(PFNA钉组)和股骨近端外侧锁定钢板(锁定钢板组)两种手术方式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共43例,比较两组手术术后愈合情况及髋关节功能评分。结果:两组病例手术及住院期间无死亡;43例患者均获得10~36个月术后随访,平均27.9个月。和锁定钢板组比较,PFNA钉组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手术切口长度短,术后引流量少,术后负重时间早和并发症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髋关节功能评分(Harris评分标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FNA钉系统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疗效优于锁定钢板,是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较为理想的内固定材料。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PFNA)置入或股骨头置换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效果.方法:74;例骨转子间骨折患者随机分为PFNA和关节组,各37例,PFNA组行抗旋髓内钉治疗,关节组给予人工股骨头置换.结果:关节组随访时间平均14.2±2.1个月;PFNA组平均13.9±,1.9个月.PFNA组治疗时间、住院时间均较关节组短,术中出血量较关节组少(P<0.01),PFNA组下床锻炼时间较关节组长(P<0.01).两组患者术后3,6,12个月髋关节功能按改良Harris评分评定,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置入和人工股骨头置换是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有效方法.但前者手术时间短,但卧床时间较长.应根据需要选用合适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方法和疗效,并与DHS进行对比分析。方法2007年5月~2010年12月应用PFNA治疗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79例,设立为观察组,另外选择同期行动力髋螺钉内固定(DHS)术的79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术后的疗效及随访不同时间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的变化。结果术后全部患者均获得随访1.5年,骨折全部愈合,两组骨折愈合时间、出血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按照Harris髋关节评分,观察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术后6个月及术后12个月、术后1.5年的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均较术后3个月明显提高,且观察组较对照组提高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FNA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尤其是粉碎性或骨质较差者,具有创伤小、操作简单、出血少、固定可靠、骨量丢失少、髋关节功能恢复好等优点,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比较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术(PFNA)与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对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6月范县中医院收治的85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按手术方法分为两组.PFNA组40例,全髋关节置换组45例.比较两组手术参数指标及术后恢复指标.结果 全髋关节置换组术中出血量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