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韦秀爱 《右江医学》1995,23(4):192-193
颅骨骨折并硬脑膜外血肿病人的整体护理体会上林县人民医院韦秀爱硬脑膜外血肿,系指头颅外伤后积聚于脑硬膜外间隙的血肿,多发生在头部直接受伤引起颅骨骨折或局部变形损伤血管所致。其临床表现有一典型的意识变化过度,即伤后有短暂的意识障碍,然后完全清醒或意识障碍...  相似文献   

2.
采用显微手术方法,探索16例大型、巨大型垂体腺瘤的供血规律。结果显示:巨大垂体腺瘤的供血除垂体上、下动脉外,还有来自硬脑膜、视神经、视交叉及周围动脉的新生血管供血。表明巨大垂体腺瘤的供血情况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3.
颅脑外伤导致颅内出血,引起颅内血肿。根据部位可分为硬脑膜外血肿、硬脑膜下血肿、脑内血肿、颅后窝血肿和多发性血肿。患者手术后需制定康复治疗计划。自2004年12月以来,我科共手术治疗外伤性颅内血肿104例,并在专科ICU病房采用多参数监护仪,现将该组病例的术前临床观察及护理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15例急性硬脑膜外血肿的护理体会崔菊香阜宁县人民医院224400通过对15例急性硬脑膜外血肿的护理体会,总结出以下护理程序与方法,现介绍如下。1术前护理1.1心理护理15例病人的年龄在5~49岁,起病都是由头部急性外伤引起,伤后多数病人立即意识障碍,...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小骨窗幕上开颅治疗硬脑膜外血肿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对我院2003年12月至2007年12月所行小骨窗开颅治疗幕上硬脑膜外血肿20例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20例手术均获成功,恢复良好。结论小骨窗开颅治疗幕上硬脑膜外血肿具有微创,损伤小,手术出血少,恢复快等优点。  相似文献   

6.
对30例急性硬脑膜外血肿进行分析,认为降低本病病死率的关键是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指出无颅骨骨折及对冲部位也可发生硬脑膜外血肿,提出本病非手术治疗的适应证。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急性液性硬脑膜外血肿的发病机制及治疗方法。方法对临床收治的24例急性液性硬脑膜外血肿患者,从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治疗方法的选择和预后方面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4例均有头颅外伤病史,原发性昏迷17例,继发性昏迷8例,24例均有受伤部位颅骨骨折及头皮血肿,硬脑膜外血肿CT值为20-50Hu。治疗采用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6例,钻孔血肿引流术10例,帽状腱膜下血肿穿刺术8例,全部治愈,无并发症。结论颅骨骨折板障静脉损伤的出血通过骨膜的去纤维作用成为不凝血,继之通过骨折裂隙进出并积聚于硬脑膜外腔,是本病形成的主要机制。采用恰当的方法及时治疗,则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硬脑膜动静脉瘘的血管结构及治疗方法。方法:本文7例硬脑膜动静脉瘘,均为联合供血,其中向皮层静脉引流6例,向脊髓表面引流2例。所有病例的经颈外动脉进行栓,5例采用NBCA栓塞,2例用颗粒栓塞。栓塞后2周内开颅手术,手术后7-30天复查脑血管造影。结果:经颈外动脉栓塞减少供血70%-80%,手术后复查造影见6例患者达到影像治愈,1例患者消除供血98%,7例患者有2例出现与栓塞或手术相关的并发症。结论:栓塞-手术联合疗法具有治愈率高,并发症少等优点,是治疗硬脑膜动静脉瘘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应用硬脑膜翻转颞肌贴敷治疗烟雾病的治疗效果。方法对10例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证实的烟雾病患者,手术采用硬脑膜翻转颞肌贴敷。结果10例患者随访6—18个月,8例明显好转,1例癫痫发作者在未服药情况下未再发作。1例症状加重,复查MR见患者出现新的梗死9例,复查DSA见颅底血管网减少,伴侧支血管形成。结论硬脑膜翻转颞肌贴敷治疗烟雾病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0.
正常小儿硬脑膜下腔宽度的超声测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超声对正常小儿硬脑膜下腔宽度的测定在国内、外尚未见报道;本文总结了200例正常小儿硬脑膜下腔在超声下可见的宽度,得出新生儿、婴儿硬脑膜下腔宽度的正常超声测值。并将其与化脓性脑膜炎并发硬脑膜下腔积液患儿对比分析,总结出硬脑膜下腔积液穿刺治疗在超声下所显示的最小宽度的极限,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多发性硬脑膜动静脉瘘(multiple Dural Arteriovenous Fistulas,mDAVF)是指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不连续的瘘口,并累及两个或两个以上硬脑膜窦的硬脑膜动静脉瘘(双侧海绵窦瘘除外,因海绵窦区硬脑膜动静脉瘘一般为双侧供血)。诊断依赖DSA检查,治疗包括介入、手术、放疗、压迫以及综合治疗等方法,血管内介入治疗已成为DAVF的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微创引流术治疗硬脑膜外血肿的适应症及临床效果.方法:根据颅脑CT扫描的结果为32例硬脑膜外血肿患者实施头颅部钻孔配合尿激酶引流的治疗.结果:32例患者均在术后3~7天拔管.其中,25例患者的血肿完全消失,6例患者尚有少量血肿残留但无明显占位效应.1例患者的血肿量增加.结论:微创引流术治疗硬脑膜外血肿具有安全可靠、治疗时间短、损伤较轻、效果明王等优点,是一种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的硬脑膜外血肿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3.
硬脑膜动静脉瘘的诊断及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硬膜脑动静脉瘘(dural arteriovenous fistulas,DAVFs) 占脑血管 畸形的10%~15%[1]。它是以硬脑膜动脉为主要供血动脉,硬膜静脉窦(或者偶有脑 表静脉)为流出静脉而形成的动静脉短路。可发生于硬脑膜的任何部位,但以横窦、乙状窦 和海绵窦最多见。本疾病的本质是存在于静脉窦的硬脑膜血管发生短路,其成因及发病机理 尚不清楚。目前还没有理想的治疗方法可以处理所有病变。本文作者主要介绍血管内治疗的 基本方法,以及6例DAVFs的治疗经验。   1 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6例中男性3例,女性3例,年龄21~60岁,平均32岁, 病史最短6个月,最长2年,4例有头部外伤史。   1.2 临床表现 颅内杂音4例,突眼3例,头痛2例,视力下降2例。   1.3 全脑血管造影 全部病例均行DSA全脑血管造影及颈外动脉造影。 4例中颅凹区域出现粗大、迂曲血管,2例后颅凹区域出现粗大迂曲血管,其中1例横窦 显影不良。   1.4 治疗方法及材料 经供血动脉以真丝线段或游离钨丝弹簧圈栓塞4 例,2例单纯行颈动脉压迫,采用seldinger经皮穿刺法栓塞4例,经股动脉插管,以Tracker -10或18,Magic-3F或2F微导管插入颈外动脉脑膜支和椎动脉脑膜支,注入真丝线或游离 弹簧圈。栓塞过程中适时注入造影剂,当造影剂在供血动脉中滞留或返流时停止注射。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硬脑膜动静脉瘘的病因,分类及治疗。方法:26例均采用超选择插管栓塞,其4例同时行静脉入路静脉窦内栓塞,联合手术2例,X-刀治疗l例。结果:海绵窦区硬膜动静脉瘘者,17例瘘口完全消失,4例栓塞后瘘口有残留,结合颈动脉压迫法后2例瘘口消失。侧窦硬脑膜动静脉瘘者,瘘口完全消失3例,部分消失2例。结论:血管内栓塞治疗硬脑膜动静脉瘘是目前最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联合手术或放射治疗等,可大大提高硬脑膜动静脉瘘的临床治疗愈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硬脑膜动静脉瘘临床诊断治疗特点进行探讨。方法:对60例患者行血管内栓塞治疗,5例行颈动脉压迫法治疗。其中13例1次栓塞,25 例行2次栓塞,17例行3次栓塞,5例行4次或多次栓塞,结果:治愈36例,好转25例,4例无效,无一例死亡,结论:硬脑膜动静脉瘘的临床表现和预后与其发病部位,静脉引流类型密切相关,颈动脉压迫法及选择性血管内栓塞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6.
大型,巨大型垂体腺瘤血运情况显微解剖初步研究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采用显微手术方法,探索16例大型,巨大型垂体腺瘤的供血规律。结果显示:巨大垂体腺供血除垂体上,下动脉下,还有来自硬脑膜、视神经、视交叉及周围动脉的新生血管供血。表明巨大垂体腺瘤的供血情况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17.
颅内血管外膜细胞瘤3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Jiang Z  Zhao J 《中华医学杂志》2000,80(6):432-434
目的 探讨颅内血管外膜细胞瘤的临床特点、病理、治疗及预后。方法 对我院中的32例颅内血管外膜细胞瘤就其诊断、影像学、病理、治疗、临床特点等进行分析。结果 1级,全切肿瘤及其受侵硬脑膜、颅骨7例;2级全切肿瘤,充分烧灼受侵硬脑膜或颅骨,并处理受侵静脉窦13例,3级,全切肿瘤,本处理受侵脑膜和颅骨7例,4级,肿瘤残留5例。复发13例。手术结果分别1级2例,2级5例,3级3例,4级3例。结论 颅内血管外  相似文献   

18.
分析慢性硬脑膜下血肿(CSDH)术后并发硬脑膜下血肿、硬脑膜外血肿、脑内血肿、脑水肿、张力性气颅的原因及其治疗措施,并对其预防措施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婴幼儿外伤性双额部硬脑膜下积液的治疗方法,方法:对31例婴幼儿外伤性双额部硬脑膜下积液。经前囱门窗硬膜下置管持续外引流治疗,引流时间3-12天,平均6.4天,引流量46-347ml,平均97ml,结果:积液完全消失21你;积液大部分消失7例;症状好转,积液减少2例,症状及积液量无变化1例行硬脑膜下-心房分流术,30例短期随访CT复查,双额部硬脑膜下积液完全消失,结论:前囱门穿刺,置管外引流硬脑膜下积液是治疗本病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用冻干人硬脑膜行硬脑膜成硬脊膜缺损修补和血管内栓塞治疗的效果。方法:用冻干人硬脑膜修补因脑肿瘤、脑外伤、脊髓内肿瘤手术引起的硬脑膜或硬脊膜缺损,并不同规格的的冻干人硬脑膜微粒或微丝行靶血管栓塞。结果:(1)冻干人硬脑膜用于硬脑或硬脊膜缺损修补患者229例,无颅仙感染等并发症,用于血管内栓塞靶血管28例,可明显减少或闭塞颅内肿瘤的血供。结论:冻干人厝脑膜是一种较为理想的硬脑膜缺损修补和血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