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9 毫秒
1.
马莉 《中外健康文摘》2013,(11):347-348
目的探讨陶瓷对金属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早期疗效和临床体会.方法2010年10月至2012年3月,采用强生公司陶瓷对金属人工全髋关节假体进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15例15髋,其中男9例,女6例,年龄35~67岁,平均47岁,其中股骨颈骨折6例,股骨头坏死9例.术后常规功能锻炼,术后3月复查时对患髋进行Harris评分.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18个月,平均10个月,术后3月Harris评分87~96分,平均92.4分.患者本体感觉良好.结论陶瓷对金属人工全髋关节假体具有活动范围大,术后脱位率低,术后无异响的优点,适合活动量大的年轻患者.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陶瓷头对陶瓷臼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头坏死的临床疗效。方法2009年7月至2013年1月,采用陶对陶全髋关节置换治疗34例股骨头坏死。结果34例术后均获随访,随访平均27个月。X线片示假体无松动,移位,破碎;优良率为91.2%。结论应用陶瓷头对瓷陶臼全髋关节置换治疗股骨头坏死,减少磨损及骨溶解,减少假体的松动及翻修,临床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大直径第四代陶瓷假体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早期不稳定翻修术的疗效。方法应用大直径第四代陶瓷髋关节假体对18例青年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早期发生不稳定病例进行翻修术,分析松动原因,并应用生物型假体进行翻修治疗。结果 18例患者随访时间6个月~18月,平均8个月。患肢功能良好,无髋关节疼痛,Harris评分术前平均44.6分,术后平均87.4分,X线复查髋臼及股骨侧均无松动发生。结论第四代大直径陶瓷假体可显著降低人工髋关节翻修术后关节的脱位率。采用第四代大直径陶瓷假体进行髋关节翻修是一种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新一代全陶瓷界面的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治疗囊内移位的股骨颈骨折的近期疗效。方法 2009年1月-2012年6月,我科对37例37髋囊内移位的股骨颈骨折患者行新一代全陶瓷界面的THA。利用Harris评分标准对术后髋关节功能进行评价,并观察是否存在异响。通过骨盆正位X线片,测量髋臼外展角和前倾角估算,同时观察有无脱位、陶瓷组件碎裂、骨溶解、假体松动等情况发生。结果术后患者均获随访,平均随访2年4个月。末次随访时Harris髋关节评分为89~100分。影像学检查显示髋臼外展角42°~44°,前倾角16°~22°。随访期间未发现脱位,无陶瓷组件碎裂,无骨溶解和假体松动情况发生,1例术后7个月短暂时间出现髋关节异响,避免过度活动后异响消失,关节功能良好。结论新一代全陶瓷界面的THA治疗囊内移位的股骨颈骨折的近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陶瓷对陶瓷(COC)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髋关节疾病的效果。方法选取接受COC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53例髋关节疾病患者,观察患者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和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随访24~49个月,平均34.7个月。术前Harris评分为(27.48±11.76)分,低于末次随访的(92.66±3.6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髋关节Harris评分优57例,良10例,优良率为100%。术中、术后均未出现假体周围骨折,术后无切口延迟愈合或不愈合、切口感染、假体松动移位、关节脱位等并发症发生。1例术后出现术侧髋部肿胀伴术肢麻木,1例出现轻度关节异响,2例小腿肌间静脉血栓形成,给予患者对症处理后均好转。结论 COC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髋关节疾病的效果显著,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 总结第4代陶瓷界面在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中的应用和临床随访(平均10个月)的结果。方法 对2010年4月至2011年12月期间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骨科收治的35例不同髋关节疾病患者应用第4代Delta大直径陶瓷 陶瓷股骨头假体系统行人工THA,采用Harris评分系统进行术前、术后髋关节功能评估,总结临床应用经验和术后并发症等情况。结果 对35例实施第4代陶瓷界面THA手术的患者进行疗效随访,21例获随访,男8例,女13例,平均年龄(55.3±21.4)岁(28~77岁),平均随访时间(9.7±7.2)个月(2~22个月),平均术后Harris髋关节评分87.9分。结论 在THA中应用第4代陶瓷界面平均10个月以上的早期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7.
目的为了改善假体的生存率,减少陶瓷部件相关的并发症,新一代氧化铝复合陶瓷开始应用于临床,文中分析氧化铝复合陶瓷对陶瓷全髋关节置换的早期临床疗效。方法自2009年4月至2011年8月应用第4代氧化铝复合陶瓷对陶瓷对50例(59髋)髋关节疾病患者行全髋关节置换术,应用Harris评分及X线检查进行疗效评定。结果获得有效随访43例(52髋),平均随访21.4个月(12~40个月)。Harris评分由术前平均(43.0±16.3)分(11~64分)提高到末次随访时平均(92.6±5.3)分(80~100分)。未发生陶瓷组件的碎裂及假体脱位,1髋(1.9%)出现异响,1例发生症状性血栓。结论氧化铝复合陶瓷对陶瓷界面的短期临床效果满意,大头颈陶瓷假体的使用减少了术后脱位率,关节稳定性良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并分析陶瓷对陶瓷短柄全髋关节置换术在治疗中晚年股骨头坏死晚期患者的近期疗效。方法选取我院在2011-01~2013-12间收治的92例进行陶瓷对陶瓷短柄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中晚年股骨头坏死晚期的患者(共92髋),其中74例患者通过后外侧入路,另18例则通过前侧入路。在患者术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以及之后每年进行一次随访,通过使用Harris髋关节评分和WOMAC骨关节炎指数对患者关节功能进行评估。结果92例患者中共有90例患者进行了随访。最后一次随访中,患者拍摄的X光片显示假体位置和术后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患者术后髋关节部位疼痛感明显减轻或消失,患者Harris髋关节评分和WOMAC骨关节炎指数较手术前有了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随访期间患者均未发生感染、骨折或其他严重并发症、假体感染等。结论陶瓷对陶瓷短柄全髋关节置换术能够最大限度地保留患者骨量,且置换假体在初期稳定性教好,使用全陶瓷进行置换术能够降低患者磨损率,近期疗效较为理想,患者发生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较低。  相似文献   

9.
陈彦  丁洪  翟建明  吴永智 《海南医学》2014,25(6):822-824
目的观察陶瓷-陶瓷与金属-聚乙烯材料治疗股骨头无菌性坏死的临床疗效,为全髋关节置换术选择不同关节面材料提供参考。方法选取在我科行全髓关节置换术治疗的45例股骨头无菌性坏死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不同关节面材料分为陶瓷组22例和金属组23例。陶瓷组采用陶瓷一陶瓷(Ceramic-on—ceramic articulation,coc)人工髋关节假体,金属组采用金属-聚乙烯(Metalonhigh—molecular-weight polyethylene articulation,MOP)人工髋关节假体,比较两组患者术后Harris评分、随访期间影像学变化、假体松动等相关并发症。结果所有患者平均随访时间为42个月(36-48个月),术后均未出现骨折、脱位、感染、下肢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两组患者术后患肢活动能力显著改善,髋关节疼痛消失,术后1年Harris评分较术前显著升高(P〈0.05);金属组部分患者术后3年Harris评分降低,经比较发现,陶瓷组术后3年Harris评分显著高于金属组(P〈0.05),其术后3年的优良率稍高于金属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陶瓷组柄体下沉,吸收性骨反应以及骨假体稳定性显著高于金属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金属-聚乙烯与陶瓷-陶瓷关节界面术后优良率相似,但陶瓷界面磨损、骨溶解、假体松动发生率较低,应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选择材料。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人工关节置换术作为一种治疗关节疾病、重建关节功能的有效方法,临床上已广泛开展。本研究就是对近年来的全陶瓷人工髋关节的研究进展进行一个综述。方法查阅大量文献发现尽管随着假体设计的改良、外科技术的进步及骨水泥技术的发展,初次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的寿命较早期有所延长,15~20年的生存率已达90%。结果陶瓷碎屑可被看做是惰性物质,不散发出离子也不发生生化反应,用高纯度的氧化铝陶瓷可以消灭或者至少显著延迟和减少聚乙烯磨损颗粒所引起的广泛溶骨。随着材料及制造工艺的进步,全陶瓷大直径全髋假体也显示出了新的希望。结论陶瓷材料具有很好的耐磨损率及可湿性(wettability),陶瓷假体的磨损微粒体积和形状特点亦属于低生物活性类型。全陶人工髋关节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是未来生物型人工关节研究的主要热点之一。  相似文献   

11.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髋关节疾病的作用、手术方法、疗效及预后。方法:应用美国Biomet公司人工全髋关节假体及手术器械,对100 例患者(112髋)施行全髋关节置换,其中非骨水泥型人工全髋关节78髋,骨水泥型人工全髋关节22髋,杂交固定型人工全髋关节12髋,平均随访5年。结果:患者平均术后3-4周离床活动,1例术后发生关节脱位,3例发生手术侧肢体深静脉栓塞,所有患者经5年随访,假体无松动,无翻修,关节功能Harris评分均较术前优良。结论: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类风湿性髋关节炎、髋关节骨关节炎,股骨头无菌性坏死,股骨颈骨折等疾病疗效显著,并发症少,很大程度地改善了病人关节功能,提高了术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已成为治疗髋关节疾病的标准手术之一 [1].THR可以明显地缓解疼痛、重建关节稳定和改善关节功能,但由于存在假体设计或材料本身的原因,术后假体撞击、脱位,松动以及磨损问题仍然是影响该手术远期疗效的主要因素.目前,我们所用金属对金属人工髋关节是改进型金属人工髋关节,假体间具有独特的液体薄膜润滑作用,髋臼略大于股骨头,增加了接触面,减少了摩擦力,可降低假体关节面磨损率,而且股骨头头颈比增加,髋关节活动范围增加,减少了假体间的撞击,可较好地改善术后假体长期生存率.我们对19例年龄<60岁的22个患髋应用金属对金属的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并对全部患者进行了随访,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强直性脊柱炎非骨水泥型全髋关节置换术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廖前德  钟达   《中国医学工程》2006,14(2):180-183
目的探讨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行人工非骨水泥型全髋关节置换的手术时机、手术方法及疗效分析。方法自2000年对27例33髋强直性脊柱炎后髋关节强直的患者经Gibson入路行人工非骨水泥型全髋关节置换术,其中男21例27髋,女6例6髋;年龄19—37岁,平均32.9岁。术前Merle D’Aubigne评分平均6.9分(3-8分)。结果27例33髋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21个月(5-46个月)。假体位置良好,无脱住,髋关节疼痛消失。各向运动良好。患者评分平均17.3分(16—18分)。结论对强直性脊柱炎可放宽手术年龄限制,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在术中采取恰当的关节置换技术,均可恢复髋关节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取得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14.
正0引言随着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发展和改进,越来越多的患者接受关节置换手术,缓解关节疼痛,改善关节功能。人工关节长期使用所引发的无菌性松动是成为关节置换术后慢性疼痛的主要病因。因此关节置换术后无菌性松动逐渐成为关节骨科医生的主要研究方向,笔者在临床工作中治疗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松动1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患者,男,63岁,1999年因左股骨头坏死在我院行"左侧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现因"左侧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青年期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的治疗方法.方法: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患者13例,年龄16~19岁,全部存在髋臼、股骨头、颈发育不良.采用陶瓷-陶瓷假体给予全髋置换治疗.应用Harris评分进行功能评价.结果:13例患者Harris评分81~94分,步态正常,患髋无痛感.结论:对青年期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患者,采取陶瓷-陶瓷假体全髋置换手术治疗可以取得满意的疗效,但其昂贵的价格限制了使用范围.  相似文献   

16.
氧化铝全陶瓷内衬对陶瓷头界面全髋置换的临床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Wu HB  Cai YZ  Yan SG  Wang XH  Wu LD  He RX  Dai XS 《中华医学杂志》2011,91(47):3316-3319
目的 分析第三代氧化铝全陶瓷内衬对陶瓷头界面在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的中期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收集1999年1月至2005年10月135例患者临床资料,共获得有效随访患者119例,共146例髋.其中髋臼侧均为羟基磷灰石(HA)涂层压配固定臼杯,股骨侧123例为非骨水泥HA近端涂层压配固定,23例为锥形光面骨水泥固定,所有假体的头臼界面均为氧化铝陶瓷头对全陶瓷内衬.进行最短时间5年以上,平均(72.9±10.9)个月的随访,对其进行临床和影像学检查评估疗效.结果 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从术前平均(49.6±7.9)分提高到术后末次随访(91.7±3.0)分(P<0.05).以翻修作为终点的假体5年生存率为96.6%.1例因髋臼杯移位松动而翻修;1例出现外伤性股骨假体周围骨折,行翻修术;1例患者因轻微外伤后并发陶瓷内衬破损行翻修术;另2例因感染而翻修.此外,16例术中并发股骨侧截骨面皮质劈裂,延迟负重后无假体松动下沉;1例髋术中并发髋臼骨折,行保守治疗后髋臼无松动;2例术后出现脱位,保守治疗成功;2例出现非典型性关节异响,非手术治疗后消失.其余无论是骨水泥或非骨水泥假体,假体髋臼侧和股骨侧均固定稳定,假体周围无骨溶解,假体无明显松动和下沉.结论 第三代氧化铝全陶瓷内衬对陶瓷头界面假体用于初次全髋置换中期临床随访结果满意,但需要避免陶瓷界面特有的并发症,假体使用需要注意良好的临床技术.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后外侧小切口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技术要点及临床疗效. 方法 采用髋关节后外侧单一小切口对16例16髋进行微创全髋关节置换术,同期采用23例23髋常规后外侧入路行全髋关节置换术. 结果 术后随访6~24个月,平均18.2 个月.微创组切口长度、术后住院时间、术后1个月Harris评分明显优于常规组(P<0.05);而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3个月Harris评分、髋臼假体外展角、髋臼假体前倾角、髋臼-假体黏附率及股骨-假体三点固定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微创组术后关节位置良好,疗效满意. 结论 后外侧入路微创全髋关节置换术具有对软组织损伤小、术后疼痛轻、恢复快等优点,但其操作复杂,技术要求高,应由拥有丰富经验的医院及医生开展.由于本组观察时间较短,其长期疗效有待于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运用特制型人工假体治疗长骨骨端骨巨细胞瘤.方法:自2000年6月~2005年12月共收治长骨骨端巨细胞瘤11例,均采用瘤段切除,特制型人工假体置换术.假体类型:铰链式膝关节6例,肱骨近端假体2例,加长型全髋关节3例.结果:本组10例患者获得随访,平均随访26.5个月,软组织复发2例,其中1例行截肢手术,局限性感染1例,9例患者功能活动满意,术后3个月人工肱骨头关节活动范围达50度,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髋关节活动范围达90度,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屈膝平均达90度.结论:特制型人工假体治疗长骨骨巨细胞瘤能减少复发,使患者早期活动,有助于改善患者生活质量,近期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陶瓷头对陶瓷髋臼临床效果.方法 对41名(46髋)采用陶瓷头对陶瓷髋臼的全髋人工关节置换患者进行随访,平均随访时间 22个月(13~47个月).利用Harris评分方法 对所有髋关节进行功能评定.包括术前及最后1次随访.所有病人术后及最后1次随访均拍摄髋关节正侧位片,以记录有无假体松动、假体周围的骨溶解、透亮线、股骨矩吸收等情况.从而综合对术后效果进行评定.结果 最后随访时髋关节平均Harris评分87分(72~98分).手术效果优32髋(70% ) 、良13髋(28% ) 、差1髋(2% ); Greun 股骨分区,尤其是1 区和顶端无> 2mm 的透亮线及既往未见的新出现的透亮线,无假体迁移;髋臼侧Delee-Chanley 分区位置无改变,无宽度≥2mm 放射透亮带,髋臼无迁移或其他位置改变表现;没有翻修假体.整体手术随访效果优秀.结论 本研究中陶瓷-陶瓷的关节置换在植入后未观察到任何骨质溶解的表现,也无磨损和骨质融合的证据.陶瓷-陶瓷人工关节具有磨损小,组织相容性好等优点,是一种很好的临床选择.但同时也具有易碎,价高等缺点,对手术技术也要有一些特殊注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总结分析进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对各类髋部疾病的临床疗效以及手术要点,探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髋部疾患的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 2008年1月-2009年1月,我们采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各类髋部疾病患者16例,其中股骨颈骨折4例、股骨头坏死5例、骨性关节炎5例、先天性发育不良2例,并在术后进行随访。结果本组16例患者术后住院14-24 d,出院时均已下地。术后Harris评分较之术前均有明显提高(表1)。16例患者术后均获随访,随访时间为12~22个月,平均随访23.2个月,后X线照片示:假体无移位且无髋见髋臼边缘骨赘增生。结论 HR是治疗髋部痰患的有效方法 ,术中精心操作和术后康复对临床疗效至关重要,缓解关节疼痛,提高了患者生活质量,具有手术效果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