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调查研究2岁~3岁儿童父母对儿童保健知识的需求状况和获取途径.方法 以2016年1月—12月我院门诊就诊的2岁~3岁儿童父母300名为研究对象,自制调查问卷,调查分析其对儿童保健知识的需求状况与获取途径.结果 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儿童家长儿童保健知识得分最高为(13.2±2.1)分,随着文化程度的增加,对儿童保健知识的掌握越好;家长对儿童保健知识内容的需求状况,前三位依次为常见疾病防治(57.0%)、定期体检(56.3%)、定期智能检查(53.3%);儿童保健知识获取途径主要为保健门诊咨询(50.7%),其次为媒体途径(42.7%)、医院发放宣传册(33.7%).结论 2岁~3岁儿童父母对儿童的保健知识掌握程度表现一般,还需要加强对儿童保健知识的健康教育,采用多元化的形式提高儿童父母对儿童保健知识的认知,扩展获取途径.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低出生体质量对儿童认知能力和行为发育的影响.方法采用Bayley婴幼儿发育量表(BSID)、2~3岁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CBCL)和自编家庭一般环境问卷对50名2~3岁低出生体质量(LBW)儿童和380名正常出生体质量(NBW)儿童进行发育智商评定和行为问题调查.结果LBW组的智力发育指数(MDI)和运动发育指数(PDI)分别为(97.4±20.2)和(99.8±16.3),显著低于NBW组(P<0.01,0.05),LBW组MDI<85分者的比例为20%,显著高于NBW组的2%(P<0.01).②LBW组行为问题发生率为24%,NBW组为14.21%,LBW组社交退缩的发生率为8%高于NBW组儿童,差异有显著性(P=0.02,),而NBW组儿童的睡眠障碍分[(2.74±2.50)分]高于LBW组[(2.10±1.85)分],差异有显著性(P=0.031).结论2~3岁LBW儿童的认知水平低于NBW儿童,易发生行为异常.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儿童的气质特征,了解ADHD儿童的气质与行为问题的关系.方法 采用<3~7岁儿童气质问卷>、<8~12岁儿童气质问卷>和对73例6~11岁ADHD患儿及47例正常儿童进行测查.结果 1.ADHD组儿童中难养型和中间偏难养型占的比例大,分别为23.3%和37.0%,ADHD组的8个气质维度:活动水平、节律性、适应性、情绪本质、持久性、反应强度[分别为(3.90±0.77)分、(3.47±0.60)分、(3.53±0.58)分、(3.35±0.57)分、(3.64±0.67)分、(3.87±0.82)分]均高于正常对照组[(3.37±0.62)分、(3.11±0.61)分、(3.21±0.57)分、(2.96±0.56)分、(3.04±0.81)分、(3.40±0.74)分],两者有高度显著性差异(P<0.01),ADHD组的注意分散、反应阈[分别为(4.33±0.78)分、(3.66±0.83)分]与对照组[分别为(4.01±0.69)分、(3.33±0.68)分],有显著性差异(P<0.05).2.ADHD组和对照组比较,男童的行为因子中分裂样、多动、违纪、强迫性及攻击性有高度显著性差异(P<0.01),体述、社会退缩、抑郁有显著差异性(P<0.05).女童的行为因子中攻击性、多动有高度显著性差异(P<0.01),体述、社会退缩、抑郁有显著性差异(P<0.05).3.ADHD组男女童的气质纬度与多个行为因子具有相关性.结论 1.ADHD儿童较对照组儿童更容易产生行为问题.2.ADHD儿童的气质有其独特性,其气质纬度与行为关系密切.3.针对ADHD儿童气质特点进行行为矫正可减少行为问题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3~5岁儿童打鼾与行为问题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儿童打鼾与行为问题的关系.方法 从长沙市5个辖区的10所幼儿园中随机抽取3~5岁儿童854例,由其家长完成儿童的睡眠状况和conners父母症状问卷(PSQ)调查.结果 854例3~5岁儿童中,无打鼾336例,偶尔打鼾438例,频繁打鼾80例.3组儿童的年龄、母亲文化程度、家庭收入及家庭类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频繁打鼾组与偶尔打鼾组儿童的性别、年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频繁打鼾组儿童PSQ中的品行问题、学习问题、冲动-多动及多动指数4因子评分[分别为(0.61±0.36)分、(0.88±0.51)分、(0.87±0.60)分和(0.79±0.47)分]与偶尔打鼾组[分别为(0.50±0.29)分、(0.67±0.44)分、(0.61±0.50)分和(0.60±0.38)分]及无打鼾组[分别为(0.49±0.33)分、(0.58±0.40)分、(0.58±0.54)分、(0.55±0.40)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频繁打鼾组多动症的发生率为8.8%,与偶尔打鼾组的2.7%及无打鼾组的3.6%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儿童打鼾与品行问题、学习问题、冲动-多动等行为问题及多动症有关,应关注打鼾儿童的心理行为发育.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潍坊市儿童血铅水平,以便探讨儿童铅中毒防治对策.方法 2010年,在潍坊市抽取城乡0~14岁儿童4223名进行调查.结果 调查4223人,血铅浓度为56.57±27.12μg/L(男性为58.58±27.14μg/L,女性为53.87±26.89μg/L),其中>100μg/L的233例,均为轻度铅中毒,铅中毒检出率为5.52%.铅中毒检出率,男性为5.90%,女性为5.01%(P>0.05);0~4岁为2.68%,5~6岁为8.67%,7~14岁为6.96%(P<0.01).铅中毒组血钙、铁、锌低于非铅中毒组(P<0.01),血铅水平与血钙、铁、锌呈负相关(p<0.01).结论 潍坊市0~14岁儿童血铅水平不高,儿童铅中毒可导致血钙、锌水平下降.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深圳市坪山新区流动儿童保健服务的利用现状及其相关因素,为健全新区流动儿童保健服务提供依据。方法:本研究于2014年10—12月在坪山新区辖属的54家幼儿园中,分层整群抽样抽取12家幼儿园,共计590名流动儿童看护人进行回顾性问卷调查。所有数据经过核对以后采用χ~2检验进行单因素分析。结果:(1)流动儿童建立深圳市儿童保健档案率(38.72%)低于户籍儿童(73.28%),P<0.05;(2)流动儿童"五苗"接种率(67.93%)低于户籍儿童(75.86%),P<0.05;(3)流动儿童在不同年龄段达到4次、2次、1次、1次体检次数要求的比例均低于户籍儿童,其中8.31%、15.20%、16.86%、23.04%流动儿童在1岁以内、1~2岁、2~3岁、3岁以后从来没有体检过;(4)影响儿童保健服务利用的主要因素为儿童看护人文化程度、经济水平。结论:坪山新区流动儿童保健利用情况总体低于户籍儿童,相关部门应采取多种措施提高其保健水平。  相似文献   

7.
目的 收集学龄前儿童(0~6周岁)饮食行为问题发生情况,探讨饮食行为问题与儿童生长发育的相关性.方法 对2014年3月至2016年3月在山东省交通医院保健科门诊查体的1258例0~6周岁儿童看护人进行儿童饮食行为问卷调查,获得儿童及其看护人的一般资料和各饮食行为问题发生率,采用χ2检验和多元回归分析探讨儿童饮食行为问题的影响因素及儿童饮食行为问题与儿童生长发育的关系.结果 调查发现儿童体质量指数(BMI)正常的比例约为66.1%(832/1258),存在消瘦问题儿童的比例约为14.1%(177/1258),另外还有约19.8%(249/1258)的儿童存在超重和肥胖问题;0~6周岁儿童饮食行为问题出现最多的三位分别是吃饭注意力不集中(62.5%)、看护人过度关心(59.1%)、吃饭地点不固定(45.4%).不同月龄组儿童出现吃饭注意力不集中、吃饭地点不固定等饮食习惯与儿童生长发育状况均呈现相关性(P<0.05).结论 吃饭注意力不集中、看护人过度关心、吃饭地点不固定等儿童饮食行为问题在本市儿童中发生较普遍,且容易导致儿童消瘦、超重和肥胖的发生,儿童饮食行为问题会对学龄前儿童成长发育产生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川渝农村项目县5岁以下儿童生长及保健现状,为制定科学、有效的儿童保健政策及干预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不等概率抽样选取川渝地区6个项目县的54个自然村中5岁以下儿童及其看护人为研究对象,对儿童看护人进行问卷调查并测量家中5岁以下儿童身高(长)和体质量、检测6~35个月龄儿童血红蛋白.对5岁以下儿童生长情况影响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5岁以下儿童看护人1 089人,文化程度小学或初中者占82.1%(894/1 089),2009年家庭人均纯收入中位数为2 500元.家中最小孩子住院分娩率为86.6%(933/1 077),初乳喂养率为96.4%(1 050/1 089),平均断奶月龄(11.6±5.6)个月,过去2周儿童腹泻患病率为19.6%(213/1 089),咳嗽过的儿童有264人(24.2%).5岁以下儿童1 197人,生长迟缓率、低体质量率和消瘦率分别为17.4%(200/1 152)、4.7%(55/1 173)和2.2%(25/1 148),6~35个月龄儿童低血红蛋白(<110 g/L)检出率为38.4% (272/709),其中男童低体质量率高于女童[5.9%(38/645) vs 3.2%(17/528);x2=4.638,P=0.031]、男童消瘦率高于女童[3.0%(19/634) vs 1.2%(6/514);x2=4.460,P=0.03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儿童性别为男、母亲在家分娩和低出生体质量可能是儿童生长水平低下的影响因素.结论 川渝农村地区5岁以下儿重看护人的儿童保健认知水平普遍较低,儿童生长发育存在不同程度的滞后和营养不良,应加强儿童保健知识宣传和健康教育工作,提高保健机构服务能力.  相似文献   

9.
32例自闭症儿童的睡眠相关问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自闭症患儿睡眠相关问题.方法 采用儿童睡眠习惯问卷(the Children's Sleep Habits Question-aire,CSHQ)调查2.5~5岁自闭症患儿32例和幼儿园就读的健康儿童37例.结果 2.5~3岁自闭症患儿睡眠总量为(10.91±1.03)h,显著低于同年龄段正常儿童睡眠总量(11.83±0.27)h(P<0.05);3~5岁自闭症患儿睡眠总量为(9.71±0.27)h,显著低于同年龄段正常儿童睡眠总量(10.39±1.55)h(P<0.05).儿童睡眠习惯问卷中,2.5~3岁自闭症患儿总分为(48.00±1.79),正常儿童总分为(47.05±6.15),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5岁自闭症患儿总分为(47.86 ±3.34),正常儿奄总分为(45.31±6.56),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8项睡眠因子评分比较,2.5~3岁自闭症组与正常组在睡眠持续情况、夜醒、白天嗜睡3项中有统计学差异(P<0.05);3~5岁自闭症组与正常组在睡眠潜伏期、睡眠持续情况、夜醒、白天嗜睡4项中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与同龄正常儿童相比,2.5~3岁及3~5岁自闭症患儿的睡眠总量均减少,并在睡眠持续情况、夜醒、白天嗜睡等多项睡眠问题上较正常儿童突出.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年龄、性别及季节对西安市0~12岁儿童维生素D状态的影响,为本地区防治儿童维生素D缺乏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1333例0~12岁西安市健康儿童血清25-(O H)D水平,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0~12岁儿童血清25-(O H)D总体水平为(31.69 ± 17.07)ng/mL.1333例儿童中,血清25-(O H)D 充足618例(46.36%)、缺乏444例(33.31%)、不足组256例(19.20%).不同年龄组血清25-(O H)D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婴儿组血清25-(O H)D水平为(38.17 ± 18.40)ng/mL,学龄组为(24.02 ± 13.21)ng/mL,随着年龄增长,血清25-(O H)D水平降低.学龄组男童血清25-(O H)D水平低于女童(P<0.05).春、夏季血清25-(O H)D水平均高于冬季(P<0.05).冬季维生素D缺乏及不足率均高于其他3组(P<0.05).结论 西安市3~12岁儿童普遍存在维生素D缺乏或不足,应加强该年龄段儿童户外活动;必要时给予维生素D制剂干预.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儿童少年癔症发病率有上升趋势。由于儿童少年本身所具有的天真、幼稚、心理发育不完善等特点,正确有效的护理措施对治疗有直接作用。现将我院1999年10月—2 0 0 2年9月收治的2 1例儿童少年癔症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临 床 资 料1 一般资料 2 1例中,男8例,女13例,男 女=1 1.6 3。发病年龄8岁~16岁(13.5±2 .78)岁。病史3年~4年(0 .4 74±0 .19年)。2  教养方式 教养严格子女感到压力过大3例(14 .2 9% ) ,对子女娇纵、过分溺爱16例(76 .19% ) ,缺乏教育2例(9 .5 2 % )。3 发病诱因 受批评4例(19.0 5 % ) ,外伤或受惊吓4例(1…  相似文献   

12.
内蒙古三个项目县儿童保健状况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了解内蒙古三个项目县的儿童健康状况和保健水平并探索可能的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三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入户面对面调查并测量儿童生长发育相关指标及血红蛋白水平.结果 5岁以下儿童看护人405名,6~36月龄儿童测量血红蛋白278人.5岁以下儿童的生长迟缓率为15.0%,两周腹泻患病率为30.1%,咳嗽患病率为29.1%;6~36月龄儿童的贫血患病率为45.0%.维生素A的补充率为3.7%,其他维生素及矿物质的补充率分别为7.9%和29.0%.在半年内特制的维生素A胶囊的补充率为5.0%.结论 内蒙古三个项目县5岁以下儿童营养不良率较高,儿童保健的整体水平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我国农村地区看护人营养知识与儿童饮食行为的关系。方法:采用询问调查方法, 对随机选择的3361名看护人及其所照看儿童(2~7岁)进行问卷调查;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分析看护人营养知识与儿童饮食行为的关系。结果:看护人营养知识知晓率为57.9%;儿童不良饮食行为发生率:不喝牛奶79.6%, 偏食挑食66.0%, 吃零食84.1%, 不吃早餐24.4%, 不按时就餐13.7%;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看护人营养知识水平低是其所照看儿童不饮食行为(吃零食除外), 如不喝牛奶(OR=1.665)、偏食挑食(OR=1.338)、不吃早餐(OR=1.330)和不按时就餐(OR=1.582)等的危险因素。结论:看护人营养知识与儿童不良饮食行为有关, 应大力开展看护人营养知识健康教育, 以促进儿童养成良好的饮食行为。  相似文献   

14.
周勇  颜霞 《当代医学》2016,(3):159-160
目的 了解郴州市儿童家长对铅中毒防治相关知识的认知现状,以便更好地做好儿童铅中毒的预防.方法 对146名郴州市某医院儿科的0~6岁儿童家长就儿童铅中毒的防治知识了解情况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城乡差异、不同文化程度、不同年龄段儿童家长等因素会影响家长对儿童铅中毒知识的了解,城市地区、文化程度高、婴幼儿期(0~3岁)的家长对儿童铅中毒防治知识得分相对更高,分别为(6.90±1.82)分、(6.87±2.02)分和(6.76±1.70)分(P<0.05);不同性别家长的铅中毒防治知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家长对儿童铅中毒有不同程度的认识,但还存在一些误区和不足,应当加大铅中毒知识的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对10~11岁儿童行为问题集体心理干预的方法及效果. 方法 筛查10~11岁有行为问题的儿童82名,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随机抽取无行为问题儿童50名作为正常组.对干预组儿童进行为期一个学期的社会技能训练,结合父母心理干预.采用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CBCL)及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EMBU)进行干预前后评价. 结果 干预前干预组与对照组CBCL总分及各因子分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而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干预后除多动因子外干预组CBCL总分及其余因子与正常组比较无统计学显著性差异[(30.78±9.75)分vs(26.70±7.89)分、(3.59±2.11)分vs(3.74±2.50)分、(2.37±2.40)分vs(2.00±1.83)分、(2.22±1.65)分vs(2.74±2.00)分、(6.54±3.51)分vs(6.46±3.45)分、(1.73±1.34)分vs(1.66±1.72)分,P>0.05)];而对照组和与正常组比较只有体诉和违纪因子无显著差异.干预前后干预组自身对照CBCL总分及各因子分显著下降(P<0.01).干预后干预组EMBU部分因子分值显著改善(P<0.05,0.01). 结论 采用儿童与父母相结合的集体心理干预对儿童行为问题效果较好、切实可行.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农村留守儿童的个性行为情绪状况.方法 采用艾森克个性问卷(EPQ)、流调用儿童抑郁量表(CES-DC)、Rutter儿童行为量表教师问卷、儿童自我意识量表(PHCSS)、对900名7~16岁农村儿童进行调查,对留守组与非留守组儿童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显示留守儿童EPQ的P分、N分[(5.25±2.56)分、(9.48±5.33)分]高于对照组[(4.79±2.16)分、(8.10±4.97)分],差异有显著性( P <0.05,P <0.01);留守组儿童个性偏差检出率为64.4%,高于非留守组的47.6%(χ2=21.25 P <0.01); 抑郁症状检出率40.4%,高于对照组的27.8%,差异有显著性(χ2=13.78,P <0.01).留守儿童CES-DC得分[(18.24±8.65)分] 高于对照组[(15.85±7.45)分],差异有显著性( P <0.01);留守组在躯体外貌、幸福与满足、A行为上得分低于对照组( P <0.05, P <0.01).年龄越大上述现象越明显.结论 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卫生状况差于同龄非留守儿童,其问题主要表现在个性缺陷和抑郁症状,及主观幸福感的降低.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农村留守儿童抑郁的特点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 对取自重庆、贵州两地乡镇的667名农村留守及非留守儿童(包括小学五年级、初二和高一共三个年级)进行抑郁水平及相关因素的调查.结果 在五年级和高一年级中,留守儿童的抑郁得分[(42.90±8.27)分,(43.66±8.16)分]显著高于非留守儿童[(38.45±7.80)分,(42.17±6.90)分],而在初二组中差异不显著.父母外出打工时儿童的年龄阶段在高一学生中主效应显著(F(4,188)=7.50,P<0.01).各年级均显示父母在儿童2岁或2岁以下时离开,儿童的抑郁水平最高[分别为(44.39±8.44)分,(43.75±7.09)分,(49.04±9.63)分].父母在打工期间与儿童的联系频次在五年级学生中主效应边缘显著(F(4,169)=2.09,P=0.08),在高一学生中主效应显著(F(4,228)=2.83,P<0.05).在初二和高一年级中,联系频次低于每月一次的儿童抑郁水平显著高于其他组儿童(P<0.05).结论 为了保护农村留守儿童的健康发展,需要对其进行适当的心理干预.父母在儿童的早期最好避免与其长期分离,外出打工后要尽量加强与孩子的联系,将有助于缓解留守儿童的抑郁情绪.  相似文献   

18.
东莞市市区儿童锌营养状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东莞市市区儿童锌营养状况。方法 对东莞市市区幼儿园 5 70名 3~ 6岁儿童进行头发微量元素锌测定。结果 本地区儿童发锌含量为男 (76 5 1± 2 0 . 0 9) μg/g ,女 (87. 4 3± 2 3. 97) μg/g ,锌缺乏率为男5 9. 3% ,女 5 0. 4 %。结论 不同年龄、性别儿童之间头发锌含量存在一定差异 ,本地区儿童锌营养状况处于一个低水平 ,与饮食结构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广州市城区3岁以下儿童保健的现状与需求,为有关部门改善儿童保健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取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抽取越秀区9条行政街道各3个居委会的3岁以下散居儿童为调查对象,对儿童看护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共调查533名儿童,流动儿童看护人普遍文化程度较低,多数家庭收入不高;儿童看护人健康知识匮乏,纯母乳喂养的适宜持续时间知晓率只有43.15%,"补钙最有效的方法"知晓率是27.20%;流动人口对儿童保健服务利用率低,接受产后访视者只有24.95%,儿童保健覆盖率为75.23%;流动人口对儿童保健服务有需求,91.93%表示需要儿童体检、94.93%希望获得儿童保健知识。结论:流动儿童保健状况较差,应采取多种措施提高其保健水平。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较全面地了解8~16岁儿童短时记忆发展的特点和规律.方法 采用横断研究的方法 ,选取8~16岁儿童共157名,测量了数字、词语、空间和位置短时记忆广度.结果 8~16岁儿童不同任务的短时记忆广度随龄增加(F(4,145)=35.56,P<0.01).各任务短时记忆广度均于14岁达到高峰[数字(8.83±1.31)分、词语(4.79±0.68)分、空间(5.90±0.77)分、位置(5.42±1.28)分],14和16岁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短时记忆的发展符合认知发展的基本规律,不同任务的短时记忆广度具有相同的发展趋势,但平均广度分数与Pascual-Leone模型的预测并不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