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不同方法部分性脾栓塞术治疗脾功能亢进(附30例报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部分性脾栓塞术 (PSE)治疗脾功能亢进的疗效。方法 :采用Seldinger技术经股动脉行超选择性脾动脉插管 ,分析部分性脾动脉栓塞治疗脾功能亢进的疗效。结果 :30例脾亢病人均收到良好的疗效 ,脾下极动脉栓塞组较脾动脉主干栓塞组术后反应轻微。结讨 :部分性脾栓塞是治疗脾功能亢进安全有效的方法 ;脾下极动脉栓塞在收到良好疗效的同时可使术后反应有所减轻。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部分性脾栓塞术(partial splenic embolization,PSE)治疗脾功能亢进的疗效,探讨其临床应用及价值。方法:对16例门静脉高压脾功能亢进患者进行部分性脾栓塞治疗,对比治疗前后白细胞(WBC)、血小板(PLT)、红细胞(RBC)、凝血酶原时间(PT)的变化以及和栓塞面积的关系进行对比研究。结果:栓塞术后一周和一日化验WBC、PLT、RBC、PT较栓塞前明显回升,并且PSE治疗脾亢栓塞体积在50%~75%,之间的疗效最好,未见明显副反应。结论:PSE术能有效地缩小脾脏,缓解脾亢,并保留部分脾脏以维持正常脾功能因此,PSE术是脾亢患者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Embosphere微球作为栓塞剂行部分脾动脉栓塞术(PSE)治疗脾功能亢进的临床疗效。方法经股动脉插管对52例肝硬化脾功能亢进患者予Embosphere微球栓塞部分脾动脉,观察术前及术后不同时期血常规变化、门脉主干内径变化及术后反应。结果 PSE术后患者血常规提示白细胞及血小板均高于术前(P〈0.05),门脉主干内径较术前缩小(P〈0.05),且1年的随访,临床有效率100%,术后均无严重副反应。结论 Embosphere微球作为栓塞剂行PSE治疗脾功能亢进,栓塞后不良反应轻微,对末梢血管栓塞效果好,栓塞作用完全且持久,疗效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和分析部分性脾动脉栓塞(PSE)治疗肝硬化脾功能亢进的疗效及并发症.材料和方法对20例(男16例;女4例)肝硬化脾功能亢进患者采用PSE治疗,观察术后外周血白细胞、血小板及红细胞计数以及术后各种不良反应.结果术后外周血白细胞、血小板术后各期计数有明显升高,红细胞计数无明显变化.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部分性脾动脉栓塞(PSE)是治疗脾功能亢进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为观察部分脾动脉栓塞术(PSE)治疗脾功能亢进的临床价值,分析各种原因所致的脾功能亢进患者32例临床资料。本组患者为临床确认的原发或继发脾功能亢进,均采取seldinger’s法穿刺股动脉后选择性或超选择性插管脾动脉,明胶海绵颗粒(高温消毒)加抗生素做为栓塞剂行部分脾动脉栓塞。结果,32例脾功能亢进,近期疗效达97%以上,治愈28例,治愈率87.5%;随访1年,4例复发,复发率12.5%,行再次脾栓塞。表明PSE操作简单且适用范围广,疗效确切,可作为外科脾切除的替代疗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部分脾栓塞术(PSE)治疗肝炎肝硬化脾功能亢进的临床疗效。方法局麻下采用Seldinger技术行股动脉穿刺,应用明胶海绵颗粒栓塞部分脾动脉分支;观察患者手术前后外周血象、脾脏厚度、脾静脉内径、临床症状和体征的变化情况及术后并发症。结果 PSE后患者外周血白细胞、血小板升高,脾脏回缩、脾静脉内径缩小,临床症状改善;超选脾中下极动脉分支栓塞法较脾动脉低压流控法栓塞治疗脾功能亢进并发症少且轻。结论 PSE治疗肝炎肝硬化脾功能亢进疗效肯定,术后并发症可控,是目前治疗脾功能亢进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部分脾动脉栓塞术(PSE)在治疗肝硬化引起的脾功能亢进中的方法、疗效及临床价值.方法:西门子数字减影机下对31例患者(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伴脾功能亢进17例,肝硬化并肝癌伴脾功能亢进14例)进行部分脾动脉栓塞,观察术前、术后外周血象及并发症发生的情况.结果:脾功能亢进患者行部分脾动脉栓塞后外周血象均达正常,半年随访治愈率占80%,总有效率95%.结论:PSE对治疗脾功能亢进有明显疗效,是一种损伤小、安全程度高、不良反应少的治疗方法,可以补充传统的外科脾切除手术.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部分性脾栓塞(PSE)治疗脾功能亢进(脾亢)的临床应用及价值。方法 对15例肝硬化并脾功能亢进患者进行了部分性脾栓塞治疗。结果 术后15例患者脾脏缩小、白细胞和血小板明显回升,未发生脾脓肿等严重并发症。结论 PSE术能够缩小脾脏以缓解脾亢,同时保留部分脾脏以维持正常脾功能。因此,PSE术是膊亢患者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应用脾动脉栓塞术(PSE)治疗脾功能亢进的价值,为脾功能亢进患者寻找一种创伤小、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 随机收集我院2000-2009年10月间资料较完整的38例脾功能亢进症患者,用经抗生素浸泡后的明胶海绵颗粒作栓塞物进行部份性脾动脉栓塞,栓塞面积大部份为50%-70%,1例栓塞面积90%.结果 38例脾功能亢进患者行部分性脾栓塞术后总有效率94.7%,2例效果不明显.31例患者1年后随访,2例复发,复发率6.5%.结论 部分性脾栓塞术适用范围广,疗效确切,只要熟练掌握插管技术,注意并发症的防治,完全可作为脾切除的替代手术.  相似文献   

10.
王广举  张国安  刘斌 《当代医学》2011,17(30):65-67
目的 探讨部分性脾栓塞术(partial splenic embolization,PSE)治疗脾功能亢进的临床应用.方法 对39例肝硬化脾功能亢患者进行PSE治疗,栓塞程度60%~70%,观察治疗前后测定外周血细胞计数及临床症状变化.结果 术后WBC、PLT计数均较术前显著升高并一直持续到术后6个月,BBC无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11.
薛元领  杨泽云 《安徽医学》2012,33(11):1521-1522
目的通过临床对肝硬化脾功能亢进患者应用部分性脾动脉栓塞术,分析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该方法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肝硬化合并脾功能亢进患者30例,采用Seldinger技术在患者的股动脉进行穿刺,插管至脾中、下极动脉,将明胶海绵颗粒注入其中,形成患者脾动脉远端部分性栓塞,范围大约为40%~50%。结果肝硬化脾功能亢进患者经过部分性脾动脉栓塞术后,外周血白细胞、血小板以及红细胞出现不同程度的升高表现,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部分性脾动脉栓塞术具有明显的疗效,对患者的创伤小,掌握栓塞要求能够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部分性脾动脉栓塞术 (PSE)在治疗脾功能亢进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各种原因所致的脾功能亢进患者 2 1例 ,用明胶海绵颗粒 (高温消毒 )加用抗菌素选择性或超选择性脾动脉栓塞。结果 :2 1例脾功能亢进近期疗效达 90 %以上 ,治愈 17例 ,治愈率 84 .7%。随访 1年 ,3例复发 ,复发率 14 .2 % ,行再次脾栓塞。结论 :PSE操作技术不难且适用范围广 ,疗效确切 ,可作为外科脾切除的替代疗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原发性肝癌伴脾功能亢进患者行部分脾栓塞,使其血细胞恢复正常,以便能进一步行肝动脉化疗。方法:对46例不能手术切除、且血细胞明显低于正常的肝癌伴脾亢的患者行部分脾栓塞术,栓塞面积控制在50%~70%。结果:脾栓塞术后血白细胞和血小板均较栓塞前明显升高。结论:部分脾栓塞能治疗脾功能亢进,提高血细胞数量,使肝癌伴脾亢患者的肝动脉化疗能正常进行。  相似文献   

14.
脾动脉栓塞术在肝硬化脾功能亢进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赵增毅  关素安  刘记存 《当代医学》2009,15(17):335-336
目的评价脾动脉栓塞术在肝硬化脾功能亢进治疗中的作用。方法选择性的将导管插入脾动脉,造影并分析脾动脉分枝及胰腺、胃分枝情况。然后应用明胶海绵颗粒进行脾动脉栓塞术。结果脾动脉插管成功率100%。23例患者共进行28例次栓塞,一次栓塞18例,二次栓塞5例。所有病人术后1个月内外周血细胞计数升至正常。所有病人术后脾静脉和门静脉宽度均有不同程度减小。绝大多数患者出现栓塞后综合征,主要表现为发热和左上腹部疼痛,无严重并发症。结论部分性脾动脉栓塞术对于治疗肝硬化并发门脉高压,脾功能亢进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脾动脉部分栓塞治疗脾功能亢进的临床处理.方法:23例脾功能亢进患者均经皮穿刺行脾动脉分支栓塞治疗,并注意栓塞的范围及预防并发症的发生.结果:23例患者中22例血细胞成分均有不同程度回升或恢复正常,无1例患者出现严重并发症或死亡.结论:脾动脉部分栓塞治疗脾功能亢进是行之有效的方法,注意脾脏栓塞的范围,预防性抗感染治疗,控制腹胀,治疗腹水,加强保肝治疗及其它对症处理,可有效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聚乙二醇干扰素(Peg-IFN)α-2a联合利巴韦林对丙肝肝硬化并发脾功亢进患者在脾栓塞术或脾切除术后的抗病毒治疗效果.方法将38例丙肝肝硬化并发脾功亢进而未进行抗病毒治疗的病人,在行脾栓塞术或脾切除术,脾功能亢进改善3个月后,皮下注射90μg或135μg Peg-IFNα-2a,1周1次,并口服600~1000 mg/d利巴韦林联合治疗,持续1 a疗程.在治疗过程中,第1,4,6,8,12周随访,以后每1个月对患者随访1次,停药后继续观察半年.治疗及随访期间观察肝功能、血常规、肾功能、HCV RNA及用药期间的不良反应.停药后继续观察半年.结果丙肝肝硬化并发脾功亢进病人使用脾栓塞或脾切除术处理脾功能缓解后,应用Peg-IFNα-2a联合利巴韦林抗病毒治疗其持续病毒学应答率为63.88%.结论丙型肝炎肝硬化合并脾功能亢进的患者,在脾切除或部分脾栓塞术后给予Peg-IFNα-2a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有较好的SVR,延缓了丙型肝炎肝硬化的进展,减少了肝衰竭及肝癌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对21例门静脉高压脾功能亢进患者进行了部分性脾栓塞治疗。术后脾脏缩小、白细胞和血小板明显回升,凝血酶原时间缩短。结论:掌握好术前抗生素的使用、术中超选择的导管技术和合理的术后处理,栓塞量控制在术前脾脏体积的50%~75%之间,该方法具有栓塞效果肯定,安全及微创等特点。  相似文献   

18.
W Wang  X Wang  B Ye  T Liu  F Huang  X Liu  W Ne  S Zhu 《湖南医科大学学报》1999,24(3):267-9, 272
Twenty-one cases of hypersplenism with portal hypertension were treated with partial splenic embolization. The results were that spleens were shrink and the condition of white blood cells, platelets, and prothrombin time of the patients were obviously improved. We conclude that the appropriate antibiotics, superselective catheterization, and the management of postoperation are necessary; the volume of embolism is limited from 50% to 75% of the spleen. This technique has the features of steady therapeutic effect, safety, and microtrauma.  相似文献   

19.
马艳丽 《中外医疗》2011,30(18):19-20
目的评价部分性脾栓塞联合抗病毒治疗乙肝肝硬化脾功能亢进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62例乙肝肝硬化脾功能亢进患者,采用脾部分栓塞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监测血常规、肝功能、血病毒载量及门静脉、脾静脉内径和脾脏厚度等的变化,随访3个月。结果患者治疗后外周血细胞上升、肝功能改善、病毒量下降,脾脏缩小、门静脉压力降低,消化道出血减少。结论脾部分栓塞联合抗病毒治疗乙肝肝硬化脾功能亢进是一种安全、疗效好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和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20.
李培民  李元 《当代医学》2011,17(5):75-78
目的 探讨应用胃冠状静脉、胃短静脉栓塞术联合部分脾动脉栓塞术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方法 27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并脾功能亢进患者,先行胃冠状静脉、胃短静脉超选栓塞,再行部分脾动脉栓塞,随访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变化程度,再出血情况、脾脏缩小程度及并发症等.结果 27例患者手术成功,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程度明显好转.结论 双介入栓塞术治疗门脉高压性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和脾功能亢进疗效确切,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